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20|回复: 3

姚东古韵—70滔滔姚江说古桥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2-9-3 09: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9-3 09:50 编辑

    渡是流动的桥,桥是固定的渡。水乡江南,人们习惯依山傍水而居,在纵横交错的河网上,桥和渡都是少不了的。那时候,家门口有小桥、村口有大桥,桥也就成了记忆的符号。当孩子骑坐在父亲的腿上,听父亲轻轻哼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童谣时,家的安全感、温暖感就都集中在“外婆桥”上了。于是,江南的桥比别处的桥多出了许多涵义。
自古以来,不仅仅井与家相连,桥也是故乡的代名词。宁波籍画家陈逸飞的成名作“故乡的回忆”,画的就是江南的双桥。很多地方,桥名就是地名。如笔者熟悉的姚东一带,就有车林桥、栗树桥、陆家桥、魏家桥、官桥、竹林桥、浪墅桥等。在这些古村落,桥就是历史,有桥就有故事,古桥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喜怒哀乐。据光绪二十五年刊行的《慈谿县志》记载,当年全县尚有各种古桥848座。时至今日,城镇里的河道大多被填,桥也徒留地名而已;交通要道多被改造成公路,自然也没了巍峨的石桥。只有冷落的荒野古道,还遗存着为数不多的古桥。
    一、形制古老的石梁桥
    郭塘桥,亦称谷堂桥,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云山村与江北区慈城镇向上村交界的郭塘浦,东西跨向,全长16米,宽2.8米,高2.4米。该桥建于南宋年间,天启、光绪的《慈谿县志》均有记载。
    郭塘桥是二墩三孔排柱墩式石梁桥,每墩4柱排列,桥的东孔南侧少了两块桥板,其余基本完好。据当地村民回忆,桥板是上世纪70年代末断损的。那天黄昏时分,时任向上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王长安正好走到这块桥板上,原先没有任何迹象的桥板突然断裂,王长安与石板同时跌落河底。神奇的是,厚厚的桥板都摔成了几截,而时年40多岁的王长安却毫发无损。
    排柱墩石梁桥形制古老,其构筑原理与木结构侧脚式相似。斜向而透空的排柱墩,下有基座、上架眉梁,迎水一面受力后,将横向推力转化为纵向压力,而背水一面的斜柱又起到支撑作用,其泄水功能良好。排柱墩建造工艺复杂,必须在河床干涸埋入底基与柱榫结合,一墩中即使有其中一根断裂,桥也不会倒塌。据笔者所知,郭塘桥向西十里的官桥,向东二里的廿板王桥,还有河姆渡南岸的八板桥等均为排柱墩式石梁桥,而且都是南宋时期的遗存。排柱斜插式的桥墩,是浙东桥梁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二、气势恢弘的石拱桥
    胡家洞桥,位于余姚市大隐镇与鄞州区高桥镇姜岱村交界的隐溪河下游(旧属慈溪),东西跨向,全长29.2米,宽3.5米,高6.2米,石拱净跨10.90米。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各有石阶29级。桥栏正中的两侧刻有“胡家洞桥”四个大字。远远望去,宛如一带长虹,气势恢弘。
    胡家洞桥造型古朴,拱券石砌外沿,拱石制成石檐略向外延伸,使桥更加牢固、美观。桥栏每板之间置有望柱,其顶端雕有三种形态的莲花座。拱圈两侧的桥联上方雕有鳌头,昂首伸颈,表达了避邪镇妖的寓意。鳌头下方的桥联很有意境,南联为“半奁明月返照清湾;一带长虹常横黄浦。”北联是“连舟为梁,来往征人无病涉;聚石成徛,东西过客有通途。”
    桥墩南北的边墙还嵌有《重修洞桥序》。序曰:“姜岱为宁绍通衢,其东西两山环拱,而中有数十里溪流从此出江。往来者病涉焉,此洞桥之所由建也。第志乘脱略不知始于何代,考旧序亦只载明初为九婴冲塌。康熙岁丙申,胡公镇明捐资重建。至嘉庆辛酉桥复倾颓,胡氏裔孙简元仍为修复云云。迄今又为蛟水所坏,张君渭高欲复其旧,商之严观察筱舫,观察因赈济经其地,向有此志。遂如张君之怂恿,筹划资费,而即邀张君以经其事。鸠工庀材阅十有数月而告竣。余愧为地主,不能成此义举,惟赖严、张二君之力,废复使兴不得不乐。以数言以志之,是为序。光绪二十四年夏吉旦。里人潘绍庭谨撰并书。” 读潘氏的桥序得知,如今被荒草湮没的小路,竟是曾经的宁绍通衢,让人顿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感。桥序还记载了几百年来数度修桥:明初(1368)坍塌,康熙丙申(1656)胡镇明捐资重建,嘉庆辛酉(1801)胡简元又修。眼前的胡家洞桥,是光绪戊戌(1898)张渭高商之严筱舫再次修复的。
    严筱舫,慈溪费市(今属江北区)人。曾创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商会——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公认的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开创者、“宁波帮”的开山鼻祖。他创办过多家慈善机构,多次对政府公共设施捐助巨款,如塘沽铁路、宁波铁路以及其他公益事业,深得李鸿章赏识。胡雪岩称赞其“品格风雅”,宁波人誉他是“骄傲的巨子”。他的慷慨解囊,使得今天仍能一睹胡家洞桥之风采。
