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回复: 7

寒山寺(连载)1、2、3、4、5、6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9 10:38 编辑

                                      寒山寺
                                        一
    佛教在浙江,浙江盛佛教,是的,小小的浙江省,有一个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还出了奉化溪口的雪窦山,雪窦山是弥勒佛的道场,据说是如来佛的接班人,还有一个天台山,天台山是济公活佛的故乡,雪窦山与天台山还互争成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北,与宁波、绍兴、金华、温州交界,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这里悬岩、峭壁、瀑布、名寺闪烁,更有活佛济公故居的赤城山,这个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
    早在南宋时期,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李修缘,就到天台国清寺出家,法号“道济”,后人尊称“活佛济公”,济公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济公破帽破扇破鞋破衣,貌疯,行癫,不爱戒律拘束,特喜好酒狗肉,举止似痴似狂,实则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高僧。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早在济公活佛之前,大唐时节,天台县东郊路口村,有一位叫丰干的,到国清寺出家为僧,他高个子,形貌奇特,披发及肩,穿一身布衲,木讷寡言。丰干在国清寺舂米,以供众僧口粮。人家问他什么事情,他只回答“随时”二字,不再作声,相传他有时口诵《唱道歌》,骑虎从松门进入寺院,把和尚们吓坏了。但时间一长,人们也不当一回事,故当地人都喊他“随时丰”和尚。看来,济公的癫、狂,有丰干的影子。
    有一天,丰干外出访师回来,在一岭坡上听到一阵阵小孩子啼哭声,他发现了一个弃婴,于是他把小孩子带回国清寺撫养,取名“拾得”。拾得小和尚从小在国清寺内长大,他不知爹娘,只懂木鱼禅声,他听得最多的是晨钟暮鼓,干的是厨房杂活。拾得从小也有爱心,常把寺内一些剩菜剩饭留起来,送给寺外好友寒山吃,后来,国清寺方丈也允许寒山入寺安身,同与拾得在厨房内帮忙。
    是名寺,总有做不完的佛事,施主要进香,施主要超渡已逝去的亲人,施主也要为自己安排下世,寺庙和尚有本事,会念经,会佛事,当然双赢,这国清寺是大寺、名寺,所以盛会又到了。有一个从绍兴过来的汪姓老妇,带着一个叫荷花的女儿,也来国清寺进香,不知是还愿,还是来花钱,无论心是多么的虔诚,进了国清寺,竟然生病了,大概是路途劳顿,一病不起。是的,许多上山进香的佛教信徒,往往是三步一拜,五步一磕,长漫漫的路,谁折腾得起?汪婆婆自己知道快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了,临终托孤吧。托谁?
    说来也是拾得与寒山有爱心,有人进香住寺里,生病了,他们也送病号饭,也送爱心,没人好托,汪婆婆告知,老家已无人了,就托付拾得和寒山,帮忙照看着女儿荷花,并希望二人之中,能有一人与荷花结为夫妻。有趣了,汪婆婆叫女儿嫁给和尚,请二位和尚还俗了,这在大唐时期是不可能的事,放在当今社会,和尚吃鱼吃肉娶老婆,那可是天经地义之事了。可天晓得,国清寺方丈是怎样管束和尚的,汪婆婆一死,拾得与寒山在比赛了,看谁对荷花好,这三人好得象亲兄妹一样,渐渐地互生爱慕之情。
    和尚思春了,和尚想老婆了,到了婚嫁年龄,这三个人倒也知道害羞了,谁也不好意思开口。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寒山见寺内莲池荷花盛开,这荷花盛开,看得寒山有灵感了,荷花不就是并蒂莲吗?他摘了一朵插在荷花姑娘的发鬓边。拾得也看见了,也笑咪咪地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惰梅梅核送给荷花。这情景恰好被一个人撞见,这才叫无巧不成书那。来人是梅秀才,他在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和尚,一个送他一枝荷花,一个赠他一颗梅核,梦醒了,什么意思?不懂,他正想到远近闻名的国清寺来解梦,不想碰见荷花姑娘似出水芙蓉一般漂亮,同时又见和尚,又见荷花和梅核,这不是“因荷(和)而得藕(偶),有核(合)方为梅(媒)。”梅秀才连说“好梦,好梦。“
    寒山见了,上前问道:“请问施主高姓大名,光临敝寺,不知有何见教?”
