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299|回复: 27

东风夜话·袁敏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18-5-18 07: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jpg
源起
       我第一次听到“ 东风夜话”,是从我姐姐的嘴里。
       我姐姐说,兴隆公社东风大队和隆胜大队的男生都很有思想理论水平,在学校读书时,他们就成立了马列主义哲学小组,经常在一起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讨论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他们对政治有天然的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到了农村以后也是这样,虽然没有在学校时那种形式上的学习小组了,但收工以后,大家还是会聚在一起读书、学习、讨论问题。讨论就会发表观点,有观点就会有分歧,有分歧,就会有争议,慢慢就有点形成两派的意思。代表人物好像还被称作什么A同志和B同志,他们有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过之后很快又和好如初。
       不知为什么,听姐姐讲这番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的却是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画面: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看着小床上熟睡的孩子和妻子话别。妻子说:牛奶没有,面包也没有,我们拿什么喂他呢?瓦西里把妻子塞到他口袋里的两片面包又偷偷放回去,嘴里喃喃地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毫不相关的联想。事实上,这部黑白老电影《列宁在1918》,主要讲述的是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刺杀列宁的事情,而瓦西里和其妻子关于牛奶面包的对白,为什么却成为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深刻、历久弥新的经典台词?
       直到很久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另外一部上下集专题片《列宁死亡之谜》。这部专题纪录片告诉我们一些被解密的苏联历史档案,档案显示,列宁被刺杀的事件远非电影中描述的那么简单,背后的真相扑朔迷离,疑点重重。经典老电影《列宁在1918》中,那个刺杀列宁的目光凶残的女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娅,居然有可能并不是真凶;而列宁被刺事件列宁颈动脉之下带毒的子弹几年后在德国医生的手术刀下被取出来的过程中,列宁周围的亲密战友似乎也都面目不清。
       而那一刻,我想到的却是半个世纪前,北大荒的大草甸深处,茅草屋里,煤油灯下,一群热血知青在热烈地进行“东风夜话”。我很困惑,因为我想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勾连?
       这次写作《兴隆公社》,最初的计划是写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一批个体命运跌宕起伏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坎坷经历,或许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大时代的烟雨风云。
       我列好了采访人物名单,并立刻着手进行采访。虽然采访很不容易,却也努力地向前推进着。可是,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人物和故事冒出来,有的很精彩,有的很悲凉,我的心绪和写作思路常常被打乱。
       在这期间,许多知青对我提到了“东风夜话”。他们说,以前也看到过不少写北大荒知青的作品,描述的大多是兵团知青。兵团知青吃公家饭,受公家管,思想不自由,所以许多作品更多是歌颂知青们的奉献牺牲,却很少关注知青们的思想探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去兴隆公社插队落户,是把一群青春勃发、求知欲望正强的年轻人,抛到一片蛮荒之地,和真正的农民一样,不吃皇粮,挣工分,分口粮,生活完全无保证。因此,他们更能看到“极左”政策对现实的危害,更能切身体会到公社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他们想要改变农村现状,但不知道该如何改变,也不可能有人来指导他们,于是想到马列主义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才有了煤油灯下的学习,有了黑夜中躺在炕上的思想交锋,这也是所谓“东风夜话”的由来。
       更有知青明确地告诉我,“东风夜话”就像他人生路上一盏不灭的灯,几十年过去了,那光亮,依旧指引者他面前的道路;还有的知青甚至说,“东风夜话”是可以载人兴隆公社知青史册的,如果没有当年的“东风夜话”,也许就不会有今天那么一批在不同岗位上担任着重要职务和工作的人;当然,也有曾经是“东风夜话”的核心成员,如今境遇状况并不好的知青,
       但这种不好,只是从世俗对成功者的标准而言,而在我看来,即使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似乎混得很惨的人精神上却仍然丰沛充实,信仰未衰,雄心依旧,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执念,还是那样滚烫灼人。我无法不放下自己原先的写作计划,提前走进“东风夜话”。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08: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之一
    8.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87

帖子

179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9
发表于 2018-5-18 19: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收获》全年我已经订好了!

