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37|回复: 10

王继红:为了梦中的黄土地 程炜唱响山西老知青的扶贫之歌

[复制链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发表于 2023-2-10 09: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继红:为了梦中的黄土地 程炜唱响山西老知青的扶贫之歌

2015-01-20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王继红

    18年时光穿越,18年扶贫开发,18年含辛茹苦,18年不懈奋斗,程炜以博大的胸怀和人生的壮美,书写了一部当代文化精英和老知青的感人故事,吟唱了一曲具有崇高价值的事业之歌,充满诗意的人生之歌!

    程炜,这位北京老知青,近50年来,三上山西,与大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997年,为了改变这片苍凉而又贫脊的大山,为了扶持穷困得让人落泪心颤的乡亲,她毅然舍弃了安逸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舍家离职,自带资金,在47岁时,来到了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大宁县榆村乡金圪塔村,孤身一人与大山整整厮守了18年。办学、修路、引水、通电、安装手机信号塔、绿化荒山、筹建知青博物馆、谋划二郎山旅游开发……。



    她像传说中的精卫,御石填海,坚忍不拔,要填平大山里已经经受和延续了祖祖辈辈的贫穷;她像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矢志不渝,创造的是大山的绿色和百姓的富裕;她像传说中的杜鹃,啼血如朱,唇干舌苦,要涂染的是满山的树绿花红。

    程炜以自己的义举和实践为党和政府承担了压力和责任,为社会承受了痛苦与不幸。

    解不开的知青情结

    今年64岁的程炜,原是北京朝阳区幸福村中学教师。17年前,在中央发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号召时,程炜自筹资金20万元,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榆村乡金圪塔村搞开发式扶贫,并于1998年4月创办了“大宁县程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

    她这已是三上山西。

    究竟是什么让她对黄土高原那样情有独钟?

    30年前,程炜曾是“知青部落”的一员,和他的同代人一样,经历了历史独特的一页。对于老知青来说,那片曾经放逐青春年华、流浪生命激情的土地总是驻扎在记忆心头,无法切割,只有追忆。

    当年18岁的程炜响应号召,插队来到山西省汾西县马沟大队,她很积极,很快就入了党。1972年初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化工系,学高分子专业,1975年底毕业时,面对汾西县委的邀请和留京工作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对她有大山般恩情的山西,第二次回到汾西,担任马沟村党支部书记,后任县化肥厂基建指挥部副总指挥; 1978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1978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调回了北京,在朝阳区幸福中学当了一名教师。

    家生子过日子,一晃18年过去了,她被淹没在北京偌大的城里,岁月烙下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程炜来说,一般人的标准不合适于她。,她心中依旧记着山区生活的父老乡亲,多少次梦回山乡,醒时又身不由己。

    1996年8月,一张“汾西县解放50周年纪念会”邀请书使程炜又一次来到山西。那次开会后,她去了马沟村,挨家挨户探望父老乡亲,他们一贫如洗的处境促成了她几个月后第三次重返山西的扶贫义举。



    程炜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心有千千结,情结最难解,无论苦乐,谁都不会忘记人生的第一驿站,汾西是我为之献出青春的土地,我忘不了当地老乡的朴质深情,插队那会儿,他们当我是他们家中的一员,渴了饿了,走进每一户人家都能受到热情款待,让我享受他们的善良。”

    1996年回汾西开会,程炜没急于回京,去了自己曾插队过的马沟村,想看看多少年魂牵梦绕的地方,她挨家挨户拍照、录相,想留下乡亲们变迁的影子。拍着、拍着,她的心越来越沉,她的希望同当年带领村民种的泡桐、杨树一样,在那条熟悉的小河边荡然无存。

    阔别18年,北京等地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地覆的变化,这里却山河依旧,当程炜走进当年老支书乔月明的家时,想不到他仍旧住在原是仓库的破土窑里,得知有人来看他,从蜷缩的炕头一点点爬起来说:“我老啦,见一分钱也不容易……。"程炜拿出100元钱塞在他手中时,老人声音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老泪顺颊而下。

    那次返京后,穷山村的影子白天夜里追着程炜。一有空,她就抱着相册、放录像看,看那些曾熟悉的,插队时待她亲如父母的乡亲们还过着贫穷的生活,每看一次,心灵就被冲击一次。十几年京华岁月她从未忘记他们,这次却被震撼了。她明白,她将再次选择。她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安分的元素,她宁愿为自己心甘情愿的事业去冒风险,也不愿庸庸碌碌地虚度一生。