    梅秀才答道:“小生姓梅名合,说起来羞煞人,我昨夜做了一个梦,祈梦求偶,不料今日应验。”
    梅秀才见荷花姑娘转身欲走,急忙上前施礼道:“请问姑娘尊姓大名,何方人士?”
    荷花见梅秀才气度英伟,先有几分好感,随口答道:“小女子免贵姓何,名荷花,绍兴人士。”
    梅秀才不禁心动,应声说:“何字妙极!可谓添人、添丁、更添口。”
    荷花见梅秀才不假思索,对答如流,真是才俊,顿生几分爱慕之情,于是羞红了脸儿。情急之下,将梅核朝梅秀才扔去,掩面便走。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5 09:19 编辑

                                         二
    寒山顿悟,知道了二人的心事,决然离寺出走以成全他们。拾得在寒山出走以后,也大彻大悟,立誓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回寒山。一日,拾得寻到苏州,听说西郊寺庙新来了一个和尚,容貌和装束与寒山一模一样。拾得大喜,想兄弟今日相会应送点礼物,但身无分文,于是走到荷塘边折了一枝荷花捧在手上,走向寺院。而寒山听说拾得来了,急忙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素斋的竹盒。于是弟弟献荷,哥哥送斋,二人相视而笑。这个寺庙后来便叫寒山寺。
    再说荷花姑娘也因寒山、拾得离寺出走,久无音讯,心中暗暗叫苦。好在荷花心灵手巧,常帮婚礼人家剪纸谋生。当时天台风俗,新娘出嫁时,娘家要陪送妆奁,俗称“嫁妆”,谓之陪奁。往新郎家送嫁妆,谓之“送妆”,也叫“发奁”。送妆时间安排在迎娶前一日。送妆前,新郎家有“催妆”仪式。所谓“催妆”,就是新娘家雇人抬来催妆礼盒。里面配置几样食品,礼物上贴上红色剪纸的喜庆图案。等新郎家“催妆”礼送到后,新娘家才进行“送妆”。
    唐代天台民间还有个习俗,妆奁无论大小件,一律要贴放上红色剪纸喜字和图纹。因此,新娘家人手不够有时也要雇人剪制出贴在喜棚、礼堂和洞房中的喜花。新郎家等妆奁一到,即刻与新娘家送妆的人一起在新房“安妆”,布置贴挂喜花。迎亲这天,新郎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张灯结彩,摆设酒席。被邀请的至亲好友馈赠礼品,道喜庆贺。礼品上少不了贴放剪纸礼花。
    荷花姑娘趁为他人婚庆剪纸的机会,把对寒山、拾得的思念融入作品中。她创作出一个持荷、一个捧盒、蓬头笑面、十分惹人喜爱的小孩形象。荷花取意并蒂莲,圆盒象征好合,而盒子里放着五只“蝙蝠”,则寓意五福临门。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深受百姓欢迎,广为流传。
    话分两头,再说梅秀才在国清寺祈梦后回到县城西郊家中,将梅核种在庭院前的荷花塘岸上。第二年便生根发芽。睹物思人,更加想念荷花姑娘,于是请人前去说媒。荷花也因寒山、拾得离寺出走,自己举目无亲,于是答应了梅秀才的婚事。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订婚之后,梅秀才的母亲突然卧床不起。梅合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喂饭、喂药,日夜守候在母亲的病榻旁,连夜里睡觉都不脱衣。每次母亲吃药,梅合都要亲自尝尝。荷花心中暗暗着急,叫媒人二次前去催婚,都遭到梅合婉拒。荷花无奈,只好到伽蓝菩萨前插上香烛祭拜,口里喃喃说道:“菩萨保佑,婆婆早日健康,不知我与梅郎何日完婚?请菩萨明示……”
巧了,还在国清寺的丰干从后面走来接口说:"随时,随时。”
    荷花将信将疑,心中有些不快,轻声埋怨丰干说:“师父,我方才祭拜菩萨,你怎么突然插话,要是得罪了菩萨,岂不前功尽弃了吗?"
    丰干说:“荷花姑娘别埋怨啦,我替你去梅合家走走,顺便商量一下你俩的婚事。”半日功夫,丰干笑眯眯回来了,荷花忙问:“怎么样?”
