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73|回复: 3

姚东古韵—73再说状元方山京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2-9-6 18: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9-6 18:17 编辑

  今年6月13日,《余姚日报》刊登了张国源先生的《方山京是梁弄姚巷人》(以下简称张文),称要与我商榷。关于方山京故里,我在去年8月14日的《宁波晚报》(以下简称《晚报》)将要说的话都说了,本来就是抛砖引玉。本不想再说,但是,对旧慈溪方志颇有研究的《罗江志》执编赵伟伦先生竭力鼓动我回应一下张文的质疑,也就勉为其难了。
  张文一开始便强调,“我们研究方山京应以余姚《姚南四明丁山方氏谱》(以下简称《姚南谱》)为准,参照其他文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此,笔者还真的不敢苟同。研究历史人物,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首先采信的应该是国史,其次是方志,至于宗谱,当然可以参考。众所周知,宗谱为了拔高自己的祖先,为尊者讳的有之;夸大其辞、言过其实的有之;不惜将别人的祖先当作自己的祖先、张冠李戴也有之。以宗谱为准来研究历史人物,容易误入歧途。比如,张文引用的《姚南谱》的所谓敕命,有“大宋景定三年八月元日之宝临安军教授诰赠大中大夫太子少师达材公……”之句。旧时,朝廷有对五品以上官员已逝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追赠与其品级相当的封号的惯例,但是,方山京仅仅是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官小,品级低,有没有资格是一个问题。退一步说,即使有资格获得皇帝诰赠,也不可能赠其父亲从二品的“太子少师”的品级。宗谱之荒谬可见一斑。
  当然,方志、通志有时也会有谬误。因为方志的编纂是以历志作为基础,再补充前志与新志之间发生过的重大人事。采访过程会有照搬照抄宗谱的现象,从而以讹传讹。省一级的通志编撰,主要依靠各地方志,其编撰人员按照分工内容独立摘编,鉴别水平又参差不齐,有时摘录的资料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齐了,如果总纂时疏漏了细节之间的互证,难免也会发生差错。比如雍正的《浙江通志》,笔者就发现“列传”称方山京是慈溪人、“选举”称方山京是余姚人。所以,研究历史人物,可以引用方志、宗谱,但需要分析、推断、去伪存真。
  关于方山京之父的名字,我在《晚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当时提出来,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其父的名字、中式时间以及身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凡宁波的各级方志,都说方季仁是嘉定丁丑(1217)吴潜榜进士,慈溪籍,到梁弄是教书并“妻之女,授之屋”;而绍兴的各级方志,都说方达材是淳祐庚戌(1250)方逢辰科进士,“来赘余姚四明孙氏,因以为家”,以此断定其以余姚籍参加科举考试。真是扑朔迷离,真伪难辨。
  但是,所谓入赘,一般是指女方无丁,为了传宗接代而招女婿上门。这习俗大多有规矩,即男方到女方落户,孩子要随女方的姓。而据《姚南谱》记录,孙氏并非无丁,方季仁也没有落户孙家,充其量是岳丈送了他几间屋而已。对此,张文也提到了“孙子秀为临安知府,方山京表兄,世居梁弄姚巷。”如果其父入赘的话,不管随不随母姓都该称堂兄了。
  笔者与张国源先生的南安军与临安军之争,是辨别宁绍两地方志关于方山京史料真伪的关键。考宋史可知,南宋时期没有临安军。宋代的行政区划为三级制。最高一级为路;次一级为州,包括府、州、军、监;再次一级为县,有县、军、监。军、监是宋代的产物,有领县和不领县之分。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但实际地位低于府、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属于府或州。府在州级政权中的地位最高。如开封府的府尹包拯,授“龙图阁直学士”。只有国都、陪都、皇帝诞生或居住、巡游过的地方,以及一些重要的州才可以称府。宋室南迁,定都杭州,改杭州为临安府,成为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存续了138年。杭州自唐武德四年(621)就置州,从未见置军的记载。可见《姚南谱》的临安军是杜撰的,张文据以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错误的。更何况,同治《南安府志》有“宋嘉定间南安军教授方季仁”的记载,可以推断方季仁是嘉定丁丑(1217)吴潜榜进士,从而也反证了历代的宁波方志关于方山京史料的可信性。这样,也就排除了张文认同的《姚南谱》关于方达材淳祐庚戌(1250)登科之说。
  关于我对“幼而孤”的解释,张文认为不妥。我在《晚报》解释有二,现对“或作孤独解”再说几句。所谓“孤”,按《说文》和《礼•学记》的解释,或无父,或孑处,或独学而无友。光绪《慈谿县志》曰:“幼孤,泊外家,固穷力学”。假如按《姚南谱》其父寿八十、母寿六十四,也只能理解为“远离父母,寄居外家,幼年独学而无友……”否则,对包括光绪《余姚县志》在内的所有方志的“幼孤”又作何解?
  金榜题名从来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一旦中式,族人在祠堂前立旗杆、官府在大街上立牌坊、家眷甚至还要买屋建宅迁往县城、府城甚至京城。当年的王华就是这样从县城的瑞云楼迁往府城绍兴的。据光绪《慈谿县志》,方山京状元及第后,慈溪城就有立坊、建宅等记载:“状元坊,大方桥西,宋景定间方山京及第立以表之。”“方状元宅,县治东大方桥,宋景定三年进士及第方山京所居(浙江通志)。”“大方桥,县治东(上横河丽泽桥东),丛桂坊西(成化府志)。宋状元方山京宅于其旁,故名。旧名上颜家桥(天启志)。”至今,古镇慈城仍有许多关于方氏的历史遗存,包括方山京写的《吊董孝子井》:“古井千年尚著名,只缘慈孝不胜情。碧烟自好浓霜白,何必溪流擅独清?”也包括端午日馈赠方粽的习俗以及其后人的方氏台门等等。
  笔者不否认方山京父子曾经在梁弄姚巷生活过,而且至今仍有子孙繁衍。但是,按祖籍认定本人籍贯是我们汉民族的习惯。何况,在余姚丰山《永思堂毛氏族谱》的像赞中,有方季仁的题诗,自称慈水人方达材。因此,方季仁、方山京的故里在今余姚市河姆渡镇翁方村(旧属慈溪),其父子以慈溪籍参加科举考试的事实毋庸置疑。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余姚日报》2013年06月27日10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1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9-6 18:20 编辑

  此文有意思,原来一不小心,第“72”文章被人质疑,不得不打起了“笔墨官司”。所以,行文要严谨是喜欢写作的人必须注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1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461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9321
发表于 2022-10-2 0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觉民 发表于 2022-9-6 18:19
  此文有意思,原来一不小心,第“72”文章被人质疑,不得不打起了“笔墨官司”。所以,行文要严谨是喜欢 ...

考证必定“行文要严谨”,且须遵循正确的方式方法去伪存真,是很费时间和心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