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中国知青终结》连载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人 发表于 2022-7-25 12:37
当年,我们在广东、海南时有所耳闻,看来是大有人(知青)在境外参加“革命”。关注着!

你那边靠近云南,理所当然的应该有所耳闻的,也许你们那里也有知青去过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鹰飞 发表于 2022-7-26 08:55
还有知青出境去革命的,真是闻所未闻。这要好好看看的。大哥辛苦了!

连我们当年同龄的知青也都才看到书后得知的。你们真是幸福的一代人哟!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_副本 3.jpg

楔  子:“汉人的血”
  公元1970年岁末的一天,地处萨尔温江流域的L城忽然遭到大批来自金三角山区的红色游击队围攻。
  L城距离中国边境大约有七十多公里,扼萨尔温江西岸地势平坦的交通道口,是金三角山区通往该国中部平原以及东南亚各国的门户,筑有坚固的地堡群、火力阵地和防御工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城守军为政府军一个加强团,另有一支地方部族武装协助防守,必要时还能得到空军飞机和驻扎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北部野战师支援,所以L城可以称得上是铜墙铁壁。
  但是这天夜里政府军忽然遭到炮火袭击。
炮火来自城外多个方向,呼啸而至的炮弹砸向守军营房、工事和火力阵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巨大的火光撕碎黑夜的厚幕与寂静,掀翻房屋,炸塌工事,把一些还在睡梦中的政府军官兵炸到天上去。那些侥幸未死的人连滚带爬地钻进战壕,拿起枪来向可恶的来袭者还击。
  炮火之后,进攻者出现了。
  数以千计的红色游击队员从浓雾遮盖的河谷地带、芭蕉树丛和凤尾竹林中钻出来。政府军看到,火光中的游击队员头顶伪装圈,身体湿漉漉的,像无数神话传说中的水怪、树精和石妖。他们动作敏捷地向前跃进——根本不是匍匐前行,而是身体贴着地面在飞。尽管政府军还击的火力十分猛烈,他们依然无所畏惧,夹着炸药包和爆破筒,前赴后继地向政府军守卫的城堡发动猛烈攻击。
  这场前所未有的激烈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
  如果不是一支政府军机动部队意外地提前赶到,岌岌可危的L城防线恐怕已经失守。这支搭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援军是在白日即将落幕,晚霞熊熊燃烧的傍晚赶到城下的,他们在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的掩护下向游击队侧翼发动了出其不意的进攻,从而为城内守军解了围。
  游击队不甘心眼看到手的胜利白白丢失,他们出动英勇善战的“知青旅”,趁着夜幕掩护发起最后一波破釜沉舟的进攻。但是敌人已经得到强大增援,他们把无数子弹和炮弹筑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厚实高墙,从而彻底堵死了进攻者通往胜利的希望之路。攻城失利,游击队损失惨重,指挥员被迫下令撤退,于是这些英勇无畏的红色游击队员就像发起袭击一样迅速撤离战场。他们卷起伤痕累累的残缺战旗,抬着受伤的战友很快消失在黑黝黝的河谷和山林之中。
  炮火连天的战场终于沉寂下来,除了浓重刺鼻的硝烟和还在噼噼啪啪燃烧的树木房屋,地面上一片疮痍,都是触目惊心的弹坑和断壁残垣,还有许多尚未来得及掩埋的阵亡者尸体。
  黎明时分,朝霞升起来,金灿灿的阳光开始驱散黑暗,渐渐照亮了死难者僵硬和没有知觉的身体。政府军打扫战场时才赫然看见,这些遗留的阵亡者尸体竟然多达数百具!细心的军官发现,这些游击队员多数都不是本国人,因为他们皮肤比较白,比较细腻,不像金三角当地山民皮肤又黑又粗,面部特征也不是高眉骨、凹眼睛、鼻梁扁平的掸邦、缅族或者克钦人,而分明是国境对面的汉人。他们看上去年纪都很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喉结刚开始若隐若现,嘴唇上还没有来得及长出毛茸茸的胡须。他们不像刚刚经历了残酷战场的血火厮杀 ,而像在放学路上贪玩过了头,安静地睡着了一样。
  在一个年轻的战死者身上,军官找到一块残缺不全的红布袖章,上面能够辨认出来“红卫兵”三个汉字。
  军官如获至宝,立刻把这个重要发现报告了上司,后来又通过外交渠道向国境对面提出照会。但是中国方面严正回答,中国在境外没有军队,也从来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出境。中国政府不干涉别国内政,充分尊重各国主权,云云。
  无名死者化入泥土,沉入历史岁月的河流。后来L城郊外的战场上有一种不知名的小红花热烈怒放,灿若云霞,当地人称为“啊娜米-莫”。
  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汉人的血”。

点评

惨烈的战争,无谓的牺牲,可怜的红卫兵小将啊!  发表于 2022-7-26 15:32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 副本2.jpg   02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2-7-27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图文,快快续来!!

