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九团五连的战友们都愣了,也让整个九团的汕头知青都懞了。10月24日下午举行了追悼大会,当时连老天爷也都哭泣了,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当时,梅县大埔女知青李建航还留下了日记,深深地感受失去亲人那刻骨铭心的悲伤,慨叹生命如此脆弱;连队来自五湖四海的女知青集体抱头痛哭,亲密无间的好姐妹瞬间阴阳相隔,鲜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就这样枯萎了,永远定格在19岁的花季里。 王楚如的遗体出殡时,滂沱大雨还是一个劲的下。人们护送着她的棺木,来到场部与连队之间的马岭山上,下葬时,随着铁锹一下一下的掀动,黄土间流淌出来的泥水还淤积在人们的脚下。 张素清、傅建平和李湘涛都是与王楚如同在汕头七中初中毕业的同学,是1969年7月24日一起乘坐红卫三号来到海南岛,一起分配到五连的。时至今日,尽管事隔半个世纪,谈起当年王楚如的不幸,他们仍然呜咽不已,泪水盈盈。他们只知道,王楚如的父亲是省里301车队的司机,继母是一个护士,家里还有一个姐姐,至于王楚如的生辰年月,他们忘了,甚至,至今保存下来的,还没有一张王楚如自己的肖像,仅有的,是一张她在五连第一批团员中的合影,以及几张回汕探亲时在中山公园与同学们的合影照片。 影像中,王楚如留着齐耳短发,额头几须垂髫的刘海儿,两道稍黑的眉毛下,一对晶莹的眼珠清澈无瑕,看起来,精致中不乏自然,朴实中更为灵动,简直就是那个年代女知青的模式铸出来的。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看着她的模样,当年她的音容笑貌,那天真乐观的神态和活泼的身影仍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广州知青梁旺兴是王楚和逝世前的同室室友,当时,她们已经住上了瓦房,由于住房紧张,不高的瓦房里还要搭阁楼住人。王楚如主动要求住在阁楼上,每天爬上爬下,毫无怨言,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楚和是一个很阳光的小姑娘,喜欢唱,喜欢跳,积极上进,任劳任怨,对于各地来的知青,都能友好善待。在连队,经常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她确实是令人怀念的知青姐妹。” 陈东东,较王楚和早一年来到九团五连的广州女知青,当年曾作为连队演出节目的编导,至今仍对曾经的连队宣传骨干王楚如记忆犹新,她说,“王楚如能歌善舞,性格活泼,我永远忘不了她。” 与王楚如从小学就在一起的罗丽霞,闻悉王楚如的噩耗时,自己不巧已被调到石碌的四师师部工作,一时难以赶回。她从登上红卫三号时,便一直与王楚如相依相伴,回忆起当初与王楚如相处的时光,她也感叹不已。 当年,罗丽霞和王楚和初到四师九团时,五连住的都是一幢幢充满古老迷幻色彩的茅草屋。从八所港开来的解放牌汽车载着她们驶进山坳里的营地,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的景象:茅草铺盖的房顶,泥巴糊抹的墙壁,树枝条儿编成的门扉,一间间掩映在深山里,对于她们这些来自滨海城市的姑娘们来说,一切都显得自然和谐,淳朴又遥远,充满着神奇与原始的美感。 罗丽霞虽然仅仅比王楚如小一岁,可王楚如总把她当妹妹看,跟着大家一起去黎族农村摘荔枝,过河淌水时,王楚如自己脱了鞋,不让丽霞脱鞋,硬是将她背过了河。 王楚如生性活泼,一听场部晚上有电影播放,总是按捺不住,即使白天工作多累,也要拉着罗丽霞往场部跑。从五连到场部,走一趟就要一个多小时,中间还要经过一个荒无人烟的猴仔山。山上植物特别茂盛,大树杂着小树乱藤,满山遍野。晚上走路,树叶沙沙,树影绰绰,罗丽霞本就心里犯怵,碰上月黑风高,来到猴仔山一带,一闻蛙声引啼,罗丽霞更是怕得要命,幸好王楚如总是乐呵呵的,天不怕地不怕,一个儿鼓劲,总算是走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