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9 08:54 编辑
昨天(8、27),心血来潮写了一篇《老三进皮鞋店的那一大一小的两只皮鞋 》一文,发到了我的《今日头条》上,没想到今天收到了一位微信好友转来的这篇文章,而且我们还就此聊了好一会,我把这些对话贴在下面:(她的名字我隐去了,用S代替)
觉民: S好,你也上头条? S: 今天又看到你的头条,很亲切。小时候的记忆历历在目。到东门街一定会看看老三进的一大一小皮鞋。中百站跟我更是关系不一般。我夫家就是两代中百站工作,那时是地区单位。我老头是顶替他父亲的。知青呀,一个同学进老三进后来是老三进经理,他班有两个同学进老三进上班。我很怀旧 觉民: 说起中百站,我的记忆中有不少难忘的经历,可以另成一篇文章。 S: 我原来住的和义路房子就是中百站造的,当时算蛮好的,前后阳台,坐式马桶。04年拆迁 S: 昨天我还和我姐回忆小时候去阿太家。因前天我们开车去龙观,看到鄞江桥钟家潭周家在拆迁,面目全非,回来后和我姐一道叙旧。我没外婆家,外婆在我妈五岁就去世,是阿太(我妈阿娘)把我妈养大。我们小时候常去阿太家。我阿太很能干待我最好……想想现在自己已是暮年,可忘不了从前 觉民: 我们这年纪很会怀旧。 觉民: 我家向北穿出就是和义路 觉民: 小时候常去盐仓门玩 S: 我是83年老头单位分配和义路房子,我们是无房户分配的,回忆支农那些年代我还是会流泪 S: 我二叔在中百站食堂工作 S: 我支农时队里办面厂,我在厂里当会计,做切面要碱水,当时也难买,是我二叔帮我买的,他是中百食堂认识人很多 总之,写作引发的共鸣、附和都增加了我的人生乐趣,勾起许多旧事的回忆也是挺有味道的,所以,我很高兴。 只是,这文章写好后,一是不满意,二是意犹未尽,今天换了一个角度又写了一篇,题目也改了,角度--试图去投稿的角度重写了一下,可是还是感到写得欠好,不够深透、不够饱满。只是略为表达了些许旧时的记忆和脑海中的较为深刻的东西,有所释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