【转帖】
这两天: 姑苏晚报的一篇《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火遍网络,文章盛情发出“等这波疫情结束了,欢迎再来”的邀请。 三个从上海出发的姑娘,她们的苏州“寻宋”之旅,引发了这轮波及长三角的疫情。但和以往相比,我们发现,社会和舆论已经更加包容。苏州当地媒体发出了“待无恙,君再来”这样真诚而温婉的邀约。 昨天,上海新民晚报作出了回应:《待无恙,定再来》。有人喊话:期待杭州方面的呼应,如此从沪苏同城到长三角一体化…… 这样的呼应,反映的是人们接受着这份善意和真诚,并希望在城市之间继续传递下去。 这样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了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城市之间更多的来往,背后则是理解、团结和善意。 这是人的来往,是情感的来往,也是文明的来往,远远超越了地理的界限。 江浙沪,长三角一体,同在江南,同是兄弟,“包邮区”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承。 地理上,坐一趟高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上海,可以到苏州;从人缘上,三地合作密切,往来频繁,很多人演绎着三城记的生活;从文缘上,苏州的“寻宋”之旅,同样和杭州的宋韵文化一脉相承。 苏州盛情邀请我们去再次“寻宋”,同样,杭州也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踏上一趟宋韵之旅。 待无恙,多来往。 城与城,多来往。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的人更要多来往。 在过去几天,杭州也因为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发生了一些特别的来往。 这几天,我们看到来自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火速集结,奔赴现场,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奔波在一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医学生,让我上!”我们看到,浙江大学以党员团员为主的优秀学生志愿者迅速集结,集中培训,参与志愿服务; 我们看到封闭的浙江大学的灿若星辰灯点亮了,看到莘莘学子在灯光下诵读,看到教授在空荡荡的教室上课传道; “我们担心工作人员来敲门的时候没听到,害他们白跑一场,所以就在门口贴了便利贴,特别感谢他们。”被封闭的河滨之城小区业主戴琰这样说。 我们看到,蔬菜、零食、快递、一包包中药,寓意平安的七吨苹果和口罩,贴着“我们在一起”源源不断运到这个小区。 我们看到更多平凡人的来往,比如一个饭店店主用尽了饭店的食材,给疫情一线送去了食物;比如一个业主拍下了一张“天使”的照片,举手之劳却深深打动了人们 …… 这样的人来人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激发的善意、感恩等等情感。 待无恙,君再来;待无恙,定再来;待无恙,多来往。 这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检验,也是城市市民素质的体现。 这是城市的美好,也是人性的美好。 很快,生活会恢复到日常。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我们看到,人与人的相处,城市与城市的相处,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方法。 愿这些闪烁着光亮的来往和相处,在小区的邻里之间,在大学的师生之间,在人与城市之间,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激发出更多动人的故事,激发出更多人性的美好。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 史春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