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52|回复: 0

城市街头,容得下这只“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7 0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身穿青蛙人偶服,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的“卖崽青蛙”因为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不少粉丝。不过,有时他们也会遭到驱赶。近日,在某市街头,一只“青蛙”被城管拦截,执法人员语气不太友善,“青蛙”无奈当场褪去了“蛙皮”。这一新闻引发讨论。

  “青蛙”落网,有人觉得“好笑又心疼”。也有人鸣不平:“卖崽青蛙”到底做错了什么?

  正如该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回应的,“卖崽青蛙”实际上是在兜售玩具,尽管有一些行为艺术的成分在,但本质上仍属于流动摊贩。所以,在街头无论是售卖还是互动,都应遵守所在城市的相关管理规定,而城管执法人员当然也有义务对其进行管理。可见,相关部门的出手也是于法于理有据。

  管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怎么管。

  此前,多地“卖崽青蛙”也因为不同程度的“出格”行为,被执法人员“制裁”过。比如,今年4月,宁波一男子穿着“网红蛙”的人偶服骑电动自行车出行,交警将其拦下,并对其违法行为处以20元罚款。之后,男子将头套摘下,佩戴好安全头盔后骑电动自行车离开。在杭州,一只“卖崽青蛙”违反相关规定,被城管抓住“面壁思过”……这几例差不多的遭遇,并没有在网络上引起太大的舆情反弹,因为执法的过程合规合法,执法的“度”并不让人觉得过于严苛,从而产生观感上的不适。

  有地方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卖崽青蛙”这样的情况,一般还是会采取“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基本上还是提倡免于处罚。“柔”的尺度怎么把握,考验着执法者的水平,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包容度。

  经历三年疫情,城市的烟火气亟待恢复,人们的心情也需要放松。正如有人所说,穿梭在夜市的“卖崽青蛙”不仅是社交媒体上的“宠物”,也是“贩卖快乐”的城市风景线,为匆匆路过的人们提供着情绪价值。如果“卖崽青蛙”的行为无碍市容,不妨多一点包容。如果确属对城市秩序、他人权益造成不良影响,那么依法依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城市的秩序需要刚性的守护,而城市的烟火气则需要更多柔性的呵护。今年5月初,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的消息,引起大家关注;淄博的烟火气,更让这座小城一跃成为顶流。这些例子,提醒城市管理者要找到契合公共秩序安全和人情冷暖道义的最大公约数。

  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城市,理应容得下“卖崽青蛙”这类“小生意”的生存,井井有条和包容开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体。刚柔之间的管理艺术,确实需要好好把握。


    来源:浙江日报观点版    评论员:逯海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