    1997年1月13日,她冒着深冬的严寒,从首都北京来到了国定贫困县大宁县榆村乡金圪塔村考察。这一次亲眼一看,她的心被这里的贫穷紧紧地、紧紧地揪住了。程炜先看的是学校,到了教室里头一看,破塑料布遮着窗户,教室里就两根木头,地上有一堆玉米秆,孩子们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背着水,带着饭来学校上课。学校没有钱,买不起煤,正是大冬天,孩子们就在那冰冷的教室里,坐在玉米秆上,趴在两根木头上写字听课。



    程炜含着满眼的泪水,抚摸着一个小姑娘冻得红肿冰凉的小手问:“冷吗?”
    小姑娘抬起那冻得发红的小脸,望着程炜慈母般的表情,低声说:“冷。”
    “学校离你们家有多远?”
    “有十几里山路。”小姑娘说。

    程炜再往下一看小姑娘的脚,一双鞋已经裂开了缝,露出的半个小脚指头冻得红肿,她弯腰把鞋缝捂了捂、按了按,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用摄像机录下了学校那撕人心肺的场面。

    出学校,上山坡,半路上碰见一个小姑娘正在放羊,程炜走上前去,问:”你怎么没有上学去?”小姑娘说:“上不起.。”“想上吗?”“想,你跟我爸说说让我上学。”说着小姑娘呜呜地哭了起来。

    程炜手提着摄像机,哽咽着把这个穿着破烂衣服,浑身是脏的孩子搂到了怀里。

    走到小姑娘的家,也是破烂的土窑洞。快过年了,炕上没有席,缸里没有白面,程炜辛酸的掏出100块钱说:“凑合着先过个年吧。”

    小姑娘的爸爸哭着就要下跪,连声说:“大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程炜问村干部孙新德:“村里究竟还有多少孩子上不了学?”孙新德说:“全村有19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相距都很远,因穷和路远等多种原因,全村有20几个小孩子失学。”

    这句话象一击重拳沉沉的打在了程炜的心上。

    翻过高山,程炜来到了最远的前棉条自然村王学昌家;一家三代四口人居住在半山腰的一孔破窑洞里,只见除了破破烂烂一点被子堆在没有炕席的破土炕上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他的媳妇因受不了这儿的穷于去年跑了,留下两个孩子,70岁的老母亲病着躺在炕上。

    程炜坐在炕头问:“大娘,您怎么了?”
    “难受!”大娘艰难的说。
    “您得的是什么病?”
    “路远也没钱看,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

    程炜被大娘的话震惊了,她流着眼泪给大娘放下了100块钱和一点药,拍下了那发人深思的照片。

    不通车,不通电,离城远,离医院也远,若是有病只能是自生自灭。穷!可怕的贫穷!他们一贫如洗的处境,促成了她第三次重返山西的扶贫义举。

    人们常说最能为公众献身的人往往是那种不被家室所累的人,程炜之举也为这句话做了有力佐证,当然,那也是欲说重返这好艰难。

    她对年迈的妈妈一说出想法,年已70岁的老母亲自然不同意,呜咽着说:“我舍不得你走啊,你已两次去山西了,弟妹中数你年纪大,吃苦最多,这日子刚过好你又要去受罪,我心里疼啊。”

    丈夫从尼日利亚回来时间不长,刚过上幸福团圆的生活。开始还以为她还玩笑,后来看她真要走了,满心不高兴:“说说得了,还来真的呀,你就穷折腾。”

    学校领导不敢做主,跟她一起请示教育局领导,教育局领导说:“程老师,您说的这事绝对是一件好事,咱们知青才有这种解不开的情结。但我先问您,孩子多大了?”

    “13岁。”
    “要是您的孩子20多岁了,我毫不犹豫就会批准您,孩子太小了,您回去再考虑一下吧。”
    13岁的女儿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你走了,谁来亲我呢?”晚上女儿说梦话都是“妈妈,你别离开我!”

    但程炜决心已定,经过细致深入的说服工作后她加快了重返山区开发扶贫的准备工作。

    安顿好方方面面的事情,她自筹20万资金准备出发了。

    春节刚过,冬意尚在,寒风料峭。

    朋友、邻居来送别,老北插来送别,领导、同事来送别•••••

    在家人为她举行的壮行宴会上,公公、妈妈、丈夫、弟妹、女儿全家老小15口人,一首《祝你平安》的歌曲还未唱两句,妹妹们哭了,弟弟哭了,妹夫们哭了,孩子们哭了,全家人拥抱在一起痛哭。妈妈不忍再看下去,把头转向窗外,不停地抹着泪眼。她伺候了18年的84岁的老公公哭着说:“程炜啊,你自己要多保重,我这把年纪恐怕见不到你了。”(不幸言中,老公公当年七月突然去世,那次离别竟是诀别)。