    Scan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8: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富锦,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的中心,是我国北方边陲的一方沃土。
       多少年前,那位打开冰冻多年的日中关系大门、开启日中友好之路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让我第一次对中国北方那一片叫富锦的土地,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
       因为父母当年都是抗日老战士,常对我讲述当年抗战的惨烈,和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的血腥罪行,所以我对日本人天生就有一种敌意。1972年那个秋天,当自己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和走下飞机舷梯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手握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困惑。那一年我十八岁,刚刚踏上青春的门槛,内心却还是少年的懵懂无知。当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由日本人户川猪佐武写的《田中角荣传》时,马上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读了。奇怪的是,这本薄薄的小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田中角荣的政治生涯,而是书中记载的,田中角荣曾在1939年3月到1940年11月,作为关东军序列的盛冈骑兵第三旅团二十四联队一中队的士兵,驻扎在黑龙江富锦县。田中角荣对富锦的大米和黄豆念念不忘,觉得是自己吃过的所有大米和黄豆中味道最好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定是因为我姐姐插队落户的兴隆公社就在黑龙江富锦县,所以我才会对这段看似闲笔的不经意的文字,印象如此深刻。我想,一个堂堂的国家首相,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呀!富锦的大米和黄豆,居然是他觉得味道最好的,那我姐姐和她的知青同学们,日子恐怕也不会苦不堪言吧?
       从富锦的地名看,一个“富”字,透着滋润,大米和黄豆能让一个地方富足:那么,“锦”,作为江南一一种贵重的丝织品,更是无形中显示了一种身份。在全部丝织品中,惟有“锦”字是“金字旁”,而不是“绞丝旁”,这是否意味着,先人在给这块富饶肥沃的黑土地命名“富锦”时,也将美好的祝福和赞叹寓意其中了呢?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一切只是自己的浪漫想象,而真正现实生活中的艰苦与残酷,是千里之外的我们根本无法知晓的。
       1969年,富锦县接收了一千多名杭州知青。接收知青的一共是七个公社:二龙山公社、永福公社、富民公社、大榆树公社、头林公社、西安公社、兴隆公社。其中永福公社只有二桥一个大队,而兴隆公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旺发,居然有十四个大队:永林、隆胜、东悦、兴东、东升、新兴、东风、红星、新立、兴民、兴胜、南林、东岗、农田。赛博国必歌德惠玉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公社和另一个公社之间,会有一个大队和十四个大队这么巨大的差异,但显而易见,兴隆公社十四个大队的容量,可以接纳更多的知青。本说实话,我自始至终就没有记清楚过兴隆公社十四个大队的名字,它们太类似,太缺乏个性。一眼看去,就像随手在野地里扔下一颗颗模样雷同的种子,长出苗来时也分不出姐弟,随口就叫了秀兰狗蛋之类大而化之在东北农村又极为普遍的名字。南边有一片大林子,就叫“南林”吧:东边水泡子里高出一块地,像小山岗,那就叫“东岗”吧;这里没有林子,没有沿泽,只有大片黑黝黝的土地,那不就是种田的地方么?不叫“农田”还叫个啥?至于“兴东”是否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名字有关;“东升”是否与“东方红太阳升”相连,谁也不得而知,但“红星”与红星闪闪、“东风”与东风劲吹“新立”与破旧立新等等,显然和当时的“文革”词汇脱不了干系。看来,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声也吹到了这块遥远的土地,那些充满革命色彩的大队名字,让初来乍到的杭州知青们瞬间觉得,这里并不是被伟大祖国遗忘的蛮荒角落,而是一片和外面的时代洪流紧密相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好的广阔天地。
