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5 15: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18-9-15 15:37 编辑
2016年2月初,《浙兵岁月》纪念文集主编黄亚洲又发文《让我们再来一次集体记忆》,为出版《浙兵岁月》的续集再向广大浙江兵团战友征文。我是《浙兵岁月》的副主编,协助执行主编桑士达,具体组织各个师团的联络员征集兵团战友文稿。
那时,利用网络《浙兵战友》论坛陆续发表,是一条渠道。《浙兵战友》的版主是湾湾与蒋歌,他们也很热情,不断刊登相关文章。接着,三师师部的寿启明便连续发表了"警卫班里的趣事"三篇征文,内容丰富而生动,简直有点小轰动。再加上照片上的青年寿启明打枪、开摩托,那形象真是十分的帅气。这三篇文章后来成了《浙兵岁月》续集中的亮点。当时《浙兵战友》论坛上除了版主,还有梅表姐、夕拾斋主、宁家老孩、蔡永淘等不少活跃分子,大家都借寿启明的文章,热情洋溢地谈及了王羲之的故乡墨池,也就是寿启明的绍兴老家。当然,寿启明就是一片谈论的主角。
记得去年的一个傍晚,有一次黄亚洲书院搞文化活动,晚餐后几个人一起坐车回家,是亚洲学堂的班长吴志洪开的车。一路上,寿启明谈及:他有一篇散文在网上投稿,对方寄信来说获得金奖,要他在什么时候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什么奖杯、证书等要交费的,要好几千元,说这肯定是"忽悠"。我向寿启明询问对方的单位与地址,竟和我投稿的网站是一个地方。当时我投的是诗,也收到来信,获得的是铜奖。当时收到信还激动了一阵子,仔细看后觉得有问题,被寿启明当时一讲,那就一点激动都没有了,可是我碍于面子没有讲,铜奖与金奖可有着相当的距离。
也可见寿启明的率真。我们跟他比,那真是有差距的啊。
《寿家台门里的人》故乡篇里,《在墨池边》描写的是家族与前辈,文笔细致入微,我仿佛到了绍兴,整个人都好像浸在了墨池里。
兵团篇,则是写作者在兵团的生活与经历,极其生动形象。这方面,我当然有同感。寿启明在许多方面都写出了我的青春感受。
建设篇与长白山篇,讲的是工作与进步,体现了作者的勤奋与智慧。
偶像篇与同学战友篇,述说着作者与黄亚洲、与一些同学、战友的交往,写得有血有肉。许多情况我也是亲眼见的,但却是寿启明极其有趣地描绘了出来。
好友附言篇,那是在寿启明患病住院时,亚洲学堂的老师与同学的各种慰问与鼓励,也看得我热泪盈眶。
这本书里,我最看重的,还是亲人篇。
寿启明散文集的扉页就写着:"献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和女儿。"
在这一篇章文章中,寿启明写到了对女儿学钢琴的精心培养,写到了陪母亲尽孝时的散步,写妻子的虽然没有单独成篇,但在其它文章里也有写及与爱人如何"让青春撞了一下腰",具体介绍见面而结缘的故事。
最感人肺腑的文章是《女儿的乳汁》:"晚餐时妻子喂了我一杯奶乳,泪水在我心底最深处滚滚流动。这是女儿身上的乳汁,这是女儿爱的结晶,这是世上最好的抗癌药物,这是我眼里真正的无价之宝,二十天时间里女儿都奉献给了我。"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盈满了眼眶,差点哭出声来。
寿启明的妻子与女儿的奉献,就是他战胜病魔的支柱与力量。
视线回到今年的6月22日,在黄亚洲书院举办的"俄罗斯青年诗人娜斯佳作品研讨会"上,寿启明的女儿甜甜也受病床上的父亲的嘱托,从湖州特意来到了会场,转达了父亲寿启明对俄罗斯同学娜斯佳的祝贺。那一刻,我们同学自然要纷纷向甜甜问候寿启明,黄亚男赠送了一幅画请甜甜转交。我也送了一把扇子给甜甜,意在凉风习习,驱走病魔。对此,寿启明后来还回了微信,表示收到与感谢。
那天回家路上,一起搭同学朱平的车,甜甜正好坐在我旁边。我就轻声问了寿启明的近况,还问了吃母乳的效果。甜甜说:听医生讲吃母乳能抗癌,我妈妈就取了我的奶水喂了爸爸,怕爸爸不肯吃,骗他是牛奶。其实爸爸知道是我的奶,吃下去了却没有响。我听了很感动。因为我自己也刚当上了外公,似乎有点背时,又多问了几句。然后甜甜就告诉我,说她现在已经没有奶了,孩子现在四个月,喂他一半是别人给的奶,一半是牛奶。这一听,我简直就惊呆了:一个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身份,关键时刻选择了孝道,真了不起!
整本书阅读完了,我还一直在"浮想联翩"之中,心情长久地不平静。我还了解到:因为寿启明得的是"小细胞晚期肺癌",胸部以下以失去知觉。这病况当然严重。为了在精神上鼓励与安慰寿启明与病魔抗争,他的妻子、女儿就计划提前出书,这才有了这本《寿家台门里的人》。
我还了解到一个细节:寿启明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黄亚洲,第一次赶去湖州医院看望寿启明的时候,带去一万元钱,说是自费出版需要用钱,就支援一点印刷费,说这印刷费你一定要收下,说我现在虽然不当省作协主席了,但是鼓励写作出版是我的本分。其实,黄亚洲是怕寿启明不肯接受赠款,所以一定咬住说是支援印刷费。
捧着这本书,深深感到黄老师所说的有道理:"寿启明的文字很好,很诚挚,很有温度,阅读着就知道了。"
这是人间的温度。
写于2018/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