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244|回复: 18

我那弯弯的文学路 · 宁波知青周健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0-11-10 1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c.jpg
       当我看到了林俊燕老师《我的文学缘》的标题,就使我想起了自己所走过的那些文学路。10月10日那天林俊燕老师非常客气地说,他的分享是“抛砖引玉”,其实他抛出的是玉,把我这块砖给引出来了。

一、进行这样的学习交流是有现实意义的
  可是在写这份分享材料的过程中,写着写着思想上出现了障碍,因为好几处重要节点,感到有点自夸的味道,思想斗争起来,这样写是不是不大好?后来还是决定就这么说吧,因为这是我真实的经历。在写作这份材料的过程中,我忽然明白,原来我的人生经历很大程度上与我的笔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是以前没有去想,所以这次在读书组的学习交流对我自己的人生是一次重大的“小结”。
       那天我说了,举行这样的讲座能增进我们书友之间的了解,能促进我们的友谊,促进大家的文学同好,互相勉励,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林俊燕老师分享给我们的“文学缘”,里面有大量的他的写作经历、写作态度,再就是他艰辛曲折的生活经历,都给我们很大的启迪。由于我在文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我大胆地把我粗浅的爱好文学、创作心得“抛”出来是因为当上了这个光荣的读书组组长,要带一下头,那天一激动,就毛遂自荐了。
       另一个指导思想是,我认定在我逐渐老去的人生中,在座的各位会是我一路同行的伴侣,我们这些书友今后会因为共同爱好的文学而活到老学到老,互帮互学、共同探讨、一起进步。我的往事虽然平淡无奇,但多多少少有一点特色,通过交流,以期引出更多的像林老师那样的“玉”来。这可以称得上是这样的讲座具有的意义和目的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成景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我那弯弯的文学路
       我读了几年书能看书阅读以后,就渐渐地喜欢上了文学作品。从少儿读物、连环画,渐渐地捧上了厚厚的小说。先是似懂非懂地读,后来慢慢能读懂了,就更加喜欢了。家父虽然是知识分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家中却没有什么书。记得是1963年还是64年,家中来了一个亲戚,他送来了好多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读物,记得有《洋葱头列险记》《爱沙尼亚民间故事》这样的外国作品,我们兄弟姐妹爱不释手。看了这些书后,使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头脑中有了许多新奇的想法。我还非常感谢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方老师。说起来惭愧,小时候我很顽皮,四年级才挂上红领巾,到五年级有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那位担任我们语文教育的方老师的赏识,让我当上了中队委员,从来没有当过干部的人一下子升到两道杠,受到了很大的鞭策和激励。我读的小学是苍水民办小学,条件不好,没有图书室这样的设施。这位方老师让同学们把家里的藏书带来同学们交换着看,这一方法也使我们大大拓展了视野,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这位方老师后来升任宁波六中的语文教师,我与他保持联系很多年,他还去过我下乡的地方,可惜后来失联了。  
       就是在五年级吧,我开始啃小说,印象最深的是读到了《林海雪原》《水滸》。《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少剑波和反面角色小炉匠是我们同学之间讲得最多的人物。而《水滸》中的那些好汉因为个个鲜活,人人有绰号,给我留下了十分生动的印象,更是我们同学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记得当时我完全被吸引了,十分兴奋,我把108将的姓名、绰号一个个抄录下来,很多年都能按顺序背下来。
       另一个渠道是听故事。我小时候住在厂堂街的一个墙门里,有十几户人家。那年月没有空调,天热时大家都到外面纳凉解暑,我们墙门外有一块空场地,每当太阳西下,马上有人打起井水,在那空场地上泼水,晚饭后,等到热气散尽,我们十几个小孩子就“搭”上小矮凳,小椅子,围坐在被我们尊称为“大伯伯”的身边,听他讲故事(我写老邻居的故事第一个就写他)。这位“大伯伯”在税务部门工作,读过许多书。他给我们讲过徐文长的故事、聊斋的故事,等等。他讲起来时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时而欢笑,时而紧张,时而害怕。这个经历,对我的文学细胞的催化,无疑也是有影响的。
  也许是受那些外国少儿读物的影响,一度我很喜欢看外国小说,其实外国小说很难读,那些人名就不好记,很多作品其实没有看明白。但还是啃了好几本,记得看过《父与子》《外省人在巴黎》《罗马十一时》《斯巴达克》等,虽然并不很明白书中的意思,但是依稀了解到了外国人的写作风格,那些国家历史上的战争、磨难和民族文化,结合着也了解到那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所以,我虽然没有去过那些国家,但我似乎对他们不再陌生,对他们那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我记得比较牢,报纸上、以后电视上提到某一个国家,我大致上能说对他们的方位。
  可惜的是,经过文革以后,我们家里的那些少儿读物都没了,邻居家、同学家的书也更少了!