    “妥啦,万事皆妥!”丰干答道。
    到了八月中秋节,丰干对荷花说:“今日家家团圆赏月,良辰美景,我们何不也出去走走,或许能冲个喜。”说着雇来两顶暖轿,携带荷花走出家门。
    他们沿着万松径,过赭溪,来到县城西郊,一路上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使他们心旷神怡。
    突然,丰干在一家门前停住脚步,对荷花说:“咦,这不到了你夫家么,我们不妨进去坐坐吧!”梅合见丰干带着未婚妻荷花来了,不禁一楞,急忙上前施礼:“活佛在上,请受小生一拜,家母沉疴,久治不愈,几日前高僧前来治病,拿神水一洒,竟霍然而愈。你那天不是说一个人来赏月饮酒的么?我只备了四碗素斋,两筒月饼,数碟小炒,准备了一点酒……这,怎么办呢?”
    丰干不由分说,一手牵了荷花,一手搀了梅合,说道:“大家都来喝杯酒,今日我做主,为你们完婚!”一听这话,梅母、梅合、荷花都呆住了。丰干说:“还发什么呆,天上月圆,人间秋半,草鞋、蒲鞋都要放成双,举国上下,共庆团圆,还嫌不够隆重?”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当晚,荷花拿出一只箱子来,将自己珍藏的婚庆礼花剪纸当作妆奁。梅秀才特地在洞房门口书一联云:
    因荷(和)而得藕(偶);
    有核(合)方为梅(媒)。
    梅合以志不忘前年到国清寺祈梦这段奇缘,自此,夫妻二人十分珍惜寒山赠荷、拾得送梅核,寓意“和谐好合”的姻缘,故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这便是“和合二仙”的出典。
    中国历来喜好大团圆,团圆之神叫“和合”,清代人认为,和与合应该是两位神灵,于是在民间海选,找到了唐代寒山与拾得,清朝雍正称寒山与拾得为和合二圣,后来又叫和合二仙,经过长时期的流传,和合竟然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
    是的,中国是佛教大国,许多神与仙都是老百姓公认的“好人、善人、名人”,如伽蓝菩萨是关公,宁波城隍庙菩萨是纪信,一样,浙江盛佛教,天台山不也走出了和合二仙?直到现在,寒山寺里还存着一块青石碑,碑上刻着兄弟俩的形象,上面写着寒山、拾得的名宇,一个拿荷,一个拿盒,这就是和合二仙。
    《枫桥夜泊》诗碑与和合二仙青石碑,那是寒山寺的镇寺之宝。
    2019年,一次中学同学会,我们到了宁波市“善园”游玩,不意看见一道影壁,上镌刻着“和合二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二仙图。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6 11:00 编辑

                                                                        三
    佛,佛教,来自西方,泊来品,然礼佛、敬佛、事佛,中国的信佛者可谓是芸芸众生,海了去了,中国广阔的疆域中,倒底有多少庙、寺、阁、庵,不清楚了,连赵朴初也搞不清楚。有名的大庙大寺,总建有钟楼、鼓楼,那也算是“晨钟暮鼓”之所在,钟鼓相闻也是寺庙的一大特点了。
    苏州的寒山寺,是中国十大古刹之一,它建于公元502年,初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到了唐朝,寒山寺由于两个和尚的到来而出名了。话说浙江省有一个天台山,天台山有一个国清寺,这个国清寺太出名了,那个“济公活佛”就是从天台国清寺走向杭州,最后定居在灵隐寺。可鲜为人知的是,多年后,国清寺又走出了两个“仙家”和尚,后称“和合两仙”,他们分别是“寒山”和“拾得”。拾得后来远赴日本,寒山成了妙利普明塔院的住持,就此改名为“寒山寺”。和尚队伍中能人多,如朱元璋,如少林武僧,如书法家怀素和尚,寒山和尚还是一个不错的诗僧,其中有300多首诗,也早已流传进日本。
    作为住持,最想往的是把寺庙发扬光大,香火兴旺,寒山与拾得在塔院中,时时想有那么一口大钟,属于自己寺里的大钟,可铸造一口钟需要多少银两?想什么,真的来什么。有一年天气反常了,连天大雨滂礡,大水冲毁河堤,到处是一片汪洋。一天,和尚们在寺里听到山门外传来沉郁雄浑的响声,出来一看,古运河岸边漂来一口巨大的钟,钟口向上浮在水面。寺里正好缺那一口大钟,寒山指挥所有的和尚合力打捞,但是37个和尚拉断了99根粗麻绳,大钟还是捞不上来。拾得和尚不死心,干脆自己跳上大钟里,大钟经拾得和尚一摇晃,竟然动了起来,漂向河心,又谁知,钟口向上的大钟,到了河心反而象船一样,飞快地向东驶去,据说最后漂到了日本。
    拾得不得已的走了,寒山相念他,连做梦也时常喊拾得,和尚中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即“敲钟寻人”,寒山尽寺中所有财力,请冶钟师傅根据看见过的大钟模样造了一口,希望拾得听见钟声可以循声而回,此钟就挂在寒山寺的钟楼上。就是从那时开始,寒山寺有了自己的大钟,寒山钟声雄厚响亮,远循近闻,才有了张继不经意间听到了,写下了“枫桥夜泊”诗,这首千古绝唱,不仅红了自己,也火了寒山寺,一千多年来,寒山钟声浑绵不绝,悠悠扬扬,边听边联想“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人不是到诗境里去了?