    此情此景,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我和女儿像朋友一样,但我从没有离开过她,我只跟她说妈妈这辈子活得特不甘心,时间要抓紧,再过几年,有雄心也没力量了…..出发那天,列车才过保定,我就受不了了,往常女儿晶晶这会儿放学回来,准在门口喊我……我的心都被掏空了。

    有知青情结的人不少,年华已逝,往事如歌,他们跟新时代一起开始新生活,回首往事虽然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但没有几个重返插队地区去创业的。为了同一土地上另一群人的艰难命运,程炜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后半生,这重返之举,重如泰山。

    在程伟身上,烙上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那片曾经放逐青春年华、流浪生命激情的土地总是驻扎在记忆心头,只有追忆,无法割舍。有知青情结的人不少,年华已逝,往事如歌,他们跟新时代一起开始新生活,回首往事虽然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但没有几个重返插队地区去创业的。为了同一土地上另一群人的艰难命运,程炜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后半生,这重返之举,重如泰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0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扶贫生命寄与山区

    程炜去的大宁县金圪塔村是国家级贫困县中较典型的贫困村,居住着196口人,分散在19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最远相隔30里之遥,缺煤少电,交通不畅,连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水也难以保证。仅有一所学校破烂不堪,全村已有20多个适龄儿童失学。由于分散和贫困等原因,全村占地2.5万亩,仅有1500亩可耕种的坡地,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广种薄收。造成贫困——发展能力差——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贫困的恶性循环,山区的人民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程伟把金圪塔村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当自家事去办,当成最伟大的事业去干,当成回报山区父老乡亲恩情的一份最好的答卷!她若有所思又颇感慨地说:“经过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努力,改变一个地方的生存环境,改变人们的贫困环境,改变许多孩子的命运,这件事干起来是很有意义的!”自然,我们为她的选择而感动,同时为她的行动而惊叹。最后,她补充道:“我曾经在山西上山下乡插过队,和这里的黄土地有着不解的情缘,和这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为他们真心实意地做点事情,是我们老知青的共同愿望。”老知青的情怀溢于言表。她来到金圪塔村后,就夜以继日的调查、访问、规划、设计。气候多变、条件艰苦、身体有病,全然不顾,在地、县、乡、村等有关方面的大力配合下,很快勾画出了金圪塔村开发式扶贫的宏伟蓝图。

    第一,要把金圪塔村的荒坡荒地,开发成高科技农、林、牧、副的试验基地。取得经验后,逐渐推广,让农民直接受益。今年就准备开发“猴头菇”等项目。这叫做科技扶贫。

    第二,要把二郎山尽快开发成自然风景旅游区,也可说是自然风景扶贫旅游区。把金圪塔村现在的破学校和几个特困的住房与摆设保留下来,作为城市学生的教育基地。这叫做旅游扶贫。

    第三,要把金圪塔村居住分散的19个自然村,移民并成3个村,集中解决道路、通电、通水问题,彻底改善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这叫做迁移扶贫。

    第四,要在3个村建3所学校,使现在失学的20多名孩子和现在上学的18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长远培养人才。这叫做教育扶贫。

    还要建敬老院,办农业联合开发公司等等,就是要使金圪塔村,在3年内率先达到小康标准。以启示和带动其它贫困地方的父老乡亲也走上开发式脱贫致富的路子。

    1997年4月9日在县、乡、村三级政府的支持下,在金圪塔村的一片荒山上,开了奠基典礼大会。鸣鸣的汽车声、轰轰的推土机声连成一片,赤背穿着棉袄的老汉,光着脚丫子的孩子喊着、叫着,跟着推土机跑啊跳啊。他们新鲜、高兴、好奇。好多年乡亲们就没有一起聚过,那一天比过年还要热闹。”

    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历时3个月,行程2万里,走遍19个村每一户人家。她首先解决的是学校问题。她在林场借了一孔旧土窑,建起了幸福小学,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从6岁到14岁的20几个孩子同上一个年级。程炜又给每个孩子买了书、本、文具、书包。还给两个14岁的孩子交了学费。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先后投资4万多元,建了两间72平方米全铝合金门窗的大教室,教室的上方一幅醒目的大横标:“知识是你们的希望,你们是中国的希望。”这成为贫困山区未来的象征。

    9月1日正式开学。八月底程炜在北京出差,9月1日前要赶回村里,这时女儿依依不舍地说:“妈妈,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每次都是您陪我过生日,等我过了生日您再走吧。”孩子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她 。程炜在讲述这段情况时,明显我们看到她的眼睛湿润了。她把女儿搂在怀里轻声说:“宝贝,山上还有好多孩子没有学上,妈妈不回去,这个学就开不了,小弟弟小妹妹没有学上多可怜,就让妈妈回去吧。”孩子懂事地点点头。

    开学这一天,公司给孩子们买了书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正好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组的记者来采访。
记者问一位来上学的小女孩:“你是哪国人?”