       半个世纪以后,当我再寻访当年的知青时,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清晰地回答我,当年他们从富锦县下到各个公社各个大队时,是服从于当地知青干部的分配,还是他们自主的选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七个公社中接收知青最多的是兴隆公社,一共接收了三百零六个知青,其中二百五十四个是罪名确凿的黑帮子女,余下的几十个知青,其家庭多多少少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兴隆公社除了下属大队最多,地域最广阔之外,它同时也是离富锦县城最远、最穷、老百姓日子过得最艰难最贫困的公社。
       知青下乡那会儿,兴隆公社是个建点才四年出头的新公社,当地老乡俗称“沟里”。公社约有一万来人口,分布在近千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这里到处都是丰饶的草场,拥有一望无际待开发的荒原,四周布满了成片的树林、苇塘,脚下黑黝黝的土地肥沃得流油。可是,公社社员不少是从山东逃荒过来闯关东的盲流,他们沿袭祖上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种大烟的习俗,梦想着来这里讨生活,发大财。几年过去,财没发着,依旧穷得叮当响,吃的苞米楂高粱米,住的马架子地窝棚,但却变成了黑土地上的贫下中农,成为教育知识青年的教育者了。
       富锦县接收的一千多名杭州知青,都是没条件去一线边境的家庭有问题的中学毕业生,但家庭问题大小,父母罪名轻重,还是有层次不同区分的。很显然,家庭问题越严重,父母罪名越吓人的知青,越应该到最远、最穷、最艰苦的地方去改造,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脱胎换骨。于是,三百零六名在知青档案表格中显示父母罪名为:叛徒、汉奸、特务、走资派、资本家、修正主义分子,以及地、富、反、坏、右等,几乎涵盖所有在那个年代一律可以被打上红叉的“牛鬼蛇神”后代,被分到了兴隆公社下属的十四个生产大队。而在十四个大队中,相对更偏远、更落后的东风大队,一共接收了三十一个知青。他们又被分到东风一队和东风二队。
       而“东风夜话”诞生在当时只有十二个知青的东风二队,其主要成员,是东风二队的几个男生:猴子、牛巴、寡妇、老傅、小蓝鸭,后来阿胖和老虎从别的大队转到东风二队,也加人了“东风夜话”。
       另外,隆胜大队的知青熊和东风二队的男生关系很好,他常常会走几十里地过来参与“东风夜话”,脱鞋上炕,和大家思想碰撞。若队里生产忙,没时间过来,熊也会通过信件谈他对时局和农村现实的一些看法。所以,熊虽然不是东风二队的知青,但严格来说,“东风夜话”的核心人物中,熊应该算是重要一员。
       在这几个男生中,我和猴子最熟。
       猴子这一辈子可谓是大起大落。小时候,是能上房揭瓦、下地放火的熊孩子;中学时期,是坏孩子转变成好学生的样板,当了班干部,评为杭州市学雷锋标兵;“文革”中参加了红卫兵,挂着红袖章,却是保守派;下乡后,因其干活卖力,不怕吃苦,被知青们拥戴为领头人,当过生产队长;1971年参军后,加人全军著名的模范连队红九连,多次立功受奖,升任红九连副指导员,二十五岁就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照片还登上过《解放军画报》。后来因为写了一篇谈及常备军的文章,命运稀里糊涂从此改变,先是被关押审查,后又被迫转业,再后来长期被边缘化,人生一度跌入低谷。
       虽然命运坎坷,但猴子的赤子之心始终不变。退休后,他依然常常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乐此不疲。我首先找到了猴子,希望这位被知青们公认为“东风夜话”的领头人物,讲一讲“东风夜话”的来历。猴子问我:知道“燕山夜话”吧?我说,当然知道。出自“文革”初期最早被公开批判的“三家村”,吴晗、邓拓、廖沫沙合写的一部杂文集,就叫《燕山夜话》。猴子说,没错,“东风夜话”的由来,就是沿袭“燕山夜话”对国家大事的议论和评析,学习马列毛的思想,结合农村现实生活实践,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我说,你们到农村是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怎么就会探讨起这么深奥的大问题了呢?那个时候,轮得到你们知青想这些国家大事吗?猴子久久不说话,沉默了很长时间,我都后悔自己的话是不是伤着他了。正想着怎么圆场,要不要先转移话题,猴子却开了腔。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猴子:你没有去过中国北方农村,你无法想象当年那里的落后和贫穷。正因为那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下子把我们甩到了北大荒,甩到生活的最底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触目惊心的落后与贫穷,了解了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才开始琢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尝试着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探索中国农村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我们开始对“文革”产生了怀疑,对时局和上面的一些做法有议论和不同看法,大家对此展开讨论,这恐怕是“东风夜话”的实质。