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月雅湖

《知青问题研究》200篇文章连载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近日组织全校共青团干部、共青团员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9月25日,学校团委专门部署学习工作,校团委书记李磊就《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学校团委书记会全体成员、院系团委书记等参加活动。

  李磊指出,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少年工作思想,生动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做知青的七年岁月。李磊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生动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经历,比如他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些真实的经历成为他后来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名青年干部和青年大学生学习品读,从中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李磊强调,全校团学系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覆盖到学校、学院、基层团支部和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等,在团员青年中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据介绍,北科大共青团近期将组织全校团干部、团员广泛开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读书学习活动,以开展主题团日、举办读书征文、组织新媒体宣传等形式生动学习图书内容,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冶金学院团委书记杨志伟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为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总书记的论述,结合自身基层团委书记的定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保持政治性,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在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发声亮剑;二是要保持先进性,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到有能力引导时尚,引导风气;三是要保持群众性,自觉主动关心、关爱、帮助青年群体,为广大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助力青年发展。

  高等工程师学院团委书记李勇威谈到,读罢此书,习近平总书记那种不畏艰辛,乐观面对困境,在艰苦的环境之中仍心系农民、心系建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知青下乡的四大关,在如今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如今的农村,经过改造和扶持,建设地也颇为宜居。而当时的农村环境,对于知青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心里落差。然而,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没有选择消沉。在七年的时间里,他靠着自己的苦干实干,在梁家河做出了一番成绩。这无疑是难能可贵,值得敬佩与学习的。

  化生学院团委书记孟涛谈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了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成长历程和许许多多的历练故事。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在梁家河挥洒汗水、积蓄力量的同时不忘读书和思索,用奉献谱写青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和优秀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基层团干部,我们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踏实作为,锤炼品格、提升素质,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悔青春。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王亮谈到,团干部必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同时亲近青年学生,同学生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挖掘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青年学生的经世情怀,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机械学院团委书记杨锐杰谈到,通过了解习总书记插队梁家河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习总书记为人民服务不怕吃苦的精神。习总书记曾经说过:“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由这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对当年梁家河的插队生活,对同劳动人民在一起的艰苦岁月,对在劳动大学中所学到的宝贵知识有着无比的怀念与眷恋。如今的梁家河,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邬炳科谈到,曾有幸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知青下乡的梁家河,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青年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仍然斗志饱满,信念坚定,提高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干,与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团干部要敢于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我也更加深刻地明白这不是一句空泛的话,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不畏艰难,提高思想认识,增长知识,心系学生,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生会主席侯先杰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关怀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作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会在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致力于服务广大研究生青年群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工作渠道,进一步在思想引领、学术科研、组织建设、权益维护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传递正能量,引导服务广大研究生同学成长成才,青春建功矢志报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求是学会负责人、材料16级本科生袁正臣表示,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广大青年无不欢欣鼓舞、想力所能及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事情,对中国梦的实现有所助力。而要做到这些,当代青年必须继承并积极践行五四精神。在现代,时代的主题不再是革命了,但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是不会变的。只要坚定爱党爱国的立场,思想阵地就不容易被侵蚀,就不容易迷茫,就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梦的实现出一份力。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许吕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新形势下当代青少年生活上、工作中具体的实践问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材料学院周佩云同学谈到,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而在今天,这一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广大青少年要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共青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不能脱离正确路线。团的干部要以身作则,为广大青年树立好榜样。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胡晓琳表示,学生在高校生活的几年,正是人生成长,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着重注意信念、梦想、奋斗和奉献这四个词,充分发挥青少年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报国之行。

  数学专业王陈奕昕表示,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我们“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我们应该将青年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合。我们有着很多优势,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冶金学院张子雯表示,只有经过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回忆。人生的光芒是不同的,拼搏的青春是一团火,懈怠的青春是熄灭的灰,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年轻就要醒着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心得体会

  写信的八名新入伍学生之一、南开大学国旗护卫队队长、2015级文学院本科生蔚晨阳表示,这本书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能想起总书记书中的案例和话语,以一个真正的中国新青年的身份迎难而上,以大气、宽容的心态面对挫折,在对困难的克服中深刻认识自我,放高眼光寻求理想高地。