    拱桥俗称洞桥,是古桥梁中最典型的形式。几乎每一座拱桥都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望柱多雕以莲座、狮子、白象之类,且雕刻精湛。桥墩多用长条石砌成,长块石起拱,长系石贯穿全桥、其伸出部分又多雕有鳌头或龙头等镇水神兽,其下方还有桥联。如余姚市鹿亭乡中村的白云桥,十六根望柱,最高处的四根雕有两对雌雄狮子。其中西侧桥联是:“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生动地表达了桥的地理位置和村中龚郑两姓安居乐业的和谐。远远望去雄峻轩昂,巍然屹立。宋代楼钥有诗赞它:“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又如河姆渡南渡口的福泉桥,明成化年间始建,桥面正中的石板雕有图案双剑、瓶、戟,谐意“平升三级”。拱劵纵联上方置伸颈向上的龙头。整座桥犹如长虹临空,显得轻盈俊秀。再如余姚市鹿亭乡晓岭的大方桥,始建于乾隆庚戌(1790)。其中一副桥联依稀可辨:“大地双峰环碧水,方桥一洞经行天。”头两字巧妙地嵌入了“大方”的桥名,后一句来自韩愈的《春雪》诗:“入镜鸞窥沼,行天马度桥。”给人以古朴、典雅、遒劲、苍老的感觉。
    三、宛如长龙的漫水桥
    学士桥位于余姚市大隐镇学士桥村与里埠头村之间的大隐溪,南北跨向,为石砌平板多孔石梁桥。如果包括南端已被公路填埋的桥堍,全长70米,桥宽1.96米,高2.7米,是余姚市现存最长的古桥。据天启《慈谿县志》记载:“学士桥,宋元祐年间(1086-1094)初建。”现桥系咸丰四年(1854)重建。
    学士桥是浙东地区典型的漫水桥。除桥堍外,共有桥墩14个,桥孔13个,中间桥墩西端曾有过六角形的石经塔一座。南端的桥板东侧刻有“学士桥”三字,两边又有“咸丰四年”、“捐资重修”小字。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状,起到剖水作用,遇山洪时能减轻排洪的阻力。桥面两边铺长条石,中间镶嵌长方形石板,上刻“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不设桥栏,山洪来时水能平稳漫过桥面。桥南曾有台阶。该桥结构古朴,造型别致,整座桥梁呈微弓型向上游方弯曲,使洪水往中流直泻,以缓解对两边堤岸的冲击。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长龙漂浮在水面,颇为壮观。
    桥名源于舒亶。据《宋史》记载,舒亶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任临海尉,曾出任河熙路。王安石为相时,舒亶拥戴变法为王安石所用,官至御史中丞。变法失败,舒亶罢官。后虽再起用,但已近暮年,遂隐居故里,卒赠龙图阁学士。在桥北舒亶故里的舒夹岙村,今尚存进士第、学士第等遗迹。学士桥于1987年10月,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大隐溪上游章山村境内,还有一座漫水桥。全长50米,宽2.4米,高4米,桥孔跨水最宽5.6米。桥面由四块纵列的大石板平直衔接,中间微有拱起。桥墩用长条石叠砌,上游设分水尖迎水,中间两墩有镇水鳌头,雌雄各一,昂首伸颈,栩栩如生。中孔桥梁两侧镌刻桥名“金刚溪万年桥”,旁刻“甲子年(1924)里人重造”小字。桥北有凉亭三间,石柱上刻楹联两对。一联是:“过了几重山,到来力倦悄且息;还有数溪水,前去路遥莫耽延。”另一联:“野鸟有声,开口劝君暂且息;山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据说后一联立柱时被工匠错装,本应“山花”联是上联,“野鸟”联是下联。桥北还有一棵银杏树,树高数十米,树围六米,树冠遮荫达数亩,树龄800余年,据传为南宋尚书汪大猷手植。树旁曾有汪大猷祠。好在笔者几年前到过这里,当年烟雨慈溪(慈溪即大隐溪)与古树、石桥、古祠、凉亭相映的古朴秀丽仍在眼前。如今的这一切,均因双溪口水库的建造而消失了。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宁波晚报》2012年4月24日A27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月雅湖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09: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461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9321
发表于 2022-9-20 04: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有利有弊,建造水库本是为民造福,淹没古桥等文化遗迹又觉得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9-20 04:35
凡事都有利有弊,建造水库本是为民造福,淹没古桥等文化遗迹又觉得可惜了......

涛哥说得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