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凿通武当秦巴路 飞架汉水嘉陵桥
白浪情
发布时间: 2021-05-05 19:19
关注
——建党百年说襄渝
文/李毕富
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突然紧张。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战火燃到我国南部边界。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伺机挑衅并联合美国对我国进行核武器威胁。
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我国人民积极备战备荒,举全国之力,建设西南大后方。国家计划修建襄樊(今襄阳)至成都的襄成铁路。1968年初作出了先修建渝(重庆)达(县)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
后因1969年3月发生“珍宝岛事件”,苏联扬言要动用中程弹道导弹对我国的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及北京、长春、鞍山等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北京等大城市开始进行紧张的修筑地下工事。1969年底,中央确定渝达、襄成两线合一,称襄渝铁路,对外代号2107工程。
襄渝铁路示意图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今襄阳)经陕西至四川重庆(今为直辖市),横穿武当山、白云山、秦巴山及中梁山等群山,3跨汉江,7跨将军河,9跨东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跨嘉陵江到达重庆。全长915.6公里(其中:襄樊至老河口东56公里,于1960年建成通车;新建859.6公里),沿线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巨大。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国家指定由铁道兵部队负责修建。铁道兵机关根据各部队担负的施工任务情况,报中央军委批准,陆续向襄渝线调集部队。
1968年4月,6师由东北调入重庆。
1969年3月,13师刚从越南回国就调入东段湖北谷城。
4月,1师开始从成昆调入湖北均县境内。
5月,7师从成昆线陆续进入达县地区。
四季度8师从成昆线调入万源地区。
1970年初10师从成昆线调入陕西旬阳。
一季度多年驻守福建担负战备任务的11师进入安康以南地区。
二季度刚从援越抗美回国的2师调入紫阳地区。
铁道兵第1新管处和第4新管处于1970年初陆续调入铜罐驿和渠县。
▲铁道施工场景
1970年初由1师2团通信工程连、10师两个建制连、13师63团通信工程连新组建了铁道兵第二通信信号工程营,代号总字509部队,定编800人,负责中段的通信信号工程。
1971年3月,由2师6、7、9、10团通信工程连新组建了铁道兵第三通信信号工程营,代号总字508部队,定编800人,负责达县至重庆的通信信号工程。
还有3师11团、5师的20、21、23团,12师60团,14师70团,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相继结集襄渝线。
至此,铁道兵投入8个师,6个师属团,两个独立团,两个独立营,两个新管处,总人员约24万人。
但劳力仍严重不足,于是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动员民兵14万人;陕西动员民兵、学生(称学兵)15万人(其中学兵25800人,组成141个学兵连);四川动员民兵30万余人。全线施工高峰期,军民共计约83万人。
还有铁道部大桥工程和电气化工程局。铁道部第2、3、4设计院、大桥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等大批设计人员集中到襄渝线,组成50多个设计队,6000余人参加的设计大会战。全线先后投入各种机械1.4万余台,运输车辆8500台。
水电部门沿线修建了11万伏输变电线,于1970年由东西两头分别送电至白河、万源;1971年分别送电到安康、紫阳。
▲隧道开挖(风枪开凿)
交通部组成山东、安徽两个车队和部分船只支援铁路建设工地的运输。
建工部西安红旗钢筋混凝土构件厂生产部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保证铺架需要。
铁道部第2、4设计院的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先后变更设计3000多项,推广新结构、新技术30多项,提高了设计质量,节约了部分投资。
铁路运输部门从四面八方把材料、设备运往工地,保证施工现场的需要。
商业部为施工部队、民兵调拨生活物资保证生活需要。
鄂陕川三省党政军及各级政府组织人员大力支援。全线施工高峰人数空前,被称为“第二次淮海战役”。
▲路基施工场景
经过全体参建人员的顽强拼搏,东段莫家营至白浪的97公里,从1969年7月开始铺轨,1970年底铺至白浪,1972年9月铺至胡家营,1973年l0月19日铺至棕溪。
西段铜罐驿至达县267公里,1970年3月开始铺轨,年底铺至渠县,1971年8月1日铺通达县,1973年10月铺至南溪沟站。
中段于1973年2月从安康向东西两头铺轨,8月11日与西段南溪沟站接轨,10月19日与东段棕溪站全线接轨通车。
▲庆祝隧道贯通