  暑期赴梁家河实地参加社会实践的哲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诗昭很有感触,他说,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对我而言却是难忘和深刻的,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则印证了梁家河之旅最真实的感受。不到梁家河,就不能真切地体会到采访实录里面关于当年习总书记插队的艰苦环境,也不能明显地感受到四十年以来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无法明白,为什么对于习总书记而言,“人生第一步学到的都在梁家河”。作为参观者,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发展史,更是一群青年献身伟大事业的情怀与品质,一个时代的烙印。

  文学院2016级学生热黑木发言时表示,她觉得“从这本书中找到了奋斗的意义”。她分享了读到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的感受,决心向总书记学习,珍惜南开园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读书环境,勤于思考,要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用实际行动回馈南开的培养。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入伍退役学生邓亚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他奋斗的动力,他要努力学习,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无悔青春,永远奋斗。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程曲汉认为,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我们这一代青年将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贡献给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国和中国民族,意气风发的我们更需要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把自己的事业定位到人民的发展上,同时,更应该学习到青年习近平身上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旅游与服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蔡雯雯认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讲述人的回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还是是当代南开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鲜活教材,也是青年学生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将激励新一代南开青年不负初心,砥砺前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下一步,南开大学团委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正在开展的“学青年习近平 做青春筑梦人”主题实践活动、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结合起来,与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紧密集合,自觉统一思想和行动,引导青年大学生认真学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在艰苦环境下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学习总书记实干苦干的务实作风,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总书记勇挑重担锐意进取的担当意识,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将自身成长发展同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深入地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来源和实践根基,从而更加坚定我们青年师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22-5-25 09:26 编辑

640 (1).jpg
作者姜宁本文来源20171012日《中国青年网》;原标题为《“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各地各校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实录(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1996年6月,由原国务院知青办的老同志为主成立编委会,历时3年写成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一书。经中央党史有关专家复审,认为“该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下文我们把此书简称为《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运用该书内容来回答有关“上山下乡”的“七大真相”。