    “中国人。”
    “哪个省的?”
    “不知道。”
    “哪个县的?”
    “不知道。”
    “哪个乡的?”
    “不知道。”
    “哪个村的?”
    小姑娘大声答道:“金圪塔的!”

    封闭、落后、贫穷让“中国金圪塔村”的孩子一问三不知,程炜办学的义举无疑给他们开拓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

    而她要为女儿打一个祝贺生日的电话却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有微弱的信号。

    她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晶晶,我的好女儿,不是妈妈想狠心离开你,是妈妈这辈子活得不甘心,想给山区老百姓干点事。只有这几年时间了,可这几年又是女儿最需要妈妈的时候,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矛盾,有多想女儿呀!紧紧拥抱我的女儿,我的好女儿!”程炜说完这段事时,已经抑制不住眼眶里泪水。我们也为之感动。是的,她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但眼下她却只能把心全操在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身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09: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建的幸福小学

    从哈尔滨来的大学毕业生扬光、北京的大学毕业生邢瀚丁志愿放弃城市生活和工作,来到金圪塔幸福小学任教。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家访,流着泪,心里燃着一团火,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当年全乡23所学校统考,该校成绩名列第三,教师也被评为全乡的三名模范教师。看着孩子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程炜欣慰地笑了,精神脱贫,她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98年建成的公司驻地和供游客居住的宾馆。一排30孔窑洞十分壮观。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她带领职工边学边干,自己脱坯烧砖,她亲自设计上下水、沤肥池、雨水收集系统,连每个房间的窗帘、被单、被罩都是她亲手缝制。白天干活,一块凉馒头,一片老咸菜,一口白开水就是她的一顿饭;晚上钻进土坯垒的“家”睡觉,浑身酸痛,难以入眠。

    1998年她贴补村里每家100元建成70口旱井。她亲自参与挖坑扛管将山下的泉水引上了1480米的高山,结束了金圪塔村无自来水的历史。之后,又投资修通了从乡政府榆村到金圪塔村的7公里土路,基本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么?”

    公司站住脚跟后,程炜像一枚陀螺一样开始急速旋转,像一艘加足了马力的航船一样破浪向前,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钟表整天不知疲倦地有节奏运转着。她北上省城求助省农科院为村民购买适合当地种植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她带头养殖多寒特羊、小尾寒羊,把种羊发放给村民扶持他们致富;她从外地调来优种核桃、枣树苗木分给村里人栽植;她提供水泥和资金帮家家户户打旱井••••••一件件一桩桩,涉及村民致富的事儿程炜鞠躬尽瘁,尽力而为。前年,全村有11户买了摩托车,10户买了三轮车,1户还买了汽车搞运输,孩子们全部上了学,孩子们也通过电脑网络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乡亲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在从贫困中走出来,享受他们应有的快乐生活。

    同时,程炜承包了七个山头5000亩荒山,开始绿化荒山发展果木种植业。树苗都是她亲自去挑选购买,坐着大卡车,长途跋涉,每棵树苗都要浇上水用塑料布包好,以保证成活率。截止前年,公司已栽种枣树100亩,苹果树3000余株,核桃树5000多棵,各种杂木树15万株。夏日山外酷热,这里却满山翠绿,温度宜人,直如世外桃源一般。

    她对山区百姓的奉献功德无量,所以连上苍都保佑她逢凶化吉。接着,她给我们讲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情景,2001年12月21日她必须去临汾办一件急事,冬日路有积雪暗冰,山路急转弯多。车行进中又遇一个向右的急转弯,背阴处暗冰未化,车向山边滑去。司机脚踩刹车,使劲向右打方向盘,不料车横着向左冲去,左边是峭壁悬崖,司机已大惊失色••••••万分危急之时,只听得咔嚓一声,车停了下来。她与司机急忙下车一看,只见车撞到了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停车的地方距离悬崖只有一尺多远。

    “我们俩站在悬崖边看了许久,惊魂才慢慢定了下来,只觉得双腿发软。好后怕呀,车如果再往前一尺,那明年的今天就是我们俩的祭日。”程炜这时虽然现出了幽默的笑容,但那是多么惊魂动魄的危险一幕啊!“我冲着石碑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感谢它的救命之恩。这次大难不死,应该是平时我们做了好事感动了上苍,上苍保佑我们死里逃生。”是的,好人一生平安,倘若那次发生不测也许金圪塔村就不会快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2002年1月13日,是金圪塔村通电的日子。这一天,省、市、县供电部门的领导来了,县、乡领导来了,山西电视台和临汾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全村的乡亲们都来了,孩子们的嘻闹声、人们的欢笑声和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程炜带着全村的人给支持通电的各级领导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后,深情地说:“有了电就有了光明,就把金圪塔和世界连起来了,我们要通过电视,多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下一步我们还要争取解决通讯问题,信息通了,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把我们的农产品卖上个好价钱,我们才能早一天脱贫致富。”

