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从政不是我的初衷
原创 自由的猪 含元殿大学士 2023-01-26 14:55 发表于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含元殿大学士"
今天分享一篇胡同志年轻时的文章,从中学习借鉴其为人处世之道。胡同志来自江南水乡,小镇做题家出身,他曾经多次对人说:从政不是我的初衷。
图片
一、家庭出身
胡家祖籍徽州(胡同志籍贯安徽绩溪,1942年出生于江苏泰州,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生活在泰州),是个茶庄世家,历代经营着一家叫“胡源泰”的茶号,后来发展成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
56年之后“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胡同志的父亲胡老先生成了当地供销商店的职工,成分是“小业主”,不是“红五类”,属于“不红不黑”的那种。
那个年代,通过“成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管读书还是工作,第一道关口就是先看你家里是红还是黑。出身不够好,表现得再出类拔萃,一旦被打上不好的烙印、贴上坏人的标签,路都没得走。
“成分”不好,就别想着从政了,能安心读书,找个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就不错了。
二、少年稳重
胡同志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同龄人没少见的成熟和稳重,喜爱读书、性格儒雅随和。
据亲友回忆,他从小很懂事, “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的,从不打岔”。
图片
看看哪位帅哥是胡总?
胡同志从小话不多,性格不张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班长,家里都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
图片
一眼望去,低调不占C位
那个年代,讲究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在劳动时,两个人抬重物,胡同志总是把重的那一头往自己这边挪一挪,尽量让自己多承受一些力道。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粮食不充足,往往劳动完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冲进食堂吃饭,胡同志从不与其他同学抢,每次都是主动排在最后,让别的同学先吃。
图片
由于少年老成,他很清楚,这个时候有什么政治上的抱负,都是虚无缥缈的妄想而已。小镇青年,也许从来没想过自己要走多远,“只有把学习搞好才有出息”。从政不从政的,不如好好学习来得实在。
但凡成熟稳重的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事,从不与他人争论短长。
三、清华岁月
胡同志高考填志愿,打算报考清华,去向老师请教,老师建议他,以成绩论虽可上清华,但是“成分”不好,还是不要选填热门科系。最终胡同志选择了当时属冷门、毕业后要“吃苦耐劳”的水利工程系。
1959年胡同志如愿以偿考入了清华大学,就读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那个时候,“三面红旗”猎猎飘扬,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吃饭都是大问题,他在清华的正餐就是“一个馒头,一个窝窝头,一碗大锅菜,加上一碗白开水”,还只能站着吃,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表现依然很出色,大学6年,除一门功课得过4分外,其余全是5分。
同时,他是学生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并担任过学校文工团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这也许可以算做他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开始,但他当时绝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
图片
由于表现优异,1965年大学毕业后,胡同志留校任教,并继续担任政治辅导员。
四、请缨大西北
1968年,胡同志主动请缨,告别清华园,奔赴大西北的水电建设工地,一去就是14年。
这个时候的气氛,比过去更紧张。今天批那个,明天斗那个,今天给甲戴顶帽子,明天给乙上副镣铐。外界的风风雨雨,与他无关。他只是认真地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把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在需要的地方,当一名“红色水利专家”。
从江南水乡到清华园,再到大西北,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他的初衷,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期许,也有水利报国的情怀,唯独没有从政的考虑。
图片
刘家峡水电站现状
可人生际遇就是这么微妙,1974年,刘家峡电站竣工并网发电,胡同志以突出的表现和极富团结集体的能力,从技术岗位调到了党组织机关,再一路升到了建委设计管理处任副处长。
从这一刻开始,命运之神向胡同志投来眷顾之手。“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
小结
世间许多人许多事,越是刻意追逐、越是苦心经营,往往难以如愿,有些我们从来没想过拥有的,却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与其苦苦追逐,不如专注当下,从近处着眼,从实处入手,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真正厉害的人,平和而不热烈,从容而不刻意,保持心若止水的心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END
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