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丁聪漫画文化人肖像篇 (连载)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丁聪漫画文化人肖像篇·之五
005、顾颉刚(1893、5、8—1980、12、25)

01.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
       1949年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此间,写有《国立广州中山大学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在江浙一带购求古籍,私人藏书颇丰,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平装书约2600种。曾有书楼名为"纯熙堂书库"、"芬陀利室"。自称"寒舍亦且亡三万册"。
       在抗战胜利后,赠给上海合众图书馆860种,上海合众图书馆为其编撰有《顾颉刚先生所捐书目录》其藏书大多为古史考辨、历史地理、文字金石之书、地方志书。藏书印有"劫余"、"劫后"、"先祖廉军公收藏书籍颉刚记"、"先父子虬公收藏书籍颉刚记"、"吴县顾氏纯熙堂书库"等。后全部捐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组建有"顾颉刚文库"。顾洪先生撰写有《顾颉刚藏书记》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生平
       1893年5月8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读书世家。
       1897年,入私塾读《四书》。祖父、祖母和家仆都极能讲故事,顾颉刚从小就听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
       1906年,入当地一所公立高等小学。
       1908年转苏州第一中学堂。
       1912年秋,入上海神州大学,醉心于文学。
       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沉迷于戏剧,发现一个故事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流迁变化。
       1915年,顾颉刚因病回家,完成《清代著述考》二十册,对清代学术有较深领会。
       1916年,转北大本科,读哲学。1918年北大教授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歌谣运动,征集各地民歌,并按日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一二首。此事引起顾颉刚的兴趣,时值夫人病逝,他回家闲居,心情郁闷,无法着手古史研究,于是便搜集起歌谣来。先在家中搜集,逐渐向邻居亲友搜集,一二年间竟搜到歌谣数百首,并其他方言、谜语、谚语、唱本、风俗、宗教等资料若干。
       1919年5月,顾颉刚续弦,他写了一篇《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的民俗文章。至此他开始考虑民俗学、民间文艺的一些问题,发现歌谣也和小说戏剧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
       1920年,顾颉刚在北大毕业,留校任助教,计划长期编纂一部《中国书籍目录》,约二三百卷。冬,开始点校《古今俗书考》,同时,将自己收集的歌谣,对方言加注后陆续发表在《北京晨报》上,颇获学界好评。
       1921年,顾颉刚改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任《国学季刊》编委,编点《辨伪丛刊》。同时常与胡适、钱玄同等人书信来往,讨论古史、伪书、伪事等问题,着手撰写"古史辩"论文。
       1922年,顾颉刚为商务部书馆编纂中学历史教科书,拟将《诗》、《书》等古籍中的上古史传说整理出来,初孕"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史实记载多由神话转化而成。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1923年底,顾颉刚离开商务印书馆、回北大研究所,担任《歌谣》周刊编辑,专心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研究,成为《歌谣》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曾先后发表《郑樵对于诗词与故事的见解》、《东岳庙的七十二句》、《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各种方言标音实例(苏州音)》等文章。
       1924年,《吴歌甲集》在《歌谣》周刊连载,反响很大。同年底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惊动了中外学术界,一时应者蜂起,提供资料、书信讨论纷至沓来。
       1925年4月,顾颉刚等人到北京西效妙峰山进行社会民俗调查,后发表《妙峰山的香气》等文章。"五卅"惨案后,顾颉刚为《京极》主编《救国特刊》。9月,撰《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
       1926年初,《吴歌甲集》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室出版。4月《古史辩》第一册出版,受到各界瞩目,使顾颉刚成为史学界的核心人物。在所撰长序中,顾颉刚备述自己治学因缘,治学甘苦及治学方向。5月发表《孟姜女故事之历史系统》,6月撰成《苏州的歌谣》。秋天,赴厦门大学任国学院研究教授。 年底,游泉州考察风俗,撰成《泉州的土地神》。
       1927年初,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比之以前,对孟姜女故事的见解更加成熟,体系更加完整,使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更加巩固了。4月,赴广州中山大学,后担任学校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等。
