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8-9 1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辽河大堤的故事
以下摘自《青年点粮食日记账》:
1972年1月4日付给去辽河大堤出民工的知青们粮票:
炕二老田:19斤;炕四老陈:19斤;
炕三老沈:19斤,加回家5斤;
炕五老黑:19斤,加回家14斤,加辽河大堤二次7斤;
以下摘自《青年点同学回家日期账》:
炕五老黑:1971年10月20日—11月3日回沈阳;
北炕小于:1971年10月20日—11月3日回沈阳;
12月20日迁出。
1971年10月份上级组织修筑辽河大堤,大队派出三十余人到辽河大堤大坝工程去出民工,根据前面账目日期得知,三小队的知青北炕小于、炕二老田、炕三老沈、炕四老陈、炕五老黑五人是1971年10月1日到19日去的辽河大堤。同去的还有下放户老聂头的小儿子小聂,农民小文、小陈、老吴(负责做饭),住在开原县三家子公社后施堡大队老乡家仓房里,顺着仓房搭一个铺,铺些干草,再把带来的行李铺在上面就住下了。三米多一些宽的铺睡九个人,每人只有一尺,挤得不得了,晚上起夜回来就没地方了,只好睡在相邻两人的身上,压得下面的人受不了了,一挪身才能掉回原铺。
大队带队的是一小队放羊的老刘头,炕五老黑是施工员,在上肥地公社指挥部开会时得知,辽河防洪大堤工程,是在辽河边修筑一条底宽五米、高三米,顶宽两米的防洪大堤。从堤基五十米外取土,用土篮子挑到堤基踩踏式堆积,每堆半米高时再由链轨拖拉机来回碾压压实。由各公社自筹补贴,每人每天补贴五角钱菜金、一斤粮票,生产队记满工分,时间约20天。
炕五老黑在公社指挥部开会时认识了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66届初三一班的赵永庆,他是上肥地公社南山大队带队的,1971年底参军,转业后到和平区政府工作,夫人也是初三一班的,也在和平区政府工作。还认识了初三十班的张健,他是上肥地公社盘岭沟大队的施工员,1972年上的师范学校,毕业回沈阳当老师,后调到沈阳市和平税务系统,夫人也是老师。
上肥地公社的总指挥召集了各大队带队和施工员去工地现场分配地段,地势是一面高一面低,从最北的挠贝大队排到最西南的南山大队,指挥部的意见是按延长米分段,地势低的减一延长米,而炕五老黑、张健、赵永庆几个初三学过几何的知青认为应该按土方量分段,双方争议起来,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最后几个大队农民带队的说和,把地势低的几个大队减两延长米了事。事实最后证明炕五老黑几个知青的意见是对的,从南山到上肥几个地势低的大队土方比地势高的土方量多了三分之一还强,人家十天就完工走人了,这几个地势低的大队可吃苦头了,足足干了十六七天。工程后期时,公社总指挥对炕五老黑说:“还是按你们提的按土方量分段公平,下次再有这事就按你们说的分段。”,哪还有下次啊!