  1969年我下乡做了农民,人生之路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我们家经济上一直很困难,我做了农民以后,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我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难,必须自食其力,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所以,将许多宝贵的记忆放弃了,最明显的是,梁山好汉108将被渐渐淡忘,直至忘光!
  一个冬日,突然的一个灵感,使我迈进“文学创作”的行列。
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农闲时节,天很冷,心更冷。因为一起下乡去的宁波知青已经有人上调,他们“跳出农门万丈高”了,而我们大多数知青仍旧上调无门,前途茫茫,大家都很苦闷。为什么会很苦闷?因为那时候谁先上调并不是凭你的表现,论表现大家头两年都比较努力,相差不多,但是那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上调主要是靠家庭成分,靠关系,一定程度上还靠家庭的经济实力,谁送得起礼,会送礼。因为这些,与我一起下乡的同一公社不同的大队的两个校友还因这个问题发生了凶杀案(案情补充)有一次,我们3个十分苦闷的知青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其中一个是孙南屏老师认识的陈某某,我们互诉心声,坦白自己的“家底”,原来留下来的都是同病相怜。所以,大家都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好多知青不再安心劳动了,有滞留宁波不来的,有虾寻虾路、蟹寻蟹路另谋生计的,而我没有退路,在那里苦苦支撑着。
  按理说田里没活干可以回宁波去住几天,可是拿工分的插队知青如果没到分红的日子口袋里是没有钱的,自己已人高马大,再说自己下过决心要自食其力,所以不会向家里要钱,因此五角钱的火车票也是要掂量的。正是在这种非常苦闷的时际,脑海中忽然冒出几句诗来,那时候记性很好,找出纸笔记录了下来,又稍加推敲,一共写了四首小诗,寄给了余姚县文化馆。
  这里又要补充一下,按理说我们当了农民后,信息是十分闭塞的,起先我并不知道有文化馆那样的机构,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也许是命运的呼唤,我插队的地方正好是公社所在地,而公社所在地可以说五脏俱全,那儿有医院,有学校,有供销社,也有邮电所。由于我的书信往来较多,所以常去邮电所,无意中看到有信封上印有“余姚文化馆”红字的信件,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个可以投稿的地方。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幸运,我的处女作居然一炮打响,四首不成样子的小诗中的第一首发表了出来,而且一字未改。当时收到那本油印的《工农兵文艺》时的心情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可以说是毫不夸张的。别看这么一本油印的刊物,在当年可是一个大县唯一的文学期刊,那时候余姚没有报纸,《余姚日报》是1989年7月1日才复刊的。所以,许多文学青年都在向这座独木桥上挤,上稿并不容易。有了这第一次后,我的创作热情高涨,乱写三千写了不少。文化馆的编辑似乎在有意培养我们这样的新人,先是寄来了一些“邮费总付”的信封,后来每年让我去参加培训。这样结识了文化馆的老师和许多文学爱好者,了解了余姚的文学创作的大致上的局面。大概是1977年,我获得过“创作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奖品是一条毛巾,上面印着“创作积极分子”六个大字,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耀呢。我感恩那几位默默无闻扶持我的编辑部老师,没有他们、或是很快否决我的作品的话,我的文学之路很可能就很快地夭折了。
  1979年初,我奉调到余姚县城去工作。说起这次奉调,某种意义上说与我的文笔还是有关系的。1974年我进入信用社工作,先是做临时工,一元一天。这比生产队十分辛苦的做一天才几角钱好得多,所以我很珍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师傅水平高(介绍师傅),业务技能进步较快,1976年初有招工名额后我转正了。在一次全县信用社会计会议上(1975年,还是临时工),领导要我上台发言,我的那份材料可能写得不错,反响蛮好(那份发言稿我还在)。另一次是在梁弄参加新同志业务培训班后,我心血来潮给组织这次培训班的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学习体会。这位老师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水平很高(我调到余姚工作后就跟他)。没想到他把我给他的信印发全县了,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加上我在全县的业务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我二六市的师傅)所以知名度有了,这为我的被借调打下了基础。
  借调到人民银行是我的人生重大转折,为了顺利在县城立住脚跟,我基本上停止了文学创作,这里还应该作一些说明。
       我1969年10月到余姚二六市插队,1974年3月经我的恩师推荐进入二六市信用社做临时工,1976年转正。当时信用社归人民银行领导。而人民银行是干部编制,信用社是大集体,所谓人往高处走,所以,1979人民银行“借调”我时,我是高兴的。而所谓借调,那就意味着好的会留用,差的要退回。留用无疑是光荣的,退回却是很难为情的。所以,我几乎断了形象思维的文学创作,一头扑进了逻辑思维的业务技术工作之中。
  到县城的人民银行后,我担任的是信用社会计辅导员,余姚是一个大县,有71个公社,我经常要下乡去检查辅导,尤其是信用社发生错帐错款时,我必须去查。由于推荐我进信用社的师傅水平高,所以我的业务技术也比较好,当年基层信用社的每一次的差错我都能查出,当然,有几次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的。这样,我跑遍了余姚的71个公社,使自已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了。以后,我们一起借调到县城的两个人,我留了下来,另一位回到下面去了。再以后,副职、正职,我成为了一名中层干部。在立稳全民单位、转为国家干部编制后,付出的代价就是文学之路中断了好多年,这可以说是我文学爱好者路上最大的一个弯!