点评

来了,要认真看,耐心听哟!  发表于 2022-7-28 0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9: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_副本01.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一部分
01、神秘葬礼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云南边疆某县城,一个残疾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了。
       这是一个金桂飘香的秋夜,人们在中秋圆月下团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是享受改革开放之后幸福生活的人们中不再包括那个不幸的死者,他独自躺在冷冰冰的黑暗中进入天国。
       残疾人走得很偶然,死因心脏破裂,医生认为这种疾病并不常见。残疾人在小城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所以邻居好几天才发现他已经死了。民政局派人料理后事,他们清点死者财物,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一般来说残疾人没有多少财产,有钱人不会一辈子住在破房子里。当然没有财产不等于没有欠债和债务纠纷,而处理这类后事往往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民政局同志很有经验,对死者的东西检查得很仔细,力求处理得干净彻底,跟死者告别人世一样不拖泥带水。
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在残疾人家里发现一张银行存折,上面的金额竟然有一万元之多,这笔钱在许多年前平均月收入只有一百元的小城人眼里绝不是个小数目。
       残疾人平时靠替商店守夜和捡破烂为生,他居然积攒起这么大一笔财富来,着实令民政局同志感到惊讶。后来他们又在死者枕头下面找到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许多姓名地址,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死者在这些人的名字下面都加注了一些数字,民政局同志把这些分散的数字加起来刚好是一万元,所以他们猜想死者生前可能欠了别人的钱,或者这些人曾经帮助过残疾人,所以他在死后要把这些人情债了断。
       民政局同志按照本子上的地址发出通知。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很快从全国各地赶来了,他们中间有一些也是残疾人,拄着拐杖或者坐在轮椅车上,当然更多的是手脚健全的男人和女人。这些人都是一些衣着朴素的中年人,他们看上去个个庄严肃穆,都把悲痛隐藏在一种钢铁般的坚强表情后面。这些从天南地北赶来送葬的人群激发起小城居民极大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瞪大眼睛打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他们跟残疾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为一个不起眼的守夜人送葬?难道残疾人生前还有什么重要的秘密不为人所知?
       下葬那天,人们的好奇心终于达到顶点,他们看见那个默默无闻的死者被换上新军装(没有领章帽徽),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那些远道赶来的人们好像为亲人送葬一样悲痛,送葬队伍络绎不绝。类似这样隆重的葬礼在小城居民的记忆中有过一次,那是1976年为毛主席开追悼会。
       死者骨灰葬于城外一座荒山上,山上光秃秃没有树,那些外地人就动手在山坡上植下一片小树林。有树林做伴,那座坟墓也就不再寂寞,残疾人当含笑九泉,化作一片浓浓的绿阴与大地同在。
       客人们临走前把那一万元捐献给当地希望工程,以救助贫困失学的孩子。客人们留下的惟一心愿是,希望孩子们每年清明节为荒山种下一棵树苗,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后来当地人在那座残疾人坟前看见一方小小的墓碑,墓碑上铭刻的字迹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革命战士×××之墓。大家对此第一反应是惊讶,始料不及,第二是感到兴奋,想揭开一个谜底。残疾人原来是个隐名埋姓的英雄,就像从前那些解甲归田的老红军老八路一样,那些人当然都是他的战友,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崇敬他,大老远赶来为他送葬呢?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9: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_副本02.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一部分
02、红色游击队
       当地民政部门否认了人们的猜想,他们证实残疾人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知青,在他的档案材料和简历中并没有立功受奖的证明和伤残军人的退役手续。
       2000年,我专程来到这座交通不便的边疆小城,看见山头上那些人工林树木已经有碗口粗,领路的朋友通过一番努力才找到被荒草淹没的石碑。
       我看见石碑上字迹已经剥落,就像一张陈旧而模糊的老照片。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山坡上,目力所及的小城之内有一座树木葱茏的烈士陵园,那是1949年为解放小城而献身的革命烈士的栖身之所。