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一:“上山下乡”不是“文革”的产物
《始末》第1页:“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源于50年代中期。它是在城市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兴起的社会条件下提出来的。其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
《始末》第7页:“1955年,毛泽东为河南郏县大李庄乡经验做出按语:“其中提出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始末》第34页:“1962年10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在中央,最早提出插队的是党的总书记邓小平。谭震林在大区领导小组组长会议上讲话时说:插队安置,邓总书记想了很长时间了,他说,一个队安置2个中学生是会搞好的。”“周恩来也说: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提议的,我赞成。”
《始末》第68页:“从1962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动员城镇人口下乡,至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达到129.28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二:“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早在“文革”前就在国家的计划之中了
《始末》第39页:“1964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的汇报,讨论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他对搞好插队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以插队为主,这是一件长期的大事。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
《始末》第43页:1964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中央决定建立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负责。
《始末》第66页:“1965年8月25日,谭震林在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会议上谈到制定规划时说:1966年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城市只能安排500多万人,还有600多万人要安排他们就业,这就是安置工作的任务。人多了不把他们安排到农村去劳动就业,都摆在城市没事干,有些人会变坏。”“1965年8月26日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中心是研究规划问题。综合各大区的安置计划是今后15年内1100-1200万人上山下乡。安置方向仍以插队为主。”
评:以上史料证明,“文革”前国家已经计划了千百万人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人数和“文革”时期发生人数基本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三:实际上“上山下乡”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人
最近看了一个所谓作家写的《空前绝后,一代知青》。此文言辞凿凿的宣称,“‘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人数是3000万,相当于加拿大总人口。”宣称“‘文革’时期有超过一大半的中学生下乡了。”
按照《始末》第258页提供,1962年-1979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总人数是1776万人。所谓有3000万知青的人数是扩大化的虚假数字,该作家关于有一大半中学生下乡也同样是凭个人感觉的猜测。
《始末》第96页提供了1966年至1972年全国城镇中学毕业生和上山下乡知青的人数对照表。“文革”期间下乡人数最多的这几年(即1966年至1972年),城镇中学毕业生总数是1710万人,实际下乡人数是715万人,占中学毕业生总数的41.8%,留城中学毕业生人数是995万人,占中学毕业生总数的58.2%。
评:在“文革”上山下乡的最高峰期,有一半多中学毕业生没有下乡,占到近六成;有四成多一点的知青上山下乡,他们担当了国家的困难,在农村经受了锻炼。正因为有广大知青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才使一半多城市中学毕业生顺利的进入工矿、商店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四:知青中断学业不能算在“上山下乡”头上
在《空前绝后,一代知青》一文中,该作家说:“上山下乡毁掉了60%人的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换句话说,该作家认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可以达到60%。这显然是不实之词。
《始末》第168-169页:1980年中共中央委托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分析青年就业问题时提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极不相应。许多青少年由于不能升学,过早地加入待业队伍。而实际初中毕业能够升上高中的只占了30%-40%。高中毕业能升入大专院校的只占5%,绝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需要就业。”
评:“文革”政治运动,三年停课,造成了“老四届”(1966、1967、1968、1969级)学业的中断,这个帐是不能记在“上山下乡”头上的。国家对此进行了补救,如1971年开始,继而实行连续6年的推荐上大学,就放宽了对文化的要求而侧重表现,工农兵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后,国家又放宽了对年龄、出身、婚否的限制,知青中一大批优秀人才被选拔了出来。《始末》第263页显示,上山下乡期间,国家从1776万知青中一共招出126.46万人进入大中专院校,占下乡总人数的7.1%。据统计,中国有知青经历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达64人,都是在这期间进入大学深造的杰出人才。正是因为这样,知青中的知识精英成了改革开放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担当者。高层尚且如此,中层和基层的有知青经历的科学骨干还会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五:毛主席对上山下乡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
《始末》一书第115页:1964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指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内,有必要组织动员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并在农村落脚生根。”
《始末》一书第115-116页: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从理论政策到实际做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乡的目地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是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从过去从属就业范畴,变为从属于教育范畴,并无扎根农村之意。”
1973年4月毛主席出人意料的给一封激烈批评上山下乡的老师李庆霖复信。《始末》第101页:“毛泽东当时对李庆霖敢于坦诚直言的胸怀是很赞赏的,同时也可看出毛泽东对统筹解决知识青年问题的高度关注”。
《始末》107页:8月4日,经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发【1973】30号)文件。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按照国家计划在下乡知识青年中招工、招出、征兵、提干的问题。
《始末》第96页:“1969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1970年,国家拟定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招收新职工。”《始末》第263页公布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调离农村的年份和人数:其中1974年以前调离农村人数高达401万人,1975年60万人,1976年139万人,1977年135万人,1978年358万人,1979年395万人。
评:很显然,从1971年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知青返城除1975年人数少一些,每年知青返城都是在100万人以上的规模,其中1978、1979年达到了300多万。知青返城渠道和人数的增多,这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方针政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毛泽东设计的知青接受“再教育”后又有计划地返城的上山下乡方案,比单纯为了解决就业的上山下乡,更有前赡性和可行性,也顺应了民心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毛主席站得高、看得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09: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相六:“四个不满意”不是国家对上山下乡的评价
有的人把“四个不满意”做为国家对上山下乡的评价,显然是错误的。李先念副总理讲“四个不满意”是在1978年,当时,整个中国政治形势安定团结,经济形势是一片大好,国家已经渡过了经济政治最困难时期,当时强调继续上山下乡是为了“创造条件不搞现在这样的上山下乡”。这时提出“四个不满意”是针对过去的老办法而言的,不是对整个上山下乡的评价。
《始末》第132页:“李先念说:对过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个估计,把成绩肯定下来。”很显然,李先念副总理不否定“上山下乡”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该纪要对知青上山下乡做出了郑重的历史结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党中央号召的,成绩是主要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全国1700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斗争中,接受了锻炼,增加了才干,提高了觉悟,做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