    从1875年法国巴黎北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100多年来,电力早就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城市和大部分农村,用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金圪塔村因村子小,居住分散,直到2001年,还没能通上电。村里人祖辈沿用的照明方法是把蓖麻捣碎,再把布条放在里面点燃,微弱的火苗冒着黑烟,把窑洞和人的鼻子眼里都熏得黑黑的,老百姓多么盼望能把电早点通上。程炜经过多方联系,在各级电力部门的支持下,终于被批准列项,2001年9月26日开始施工,程炜又承担了大量的协调、后勤和接待工作,经过75天的艰苦努力,才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会一开完,村里人都飞快的往家里跑,看自家的灯亮了没有。

    记者们翻山越岭去了十几家,拍下了许多感人的珍贵镜头:

    在石墩家,他年近80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激动地说:“没想到我活着还能看见通了电。”

    在刘石稳家,记者正好看见他打开电视箱子,问:“电视是什么时候买的?”出乎意料,这位30多岁的汉子告诉记者:“9年了,我结婚的时候买的。”
    “没电你买电视干什么?”
    “结婚时媳妇家里要求买,没办法,只好买了,可是一直看不成,连箱子都没打开过,又怕受了潮,就拴在后面的大梁上,一拴就是9年。”
    “那你们是真正‘看’电视了。”记者调侃着说。
    “那可不是,‘看’了9年都没打开过电视。”石稳无奈的摇了摇头。

    打开电视一看,由于保护的好,电视没什么毛病,大家都很高兴,但得知当初花900多元钱买的电视现在才值200多元时,都觉得可惜了。可还能再说什么呢,因为没有电,才造成了这样的阴差阳错,正因为接通了电,才带来了大家由衷的喜悦。

    记者们很感慨,写了篇大文章,登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上,标题就叫“中国金圪塔村通电了!”

    村里人高兴地千恩万谢,问程炜:“你今年过年回家吗?”“回。”程炜回答。他们真诚地说:“要是不回去,过年我们大家给你磕头来。”程炜笑着摆手:“你们给我磕头,还不把我烧死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干了就行了,从没想过要图任何人的回报,这就是程炜的胸怀。

    为了修路在这里要重重的写上一笔。1998年春天,当时的交通局局长高原生就带着局里的技术人员,亲自住在程炜的公司,协调着测量、设计、施工,仅用了几个月,就修成了一条长7公里、宽6至8米的土路。宽敞的土路,首先让人振奋,结束了金圪塔村道路不通的历史,然而毕竟是土路,1999年7月,一场暴雨,把道路冲成了1米多深的多条大水壕,腰子(两山之间用土垫起来的路当地叫腰子)上冲了两个十几米深的大坑,路面只有1米多宽,连平车都不敢过了。程炜无奈,只好雇了两个推土机,垫了半个多月才把两个腰子垫了起来,保证了金圪塔村、国营林场、花间村等700多口人的出行,仅这一次工程就花了45000块钱。路是年年要修,十几年来,程炜每年垫路,资金、精力投入可想而知。

    程炜于是东奔西跑,几年下来终于有了结果:省交通厅给榆村到县城拨款648万元,榆村到金圪塔村拨款150万元。总共798万元。榆村到城里有原来的路基,而榆村到金圪塔村没有路基,要垫石子和白灰,路基要刮平、轧实,成本显然要比榆村那一段路修起来高的多。程炜怕有些人只为了挣钱而施工,路修不成个样子,她又多次找市交通局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请求批准让他们公司修这条路,就是想让有限的资金全用在修路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临汾市交通局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同意让程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修这条路。

    可就在这时,大宁县交通局调整了交通局的领导班子,修路的事情一拖再拖,程炜情急之下,找到了当时的县长陈刚,把前后的经过跟陈县长汇报了一下,他听后,生气的一拍桌子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让乡里修,告诉他们,路,我大姐修,钱一分不能少,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态度!”吃了陈县长的定心丸,程炜不再一趟一趟的跑城里了,她请了临汾市的修路工程师,做了规划、设计、和预算,和承包施工的签了合同,2006年6月18日,放了鞭炮,开始施工了。