       1928年3月,顾颉刚赴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阐述民俗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同时,顾颉刚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丛书》的总编辑,负责历史学和民俗学两类丛书的编纂。在中大期间,顾颉刚还先后为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周振鹤《苏州风俗》、钱南扬《谜史》、谢云声《闽歌甲集》、陈元柱《台山歌谣集》、魏应麟《福州歌谣集》、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等书作序,发表《天后》及《东莞城隍庙图》等文章。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5月,顾颉刚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又兼在北大上课,主编《燕京学报》。自到燕大后,顾颉刚专心于古史研究,决定对旧系统的古史作出清理,先后撰写了大批论文,如《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洪水之传说及治水之传说》等。治史过程中,顾颉刚曾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尚书》,发现其中《禹贡》等部分牵涉问题很多,必须进行全面的历史地理研究,才能搞清有关问题。这样,顾颉刚于1933年在北大和燕大开设了"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
       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从1929年顾颉刚到燕京大学至抗战前夕,他曾做过民间文艺研究,1931年与吴立模合作写成《苏州唱本叙录》。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接着,发表《鸣凤记中的吴歌》、《明俗曲琵琶调》、《王恩任拟歌谣》、《北平说书分类》、《滦州影戏》、《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等文章,又点校冯梦龙《山歌》等。1935年,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顾颉刚曾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主编《史学集刊》;7月,调查河北省古迹,编纂《北平志》。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宣传抗日。抗战期间,转入内地。5月,顾颉刚当选为禹贡学会理事,秋,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主编《大众知识》。
       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赴西北工作。9月,任甘肃"老百姓社"社长。编印《老百姓》旬刊。
       1938年春曾先后赴临洮、渭源、康乐、岷县等地考察。10月,顾颉刚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教授,在《益世报》上辟办《边疆》周刊。
       1939秋,顾颉刚到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同年,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启了输血论的先河,提出"汉人是许多民族混合起来的,他不是一个民族"。
       1940年3月,创办《责善》半月刊,陆续发表《虞幕》、《乘龙》、《丽江禹迹》等《浪口村随笔》中的一些篇章。4月,被聘为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
       1941年春,赴重庆主编《文史杂志》。5月,任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月,任中央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冬,迁北碚,任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等职。
       1944年秋,受聘齐鲁大学重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同时考察大足、合川等地,该年,与娄子匡主编《风物志集刊》。
       1945年,任交通书局总编辑。
       1946年主编《文讯》,完成《晋文公》等著作。是年秋,赴西北,任兰州大学教席。
       1947年,担任大中国图书局总编辑,创办《民众周刊》,完成《当代中国史学》等重要著作。
       1948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兼复旦大学教授。
       1949年,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出版了他的《西北考察日记》、《上游集》、《浪口村随笔》等著作。秋,任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兼主任,又兼震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颉刚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1951年,任上海学院中文系教授。
       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研究员,担任《资治通鉴》总校。
       1955年,开始标点《史记》。
       1956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