    寒山寺古钟,第一口大概要算是唐钟了,历史上的寒山古钟是什么样,很难弄清了,只是从史海中知: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稜。它的声音宏亮,夜静更深时敲击,七八里外的苏州城内也能隐约听见,当然了,年代久远,张继聆听过的那只大钟,早已不知去向,只是,寒山钟声太出名了,随着“枫桥夜泊”诗,也远播重洋,连日本小学课本里,也有张继的这首诗,所以,寒山寺不能没有钟,那怕砸锅卖铁也要铸造一口大钟,一口好钟。
    公元1522年至1566年,寒山寺一和尚叫“本寂”的,募捐来了一口巨钟,并建造了钟楼,但30年后,日本倭冠入侵,把大钟偷走了。康有为曾写过一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1868年,日本有一僧人山田润西渡访华,当知道寒山寺古钟被日本人所劫后,发誓回国后一定要去找到这口巨钟,来归还中国,并改自己的名字为“山田寒山”。但山田回到日本后,终寻无下落,便开始募捐集资,在1906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努力下,铸出一对青铜大钟,叫姐妹钟,一口在1914年送到寒山寺,一口挂在日本观山寺,这,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史册中写下了美好一页。
    本寂和尚募捐铸造的明朝大钟被日本人所偷,一直到1914年日本人送来小钟一口,这中间,寒山寺不能没有钟,这口钟是当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铸造的铁钟,日本人后来送来的一口小钟,就一直悬挂在寒山寺大殿的右侧。后来,光绪32年时,江苏巡抚重修寒山寺时,又铸了一口大钟,此钟直径1.24米,高1.3米,重约2吨。
    寒山寺目前有古钟、新钟200多口,其中最大的是近年新铸的108吨大钟,已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要是想撞这口钟平日要价十块,跨年就要三百多块了。寒山寺钟楼上现在悬挂的铁钟是清代江苏巡抚陈葵龙重修寒山寺时,为保存古迹,仿旧钟式样铸造的,钟高 1.2米,直径约1.2米,重约2吨。每年除夕的夜里,都要把这口钟敲108下。根据我国佛教经典和风俗,108响钟声有3种含意:第一种含意是因为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即代表一年,表示回顾旧岁,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种含意是表示对佛门108位长老的怀念;第三种是说一年中有108个烦恼,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108下钟声,就可除尽所有烦恼。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0余届,有近3万以上日本人为主的海内外游人来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
    经过上海权威测量部门的检测认证和公证,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最后认定,刻有七万多字的佛经的寒山寺大钟,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佛钟,重108吨,高8.608米,最大直径*5.242米。这意味着寒山寺大钟创下的“世界记录”得到了正式的认可。有关人士介绍,寒山寺大钟钟楼用掉了近1600立方米的红木,他们已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提交了“世界上最大的红木钟楼”的申请,如果得到批准,寒山寺又将创下 “世界记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诗那,钟声,千年传承。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7 10:03 编辑

                                     四
    有一首歌,曾唱红大江南北,它叫“涛声依旧”,由歌星毛宁演唱。
             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歌是好歌,听起来很是有美感,一开始流行的时候,OK厅中有人会唱,那可是时髦极了。听此歌,好象是旧恋人多年后相会,可实际上,它来源于一首诗,一首唐诗,诗人叫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出世以后,许多人赞赏,许多人褒贬,那么,这首充满愁感的古诗倒底怎么啦?张继是公元753年中的进士,曾担任过一些幕僚官职,后期任祠部负责祠庙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在唐朝人称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他是一位重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诗人,品格受人敬重。张继中进士后的第三年,唐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发生了,旋即,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奔向四川,当时局势较乱,许多文人也纷纷避难,逃向政局比较安定的江南,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当中就有张继,他把长久客居他乡叫羁游。  一天,正值秋天的夜晚,张继坐船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之幽美景色,吸引着怀着旅愁的张继,对着秋的诗景,美的夜晚,他用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羁旅景象,一首小诗,对夜景进行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思国、忧家、身处乱世无可归宿之情,这是一首意境清远的诗,可遭来不少文人的褒贬。