    工程进展顺利,装载机、推土机、刮路机、轧路机依次上来了,把弯路尽量改直,能取近路的决不转大弯,三个腰子垫宽了,刮、轧之后开始铺底层,石子、白灰拉上来了,修路的工地热气腾腾,机械、石子、白灰的费用、人工费、柴油、机油、汽油,由于天气耽误,到了10月底已经将一半的底层铺、轧好了,这时已经花了近40万元,年底干了活的机械、油款都要结账了,这其间程炜曾经多次找县交通局看是否能拨一部分款,县交通局始终说没钱。

    时间到了2009年8月17日,几个外国朋友和香港的朋友三十多人要来二郎山,夏天的大雨已经把路全冲坏了,腰子上还有一个大坑,程炜的推土机已经卖了,今年路被破坏的程度,绝非人工可以修的,8月14日,程炜找到现任县长孙京明,谈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孙县长就安排水利局安排了一辆装载机,修了一天,把路修的能走车了。

    没想到,8月16日早上又下起了雨,程炜急的没办法,客人17日下午到,还好下午雨停了,程炜接到客人来的电话,说是轿车走到腰子上不走了,说是路滑,把客人全放到路上回去了。程炜只好让三轮去把客人的行李拉回来,让人先走着,然后用三轮一趟一趟的把客人接回来。

    马上又到了红叶的季节,许多客人要来,摄影家们也要来,这条路该怎么办!

    程炜忧心忡忡地说:“只有把榆村到城里的路铺好,这样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宣传二郎山的旅游,否则内部建设再好,不敢宣传,因为一下雨,上来的人下不去,口碑一传,就把这个景点毁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的十一黄金周,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的游客日日爆满。更让人高兴的是,大宁县县委书记张越轶、县长孙京明已于10月6日着人开始修建这条12年来一直没有修通的7公里土路。之后,程炜又投入十几万元,兴建了从大宁到金圪塔村的8米宽的土路。

    2003年,在程炜的攻关下,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支持下,安装了移动信号塔,村民打起了手机,结束了方圆180平方公里没有手机信号的历史。

    一开始,她觉得扶贫就是免费给农民帮助。

    她花了1.2万元引进10吨高效脱毒马铃薯,要求农民免费种下后来年还10吨,因为没有任何约束,农民仅还了20斤。第二年她自己大面积培养天演速生杨赚了30万元,因此以每家一千条免费给了农民,花了3万。结果白给的苗不当回事,农民挖坑种下,却舍不得浇二担水,树苗全死了。接着她又花了4万多给农民们免费发放了4000棵核桃树与枣树。结果核桃活了,枣树死了。她这回一琢磨:“农民并不傻,知道核桃卖得出去,枣树卖不动。”

    可见扶贫不是白给,否则,羊就白给了,扶贫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第一年,她将澳洲多塞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培养出4只羊,第二年30只,第三年100只,试验成功,然后将100只羊发给农户养,但不白给。条件是二年后交回两只羊羔,其余的羊羔与副产品归农民。这样农民每年养一头可获羊两三头,净利二三千多元。农民与村里签合同,放养期间如果羊死了,或偷卖,每头羊赔400元。怎么约束呢?村里把各户的退耕还林证收上来做押,违规没证。

    现在农民要树苗,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或者农民投1元,程炜投3元供应农民树苗,或者各家通过修路获得树苗。

    开发式扶贫是程炜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也正好符合大宁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可以说程炜的思维和大宁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不谋而和。

    程炜扶贫公司在扶贫同时,开发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筹办中国知青博物馆,做到了自负盈亏。私人出资做扶贫,而且亲力亲为,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人。如今的二郎山,青翠满山,大宁红叶在她的开发下,业已绚烂出一片独特的景致,而周边十几个村子在她开发式扶贫的模式下,渐渐行走在了通往致富的道路上。

    这里的山山水水渐渐的变得美好起来,现如今的金圪塔村正在并村移民,村民们用上了手机,家里有了摩托车、小四轮、电视机、DVD,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打个电话再也不用往返百十里路奔波了,牲口有了病,再不用眼巴巴的看着牲口死去了,农副产品电话互相一联系价钱就说妥了,山里人更多的了解了山外的大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1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烧的人生

    在她布置的知青展览室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张照片:一道山梁的土坡上,一座四面用土坯垒起当墙,几根树枝做梁,盖以一块塑料布为顶,挂着一块花布为门的房子。这竟是“程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后程炜的第一个“家”。男职工住的土窑洞里曾经进去过野猪和毒蛇,幸好,这些“客人”没有光顾她的家。

