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3-3-31 11:56 编辑
天价画 中国地域广大,许多地方秀色可餐,祖国的山山水水,实际上就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其之代表作,就是桂林山水,阳朔山水。山水画卷是动态的,而跃上纸、绢上的画是静态的,刻上石碑上的画更是静态加能长期保存的,古代许多画卷能留存到现代,实属不易了,许多古画几易其手,多次交易,身价飚升了。 中国的古画,卖出天价之首的,可能算是《稚川移居图》了,它以18轮时起彼伏的拍叫声,一槌落音,被一神秘之士4.025亿元买走、收藏。2011年6月4日,北京,保利春拍古代书画夜场,无数有钞票的大佬云集于此,大家的目光同时瞄准同一件拍品——一幅流传了800年的古画。有资格、有本钱、有气魄,进入此场地的人,钱好象已经不是钱了,古画的起拍价1.6亿元人民币,已经明明白白的告知,这不是小数目,这不是开玩笑,买不起者不要进此门。晚上20.30时,竞拍开始,仅仅15分钟,18轮激烈叫价,《稚川移居图》以3.5亿元成交,加之佣金,合计4.025亿元,被一名手持8086号竞投牌的,不愿告知身份的神秘买家拍走。天那,天文数字,《稚川移居图》是啥玩意儿?咋那么贵! 打破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一举登上中国古画拍卖史上最昂贵的《稚川移居图》是元朝王蒙所作,他描绘的是一家人搬家的场景,那么是谁在搬家,他又要去哪里?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东晋人葛洪,他带着一家人移居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境内的罗浮山。葛洪是东晋有名的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图中的他身穿道袍,骑坐在牛背上,手捧一书卷正在神情专注地看,全然不顾随同于他的家人。身后,他的妻子和几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小的被娘抱在怀里,大的则坐在身后。在牛后面,还有几位仆人相随,他们或提着鸡笼,或赶着牛羊,有的挑担负重,把一家人的生活必需品搬运到山上。这搬家的一家人,一行人,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屋掩映在深山之中,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正在打扫清理,迎候主人的到来,画面十分有感染力。 《稚川移居图》整幅画运用焦墨,间浅赭色,画中峰峦叠嶂,楼阁参差,显得生动细腻,笔墨沉酣,它就是王蒙不朽的代表作,画卷上方有王蒙题款及七位重量级名家的题诗。葛洪是画中的主人公,他在东晋虽有名气,但这次搬家也实才太奢侈了,竟然还在800年后,又“花”了4亿多人民币。搬家,这样的事,民间常见,搬家公司一请,小工一扛,汽车一拉,万事大吉,这样的鸡毛蒜皮小事儿,为何能名扬千古及至流芳千古? 葛洪的祖上都是显赫高官,他本人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可面对官场上的春风扑面,葛洪心里却是十分清楚,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这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于是,他决定走,看破红尘,一心修道,惹不起还躲不起?葛洪想是一走了之,但,不久,朝廷再次请他出山,他婉拒了,只请求去广西做个县老爷,只想就近在那里采丹砂炼丹度过余生,皇帝只好同意,于是,葛洪搬家,当走到广东时候,被当地官员挽留,隐居在罗浮山修道炼丹,最后老死山中,百姓只说葛洪羽化成仙了。 很巧,王蒙的人生与葛洪类同,他出生于1308年,卒于1385年,浙江吴兴人士,由于他的外公、外婆、舅舅、表弟都是元代著名画家,他从小受外公赵孟頫直接影响,后来师从王维、董源、巨然等人,使他的山水画功底很深。王蒙年轻时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隐居生活,元末时节,应聘于张士诚为理问、长史,后又弃官隐居于临平黄鹤山,当朱元璋坐朝廷后,王蒙又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一案牵连入狱死于牢内。王蒙生前崇敬葛洪,把之为精神寄托,也想做个世外高人,于是,他画了这幅隐逸山水图。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与写意画,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着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笔触细腻。写意画用笔简练、豪放、洒落,用抒发作者情感来描绘物象的形神。中国画多以写意画传世,作者要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有着丰富的联想,看似笔法简练,却是意境深远,在含蓄中落笔,在心到手到笔随。正似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从布局来看,多采用重山复岭,有着萦回曲折的体势,画中山高林密,涧曲谷深,宏伟深俊,其实,王蒙寄画表达了自己对浑浊世道的不满和不甘的情思,他寄情于自然界郁郁葱葱的生命力。可以说,王蒙画葛洪,还不如说在画他自己。 王蒙死后,这幅画历经坎坷,最终被晚清大收藏家苏州的顾家珍藏。1937年,苏州遭日本人轰炸,顾家大部分珍藏品被毁,可《稚川移居图》却逃过一劫,躲兵火,顾家人连夜把此画转移到上海。文化大革命来了,顾家被抄家,《稚川移居图》也在其列,被抄后,顾家一位后人想不开,竟然跳苏州河自尽。文革结束,动乱之后,1977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钟银兰、郑为、承名世等人,一起到苏州博物馆,为一批文革中抄来的书画进行鉴定,从中发现了《稚川移居图》,经国家领导人过问,原画“完璧归赵”。一幅古画最多的寿命也就是那么一千年左右,历经八百年的元代画,经过如此蒙难,还能保存那么完好,更现弥足珍贵了。顾家出手了,“怀宝有罪”,好好的国宝,谁知“福呀,祸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