    “枫桥夜泊”一诗中有三个地名,姑苏城即是今天的苏州,旧时称姑苏城,是因城的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这个枫桥,许多人认为是在吴县南门外西郊,本来叫“封桥”,因张继的诗一出名,改为枫桥了。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建于南朝梁代,相传有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在此寺而得名。昔日的寒山寺早已毁于战火,现在的寺院,是在太平天国以后重建,寺内的大钟,亦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运走,不知下落了。
    这首七绝以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形成了一种意深浓郁的审美情境,而城、寺、船、钟声,更是达到了一种空而灵,旷且远的意境,短短的四句诗,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把江边景物与人物的心情表达出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形成了简易易懂、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是啊,逃难避乱到了苏州城外,国已碎,家不圆,皇上出逃,百姓遭秧,作为一个弱者文人,张继有何法救国救家于水深火热,在极度寒冷的夜晚,与打渔的渔夫,一同蜷缩在一条船上,美景再美,也是月落了,周边树上栖身受惊的乌鸦在寒呜,小小的一盏渔灯,昏暗的江岸,忧国忧家能睡得着吗?还有那夜半传来的钟声,真是愁意悠悠,寒气萧萧。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疑,诗人为了贪求好句,说寺院三更半夜打钟,于理说不通。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确有半夜打钟的风俗,看来欧阳修不知当地之俗气,误解了。“枫桥夜泊”有景、有物、有情、有愁,而恰恰把寒山寺的钟声入句,这首诗才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诗人卧舟听钟声,不再把枫桥夜景停留在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促进了动静与明暗的交叉,成为这首小诗的点睛,并隐含了旅途中对幽美风物的新鲜感。
    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特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驾崩之前留有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此诗碑被殉葬于唐武宗地宫。说来也怪,以后有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民国时期钱荣初、苏州名画家吴湖帆、国民党元老张继写刻“枫桥夜泊”诗碑,不久都与世长逝。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8 09:38 编辑

                                       五
    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比较短,可出名了,一不小心被唐武宗知道了,一读,“好诗”,酷爱之,旋即又命人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并下遗旨,此诗碑只有朕才可赏玩,他人、后人不可与朕同福,他日朕仙逝,此诗碑必须与朕同葬地宫,若有乱臣贼子胆敢私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唐武宗想来一块孤品石碑,一人独享,并且立下了千年毒咒。狠那,都说中国的帝皇与神仙有渊源,是16罗汉轮流转世,不知真伪,但千年毒咒却是栩栩生辉,代代见效。
    苏州,原来叫姑苏城,是有座寒山寺,寒山寺有三宝:钟声、诗碑、和合二仙青石碑。
    这诗碑不是被唐武宗皇帝带到“地下工厂”里去了吗?怎么又在寒山寺里见到它?这块石碑也叫“枫桥夜泊”诗碑,是南京沦陷后,汉奸江亢虎为讨好日本人,而于1939年复制的,碑的正面是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诗由清代学者俞樾所书,碑后是俞樾短文,碑侧有清代江苏巡抚陈夔龙的题跋。真碑仍在寒山寺,复制的诗碑才到了南京,其实,在地上的诗碑都是假的,真碑还在唐武宗地宫的棺床上首。
    咋拉?“枫桥夜泊”诗碑倒底有几块,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统帅松井石根立马带领百余名警卫直奔苏州寒山寺,他在“枫桥夜泊”诗碑前与日军合影,并打算把这块诗碑运回日本献给天皇。中国在二战中,许多国宝被日本掳劫到日本,想不到还要抢劫石碑,中国石碑有很多,为啥非看中了这块诗碑?