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大概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三百多名“可教育好的子女”一律被安置在富锦最南端的兴隆公社。这里远离城镇,冬季冰封大地时,我们还可以从冰面上走出来,春天冰雪一融化,脚插进泥里,半天拔不出来,而等到夏天,雨水一多,再一泛滥,知青点坐落的岗子,就是一片被沼泽包围的孤岛,人根本出不去。现在想想,把我们放在这样一个地方,用意不言自明。当年十二月党人流放的库页岛,不也是四面环水的一座孤岛么?没有船,出不去啊!可那时候我们傻啊!我们是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来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哪里会想到这里面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
       我们三十一名杭州第一中学的知青,被分到兴隆公社东风大队。到达那天晚上,大队干部宣布说:东风大队有两个生产队,一个富,一个穷,你们大家一分为二,自由选择。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当然到穷队去!就这样,我们十二名知青,抱着在苦难中锻炼改造自己的决心,毫不犹豫地来到又贫困又落后的东风二队。
       我刚下乡那会儿啥都不懂,天不怕地不怕。无知者无畏么!队长老胡说,队里的一口水井年头长了,泥土淤塞,打不上水,打上来也是黄泥水,不能喝。要有人下到井底去挖泥,这活危险,没人肯干。你们知青有谁敢下去挖一下?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冲上去就拍胸脯:我来!孙大圣能上天入地,我猴子还下不了一口井?二话不说,嘁哩喀喳就爬下井去挖泥了。这口井大约有十几米深,我在下面挖,把挖起来的泥放到“喂得罗”里(“喂得罗”是当地一种用柳条编成的水桶,是老乡从井里提水用的),井上的人把“喂得罗”提上去,“喂得罗”里的黄泥水滴滴答答落在我的脑袋上、衣服上,躲都没处躲。挖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淤泥清理干净了。以前只知道“井底之蛙”,而我当时却成了井底泥猴。我后来常常会想起自己在井底下成为一个泥猴的情景,不免后怕。你想想,十几米的深井,井壁没有用石头砌成,泥土啪啪往下掉,我在井下挖淤泥,万一井壁塌方,我不是被活埋了么?
       还有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挺逗的,算是隐私吧,今儿个跟你第一次爆料。老都老了,说出来也不怕人笑话了。那年夏天,几个男知青去修我们二队到公社的路。这条路是在水泡子里建的,宽不足一米,时间久了,两边一塌陷,路就不成路了。修路的基本工作就是把路两边沼泽地的草筏子揭去,把地下的泥土挖出来加高在路基上。这活没啥技术含量,就是卖死力气。正值酷暑,天气闷热,周围还有蚊子围攻。我们干了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湿透的衣服像破抹布一样贴在身上,又黏又痒,难受死啦!开始,大家还憋着,到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了。不知是谁先提议的,“干脆脱光了吧!”大家四下一看,蓝天白云,旷野无边,连个人也没有,就我们几个知青大老爷们,还怕谁看吗?三下五除二,大家痛痛快快脱了个精光,赤条条在沼泽地里的一条小路上干了一天活,就像回到了原始时代,那叫一个爽!下工前,我们在水泡子里洗干净溅在身上的泥巴,闷声不响地回到村里。没有一个人再提起此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这段糗事烂在肚里。
       猴子讲述的故事,听得我乐不可支。可是乐完之后,不知为什么又觉得心里酸酸的,有点难受。猴子并没有注意到我的神情,还在滔滔不绝地往下说。
       东风二队当时只有八户人家,全都穷得叮噹响。队里也穷啊!一无机械,二无积累,连春耕的种子都没有钱买。
我们知青下来没几天,生产队的胡队长就来向我们知青叹苦经,诉说春耕的困难。
       一般生产队,总有几挂马车,最不济的生产队,起码也会有几头大“牤”(公牛),作为春耕的壮劳力。一头“牤”就能拉一副犁,虽比不上马车,但劳动力也差不到哪里去。可东风二队不要说买不起马车,就连大牤子都没有一头。队上十几头赢弱的母牛,得五六头才能拉动一副犁,老牛拖破车,效率很低。
       后来,队里好不容易买了一头大花牤子,没想到半道上却被其他村子里更强健的大牤子一下给顶死了。那天,全村老少坐在死牛身边哭号,那份惨景,就像为死去的亲人送葬!
