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8: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入  塞    王褒

戍久风尘色,勋多意气豪。建章楼阁逈,长安陵树高。
度冰伤马骨,经寒坠节旄。

入塞

唐代:刘希夷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8-7 08: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20807082758.gif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1 14: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511、折杨柳歌辞
   
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和氐、羌等族的人民。其中虽然也有汉语歌词,但绝大多数是用鲜卑等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直到北魏太武帝之后,北方各族和汉族在文化上进行了大融合,这些民歌经过翻译流传到南朝的齐、梁,并由梁朝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故称为《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诗集所收《折杨柳歌辞》共五首,尤以第一首和第二首流传教广。“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兒。”“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古人有分别时折柳送行之风俗。据《三辅黄图》记“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柳”与“留”同音,折柳表示挽留。第一首诗写行客儿自行折柳,表示 的心情,再用笛声强化忧伤的气氛,带有传统的民族特点,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如唐权德舆“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送陆太祝》),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均为用折柳与笛声来表现离愁别绪的名句。第二首写送郎的女子此刻也愁闷不乐。愿化作马鞭与情郎永不分离,设想奇妙,表现出深沉真挚的一片痴情。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离不开马,这是游牧生活的特点。诗中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豪爽、质朴的性格特点,自有一种粗犷豪放的韵味。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1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折杨柳歌辞


横吹曲辞五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兒。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得见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兒,不解汉兒歌。

健兒须快马,快马须健兒。⻊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右五曲,曲四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08: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关山月     
①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二三《横吹曲辞•汉横吹曲》。共收有梁元帝等写作的歌词二十四首。《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内容多写兵士久戍不归与家人互伤离别的情景。
②、宋诗篇名。七古。乐府旧题。陆游作,见《剑南诗稿》卷八。诗曰:“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此诗为淳煕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在成都那时所作。诗中用守边兵士的口吻,写出十五年来,宋人对金屈服,将军们只知一味欢娱歌舞,贪图享乐,而战士们的白骨横在沙场。最后指出敌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沦陷区的人民正含着满眶热泪,盼望光复。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抒发,使此诗同陆游另一首名作《书愤》一样,广为后人传颂。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0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关山月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厩(iù)”句: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513、紫骝马歌辞     
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紫骝马歌》本乐府古题名,是北朝流行的一种民歌,《乐府诗集》收有六首歌辞。《古今乐录》说:“‘十五从军征’(即第三首)以下是古诗。”其第一、二首为:“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第一首主要反映北朝轻视妇女,尤其轻视寡妇的社会风气。东魏时曾以寡妇配俘虏,可见其时歧视妇女风气之严重。|“壮女笑杀人”是说年轻力壮的女子讥笑未婚的男子娶了寡妇。第二首用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来暗示远离家乡去从军的男儿,犹如飘零的树叶,难于回归旧枝。以上二首较质朴,反映出北方民歌的特点。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0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十五从军征(紫骝马歌辞)

△横吹曲辞五

《古今乐录》曰:“‘十五从军征’以下是古诗。”

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右六曲,曲四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6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1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514、紫骝马歌     
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该书除收有《紫骝马歌辞》六曲,另有《紫骝马歌》一曲。《古今乐录》说:“与前曲不同。”其诗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念郎锦裲裆,恒长不忘心。”诗中的前两句是以自然界的树木起兴,三、四句是诗的主旨,即出行郎君身上所穿的锦缎的背心(“裲裆”)当为女子亲手所缝制,希望他由背心的温暖想到做背心的人,彼此心心相印,永不相忘。另《乐府诗集》卷二四收有梁建文帝等所作《紫骝马》十九首。引《古今乐录》说:“《紫骝马》,古辞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又《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念娘锦裲裆,恆长不忘心。’盖从军久戍,怀归而作也。”《古今乐录》中所引《梁曲》此诗,与《紫骝马歌》仅差一字,即第三句中的 “郎”改变为“娘”。一字之差,诗中抒情主人公由女性变为男性,内容也由怀郎之作变为怀归之作,境界全非。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