       我看见更远处的山坡上还有一座规模更加宏大的烈士陵园,那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的长眠之地,人们纪念他们是因为他们完成为国捐躯的神圣责任。而我面前这座不起眼的土堆里栖息着一个被人遗忘的残疾人,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朋友告诉我,每年清明都有小学生上山植树,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一个传统。
       后来我终于得悉死者的部分人生简历。他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一个下乡知青,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切。格瓦拉式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从金三角战场上归来的红色游击队战士。
       1998年雨季,我第一次走进金三角并在那里认识了境外老知青刘义、焦昆、曾焰、杨林等等,我把他们当做历史的组成部分,即一群参与创造金三角历史的知青游子写进《流浪金三角》一书中。该书一经出版,即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男人,嗓门像炮弹一样震得话筒嗡嗡响。
       他在电话那一头说:我拜读过你的许多书,还有这本《流浪金三角》。不客气地说,我认为《流浪金三角》里的焦昆、刘义、于小兵、刘黑子并不能代表我们境外知青,他们是什么人?是知青中的动摇分子、败类,游击队的叛徒、逃兵,正是他们的可耻背叛葬送了金三角的革命事业,他们是一群历史罪人。可是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通过你的书却把他们误认为是境外知青的主流,这真实吗?公平吗?你知道成千上万的境外知青是怎样度过那一枪林弹雨的战争生涯和惊心动魄的青春岁月的?无数人流血牺牲,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你的笔为什么不去反映他们?他们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怀念敬仰?这种英勇斗争难道不是历史的本质吗?……我相信这是对历史的严重曲解,无论你是否有意,这都是一个毋庸争辩的事实,邓先生你明白吗?
       我问他:能告诉我你是谁吗?
       他答:我是谁并不重要。我是你的读者,一个在境外打过20年仗的老知青。
       我感到后背有些出汗。我问对方:你有什么建议吗? 对方大声说:如果邓先生愿意重写一部金三角知青的书,我和我的战友愿为邓先生提供丰富素材。
       当时我并没有重写境外知青的打算,所以我没有立即表态答应下来。我听见对方失望地说:邓先生的勇气我历来佩服,可是你为什么不能过来跟我们谈谈呢?你不打算纠正自己的错误吗?
       他的话让我微微有些不快,有种被强加意志的感觉。我听见对方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会来找我,我们迟早会见面的。 说完挂断电话。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9: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_副本03.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一部分
03、旅长
       2000年,南方某市发生一起小小的事件;一群伤残的境外老知青,聚在一起足足有百人之多,或者摇着轮椅车,或者拄着拐杖拥进当地某机关大门。这些老知青自然早已不年轻,岁月的流逝在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许多深深浅浅的痕迹,但是他们的举止行动仍然很有纪律性,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领头的是个盲人指挥员,他挤在一辆别人的轮椅车上,昂头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好像挺立在一辆冲锋陷阵的坦克上。
       有人告诉我,指挥员是个当年闻名遐迩的红色游击队旅长,他率领自己的部下来向有关部门请愿,争取一个应当属于他们自己的合理待遇。这个待遇的名称叫“工龄”。
       我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心感到一种类似触礁的震动。
       这些年过半百的老知青,当人类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21世纪,当一穷二白的中国人已经崛起许多走向世界的企业家、董事长,成功人士CEO的白领阶级,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奔驰”、“宝马”如过江之鲫,《财富》杂志年年都在发布新诞生的亿万富翁排行榜的时候,他们却在争取什么……工龄。
       我心中布满辛酸的苍凉阴影。
       据说经有关部门做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请愿活动不了了之。旅长拄着一根拐杖最后一个撤退出门,他好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他们踽踽而行,走进一轮血红的残阳中。
       这年6月,我来到昆明为《流浪金三角》签名售书,一个面孔憔悴的中年人挤开人群走到我跟前。他没有同我打招呼,也不说话,而是像棵树那样沉默地站在我面前。我注意到在今天营养普遍过剩的年代,我面前这个中年男人竟然是那么消瘦,他干枯的脸上几乎看不见一丝营养滋润的痕迹,就像戈壁滩上的一丛骆驼刺。他不大像读者,因为他手中没有书,也看不出要请我签名的意思。我正在疑惑,他抬起手掌,向我展示一张字条,我看见字条上面用蓝墨水歪歪扭扭写着两行小字:你想采访一个不寻常的老知青吗?他在竟(境)外打了20年仗,严重残废。但是你必须付费(采访)。
       我抬起头来看看他,他的表情像党小组长。不知道为什么,我愿意相信这个表情严肃的人,于是我在他的字条上写下两个字:同意。