       知青们看着老乡们为了一头牛伤心成那样,心里也很不好受。为了帮助队里解决生产工具的问题,大家一商量,就把各自带来的生活费几乎都拿出来,凑了三百六十元钱,给生产队买了一台播种机。同时,又出点子想办法,用“牛肉换马肉”的方法,拿被顶死的大牤子肉,到附近的宝清军垦农场换来一匹即将被宰杀的瞎马,才算是完成了队里“产业的升级换代”。瞎马拉回到村子里的时候,村里的娃儿们追着马跑,老乡们也都围着它,看不够,摸不够。那可是村子里的第一匹马啊!虽是瞎子,但四肢健全,毛色也亮,看上去会是壮劳力。
       农村生活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虽然自以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当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时,还是差点儿让人崩溃!
       初来乍到,我们喝的水是黄的,吃的白菜和萝卜是冻得发硬的,做菜没有任何佐料,买点盐和酱油,要走十几里地去供销社。唯一有咸味,能就着下饭的,就是老乡们自己做的大酱了。剥一根大葱,蘸上黑褐色的大酱,和玉米饼子一起吃,还算不难下咽。但你若是不当心在老乡家看到那一口口酱缸里面爬满白生生胖嘟嘟的蛆,那你一定会恶心得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呕吐出来了!
       开春后,蚊蝇滋生,干活时,更是被田野里的蚊子、瞎虻,还有小咬(一种北大荒特有的,比蚊子还小的吸血虫)轮番袭击。小咬在早晨猖狂,中午是瞎虻的天下,蚊子总是在傍晚时分包围过来,像飞机一样在你耳边轰鸣。这些小虫子还很欺生,专盯着我们知青咬。大家一个个都被咬得满身脓包,搽上紫药水后,活像一支支“赤豆棒冰”。有的知青脸和脖子都被咬肿了,如同得了“猪头风”。当地老乡还打趣我们:“你们这些南方来的娃儿血是香的,蚊子、小咬都被你们吸引过去了。”说得我们哭笑不得。
       农村的水混,白衬衣洗后变黄衬衣了。女同学的头发洗了以后板结了,梳不通了。身上痒得难受,也不敢洗澡,怕越洗越脏,越洗越痒。有的知青干脆不洗衣服了,一件新衣服上身,可以一直穿到盐结板块,硬邦邦的。偶遇天下大雨,我们男生就会穿着短裤头跑到屋外,在露天里高唱着《国际歌》洗天浴。虽然冷得上下牙齿磕巴打架,但想想同队的女生连这样的天浴也无法享受,男生们还暗暗庆幸呢!
       说出来你不一定会相信,如果没有下乡时吃的那份苦,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东风夜话”。也许你会觉得我说这话有点矫情,但真是我的心里话。东风的知青基本上都是干部子弟,以前家境都比较好,接触的,看到的,大部分也都是比较上层和正面的东西,如果不下乡,哪里会知道农村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又怎么会想到要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面貌呢?
