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1-8-28 16:15 编辑
【转帖】
台下的社区观众认真观演,身临其境,台上站着的是一位身着淡蓝色长衫的说书先生,举手投足间,妙语连珠。在拱墅区和睦街道的社区剧院里,今年80岁的王宝善老师在红色大屏幕前表演着新创作的杭州评话,案台上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方白帕,只见王老身形如风,气势如虹,折扇时而化作大刀,又或化作枪棒,时而“啪”的一声醒木引人入胜。 王宝善是杭州评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杭州评话名家张一飞的高足,已经说了近50年的评话,退休后他依然活跃在杭州评话艺术的前沿。 连听3月方可上台 苦练《金台传》出圈 王老1957年就进入杭州曲艺团,之后开始学习评话,师从名家张一飞。“师父在台上说《金台传》,我在下面听,一开始得听3个月。”王老说:“这3个月非常考验人,那时既没有录音机,也不能用文字记,纯粹就是靠脑子记,但是这样学过目不忘,都烙印在心底。” 3个月过后,王老就长衫一套,正式开始上台说《金台传》了。“一开始先连说10天,之后师父就会按相同的内容,上台连着说(教)10天,过程中你就需要不断学习、琢磨,再往后等你熟练会说后,再学5天新的内容,学好后上台连说15天,如此反复,不断说,不断学,不断加场,从15天、20天、25天,一直到连说3个月。” 《金台传》共有8经(专业说法,相当于8个大段),是一部很精彩的武打剧,是王宝善评话生涯里的代表作,王老也正是凭借它被评上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老强调说,学说评话是个长期的、不断打磨的过程。“说完一部《金台传》要4个月,每天说两小时,一天大概要说两万字,但是每次说之前,我都要花很长时间对书的内容做修改和创作,包括人物的刻画和内心的塑造,关键要把书里人物的形象给立起来。” 最多时一年说500场评话 把人物说活是关键 王老说自己是个工作狂,转到杭州曲艺协会工作后,每天多的时候要说两场评话,每场两小时,一年下来最多要说500场。登台说书的场地也很多,有茶馆、俱乐部、食堂、学校等,其中就包括原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大华家池校区)。 说好评话,首先要对书有研究,包括对书里人物的个性、内在思想等,把人物说活。“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王老娓娓道来。 评话是一个和观众零距离接触的职业,王老比较幽默,他把张一飞老师尊为先生,把观众视为真正的老师。“我在上台说书时,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啧啧称赞,我就知道这是观众需要的东西,就会把这部分保留下来,如果台下一片漠然,我就知道这是糟粕,就会把它舍弃掉。”王老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需要长期与观众交流实践才能得到。 每次说完书,就会有观众上前和王老提建议,王老也十分重视这些:“当观众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你就必须好好接纳并改进,当他们提出的建议不正确,你可以不采纳,你心里得非常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