辽河大堤工程的艰辛就略过去不说了,1971年10月20日,炕五老黑在返回的汽车路过开原火车站时,下车乘火车回沈阳到在二十中学当教师的大姐家,行李托同学带回知青点。炕五老黑在沈阳知道了一些信息:第一,知青抽调回城需要有国家计划的招工指标,指标是不定期的,没指标就只能在农村劳动;第二,有关“九一三事件”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在民间流传,有个女生的妹妹非常神秘的讲给老黑听,故事的惊险程度胜过天方夜谈,街上和书店里的画像也不见了,大家都以为形势会有变化。炕五老黑1971年11月3日回到本大队。1971年11月下旬到12月初,大队传达了“九一三事件”的详细文件,还办了几天展览批判会,知识青年里二小队的英姑娘、梅姑娘、炕五老黑三人被调到大队当讲解员,把文件的内容讲给农民们听。本以为文化大革命就此结束,将被抽调回城,不久后又掀起了批判“五七一工程纪要”中“```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等有关内容,运动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连续不断。
八、 青年点炊事员工勤账的故事
以下摘自《青年点炊事员工勤账》:
1971年12月份《青年点炊事员工勤帐》
日期
姓名
天数
日期
姓名
天数
11
坤姑娘
1
21
萍姑娘
1
12
坤姑娘
1
22
坤姑娘
1
13
炕五老黑
1
23
坤姑娘
1
14
炕五老黑
1
24
坤姑娘
1
15
炕五老黑
1
25
坤姑娘
1
16
炕五老黑
1
26
坤姑娘
1
17
坤姑娘
1
27
坤姑娘
1
18
坤姑娘
1
28
坤姑娘
1
19
坤姑娘
1
29
坤姑娘
1
20
坤姑娘
1
30
坤姑娘
1
31
坤姑娘
1
1972年1月份《青年点炊事员工勤帐》
日期
姓名
天数
日期
姓名
天数
1
坤姑娘
1
16
炕五老黑
1
2
坤姑娘
1
17
炕五老黑
1
3
坤姑娘
1
18
炕五老黑
1
4
坤姑娘
1
19
炕五老黑
1
5
坤姑娘
1
20
炕五老黑
1
6
坤姑娘
1
21
炕五老黑
1
7
坤姑娘
1
22
炕五老黑
1
8
坤姑娘
1
23
炕五老黑
1
9
萍姑娘
1
24
炕五老黑
1
10
萍姑娘
1
25
炕五老黑
1
11
萍姑娘
1
26
炕五老黑
1
12
炕五老黑
1
27
炕五老黑
1
13
炕五老黑
1
28
炕五老黑
1
14
凤姑娘 繁姑娘
0.5 0.5
29
炕五老黑
1
15
繁姑娘
1
30
炕五老黑
1
31
炕五老黑
1
1972年1月1-31日:坤姑娘8天、萍姑娘3天、繁姑娘1.5天、凤姑娘0.5天、炕五老黑18天;
2月1-29日:炕五老黑22天、北炕小许7天;
3月1-31日:北炕小许15天、萍姑娘2.5天、坤姑娘13.5天;
1972年4月1-6日:坤姑娘6天。(4月7日大队并点建新账。)
1968年9月11日到农村后,大队知青点建伙房,大队安排了两位农民炊事员做饭,记大队工分,每天十分。从1969年1月起,按小队知青点建伙房,分成三个伙房,知青炊事员自己做饭,记大队工分,每天10分,一直延续到1972年4月份大队知青并点后建大队知青点伙房。因此记录这个青年点炊事员工勤账非常重要,知青伙食管理员(伙食长)每年年底需要将小队知青炊事员的工勤天数报到小队会计,小队会计汇总后上报大队会计参与大队工分结算。
这个《青年点炊事员工勤帐》中真实的记录了三小队知青点炊事员1971年12月11日-1972年4月6日的工勤账。以此算来,每位知青炊事员每天需记大队工分十分,每年就是3650分,全大队三个青年点就是一万多工分,那么每年就需要农民们来承担这笔不小的费用,这笔账并不是很多知青们都知晓的,农民们还需要为这些小集体的知青伙房炊事员们的收入买单,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农民不满意,知青们也是叫苦连天,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究竟是为了什么?又能收获到什么?