下乡第二年,东风二队知青就成为了生产队的顶染柱。队里干部改选时,村民们一致推举知青们走上了各个领导岗位。知青们也不负众望,带领村民们战天斗地,一年之内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第二年秋收时,粮食获得大丰收,深受老乡们赞扬!
       你可以再和东风的其他知青聊聊,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8: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之二
9.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77
发表于 2018-5-19 13: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是深入基层的专业作家,文章写得真好啊!一看到题目就让我联想到《燕山夜话》,果不其然,二者是有关联的......
谢谢管理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二
       和小蓝鸭约定采访很不容易。他是兴隆公社知青中的秀才,笔杆子。多少年前,我姐姐曾经从北大荒带回来一本油印的《农村文选》,上面都是知青们写北大荒的文字,我特别喜欢里面写离别的一首长诗,长诗的题目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其中的一些诗句,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几段我甚至到现在都还会背:
       是晨曦/第一道曙光,
       照出那/绿草青青;
       是秋夜/逝去的凉意,
       留下了/露珠莹莹;
       大水老台
       是自行车/急促的铃声,
       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
       是邮递员/愉快的笑脸,
       迎来了/又一个黎明
       ......
       放下/已是
       攥熟的/刀把,
       敲响/最后一次
       出工铧片的/声音。
       ----我亲爱的/朋友啊,
       此时此刻/四下环顾,
       却为何-----
       热泪沾襟?
       可是/北大荒
       劳动的/早晨,
       激动了/你那
       诗人般/敏感的心?
       可是/黄家林子
       熟悉的/触目,
       又让你/饱尝了
       离开故乡的/凄凄别情?
       ......

       多年后我才知道,小蓝鸭是这首长诗的作者。我不明白,曾经写下如此感人诗句的小蓝鸭,为什么后来没有成为诗人、作家,却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但我却知道他当年作为知青被推荐上大学,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放弃留校当老师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兴隆公社继续当农民。这样的选择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我猜想,小蓝鸭的这一举动是否和“东风夜话”有关?
       所以,当猴子建议我和东风其他知青聊聊时,我首先想到了小蓝鸭。
       小蓝鸭在位时长期担任省级综合部门的“二把手”,这个不大不小的官衔,其实并没有引起我多大兴趣,倒是他同时兼任的另外两个职务,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以及其长期在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的经历,让我肃然起敬。他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区域经济、城市化和信息化方面的论文,以及他出版的多部经济研究方面的学术专著,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专家型官员。
       正因为此,他从现职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社会工作反而更加繁忙,以至于我对他的采访一约再约,迟迟不能敲定准确时间。
       等我在他院长办公室最终采访到他时,距离我第一次约他,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我们的访谈从他为什么叫“小蓝鸭”开始。
       小蓝鸭:我的小蓝鸭外号,其实并不流行,除了猴子、老傅外,似乎不太有人叫。外号的起因是1966年国庆节,“文革”开始后,我们三人是杭州市红卫兵司令部的干部,一起到北京参加毛主席对红卫兵的检阅。我在家排行老五,也是老幺,从小穿衣都是捡哥哥甚至姐姐的旧衣服改制,从来就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那次要进京见毛主席,这是隆重的大事情,母亲特意为我买布在裁缝铺定做了一套蓝色制服。我第一次穿上了新制服,心里美滋滋,笑得嘎嘎的,猴子和老傅就给我起了“小蓝鸭”这么个外号。这套蓝制服对我来说,具有“正装”和“礼服”的意义,与我平时穿的旧衣服对比鲜明,所以大家印象较深。我们到北大荒的第一个冬春,现在想起来还是刻骨铭心。
       我所在的兴隆公社东风二队去了十二名知青,六男六女,老乡们说我们是“配好了对来的”。没到北大荒之前,就听人说:“北大荒,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还有人说:“靠林,能狩猎;种黄烟,发大财。”早在伪满洲国的时候,这里就是土匪和种大烟的人肆虐恣睢的地方。
       我们对北大荒的原始蛮荒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对那片土地可能带来的富足也抱有期待和想象。起码我们相信,凭一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应该没有问题。谁知道现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到兴隆公社的时候,这里一眼望去,就是沼泽、泥潭、荒草甸子。大队到公社没有路,公社到县城也没有路。三月中旬的北大荒,冰还结得厚厚的,人还能在冰上走。等到四月春暖,冰雪开始融化,到处都是烂泥水塘,从我们大队到三十多公里地外的公社,必须瞠过两处没过膝盖、几乎齐腰深的水洼子。这样的交通状况,今天的人真的无法想象!那时候,家里来一封信,路上要走个把月。其实,知青的信件从杭州到佳木斯顶多也就三五天,但从佳木斯到富锦县城,到了县城再往下送到公社,从公社再往下送到各个生产队,这个时间就不好说了。我们收到信总是先看最后的落款时间,常常都是一个多月才收到家里的信,而我们要给家里回信,写写几分钟,而要寄出去就难了,十天半月的都出不去呀!
