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5: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373.柏梁诗     
汉诗篇名。刘彻等作。始见于《三秦记》。据载:元封三年(前108)作柏梁台,武帝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于是君臣联成此诗。诗为七言古体,共二十六句。参加联吟的有帝、王、将、相、御史、宗正、太常、卫尉等各类人物,每人都结合自己的职司联诗一句,如丞相石庆的诗句是“总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卫青为“和抚四夷不易哉!”而掌管宫中饮食的大官令则是“枇杷橘栗桃李梅”。宋吴聿《观林诗话》曰:“汉武《伯梁台》,群臣皆联七言,或述其职,或谦叙不能,至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危。’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则又有规警之风。”君臣即兴赋诗,一句一意,内容比较驳杂,但也有一个中心,即群臣如何克勤克勉,共建帝国,效忠皇上。此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世模仿为“伯梁体”。据《唐诗纪事》一,唐中宗于景龙四年(710),曾在大明殿同群臣效仿伯梁体联句。顾炎武《日知录》认为,此诗考之史,多不符。其为后人拟作无疑。参见《古诗笺》“七言诗歌行钞”卷二。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5: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柏梁诗
  诗人:刘彻    朝代:汉
日月星辰和四时,(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欀欂栌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齿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柏梁诗是一种句句用韵的特殊的七言诗体,又称为「柏梁体」或「柏梁台体」。柏梁诗最早出现于汉朝,是联句诗的一种。
所属类型   联句诗 又    称柏梁体  
相传西汉元鼎二年,汉武帝大兴土木筑柏梁台。西汉元封三年柏梁台落成,汉武帝在柏梁台上设宴摆酒宴请臣子,人各一句,于是凑成一首二十六句的联句,句句押韵,诗歌史上称之为「柏梁台联句」,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从形式上看,柏梁体是联句诗的一种,也可以看作是辘轳体联句的特殊形式,但是柏梁体因为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所受约束较多,与常见的辘轳体联句却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在诗歌发展史上,柏梁体的内涵发生了三大转变,分别是在①场合②内容③句意承接三个方面的变化。最初的柏梁体诗是①朝廷宴会时皇帝与宗室群臣一起作的七言联句诗,人各一句
②且多以述自己职分,③前后句意不相属;
而后世出现的柏梁体诗已经成为①文人墨客吟诗联句的一种文字游戏,一人一句,②内容丰富多样,③前后句意多相承相接。
古今柏梁体诗有四大共同特点:①只有七言诗,没有五言诗②都是押平声韵(偶有仄韵变格),且一韵到底③都是句句入韵④有重韵。
柏梁诗在祖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诗体演变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柏梁体诗在诗歌史中意义有三:
一是多人共同创作一首诗,开创了诗歌联句的先河。
二是柏梁诗可以看作是七言诗形成的标志,在诗体演变过程中的有着划时代意义。
柏梁诗可分为五类,每类各举一例以示:
(一)帝王宴歌类
1、著名的汉武帝时的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时,(帝)
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
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欀欂栌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齿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二)文人联句类。如:
1、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374.李延年歌     
汉诗篇名。李延年作。始载于《汉书•外戚传》。《玉台新咏》卷一辑录。《乐府诗集》收入卷八四《杂歌谣辞》。李延年是西汉的著名音乐家,汉武帝爱妃李夫人之兄,“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赏识。并因其妹而贵幸,官至协律都尉。此歌是他“侍上起舞”时所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诗以其妹李夫人为原型,勾勒了一位绝代佳人的形象。用“倾国”、“倾城”的夸张手法,赞颂佳人之美。全诗为节律流畅的五言体,对其后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15: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375.黄鹄歌     
汉诗篇名。刘弗陵作。始见于《西京杂记》。《乐府诗集》收入卷八四《杂歌谣辞》。据《西京杂记》,始元元年(前86),有黄鹄飞下太液池,汉昭帝因而作此歌:“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前五句是叙实,描绘了一副黄鹄飞落于建章宫太液池的行食图;末二句写意,自叹德性菲薄,有愧于上天所施示的祥瑞。古人受“天人感应”论的影响,把一些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看作是上天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一举千里的黄鹄降落在帝宫液池,显然是上帝赞助明君所显示的祥瑞,因此曾被作为一件大事受到昭帝君臣的庆贺。《汉书• 昭帝纪》记载:“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各有差。”而汉昭帝刘弗陵也确实是个有德之君,在位十三年,轻徭薄赋,政和民阜。诗末的自愧之叹,符合诗人品性实际,是真切可信的。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15: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黄鹄歌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07: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376.五噫歌     
汉诗篇名。梁鸿作。始载《后汉书•梁鸿传》,《乐府诗集》收入卷八五《杂歌谣辞》。东汉隐士梁鸿家贫好学,以气节为尚,与妻孟光隐居霸陵山,耕织为业。此诗为梁鸿过帝京洛阳时所作。歌曰:“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诗人登上洛阳城北的邙山,由眼前所见京都官阙的雄峻豪华,联想到服役人民所受的无穷劳苦,不由得发出深深的嗟叹。全诗感情浓烈,一句一叹,五个叹字“噫”,鲜明的表露了作者愤慨统治者奢侈、叹怜人民劳苦的爱憎之情。清代张玉毂《古诗赏析》云:“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据《后汉书》本传载。“肃宗闻而非之”,汉章帝对这首歌极为不满,下令搜捕作者。梁鸿因此改名换姓,避居齐鲁。由此可见本诗影响之大。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07: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译文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注释
①陟(zhì):登高。《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陟降庭止。
②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古时北芒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③顾:回头看。《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④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
⑤崔嵬:高大,高耸。《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⑥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⑦辽:遥远。《楚辞•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
⑧未央:未已,未尽。《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6-30 08: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default (6).jpe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