    中国的大唐,那是盛名远播,公元753年,日本外交官藤原清河来中国,特意邀请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东渡,于是,年事已高,66岁的鉴真来到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把寒山和尚作的300多首诗带去了日本。一衣带水的中日,佛教和中国的文化,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寒山寺本以寒山和尚为名的宝刹,他的诗作被许多日本僧人所喜爱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日本人对苏州的寒山寺情有独钟,到了痴迷的地步,竟然仿苏州的寒山寺,在日本东京也建造了一个寒山寺,而且也有仿刻的诗碑。这多少年过去了,日本人对寒山寺不说家喻户晓,也是众所周知,这首“枫桥夜泊”诗,还被编入了教科书,张继的诗,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远地超出了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
    松井石根想偷运诗碑回日本,眼看国宝难以保存,寒山寺静如法师寝食难安,他秘密地请来苏州最有名的石刻大师钱荣初,向他奉上20根金条,请他仿刻诗碑,用以瞒敌保全国宝。钱荣初大师一听是为了用掉包计欺瞒日冠,当即答应刻碑,但不收一文,20根金条全部退回给法师,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枫桥夜泊”诗碑仿刻成功。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么隐秘的仿刻,还是被汉奸江亢虎发现,截留,并送到了南京。真碑、假碑,中国人已经察觉了,松井石根决定提前行动抢诗碑,诗碑危矣。岂料,就在这个时候,寒山寺山门外发现了一具男尸,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可这个死人不是寻常人,竟然是石刻大师钱荣初,又恰恰是钱荣初才刚复制了一块诗碑。松井石根听到汇报,立马叫日本宪兵队把死者运回研究。经法医检查,在死者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用鲜血写着一些字:
    “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活该)遭横事!”
    显然这是个诅咒,从纸条上的意思看,无论是谁,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敢打诗碑的主意,不可能有善终。明摆着,钱荣初私刻了诗碑,对不起,该你走上黄泉路,钱荣初因私刻诗碑而暴毙,松井石根,这个中国通也吓出一身冷汗,千年诅咒附在诗碑身上,一直灵,代代灵,在汉奸的叙述下,松井石根也怕了,自己死,也算是对天皇效忠,可天皇万万不可因为诗碑而驾崩呀。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的第15位皇帝,生前酷爱张继的“枫桥夜泊”首,在公元846年3月份,下旨,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并遗旨说,在自己升天之日,这块诗碑要一同带走。也有传说,唐武宗不允许后人仿制私刻诗碑,这世界上只允许有一块诗碑,这块诗碑就在唐武宗的地宫里,并立下诅咒。
    这世上胆大的人也有之,不信邪的人也有之,北宋有一个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叫王珪的,这翰林院大学士,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精英了,他也喜爱“枫桥夜泊”,根据前人偷偷拓下的诗碑拓本,私自刻诗碑,刻了这一块不久,王珪本人暴亡,家中变故是连连不断。
    到了明朝,江南苏州出了四大才子,书画家文徵明位列其中,他也不信邪,私刻了诗碑,好玩呗,刻是刻了,恶运也就染上了,不久,文徵明身染重病,受尽病痛折磨含恨而死。
现在立在寒山寺的诗碑是私刻的第三块,是清代大学者俞樾手书,仿刻,由江苏巡抚陈龙下令重修寒山寺时立起来的,俞樾大学士私刻诗碑后,才十数天就与世长逝,谁不怕呀。
