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不写诗只画诗(唐诗画连载)宁夏知青宁归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51.jpg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郡舞阴县(今河南省泌阳县)人。南朝粱开国功臣、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范缜的从弟。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注释】
       ①这首诗是诗人赴零陵(今湖南零陵)内史任,在新亭止宿时所写的。
       ②干:大水之旁。
       ③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
       ④未可源:言不能穷其源。

【翻译】:
       江面开阔,一眼望不到对岸,远远望去,树木仿佛浮在江水之旁,一股云烟在天边飘然而起。江天一色,浑然一片。分不清哪儿是水际;云烟和远树混为一体,自有几分相似。江水滔滔不绝,难以穷尽其源,我这孤帆将要飘向何方。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之零陵郡次新亭》是南朝齐梁间诗人范云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描写江上景色。开头二句写平远之景。接下去的三、四句写“江”“天”在诗人视觉中的综合形象。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着滔滔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宦前程的担忧。
这首诗是诗人赴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内史任,在新亭止宿时所写的。新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地近江滨,当时是朝士们游宴之所。
       诗歌的前四句写江景。江面开阔,看不见对岸,远远望去,迷迷濛濛,树木仿佛浮在滔滔的江水之旁,所以说“江干远树浮”。再把眼光移向更远处,只见“天末孤烟起”,一股云烟在天的尽头飘然而起,显得那么孤寂淡远。在这二句中,诗人用一个“远”字和一个“孤”字写出了大江景色的广渺、寂寥。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二句是分写江、天,而“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二句则写江天在诗人视觉中的综合形象。江天一色,浑然一片,分不出哪儿是天边,哪儿是水际;远树朦胧,像云烟一样轻淡,而云烟变幻,也像远树一样“浮”在江天相连之处,云烟远树混为一体。这二句着意写江景的迷濛淡远。
       面对着浩渺的江天、朦胧的烟树,诗人心中涌起一股迷惘的情绪,他不禁吟出伤感的诗句:“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颿”,同帆。诗人说:江水浩荡,滔滔不绝,难以穷尽其源!我这只扬帆的小船要飘流到何时,才能停泊?这是诗人对着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官前程的担忧。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使人仿佛看到一位心事重重的旅人在眺望江天远树云烟。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52.jpg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5: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
                        【霜 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冯《注》以为艳情诗。这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15: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说明时间在深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所以诗中说,听到南飞大雁啼叫声时,已经听不到蝉儿的鸣叫。而霜降时已经是深秋。征雁,南飞的雁。“水接天”的水,一般认为指的是霜月之光。秋空明净,月色澄清,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月中仙女。婵娟,美好的姿容。诗人李商隐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是霜和月的象征的,她们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现实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一面的自然流露。
  七言绝句《霜月》也能看出李商隐诗歌的唯美风格。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深秋时节,已经听不到蝉鸣,万里长空时时传来大雁寒冷中凄切的叫声。百尺高楼,月光如水,和天边连成一片。这是现实的景色,澄澈空灵。而现实的环境是美妙离奇想象的摇篮,会唤起诗人脱离尘俗的意念。青女和素娥两位仙女不怕寒冷,在霜月中争比彼此的美好姿容,是诗人的幻想,也寄托了诗人不惧寒冷和高标绝俗的情怀。诗人运用想象与神话典故,创造出清幽而又瑰丽的意境。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