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艾丁湖,途中看到大漠上有一座座排列有序,圆形、微微隆起的土堆,不觉好奇,便问司机:“那是什么?”
司机告诉我:“是坎儿井。”
“坎儿井”?以前我在书里看到过,这次遇上了。
我请司机停一下,匆匆拿起相机,快步来到这圆咕隆咚的土堆前。一看,这土堆的中心是一个四方、竖向形的深井,内有纵向通道相连,然已干涸。
显然,这些大漠上的“坎儿井”已废弃。
从艾丁湖回来时,我特意跑到吐鲁番的亚尔乡西门村去转了转,那里有一座“坎儿井”民俗园。
与我去艾丁湖途中所看到的“坎儿井”不同,民俗园里的“坎儿井”,保存完整。竖井、地下渠道、地面小型蓄水池一应俱全;特别是流淌的井水,在灯光的映照下,清冽、澄澈。我蹲下用手掬起井水喝了一口,竟与商店里卖的矿泉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据景区里介绍:这“坎儿井”的水,来自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西部的喀拉乌城山融化的积雪,和春夏时的雨水。由于在地下,水分几乎没有蒸发,所以终年水流不断。
新疆的“坎儿井”,据记载,始起于汉代,时称“渠井”。而大部分的“坎儿井”则又多集中在吐鲁番。据称,吐鲁番的“坎儿井”有1100多条,全长加起来有5000多公里呢。 正因此,这“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
有了这“坎儿井”,人们才得以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得以生存……
沙漠才会出现绿洲……
才会有成群的牛羊、瓜果飘香……
参观中,我仔细观察过,这“坎儿井”周围的土质十分坚硬,通道又很狭窄,不难想象,当年开凿这一引水工程时,古人们是何等艰辛!
而今,因水源周边的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加之当地油田的大量抽用地下水;“坎儿井”——这一极其珍贵的人文遗存,正在逐渐减少、消失……
现在当地百姓的生活用水、农田灌溉,采用机井抽取。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引水工程之一的“坎儿井”,会不会在某一天彻底消失呢?……
它的存在,无疑,是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