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产生不同看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中国的国情很不了解,对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趋势很不理解。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国情和近代历史作些回顾。 六十年代初,负责农业和经济的邓子恢副总理有过一篇《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近代史的回顾进行了分析,讲得非常深刻。这里引用几段: 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整顿党的作风》)但是,他又说:“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五四运动》)这就是说,革命离不开革命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又只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在革命事业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历史事实正是这样。在过去历次重大革命运动到来以前,都有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争先恐后地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这不是偶然现象,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首先和主要的也是体现在对农民的领导上。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在农村领导农民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积蓄革命力量,壮大革命队伍,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而后夺取城市,一直到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我国知识青年第一次大批到农村去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五四”运动开始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以后青年队伍发生了分化,一派人主张不问时事,埋头读书,争取做一个学士、博士;另一派则主张深入农村,到群众中去,宣传革命,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开展政治、经济斗争。后一派以后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基础。1923年以后,我们党鉴于“二七”罢工的失败,确定进一步开展农民运动,因此更推动了大批党与非党的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总结了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对农村作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为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这种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的开展,就促进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我国知识青年第二次大批到农村去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那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实行白色恐怖,革命力量遭到残酷的镇压,革命形势迅速转入低潮。我们党为了挽救革命,举行了“八一”起义,并决定领导农民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当时大批革命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走向农村,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农村做秘密工作,领导农民武装起义,实行土地革命,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建立人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1930到1934年便形成苏维埃运动的高潮,扩大了苏区根据地,苏区人口曾扩大到2000万人以上,红军扩大到30万人,曾几次打退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进攻围剿。 “九一八”以后,特别是“一二九”运动以后,包括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知识青年又掀起了第三次大批下农村的运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我国,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动员人民抗战。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在共产党领导下,纷纷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华南纵队、抗日联军,深入敌后农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们中许多人以后成了敌后战场上的军事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地方行政人员和经济文化工作者,对我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知识青年第四次大批下农村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更加腐朽,更加残暴;广大知识青年更加看清楚了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他们纷纷投奔解放区,积极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参加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参加解放区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最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全国解放。全国解放后,他们又与内战、抗战时期的老干部一道担负起新的解放区的复杂工作并成为领导骨干。 由此看来,一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知识份子与工农相结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民主革命是这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同样如此。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资源少,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五十年代初,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还面临着内外敌人的巨大压力,国家不得不采取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方法来快速聚集资金,建立国家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经济政策上不得不实行城乡二元的管理结构,以保证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政策的执行。 马克思确实说过,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农村不断城市化的历史。但是,城市的发展必须率先有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必须首先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只有工业发展了,城市繁荣了,才能实现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按照世界各国的传统做法和普遍经验,要完成封建经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需要300-400年的时间,对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来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要说发展,连生存都困难。五十年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四面包围下,靠传统的、自然的自生自灭的发展工业、发展城市,至少需要几百年时间。坚持计划经济,实行举国一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组织青年上山下乡是一种最切实、最可行的城市主动辐射农村、工业积极反哺农业。1973年根据毛泽东指示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总结了各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例如,湖南株洲地区总结的“村校挂钩、厂社结合”的做法,就是城市辐射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好做法。要求知青所在的学校继续负责下乡知青的学业,每个星期都有必须一定时间的科技、文化学习,要求知青家长所在的企业负责对口子女下乡的农村,帮助村里解决相关的生活、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以及社办工业的发展等。这对当时接受知青下乡的农村起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城乡联动、工业反哺农业的好政策、好措施嘎然而止。)这难道不是最全面、最迅速、最有效地实现了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城市辐射农村,工业反哺农村吗?这只有在实行了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的,其他哪个国家能够这样做呢?这难道不是中国特色的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的独特的道路吗?难道非得要像其他国家一样,不顾工业有否基础,城市是否需要,任由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造成到处是贫民窟,到处是红灯区,偷盗猖獗,匪徒出没,社会动乱,永不安宁,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是由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短短十几年、二十几年时间,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技推广体系、基础教育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等等几大基础性的建设任务胜利完成了,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基本过关了,工业才能发展,脑体、城乡、工农三大差别的尖锐矛盾大大缓和了。所以,七十年代末全国城市就可以全面铺开建设和发展了。城市发展了,广大农民工才可以涌入城市。同时,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文化、农村有了一支有文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才能得以迅速启动和全面铺开。知青一代的十年、二十年的局部的牺牲换来了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大局的极其巨大的成功和辉煌胜利。这本大账是极其划算的,也只有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家、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 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毛泽东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为任何本本、条条、权威、先验所迷惑的独特创新的建设思路和领导艺术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决策、推行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经受了建国六十多年历史和现实成果的检验,今天愈益闪发出真理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