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22-5-20 13:15 编辑
2008年11月,与支援“大三线”退休回杭职工交谈。
“大三线建设”企业退休回杭职工补助 2 网上“晒提案”与网民互动热络,我却发现有一大遗憾:一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尤其是老人不会上网,他们除了知道政协委员参加政协大会外,不知道人民政协平时怎么发挥作用? 2008年5月17日(周六)“委员工作室”牌子在双眼井巷挂出来后,解决了政协委员与市民群众的“最后一米”,任何人都可以毫无阻碍地前来反映问题。 2008年8月起,市民蒋文娟、郭正明、丁珠琴等一大批原杭氧、杭钢、杭齿等大型重工业企业赴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建设(时称“三大线”)的退休回杭职工,陆续单独或相约集体前来反映:他们退休工资、社保养老金、医保大病保险等关系都在西南贫困地区,每月工资最低的只有680元,享受不到当地的任何福利。一年门诊医疗费只有180元,超过部分就要回当地报销,老人们寄去医疗报销单据却迟迟得不到报销,打长途电话去催,得到的却是一句“没得钱”,甚至部分急需用钱老人只得动用关系甚至寄送杭州特产以得到报销自己垫付的钱。他们为此已经向全国人大、总工会、劳动部等写信反映,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管理重工业大厂的市机械工业局企业管理科,我的表哥就是从杭州齿轮箱厂“好人好马上三线”时去支援的四川岷江齿轮厂,先是作为技术骨干一个人去,后来又动员全家去。他们去的承担军工生产的企业大多选址在荒僻的深山,靠着对国家满腔的热情,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地工作,一直到改革开放军工任务取消,年纪尚轻陆续动用自己各种关系调到杭州郊县企业工作。到了退休年纪的则直接退休,在当地举目无亲只好回杭投亲靠友。 我和“委员工作室”志愿者们分头行动,通过亲友摸底支持外地建设退休回杭定居人员情况,撰写了《关于让“大三线”退休回杭职工“共享生活品质”的建议》,并附上收集到的上海市的相关政策。向杭州市人民政府何关新副市长反映,何副市长当即作了批示,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酝酿已久的《杭州市区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杭定居人员生活困难补助事项的通知》,到2010年4月15日,杭城首批2571名援外退休回杭定居人员拿到了补发的社会化管理节日慰问金。他们高兴地说:“政府总算没有把我们这批人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