    刻了三块诗碑,死了三个人,今天刻第四块诗碑的钱荣初又暴毙了,迷信的松井石根相信了,凡是打诗碑主意的人,不得好死,这石碑烙上了千年诅咒,诗碑只配唐武宗拥有,凡夫俗子无寿享用。松井石根为了保命,只好下令“不准动诗碑”。
    为了诗碑而玩命的,有完没完?没完。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里出了一个人物,他也叫张继,巧了,千年同名同姓,公元756年,唐朝的进士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诗,1935年的张继,是国民政府的民国国史馆馆长。这张继胆有多肥?1935年11月1日,南京的汪精卫在拍集体照时,爱国志士孙凤鸣刺杀汪精卫,听见枪响,许多高官逃的逃,躲的躲,54岁的张继不仅不躲,反而猛扑过去,紧紧抱住了孙凤鸣的腰,随后,是张学良跑过去,一脚踢飞杀手手枪,两个张姓的北方佬,抓住了刺客,保全了汪精卫的命。
    1947年,抗战是胜利了,民间谣传寒山寺诗碑已被日冠毁掉了,苏州有一画家,叫吴湖帆的,一想,国史馆馆长也叫张继,若请张继再写一张“枫桥夜泊”,倒也不失是一段佳话,也能为寒山古寺添一段故事。于是,吴湖帆转托友人请张继馆长帮忙,吴湖帆求字,求的也是: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天后,吴湖帆接到南京函件,是张继寄来的“枫桥夜泊”诗,诗后面还有一个跋:“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镌石。惟余名实取恒久之意,非妄袭诗人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天晓得,吴湖帆几乎同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讣告:张继死了,死于写完诗的当日,病因,为心脏病猝死。
    千年诅咒当不得真,也不可信其无,至少,偷盗国宝、挖掘古墓者有的是,这些人也不敢去偷寒山寺诗碑,因为,发生在寒山寺诗碑上的怪事,至今无法解释。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54岁的张继不仅不躲,反而猛扑过去,紧紧抱住了孙凤鸣的腰,随后,是张学良跑过去,一脚踢飞杀手手枪,两个张姓的北方佬,抓住了刺客,保全了汪精卫的命。

精彩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嘉友兄跟帖,人多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1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10-29 10:48 编辑

                                        六
    张继的一首诗,倒也兴兴不衰: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莫看一首短诗,竟然流行了唐、宋、元、明、清,进入清朝第八位皇帝,即道光皇帝年代间,这已是公元1782年以后的事了。苏州的寒山寺也就是因为有了《枫桥夜泊》诗和诗碑,加上和、合二仙的成名,这江南名刹,那可是香火兴旺,红男绿女,善男信女,是纷纷把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塞进“功德箱”、“随缘箱”中,寒山寺的“法事”持续不断,寒山寺的“道场”生意兴隆,和尚富了,和尚肥了,寒山寺在海内外是闻名遐迩。
    乐极要生悲,贪婪没好事,“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寒山寺在那么兴旺时期,就在道光年间,差一点来了一个“全军覆没”一锅端,又咋的了?寒山寺的规模应该讲是不小了,和尚加上过往来挂单住宿的,也有那么140位之多,咋就轻轻易易地遭了难了?
    有一天下午,住在与寒山寺不远的一个叫麻子阿二的,想想晚上家里头没灯油了,打算到寒山寺去讨几支香客点剩下的蜡烛头来,应付应付。阿二与寒山寺一个叫本善的和尚关系较好,经常是春天里送几把野笋,抽空挖一些荠菜、马兰头什么的,让和尚也打打牙祭。这天下午阿二进了山门,山门是洞开的,也不见有人打扫,心想,这小和尚也偷懒,要讨长老骂的了。出了山门进大殿,嘿,大雄宝殿中也是空荡荡的,没有唸经声,不闻钟鼓鸣,连点香、抽签的和尚也是一个全无,哟,这些秃驴到哪去了?
    “喂,有人吗?本善,本善你在哪里?”