       我们还未进门就听见有人打电话,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耳熟,一时又记不起来。等我跨进屋才看见这个大名鼎鼎的境外老知青原来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的脸上架着一副宽边墨镜,但是墨镜仍然不能完全遮掩两只弹坑一样塌陷的眼窝。当他同我握手时,我吃惊地发现这位老知青双手严重变形,10根手指就像一排参差不齐的锯齿,这些锯齿一下子就在我心中拉出一道口子来。老康觉察出我的不安,他将头偏向我这一方说:都是敌人枪榴弹弄的。不过没什么,习惯就好了。
       老康嗓音洪亮,像炮弹爆炸,震得我耳膜嗡嗡响,我一下子记起那个读者电话。
       老康没有说错,我自己找上门来了,看来许多事情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我问他:听说你在境外担任游击队旅长是吗?
       他答:我是中央医院副政委,副旅级。
       我问:你既然身居要职,为什么还要回国来?
       他侧耳聆听,之后简短回答:游击队失败了,知青都走光了,我只好回国来。
       我问: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他答:没有工作。待业。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青终结》_副本04.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一部分
04、活着就该知足了
       我的心情忽然变得很沉重。我问:能说说游击队为什么失败吗?原因何在?
       我看见老康表情开始激动起来,他的脑袋像雷达天线那样盲目地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敌机。
       他怒气冲冲地说:游击队本来完全有可能取得胜利,那么多的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但是游击队却失败了。
       我说:你并没有回答我为什么。
       他答: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你自己去调查吧。不过我要重复我在电话里讲过的话,你在《流浪金三角》里描写过的那些人是知青中的败类,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动摇分子、逃兵、变节者、叛徒和革命的敌人,他们对游击队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康的警告令我心惊,好像我险些跟那些人同流合污。
       老康向我展示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泛黄的照片显示出年代久远。我看见照片上有一位身着军装的慈祥老人,他正好俯下身,向一群担架上的知青伤员伸出手来。
       知青们显然都负了很重的伤,有的躺着,有的头上打了厚厚的绷带,像个石膏模型。
       我的目光虽然无法穿透岁月的雾障,但是我从伤员不顾伤痛支撑身体去紧握老人双手的热烈姿势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激动心情。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瞬间,照片传达出一种来自遥远年代的神圣和崇高气息,它让我想起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小将。
       老康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是红色游击队××主席,后来被叛徒出卖牺牲了。
       我问:这些知青伤员现在在哪里? 他答:有的回国了,也有的牺牲了。
       我转过身,看见墨镜后面两只弹坑对着我,我的心情一下子跌进黑洞里。
       后来我听见老康继续说:写写境外知青吧,那么多人付出青春年华,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东西来吗?无论这个东西是什么都不要紧,只要它是真实的,它就应当属于历史,属于我们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分手的时候,盲人摸索着起身送我,我对他说:今天我应当付多少采访费?
       他哈哈大笑说:我们都是朋友,朋友能收什么费呢?
       我问他:请告诉我,你对过去是否后悔?
       我看见老康又慢慢仰起头来,黑洞洞的墨镜注视天花
       他说: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连毛主席也不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活着,活着就该知足了。
       我感到身体里有个柔软的部位重重地疼了一下。
       老康的话像钉子一样,一下子就把我的心钉在身后那堵冷冰冰的墙壁上。
       我同梁晓军认识是经朱小迪介绍的,朱小迪也是一位境外知青,他的弟弟朱小羊是我的大学校友。
       采访之前我被告知梁晓军是个高干子弟,在境外知青中也是个风云人物。当我按照地址摁响住户门铃之后,院子里传来一阵很响的脚步声,门开了,我面前站着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他就是梁晓军。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09: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01 (01-06).jpg 《中国知青终结》有声读物(一)高山下的花环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1#wechat_redirect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