    现在程炜扶贫开发公司的驻地像一个放大了的山区农家小院,宽敞又整洁,古朴又现代,像一处浓缩了的世外桃源,自然而平和,恬淡而宁静。

    窑洞前一溜儿30棵西凤莲花儿开的火红,每株花周围是方方整整的草皮拱护。院子东边,是三行列兵般排列的杏树、梨树和桃树,枝叶繁茂,浓绿一片。大院北面,又是一个院落,坐北朝南建了八间大平房,安装的铝合金门窗是现代时兴的那种。院中间的花池里,冬青树修剪的整齐划一,一棵白玉兰树挂着洁白的花儿,散发着扑鼻的香味,靠沟的院边上,是一排挺拔的杨树和一排起防护墙作用的“马茹茹”。“马茹茹”带刺,长在山里,春天开满黄色的小花,像玫瑰一样花香四溢,秋天上面挂着一串串、一嘟嘟的果实,象小红灯笼一样耀眼。平房的东面是一个蔬菜大棚和一片菜地,供应着这里人们的四季蔬菜。

    北房的墙上,挂着“山西省教育基地”、“临汾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德育基地”、“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教师成才林基地”等牌匾,显示着这块地方的教育意义。

    17年来,程炜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每天迎着晨光实干,从不面对朝霞幻想,为了这里的百姓,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47岁是一个女人成熟、享受的年华。年轻时程炜便是一位漂亮姑娘,浓眉下一双大眼睛,眼光里蕴含着一种聪明和智慧,身材高挑,典型的运动员体型。47岁的她,风韵依存,只是更增添了一些坚毅、干练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她是一位具有中华传统妇德的女性。丈夫多年在深圳、尼日利亚工作,她一人支撑着家庭事务,送女儿进幼儿园上小学,伺候年迈的公公。女儿小时的衣服,包括复杂的百褶裙都是她亲手制作。她烧得一手好菜,平常的材料,经她一捣鼓便成为一盘美味佳肴。此外,还得经常回娘家照顾年迈的母亲。这一些丝毫未影响她工作上的积极上进。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工作狂,能吃苦、能钻研,从不甘落后。

    她的性格里同时又透现着一种男子汉的粗犷气质,她的嗓音属于男中音,她喜欢唱歌,但永远只能唱男声;她爱运动,篮球、乒乓球是一把好手;她抽烟喝酒,闲时打打麻将以娱其心;她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不畏强暴,有人对她不仁,三忍无效她就会重力回击。有一次,她为村里出差办事,在长途汽车上小偷将她装有三万元的密码箱偷了,她发现后,叼着一支烟忿然而起:“哪个混蛋拿了我的箱子,也不打听一下老子他妈的是谁,竟敢太岁头上动土?你把箱子悄悄给我放下,不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她的气势和霸气把小偷镇住了,后来在一个空位上找到了装钱的箱子。

    有人称她是“女汉子”, 她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称呼,其实我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温柔女人,只不过在一定情况下用一下男人的粗野对付特殊情况。”在我们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感觉的确如此,但是,她性格中蕴含的那股男人的气质却又与一般女人不同。一个人不能创造历史,但历史因她的点缀而生辉;一个人不能扭转乾坤,但周围的环境因她的存在而受到感染。

    程炜的事迹从中央、北京到山西省、临汾市县许多媒体做过宣传报道。面对褒扬她始终淡然处之,她平静地对我们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已经荣辱不惊了,自己要有主见、毅力,干好自己想干的事儿。人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兴旺的时候不张扬,不傲慢;跌入低谷的时候不气馁,不自卑,要寻找新的起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常心态。”

    而今迈步重头越

    我们来到程炜开发扶贫公司的场地里,见满场排满了那种阔口大肚的瓮缸。一打听才知道,公司已开发出自己的产品,苹果醋和苹果山楂酒。一到秋天满山的苹果山楂红红点点,加工为醋和果酒,味美可口,醇香宜人。程炜介绍说,他们的产品绝对不放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纯正的绿色饮品,销量供不应求。程炜介绍他们的产品时显得十分自豪,她说:“我们正在寻求合作者,第一原料可就近获取,第二我们有自己的土地扩建厂房,将来扩大产量后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吃饭间,她拿出苹果醋和苹果山楂酒让我们品尝,确实味道纯正,浓郁芳香。我们离开时各带了一箱,回来让朋友们品尝众人异口同声称道说,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纯正甘甜的果酒和饮料。

    晚上,我们就在他们公司的窑洞宾馆休息。房间内干净整洁,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洗手间热水24小时供应。白天,举头仰望蓝天白云,远眺绿树青山;晚上,一轮明月朗照,光茫分外耀眼。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春天山花遍野,夏天凉爽宜人,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皑皑白雪如神话世界。程炜兴奋地告诉我们,将来二郎山自然风景区开发后这里会非常热闹。