       住的茅草屋不通电,照明要靠点煤油灯。我们知青带的生活用品各自不同,有多有少,但几乎每个人都带了整箱的书。“文革”后没书念了,带来的书本,是我们仅剩的精神寄托。白天干活,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读书,结果被煤油熏得擤出来的鼻涕都是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2 这样的条件比我们当年还要艰苦得多呢......

查看全部评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我从家中带去的是所谓“三十大本”,那是我爸的书。三十大本的书单是毛主席给当时所谓的“高干”钦定的,除了马恩列斯外,居然还有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总委员会主席)的三本书。这些书之所以叫“大本”,是指“大字本”。当时,这个级别的干部岁数都已偏大,眼睛开始老花,“大字本”就是为了让这些老干部可以不戴眼镜轻松阅读。我记得这些“大本”书包装很讲究,是厚牛皮纸折成的硬壳,两头各有一根布条可以系带子。里面装的都是小薄册子,一本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可以拆分为十几本小册子。这样做的目的大约是考虑携带方便,有助于忙碌于政务的官员能见缝插针,挤时间学习。我爸当时已被打倒,关在里面,他的书没人管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去北大荒带什么书,我自己说了算。没想到,老爸的“三十大本”方便了我,那些薄册子捧在手上很轻,在黯淡的煤油灯下字也能看得很清楚,东风的知青都很眼馋我这套书。尽管当时读得蛮吃力,但好歹把这三十大本都啃完了。
       书读多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对照现实生活想问题。我们插队的东风二队是兴隆公社一个典型的缩影。它集百病于一身,穷困破烂不堪。队里没有一匹马,全队甚至找不出一根赶马车的鞭子。仅有的一台胶皮车,还欠着银行的贷款。
       我们去的那一年秋天,正好赶上了北大荒老乡最害怕的秋冬交替季节突然降临的早霜。那一年的早霜提前了二十多天,地里的苞米和高粱还没有成熟,突遭一夜霜打,苞米的绿叶都一下子发黄,耷拉下来。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早霜的危害有多大,以为就是一般的霜降,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到早霜打坏了成片的庄稼,好端端的苞米、高粱、大豆在霜冻下发黄的叶子慢慢枯萎、坏死,庄稼一片片倒伏,一堆堆地烂在地里,我们才意识到早霜的可怕。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即使那些没有倒伏烂在地里的苞米,因为还没有成熟就被抢收下来,这样的苞米都碾不出我们平时吃的主要口粮苞米楂子。
       老乡告诉我们,苞米只有成熟了才能把玉米皮从玉米粒上碾下来,现在遇上早霜,未成熟的玉米粒只能煮着吃了。
       老乡们的情绪一落千丈。有经验的老农掐指一算,一年干活下来的工分完全打了水漂不算,还要倒挂春天播种子的钱。许多社员纷纷放下生产队的活计,跑到树林里砍木头,拉回来剖板打箱柜;或者整天窝在家里,搭偏厦、盖仓房,经营自己的小家园;有的去大草甸子里打黄狍子,剥下皮毛去换钱;有的干脆到沼泽地里去摸鱼,说是至少整点荤腥,不会饿肚子。坐地户老高甚至放肆地夺走了生产队打场用的一头牛,拉着满爬犁的黄烟上山外卖钱去了,村里人眼睁睁地看着,却没有一个人敢惹他。另外一个老吴头带着自己的儿子赶着猎狗,在草甸子里抓冰耗子、逮黄皮子,在树林里下夹子放药,诱杀狐狸,剥下皮毛就足够全家吃香的喝辣的了。