  说中断倒是没有完全中断,以前结识的那些文学爱好者互相常有走动,我也写过一些广播稿和影评。1980年还是1981年,一批以蔡康为主的文学青年在当时余姚镇文化站的支持下,创办了一本《红杏》杂志,也是油印的。可惜没能坚持下去。后来蔡康倒是比较成功,调入宁波报社专门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和文学写作了。
当年经余姚文化馆培育过的那些文学青年,以后有好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乡镇长、科局长的不少,文化馆的老师们功劳真的很大,我非常感念他们的功德!
       在中断形象思维的文学梦期间,我在逻辑思维方面--专业技术论文方面有一点收获。由于那些老同志知道我写写还可以,所以,人农两行分设不久,农行机关成立金融研究小组时,我就是成员之一(以后我一直是其中一员,后来还担任了宁波市农村金融学会理事、余姚市农村金融学会秘书长)。当时的农行力量不弱,尤其是县级农行,大部分业务骨干分到了农行(介绍行长)。1985年,宁波市农行系统在象山东谷湖宾馆举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各县市支行的老银行家、业务高手纷纷递交自己的论文,我也提交了一篇,题目是《银行不能以利润为经营目标》。那时候我还年轻,在众多老银行家面前是晚辈,是无名小卒,所以,我行上台交流的是一位前辈,没想到不久后《浙江农村金融研究》杂志把我的那篇登了出来,我很意外。以后还发表过好几篇,但这第一篇和2005年最后写的那篇《论农行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之应对》是我自己最满意的,特别是最后那一篇,曾在单位职工中引起较大的反响。由于我在专业技术方面成绩突出,虽然学历偏低,我在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会计师职称,破格是我的学历不够,我是68届初中生,后来读了银行中专函授,其实这书真的没好好读,混了一张文凭而已。回头一看,发表的那些水平不高,也不是那么深刻的论文,前后搭脚正好二十年。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重新走上文学路
       因干部制度改革,我们中层干部到52足岁一律让位,我在2002年到龄,2003年初从余姚支行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很奇怪,在得知很快要退那天起,头脑中很自然的形象思维忽然又升腾起来、活跃起来。我又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余姚日报》上发了几首小诗,故事、散文也有几篇。而2002年心血来潮写的那篇登在《余姚日报》和《宁波晚报》上的《那小小的叶家站》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说起这篇小文,记得是在职务将退的消息获悉后不久(办公室主任看文件比行长还早),组织上派来了副主任,要我带一段时间后接班。心灵似乎一下子放松了下来,1979年急刹车的文学梦又油然而生。在余姚宁波无数次的往返中,2002年的又一次乘火车经过叶家站时,头脑中突然升腾起一股思绪来,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出了《那小小的叶家站》,先是被《余姚日报》录用,不久《宁波晚报》也刊发了。因为用的是笔名,许多对此文章有共鸣的读者并不知道是我写的,我的一个姐姐和几位熟人都是无意中说起才知道是我。这里还有一个插曲,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一个也插队在同一个公社的余姚籍知青,他在余姚的一个社区编发的刊物中也写了《叶家小站》,其中有一段几乎与我写的一字不差,当时我有点惊讶,也有点不高兴,后来想想也正常,说明我写的那一段引起了他的共鸣,那一段写出了他也想说的话,他不知那文章是我写的,又是发在非公开发行的报刊上,这不是很好吗?我应该理解、包容。
       后来宁波知青网与市政协联合征稿,我见到后感到这篇《那小小的叶家站》应该可以参与,就改写了一下投了出去,后来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宁波知青的足迹》一书中刊用了。
       我是2009年才到宁波定居的,这十来年没有怎么投稿,一是认为自己的东西写得不够好,二是听说宁波的报纸稿件多,很难投进,我对投稿的路径也很陌生,不像早先是写信的,现在都是网络投稿,我没有掌握,也就算了。但是在一些网站上和自己的日志里倒是写了不少东西。有一次,孙南屏老师给我一本《海曙记忆》,说是你不妨到那儿去投稿,都是玩,那边还有几元稿费。听了后,又看了一下那本《海曙记忆》,似乎我以前写的东西有合适的,就去日志中找了一下,挑了一篇改写成《散步来到盐仓门》,没想到录用了,编辑还来电向我约稿。那就再挑一下,这样连续用了几篇,直至他们2019年停办,感觉有点惋惜。不过我觉得这个《海曙记忆》的两个青年编辑一个小周、一个小秦与我很有缘,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不经意间,我深度参与了“知青文化”