    说到今后,程伟坚定说:她要开发二郎山。二郎山位于大宁县西南,金圪塔村就在二郎山脚下。山林面积100平方公里,并与吉县国家森林公园人祖山接壤。二郎山绿色植被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原始森林,天然杂木林,人工油松林。春天梨花、杏花、丁香、连翘漫山遍野,香气袭人;秋天层林红叶尽染,其景十分壮观。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麋鹿、山猪、野山羊、野鸡野兔等。还有一大片恐龙蛋的化石群。自然景观绮丽,人文景观繁多。周朝的古庙遗址,明朝的十八罗汉洞,二郎庙,阎锡山时期的碉堡群等移步即是,神话传说生动感人。

    她要修建大宁县城至二郎山的旅游公路,修建二郎山至吉县人祖山的路,使二郎山同壶口、克难坡形成一条旅游环线;建高空索道,让游客能上到二郎山的高峰桦木山;重修神龙庙、二郎庙和十八罗汉洞三座古庙;修建旅游宾馆、停车场、厕所、特色小亭等。建成独具特色的二郎山风景旅游区。给大宁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致富产业。

    继续绿化荒山。每年再植树5000株,让这里的荒山都种上树,留下一片绿,改善小气候。

    建立知青博物馆。开展纪念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40周年系列活动,建立“中国知识青年联谊会”,出版《中国知青》系列丛书(三部),拍摄《中国知青》专题片,建立《中国知青》网站。为抢救那段难忘的历史,为割舍不下的那段知青情缘。

    “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程炜说:“我已经60多岁了,想再用10年时间,为大宁人民办成这几件事。”

    程炜接着说:“这里,真正的美在我死后,富在我走后。”

    她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黄土地上的乡亲们离贫'穷远一点,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步步走的是道路,一天天过的是日子,7千个日日夜夜,程炜以大山为伴,为乡亲们设计着未来。她本可以北京街头任何一个人那样生活,安详地工作、洗衣、煮饭,安逸地度过一生,但关注着更多的人,想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她在实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的人生价值。

    她不是星星,却用星星般的光明,播撒点点光辉,温暖冷寂的苍穹。她不是伟人,却用伟大的爱去爱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

    60多岁的女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沧桑,看惯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一颗平常心。知道生命如歌,懂得宠辱不惊。韵味变得醇厚、浓重,充满质感。程炜所经历的一切,一点一点地写在她的脸上,她的美丽和美德已经浸在她的骨子里。她健壮的身姿,睿智的眼神,自信的笑容,不凡的谈吐,依然散发着慑人的魅力,透露出迷人的气质。

    她没有沉浸在掌声中,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她还在放飞着自己的心灵,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着自己的苦旅!她不仅仅是农民,关乎农村的还有离开舒适的城市,含辛茹苦如布道者一样的城里人。

    清华大学毕业,女人,来自北京。这些扎眼的字眼,和程炜的名字一起,牢牢地钉在山西大宁县金圪塔村海拔1400米的荒山顶上。她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令人不解的行动和坚持,向正在发展的历史和将来的历史,书写不容篡改和任何苍白修饰的章节。

    她的人生一直在燃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央未最后一揽子解决农村全部脱贫之前,凭借着个人一己之力满腔热血扶贫脱贫,太难了.........尤其是在道路不通无水无电无通讯根本不具备基础设施下,更是难上加难.........北京知青还是有些可利用资源,程玮很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1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哈尔滨来的大学毕业生扬光、北京的大学毕业生邢瀚丁志愿放弃城市生活和工作,来到金圪塔幸福小学任教。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家访,流着泪,心里燃着一团火,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当年全乡23所学校统考,该校成绩名列第三,教师也被评为全乡的三名模范教师。
感谢大学毕业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3-2-13 15: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雪你好!我有王继红编辑出版的书《大地之子》,要的话发个地址给我寄给你

点评

感谢  发表于 2023-2-16 19: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3-2-13 1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雅湖 发表于 2023-2-13 15:24
那时雪你好!我有王继红编辑出版的书《大地之子》,要的话发个地址给我男寄给你

一定要学会在发文字帖子前,认真看一遍再发上去的习惯,否则会笑掉大牙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3-2-13 2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3-2-13 18:46
一定要学会在发文字帖子前,认真看一遍再发上去的习惯,否则会笑掉大牙的!

已经改了,谢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主题

107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2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雅湖 发表于 2023-2-13 15:24
那时雪你好!我有王继红编辑出版的书《大地之子》,要的话发个地址给我寄给你

是否直接捐给南开大学图书馆,让青年人知道知青精神,传承知青精神。可联系南开大学图书馆电子邮件tsg@nankai.edu.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