       1957年,发表《息壤考》。
       1958年,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1959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发表《禹贡注释》。
       1962年,发表《〈尚书·大诰〉今译》。
       1963年,出版《史林杂识初编》,内含《蚩尤》、《颛顼》等篇。
       1965年冬,因病到北京香山疗养院疗养(期间口述历史,后由何启君编成《中国史学入门》一书)。
       1966年,"文革"爆发后,顾颉刚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历史所劳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脱。
       1971年,开始,担任"廿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工作,于1977年完成,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
       1979年,发表《柳毅传说与遗迹》、《嫦娥故事的演变》、《〈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等论文。该年,担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民研会副主席等职。
       1980年12月25日,因脑溢血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04.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婚姻家庭
       因数代单传,长辈们在顾颉刚13岁时就为他订了婚。他虽不满这包办婚姻,但又不敢抗拒。1911年1月27日,顾颉刚与同城的吴征兰女士结婚了,那时他尚不满18周岁。而新娘则大他4岁,是个纯粹旧式女子,两人本无感情基础,更无共同语言。但顾颉刚感其柔弱无辜,既然木已成舟,则"男女之情舍吾妇外,不应有第二人耳",婚后他刻意培养夫妻感情,甚至还教她认字,写自己的名字。1918年8月初,吴征兰撒手人间,生有两女。顾颉刚在多次向谭慕愚(1902-1997,湖南茶陵人,原名湘凤,后改名惕吾,字健常。)求婚被拒后,
       1919年5月,顾颉刚与殷履安结婚。婚后,顾颉刚带着殷履安游览苏州和杭州。9月,顾颉刚回北大复学,殷履安留在苏州家中。新婚分别,两人相思良苦,唯有鱼雁传情。殷履安因患盆腔结核无法生育,则将顾颉刚前妻之二女,视如己出,母女间慈孝之情超越了寻常家庭。殷履安于1943年5月底因患恶性疟疾而突然去世,时年顾颉刚51岁。
       于1943年10月13日,接受友人萧一山、罗根泽的介绍,开始和张静秋女士交游。张静秋1908~1991),江苏铜山人,1933年自北平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她笃信教育救国,一心在工作上,因此年届三十五岁尚未结婚。1944年4月4日,顾颉刚与张静秋订婚,同年7月1日在北碚结婚。因考虑当时公务人员生活太苦,不举行婚礼,不发请帖,亦不印谢柬,只招待一些极熟的朋友,在蓉香饭店请了客。
       顾颉刚与张静秋生育了三女一男(顾潮、顾洪、顾湲、顾德堪),1948年,因家务繁重,张静秋为了支持丈夫顾颉刚的事业,毅然辞去徐女师的校长职务,一方面牺牲了个人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成全了丈夫的教学和历史研究事业。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0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颉刚家的闹鬼事件
丧妻之痛
       1943年5月30日,抗战正酣,避战西南的顾颉刚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丧妻。这天,与他结缡二十四年的第二任妻子殷履安在位于重庆郊区北碚的家中去世。这年3月24日,在重庆召开的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上,顾颉刚主持召开中国史学会筹备会,他以得票最多,名列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第一席。就在妻子去世的前一天,顾颉刚还在市内忙碌着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当晚罗香林转告顾颉刚,家中派人来找他,告诉他妻子殷履安此刻“病势甚重,上吐下泻”。得知这个消息后,顾颉刚当即决定明早回家探视妻子。
       第二天早上九点半顾颉刚到家时,妻子正处于昏厥状态。医生打了强心针后,殷履安勉强清醒了一个小时,还招呼女儿为刚刚回来的父亲收拾床铺,略带责备地问顾颉刚为何在边疆学会即将召开之际突然回来。没多久,殷履安又睡去了。此刻她也不会料想到自己已经濒临死亡。下午两点半,殷履安气息急促,呼吸困难,二十分钟后去世。
       据徐大夫说,顾夫人患的是恶性疟疾。从5月28日发病,开始发高烧、上吐下泻到30日去世,前后不过三天。三天内妻子没有留下一句遗言,连临终道别都没有,就遽然“永隔幽明”。在抗战动荡的时局下,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人世突变,顾颉刚内心遭受的打击和痛苦可想而知。
1932年顾颉刚致妻子殷履安手札
       顾颉刚对这位妻子感情很深,自认为是“伉俪而兼朋友”。结婚二十多年来,殷履安不能生育,对待顾颉刚前妻所生的两个女儿自明、自珍如同己出。当成都崇义桥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朋友得知殷履安去世的消息时,都唏嘘叹息。顾颉刚认为这是妻子的“贤德有以深入人心也”。
       适逢战乱,又加上天气炎热,遗体无法久停,顾颉刚只能草草殓葬妻子。葬地即在顾颉刚主持的文史杂志社的对山,地名叫四楞碑。就在十天前,顾颉刚曾与妻子一同到中央大学柏溪校区大书库后的山上散步。看到战乱之中死在后方的中大学生的新冢,顾颉刚还曾感慨道:“离家万里,乃埋骨于斯!”当时他如何不会想到十天后,自己的妻子也成了一座离家万里的新冢!