       前面说过,2002年心血来潮写的那篇登在《余姚日报》和《宁波晚报》上的《那小小的叶家站》很自然的成了我参与到知青文化中的处女作。当时并没有知青文化这一概念,后来看到宁波的报纸登了《宁波知青的足迹 》征稿的消息,就把这篇叶家站改写了一下投了稿,还加入了《宁波知青网》。    
       所谓“深度参与”,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对我的人生还有更多更大的意义。由于文革,我初中只读了一年就无法继续学业了,所以,对读书学习我是非常喜欢的,以前工作时,我有机会多次听取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教授的讲座,还听过厉以宁、周其仁这样的大咖的讲座(单位花钱,个人得益)。那时候有好些个年轻人听讲时打瞌睡,而我却是侧着耳朵用心听。我信奉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机会学习我总乐于参加。进入知青网站也是奔着这个而去的。我有浓厚的知青情结,冲着以文会友的目的,我注册了好几个知青网站,后来居然当了版主、超级版主、副站长,还被推荐为宁波知青联谊会副秘书长。就这样,我从《宁波知青的足迹 》一书的作者之一“成长为”几本知青文集的编委、副主编,我通过广泛联络、参与,促成了宁波知青与全国知青网站的链接,我还在北京、杭州知青朋友的帮助下,把宁波知青的书、报等文学作品成功地参与了北京知青举办的全国知青书报展览,宁波知青得到了荣誉,我也获得了友谊,回想起来感到这些经历挺有意义的。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东方知青网》发生了重大矛盾,(酌情发散)我又因朋友的再三鼓动,参与了《天一知青网》的创建。这中间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在文学方面,我交到了不少文友,是令人快慰的。至于不愉快的事,就让它一风吹了吧!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回归文学圈
       自从加入天行书友会后,更是来到了好地方,似乎来到了以前余姚文化馆组织的那种培训班,与知青网站不一样,这儿更加专业,我还荣幸地当上了这个读书组组长,这既是书友们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我也试图通过这些,让自已早先的文学梦圆得更美好!

psc (2)-.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69
发表于 2020-11-10 2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景 于 2020-11-10 20:38 编辑
大乌珠 发表于 2020-11-10 11:21
五、回归文学圈       自从加入天行书友会后,更是来到了好地方,似乎来到了以前余姚文化馆组织的那种培训 ...

      人的一生也是一部作品,其优劣取决于;大环境微环境与个人的品质,而最主要的无疑是志趣与坚韧的斗志。成功不必是卓绝,努力了!有了相应的回报就是胜利!。犹如一个游行者,只要看到美景,尽情的欣赏了并且表达了激情 就是没有虚行!满足了。我们应当向追梦者致敬!谢谢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0-11-11 0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诸兄转发!
很久没来了,不好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月雅湖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0-11-11 08: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成景朋友说得好。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0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景 发表于 2020-11-10 20:31
人的一生也是一部作品,其优劣取决于;大环境微环境与个人的品质,而最主要的无疑是志趣与坚韧的斗 ...

       感谢成老的关注与留言。当年的知青千千万,随着环境与岁月的变迁,上去的极少,下来的众多,往往都是责怪生不逢时。但能像本文作者这样的,倒是我们所应该欣慰的。
长命锁_副本.pn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