九 知识青年时代生活用品、杂品的价格及用途的故事
时间:1971年9月到1972年3月
地点:辽宁省开原县上肥地公社某大队三小队青年点
(1972年春天因知青人数减少并点后成为大队青年点)
品名价格(元/ 规格 用途
煤油0.36 / 斤(500克) 照明
火柴0.20 / 包(10盒) 火种
大粒盐0.13 / 斤(500克) 调料、腌菜
酱油0.12 / 斤(500克) 调料(偶尔)
小苏打0.12 / 包(500克) 调玉米面酸碱
干辣椒0.80 / 斤(500克) 调料(偶尔)
白糖0.60 / 斤(500克) 调料(偶尔)
砂糖0.72 / 斤(500克) 调料(偶尔)
味素0.20 / 包(100克) 调料(偶尔)
猪肉1.50 / 斤(500克) 年节改善生活外购
窗户纸0.15 / 张(3尺乘2尺) 糊窗户
席子3.00 / 领(3.5米乘2米)铺火炕
铁丝编木柄笊篱 1.94 / 把(勺径20厘米)炊具
搽板 0.40 / 个 搽萝卜丝用
水瓢 0.50 / 个(半个葫芦)盛水、淘米
斧子 1.90 / 把 劈柴用炊具
水桶换底 1.50 / 个 维修挑水炊具
门折页 0.77 / 付(一对) 维修大门用
折页与门扣 0.98 / 两付 维修屋门用
锔水缸1.00 / 两处(每钉0.50)维修水缸裂纹
劁猪费1.00 / 两头(每头0.50) 公社兽医收
粮食加工费1.00 /平均每百斤/1元 公社磨米厂按量收
纪念本 2.04 /两本(每本1.02)赠抽调回城同学
电费0.50 若干月照明/(按户收)1972年以后
十 一张玉米兑换粮票原始凭证的故事
时 间:1971年9月27日
兑 换 人:辽宁省开原县上肥地公社某大队三小队青年点
经 手 人:老三届女知青凤姑娘
粮库地点:辽宁省开原县下肥地粮站上肥地接收站
粮食品种:玉米(粒)
等 级:2
水 份:18(百分之十八)
毛 重:102(斤)(连麻袋一起称重)
皮 重:2(麻袋的重量)
净 重:100(斤)
计价数量:100(斤)
单 价:0.082(8分2厘/斤)
金 额:8.20(元)
兑换粮票:87(斤)(在粮票帐上查出兑换的具体数额)
凭证编号:0268356
用 途:兑换粮票(左上角红色长方型条章)
青年点帐本凭证编号:11号(右上角钢笔写的)
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1966年初三毕业的凤姑娘于1968年9月11日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辽宁省开原县上肥地公社(今开原市上肥地满族自治乡,小品演员小沈阳的家乡)某大队三小队,其户口与粮食关系于当年10月迁入农村。
1968年10月到1969年9月吃一年国家供应的商品粮,从1969年秋天起改成吃农业粮,每年从生产队领约600斤平价标准粮(该定量指标是国家规定的,品种不一,是毛粮,吃时需加工),粮食金额由生产小队从凤姑娘参加劳动生产的工分收入中扣取,粮食是按知青人数每年秋天分期分批的分配给该小队知青点,由该知青点统一保管和管理,春夏秋三季每天是三顿饭,冬季每天是两顿饭,知青们回城探亲、办事、看病等外出,按大队制定的标准,每外出一天从知青点领取1斤粮食或1斤粮票加1角钱。
凤姑娘是该知青点年龄最大的女知青,1948年生人,身材小巧伶珑,面容娇好,被同学们称为凤儿。凤姑娘因身体弱小,体力不足,每年参加劳动的天数很少,大多时间是回沈阳家里闲住,每隔几个月回知青点领取口粮,当时农村和知青点粮票奇缺,知青点委派凤姑娘将搓好的玉米粒100斤装在麻袋里,让她跟小队派出的马车拉到五里远的公社粮库兑换粮票和粮款,公社粮库只给知识青年换粮票,很少给社员(农民)兑换。
凤姑娘于1971年9月27日到公社粮库经手用100斤玉米兑换了87斤粮票和8.20元钱,当天将87斤粮票和8.20元钱交给知青点伙食管理员炕五老黑。1971年9月27日,知青点付给凤姑娘粮票80斤。这张知青点与公社粮库兑换时的原始凭证,是研究辽沈地区老三届插队知青历史的真实证据。
2022年夏,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66届毕业生初三六班的姜虹同学(男)微信联系到炕五老黑,说这张原始凭证是他开的,从1969年秋他和另一位陈闯同学被借调到公社粮库当合同工,负责检验粮食收款、开票,他在同学微信群看到这张原始凭证扫描件,认出是自己的笔迹,与炕五老黑微信中讲述了个人的知青经历,姜虹1968年9月下乡上肥地公社杜家店大队,从1969年秋天起到1975年,有六年时间借调到上肥地公社粮库当合同工,每月工资30元,定量45斤,住在公社,吃饭在公社食堂,但身份还是知识青年。1975年按知青身份抽调到沈阳重型机器厂,2010年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