闹鬼事件
       不过让所有人都无法料想的是,就在顾夫人遽然去世时,顾家频频上演“闹鬼事件”,扰得顾颉刚和邻居都很不安。顾颉刚在日记里记录了妻子去世后家中种种诡异的“闹鬼”迹象。
     “闹鬼”的灵异事件大概在顾夫人刚刚气绝便开始了,据顾颉刚在6月1日日记记载:
        闻建猷夫人言,前日午后,渠洗衣方毕,倦极而眠,忽见履安来,板着脸,向之一挥手,曰,“一旦休了!”渠惊醒,即闻吾家哭声起矣!噫,世果有鬼神耶?若然,则履安之灵不泯,他日尚能相见于泉下也。
       日记中提到的建猷夫人,是指后来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的魏建猷先生的夫人。当时魏先生在文史杂志社任编辑,与顾先生一家乃是邻居。顾颉刚听闻魏太太在妻子去世之时梦见妻子,感慨此事之灵异,希望真有机会九泉相见。而建猷夫人的梦只是这次灵异的“闹鬼”事件的开始。
       因为夫人突然离世,顾先生不忍再宿于过去与夫人同居的房间。房间无人,但每夜都有各种响动。6月7日顾颉刚写道:
自履安殁后,每夜其房间内倶有响声,或开门,或走路,或移动凳子,固有鼠声在内,而实不尽为鼠声。予闻之,自珍闻之,梦若夫妇闻之,陈玉椿闻之。恐以其殁太骤,精魂不散耳。陈玉椿并于履安殓夕见其影自灵帷出。嗟乎,履安如何能死!履安如何忍死耶!
       7日晚上,已经连续一周的闹鬼事件又如约而至:
       约十时,忽砰然击案作大声,若重物之平落于桌上者,自珍为之惊醒,梦若夫妇亦均闻之,早起视之则一物无有也。盖履安不欲点灯,愤而为此。
       此时顾颉刚沉浸在对妻子的怀念之中,认为室内的响动大概是因为妻子死得太过突然,“精魂未散”,所以常常在夜间有如同平日居住的声响发出。
       根据顾氏日记,众人都见证了这种种怪异的现象,并非他忧伤过度产生的幻觉。对于家中屡屡发生的灵异事件,顾颉刚也深感困惑,因之也越来越相信世上真有鬼魂存在。满腹经纶的顾颉刚知道古人有“强死为厉”的说法,自己的妻子年纪尚轻,且无任何征兆突然罹病遽逝,不该绝而绝,确实是“强死”,如果妻子化为厉鬼,纵然是作为亲人的他恐怕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顾颉刚希望妻子的亡灵能够安息,至少不该扰人。于是6月8日一早,他给亡妻写了一封一千多字的信,在信中“诫其勿于夜中归,扰人睡眠”,并誊上黄纸,焚化于坟前,“寄”给了亡妻。
       但是当夜,闹鬼事件照常发生,并且一连数天,从家中蔓延到了文史杂志社。从9日至11日,顾颉刚的日记里连连记载了闹鬼事件。这给顾颉刚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连日为了闹鬼,弄得文史社及予家人全体不安,入夜即入恐怖世界,甚愿履安之不再至也。”
亡妻神回
       6月12日,是妻子去世的第十四天,当地民俗这是二七回煞之期。所谓回煞,又称还魂,是死者亡灵在人世停留的最后一个夜晚,之后鬼魂不会再回来。当晚亡灵会回到生前常在的地方,家人需要回避,以免冲撞。民间有风俗会在家中地上撒上石灰,第二天看是否有痕迹以确认亡魂是否归来。顾颉刚也按照风俗撒了石灰,并出门回避。回来检视地上的石灰,果然有明显的足迹,花纹与妻子入殓时所穿皮鞋相同,顾颉刚感慨“鬼神之事竟如此彰著”。
       果然,此后家中不再发生闹鬼事件。

顾颉刚夫人神回记
       抗战胜利后,顾颉刚回到上海,见到故旧,谈及先妻便向朋友诉说这段灵异的闹鬼事件。友朋之中,多为此称奇。顾颉刚的老友、著名的文献学家陈乃乾还以此写了一篇《顾颉刚夫人神回记》,刊于1946年6月17日的《今报》,后又被上海的佛教刊物《觉有情》半月刊转载。文章所记与顾颉刚日记中的记载大同小异。陈乃乾在文章中说:
       这桩故事,我们在上海的朋友早已听到,但总不能十分相信。前月,颉刚回来,我一见面就问起这桩事,他详细诉说了一遍。我问他:你现在对于鬼的意见如何?他接着说:我不敢再说无鬼了,但是这是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够发明的一桩事。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