1973年11月,国家计委、建委召开了襄渝线收尾配套协作会议。决定分期分段交付国家运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74年,全线遭到空前的暴雨袭击,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接踵而至。由于地质原因,多地山体移动,铁路面临各种隐患。特别是陕西境内200公里就出现路基滑坡100余处、较大的20多处,且病害不断增加,修复工程巨大。此时有的部队已调往新线,民兵已退场,人员减少,给收尾配套工程带来严重困难。
中段由于地质条件差,加上突然遇到特大暴雨和山洪冲击,陕西境内出现山体移动,路基坍塌,隧道开裂。站房倾斜,钢轨变形,情况严重。
经过铁道兵和科研设计部门的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固山锁石”方案,确定在滑坡体上灌注大型的钢筋混凝土锚固桩。
一场锚山的战斗开始了,这是铁道兵在襄渝线上的首创。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拼搏,增筑钢筋混凝土锚固桩300多根,总长15公里,最长的锚固桩断面7米,宽3.5米,深达48米,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
▲钢筋混凝土锚固桩
古代“愚公移山”是寓言,如今铁道兵移山是事实。这一伟大创举于1978年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也成为后来治理地质滑坡灾害的范例。各项工程经受了特大洪水的考验,证明质量过硬,经国家验收认为:工程艰巨,条件困难,设计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符合国家一级干线标准。
襄渝铁路共有86个车站(有的现已撤销)其中有36个车站建在隧道里和桥梁上。共有隧道405座,其中3000米以上12座,5000米以上2座(武当山隧道5226米,大巴山隧道5334米),平均100公里48座。隧道总长281公里,相当于北京至石家庄(281公里)修一条地下铁路。
▲大巴山隧道
陕西境内桥隧相连,折合单线长度215公里。桥隧占线路总长度的81.5%。桥梁716座,最长的仙人渡大桥45个桥墩,长度1600米。最高的紫阳大桥76米。桥梁总长113.2公里,相当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110公里)修一座跨海大桥。
全线修建公路干线789公里,林场公路360公里。公路引入线1992公里,平均每公里铁路正线修建公路3.5公里。架设高压线1975公里,建发电站、变电站102处。安装给水管路1016公里,建水池1008座。架设临时通信线路17763对公里。修建临时房屋、工棚、料库等652万平方米,正式房屋64万平方米。
全线临时用工7290万工天,为全线用工总量的18%,陕西境内3个师临时用工为该段总用工量的27% 。全部圬工887.5万立方米,正线土石方10203万立方米,隧道及明洞181公里,涵渠52公里,桥梁113.2公里,架设灌注梁3712孔。
正线铺轨903公里,站线铺轨380多公里。做整体道床18公里,铺道碴320.7万立方米。全部用工4.06亿工天,共用钢材31.99万吨。木材131.26万立方米。水泥309.3万吨。完成投资36.18亿元(平均每公里421万元)。
▲庆祝铺轨
全体参建人员怀着“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民兵不为钱,匹夫有责;战士不惜死,履行义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线牺牲的军人1000多人。民兵和工人未发现详细记载,仅安康烈士陵园就有119名学兵长眠于此,紫阳东山烈士陵园安葬着民兵、民工330人。究竟一共牺牲了多少人,至今尚未发现准确的统计数字。伤残的未计其数,许多感人事迹,数之不尽,记之不及。
巍巍武当秦巴山为烈士们肃立守灵,滔滔汉江嘉陵水为烈士们高唱赞歌,千里襄渝铁路是烈士们永恒的纪念碑!
▲烈士陵园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襄渝铁路的奋战经历,已成为参建者一生的宝贵财富。
襄渝铁路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它的建成,形成了东衔汉丹、焦枝,中接安阳、宝成,西通成渝、川黔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使鄂陕川的重重天堑变为钢铁坦途,从此蜀道不再难。增加了我国东西方向的铁路运输能力,促进了华中与西南的经济发展。对巩固国防建设,改善中西部铁路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襄渝铁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作者李毕富
作者简介:李毕富,贵州罗甸人,1974年12月入伍,铁一师通信工程连统计员。1979年12月调师机关。1984年1月集体转业,历任中铁十一局所属企业厂长:、经理、项目经理、副总经济师。曾荣获铁十一局劳动模范、湖北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光荣称号。
资料来源:《铁道兵回忆史料》;《国家记忆》; 《难忘铁道兵》系列第四集奋战襄渝线;《探索·发现》永远的铁道兵(七);互联网。
以上一并致谢!
2021年4月30日
责编:李郎杰《白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