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5|回复: 6

一线城市纷纷尝试让公交车“大变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3 08: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公交车正变得越来越小?

  据杭州公交集团统计,从2021年大规模“上新”中小型车辆起,杭州累计已有2629辆10米以下(车身长)公交车正在运营中,其中8米及以下车型占了71.43%。

  其实,公交“瘦身”早已不是新闻。放眼全国,北上广深等一线、新一线城市都在尝试让公交车“大变小”——

  北京正计划在宽度6米以上的胡同引入“常规小型公交+需求响应微型公交”的复合型公交体系;2023年6月,广州首批纯电动小公交亮相,全长6.54米,专为城中村设计;深圳出现“宝宝巴士”,全车仅有10个座位,只为便利市民从地铁到社区出行的“一百米”需求……

  头部城市的公交纷纷驶上“瘦身”新赛道,而三四线城市的公交则面临“断供”的尴尬境地——

  去年3月,河南商丘宣布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去年7月,河北保定多条公交线路停运;去年9月,湖南衡山县和双峰县公交公司分别宣布全城公交停运……

  毋庸置疑,客流量锐减、车辆空驶率高,是各地在公交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那么,“大车换小车”是主动求变还是被迫之举,是追求效率还是成本控制?公交“瘦身”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又是怎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头部城市的公交,为何都选择“瘦身”

  公交“瘦身”,为何成为全国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共同选择?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工程师蔡润林看来,对于头部城市的公交来说,“活下去”并不是问题,换一种“更精准的活法”才重要,“尝试给公交大改小,并非是客流下降的无奈应对,而是适应城市交通体系快速变化的应变之举。”

  公交车型的改变,根子在于大众出行习惯的变化。杭州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十年间,杭州地铁建设快速推进,运营里程已累计至516公里,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大大分担了城市出行压力,也分流了公交的固有客流量。与此同时,杭州现有常住人口超1200万人,汽车保有量超400万辆,相当于每3个人之中就拥有1辆私家车。而网约车、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也在杭州每日约2300万出行人次中,分走了不小的比例。

  “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让市民在传统公交出行之外,也有诸多方案替代。所以公交的客流竞争压力才会凸显,这倒逼着公交公司必须要转型。”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海卫解释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交变小了,会让城市治堵更有效吗

  从2021年开始,杭州就大批量更迭不同尺寸的车型,以更好满足线路优化的需要。有人不解:车子变小了,载客量就会下降,出行需求不是更兜不住了吗?

  数据“白描”了真实情况:车次更灵活,车速更快,服务更精准,缓解城市拥堵的效能反而更高了。据高德交通发布的拥堵延时指数,杭州市已从2014年一季度的全国首位,下降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第45位。

  可举一例。2023年国庆、中秋双节恰逢杭州亚运会,此时的杭州,光是各景区景点(含乡村旅游),就需要解决1300万人次游客的出行需求。面对高流量,杭州用“小公交”应对。

  “为解决灵隐景区拥堵问题,我们在东岳、西溪路608号设置了两个公交转驳点,专门用8米、10米公交车接送游客进灵隐。”杭州公交集团运营总负责人陈施承说,这场“实验”很成功,虽然是小型车,但车辆频次更密,加上专用道的保障,7分钟即可从转驳点到达灵隐,十一假期期间,接驳公交单日载客量最高达4.1万人次,相当于减少了1.5万辆网约车、出租车进入景区。

  转型想成功,就需要精准匹配更多需求。

  十年间,杭州市区面积从3036平方公里扩大至8289平方公里,但快速成网的地铁线路覆盖到了周边的富阳区、临安区。吴海卫认为,像杭州这样轨道交通线网铺得足够开的城市,市民对于公交的需求不再是20公里的长线,而是10公里以内的中短线。

  基于这一痛点,杭州已陆续推出具备地铁接驳、城市穿梭等功能的“小蓝巴”、社区微公交、云公交等小型公交车,解决单元内部市民出行便捷度低的问题。“目前,我们已在杭州全市20个片区开展单元化治理。”陈施承说。

  蔡润林分析说:“灵活调度是公交的最大优势,只要车型调度合理,公交运行的效率越高,疏堵的效果就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交求新求变,只能靠“瘦下来”吗

  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

  2023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涵盖了几个关键建议,比如“通过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效率”“支持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

  换句话说,“大车变小车”不是唯一解。利用大数据手段,也能提高公交效率。

  纽约拥有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地下铁路系统之一,但它的地面公交仍然具有生命力。解决方式,就是利用大数据工具,筛选出28个地铁不便利但具有高频需求的走廊,将常规公交线路升级为简易、高效的快速公交,用较少的时间和投资,大幅完善全市快速公交网络。

  作为数字之城,杭州也已在尝试。不久前,在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杭州正式发布杭州交通治理在线平台。杭州主城区任意一地的交通相关数据都能通过平台实时显示,如出行人数、出行方式、目的地热值等。“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精准研判出地面公交的载客情况,对于单车载客量高的线路进行实时优化调度,适配乘客的出行习惯。”吴海卫说。

  “公交+文旅IP”,亦是转型方向。

  2023年8月18日,杭州动物园新一任熊猫馆主“春生”和“香果”正式对外亮相,杭州公交也顺势推出了12米长的“熊猫巴士”。据统计,“熊猫巴士”推出后,每日都有约280名乘客乘车打卡。

  这样的城市定制主题巴士,在杭州并不鲜见。光浪漫巴士就有WE1314路、520路双层巴士和K155路车。其中双层巴士520路公交,在每年5月20日当天,都会成为杭州情侣打卡圣地。

  公共交通谋发展,关键在于扭转“增量规划”的惯性思维。“抓住市场稳定的高频出行需求精准服务,这才是公交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未来商业模式。”在蔡润林看来,即便是在人口下降、城市能级出现分化、出行需求走向多元的复杂背景下,公交依然不可或缺,“在瘦身强体后变得‘小而精’的公交,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4-1-13 08:59 编辑

1


  来源:浙江日报要闻版  记者:应陶  
张彧 李清 谢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9: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专家们的话:活下去没问题。出行需求走向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下,公交依然不可或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454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8954
发表于 2024-1-15 0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想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杭州市的公交车拢共只有二、三十条线路;随着市区扩大、乡村公交普及,现在恐怕有上千条线路了吧(包括市属区、县),四位数的和尾缀英文字母的线路都有不少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