    没个回音。
    咋的了,个个都挺尸去了?也没听说和尚有集体午睡习惯的。
    平时,阿二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地进出寺门,人穷志不短,怕有人讲他偷鸡摸狗什么的,今儿个大白天,偌大的寒山寺竟然没一个和尚看见,于是,大着胆一步一步往里走,怪了,一路上,竟然没见一个和尚,整个寒山寺中也没有一点儿声音。阿二有点儿怕了,要不是在大白天,他老早逃走了,是的,今天有点儿瘆的慌。
    走吧,走吧,来到了和尚们平日里吃饭的大厅门外,这可是和尚一天三餐要来的食堂,往里随便一瞧,我的妈呀,阿二的脸刷地变黄了,吓的,只见大厅满地倒着和尚,有横的、竖的、歪的、躺的、有双手捧着肚子的、有缩成一团象只大螺蛳的,你枕着我的腿,他压着我的肩,一大片,倒了一大片,看看,没有一人哼出声,没见一个在出气,这光景,谁见谁怕,好象都死了,没一个活的。
    阿二全身的三万六千根汗毛都竖起来了,突然自吓自地大叫一声,拔腿就跑,还是从山门逃出去,这四大金刚怒目圆睁,阿二快快作了一个揖:“菩萨,菩萨,这可不是我干的。”
    是的,四大金刚也叫“风、调、雨、顺”,可今天的寒山寺,风不调,雨不顺,竟然在菩萨眼皮子底下,众和尚死了,翘光了,嘿,那么虔诚的和尚,众多菩萨不保佑?是的,泥塑的,木雕的,寺里菩萨有的是,就是不显灵,不保佑。想想2020年1月19日,介多善男信女聚集到宁波的天童寺,去向菩萨拜年,结果新冠肺炎病毒照样染上身,宁波市内就直接传来69个,69个又发展成N个69个,菩萨就是不保佑。那么多的和尚怎么死的,阿二不知道,阿二光知道要早点报官,千万别冤上了自己。阿二气喘吁吁地赶到地保家门口,这地保管这一个村子,职务也十分的繁杂,就是充当与地方政府沟通工作,也是老百姓的媒介,一听寒山寺里死人成堆了,看阿二脸色黄里泛白,晓得不是玩的,连忙与阿二奔向寒山寺,一看,这事儿重大了,自己没办法作主,立即骑上快马,到城里报告了县老爷。
    寒山名刹比皇家庙宇影响力都大,这县令知道自己属下出了这样大事,弄不好要影响自己的纱帽,立即带了一干众人、骑上快马,赶进寒山寺。
    “快,一个一个查来,看看还有没有活的?”县令当然想了解倒底发生了什么样情况。众公人一声答应,分头操作,不到一个小时,检查完毕:“报告老爷,统统翘了,没一个是活的。”
    “啊。”县令纳闷,咋死得那么精光光,又死得那么无声无息,作案的人本事太高了。
    “报,小的在厨房灶下发现一和尚,摸了摸,胸口还有一丝热气。”一个公人进来报告,随即有人把这个和尚抬了进来,看样子是一个炊事和尚,烧火做饭的。
    “快快抢救。”
    这下这个和尚苦头有得吃了,有灌肥皂水的,有灌粪便汁的,就是要洗胃,好半天才苏醒过来,过了二天,这个烧火和尚才能开口说话。
    县令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禀道:“不敢有瞒老爷,前天是本寺方丈大师的生日,知客大师吩咐特设素面,招待寺里寺外和尚和客人,小僧起了个大老早,光做面就做了300斤。”
    县令道:“莫非面里被人做了手脚?”
    仵作道:“回老爷,小的取来过生的面,以及做好未下锅的面,都验过,不见有毒。”
    烧火的道:“小僧也以为毛病不是出在面粉里,会不会……”
    县令道:“你快说。”
    这和尚说:“小僧曾去后园掘笋做汤料,同去的一尘见林子里长着两朵大菌,有尺把方圆,甚是鲜红可爱,说要采来放进汤料里去。小僧日常也常采些野菌当菜吃,味道着实鲜美,也就同意了。面烧好后,大伙搬了出去。小僧见大伙的面够了,这才喝了一口尝尝,马上觉得头晕眼花,便一头倒在灶下昏了过去。以后的事,小僧实在不 知道了。”
    啊,仵作马上对餐厅里的剩面进行检验,的确,素面中有剧毒。
    和尚吃素,素食也有好坏之分,条件好的吃好点,本人也曾在安徽黄山吃过一顿素斋,素斋中有鱼、有肉、有虾、有蟹,可全部是素食,只是做得以假乱真,吃起来味道也好极了,这个配方人家是不敢泄密的。这寒山寺和尚,平时的膳食不会差到哪里去,人家有钱,可独独方丈大人要过生日了,过生日要吃长寿面,长寿汤面最好鲜一点,但那时没有发明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搞一点山精,凑凑热闹,刚好发现了两支特大的鲜野菇,于是……
    名刹劫难弄明白了,寒山寺众和尚吃了一顿长寿面,大家同年同月同日同时“长寿”了,嘿,不要乱吃,吃出全军覆没了,还好,还有一个活的,有种子和尚。哎呀:
    月落乌啼对愁眠,
    名刹和尚全翘辫,
    渔火暂替钟鼓呜,

    江枫寒山留轶事。
    有什么办法,再能干的县令,也救不回众和尚了。



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