       在这些人公开张扬的怂恿下,原先一些还在地里给集体干活的社员意气难平,觉得即使累死累活,秋后也分不到正经粮食,“连个受冻的钱都抵不上,谁伺候你这份!”扔下工具,扬长而去。就连队里主管生产的副队长居然也公开撂了挑子,甩手不干了。还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常常只有两三个人,剩下的全是知青。
       正是一年中最累、最紧张繁忙的秋收时节,国家分配给知青的白面早就吃光了,头一年留存下来的好苞米也吃完了,刚鼓了点浆的苞米棒子又惨遭霜打,我们几乎断顿了。
       老乡们都说没有去皮的苞米粒儿没法吃,可是不吃苞米粒儿吃什么?许多知青还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劳动强度那么大,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
       起先,派来知青点做饭的农民师傅说把刚开始灌浆的苞米磨成面吃,结果反而更不好熟。加上师傅一人磨面带做饭,也供不上十几个知青的饭量。最后只好煮上一锅没有去皮的苞米粒儿,煮了半天掀开锅盖一看,黑乎乎的像一盆猪食,看着就反胃,更甭说下咽了。
       为了填饱肚子,好有力气干活,大家硬着头皮嚼这硬邦邦的苞米粒儿,强迫自己咽下去。很快,有知青因为消化不良导致肚子疼、拉稀;有的胃病犯了;有的呕吐发烧;还有的知青由于饭食恶劣,引起全身虚脱无力和极度疲劳,收割庄稼时割伤了自己的手,血流不止。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坚持出工,从未耽误生产队的劳动。
       我在青年点男生中属于相对勤快和细心的一个,寡妇、老傅、阿胖等几个属于东北人讲话“身大力不亏”类型,我则刚好相反,身板单薄,干活就比旁人吃力点。牛巴虽然个头不小,但干活并不占优,主要是他过于仔细,明明铲地(锄草)已经往前挪步了,他会不知怎么想起来似乎刚才还落下了几棵草,又掉回头去补铲。三转两回头,本来他领先的,结果反而落在我后头。老傅是近视眼,秧苗杂草分不太清,手脚倒挺麻利,就是干活粗放,质量要打点折扣。比较而言,寡妇是干活最好的,他不是蛮干,而是懂得巧干,因此当上了农活老把式才能胜任的“打头的”。不管怎么说吧,尽管大家干活水平有高低,却没有一个偷懒的。
       可是,一面是知青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卖力地干活,一面却是一些社员抽着炮筒烟冷眼看着我们闲侃。他们甚至当着我们的面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咱们队垮不了,咱们不干,知青还会干呢!”我们听了肺都要气炸了,但大家还是互相告诫一定要冷静,绝不能意气用事。落后的社员说这种话,并不代表对我们进行再教育的贫下中农。
       那么,真正的贫下中农应该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来到北大荒插队落户,到底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
       我们真的有很多困惑,这种困惑促使我们开始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大量的阅读。在那样偏远的荒草甸子里,我们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都收不到,我们只能从随身带来的马恩列斯毛的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大概就是“ 东风夜话”最初的动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2 真说不清应该是谁教育谁?

查看全部评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9: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之三

    13.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