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61|回复: 1

姚东古韵—40洪桥头旧事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2-8-2 0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0 11:13 编辑

    白罗浦从“老屋”的山墙外流过,河水清澈。听主人说,原来东大门外有一段廊屋,在河埠头洗刷不会被日晒雨淋。村南的下金吾庙,坐西,面朝白罗浦,当年拆庙造大会场,如今在大会场一侧恢复庙宇,依然香烟缭绕。倒是用古庙的材料建起来的大会场,显得太过落寞了。不过,当年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连公社召开大会,也要借这个大会场,也算是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再向南是一座古桥,横跨白罗浦,光绪《慈谿县志》称之为洪桥。
    明正统年间(1436-1449),车厩太平渡有一个叫汪义观的年轻人,家贫如洗,受雇于竹山下洪桥头的陸氏,因勤俭肯苦,主人以女室之,让他在桥西筑室定居。经过500余年的子姓繁衍,遂成大族。这就是罗江汪家的来由。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与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赵伟伦先生陪同北京来寻根的汪靖、汪子明两位先生,一起走进了汪家村。我从小听同一个生产队的汪小平说过,他的老家在罗江汪家的“老屋”;也听另一位朋友汪志艺说过,他老家也在汪家“老屋”。所以,我特地约了两位,让他们也到汪家与两位远道而来的族人会面。当曾在一个屋檐下玩耍的汪小平、汪志艺走到一起时,这才发觉时光已经偷渡了一个甲子。一时相对无语,用目光搜索着对方似曾相识却早已陌生的面容,沉浸在对以往岁月的回忆之中。
汪家有我的一位战友。他正在淘米做饭。当年他在一营当司号员,我在十二连做文书,偶然出差到他们驻地见过几次面。如今,脑海中已无法搜索到青葱岁月中熟悉的痕迹了,只有相视一笑:啊呀,都那么老了呀!他陪我走到洪桥,原来,大名鼎鼎的“洪桥头”,只是一座两孔石梁桥,周围杂草丛生,显得又矮又小,倒是一块横铺的桥板和条石砌筑的桥墩,泄漏了它的年龄。战友说:“河里不通船以后,先是限低桥面。等旁边修了水泥桥,古桥就被废弃了。”战友还告诉我:“洪桥过去是交通要道,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要过桥。当时桥高步阶陡,我上芦山斫柴,就怕挑柴担过桥,这对年少的我简直是一道险要的关口。”
    汪氏宗祠在白罗浦东岸。祠堂早已不存,只有硕大的阶沿石、磉盘等构件还在,旮旯处还有精致且残缺不全的磉磴。据宗祠碑记:祠堂于光绪七年(1881)建造,由东桥、星枢、玉如三房发起,各捐白银88斤(1408两)。祠堂朝南,门厅并左右塾七楹,正寝五楹,两庑各三楹。《宗谱》记载:正寝挂“醇德堂”匾额,两边挂“忠顺清正”、“懿德维风”;又有“进士”、“文魁”、“翰林”、“举人”、“节孝”等十七块牌匾分挂在两旁的墙上。一位冯姓老人告诉我,在方圆周围,汪氏宗祠的规模算大了,因为族人有钱。祠堂后来做过生产队的仓库,上世纪80年代分田承包时才作为生产队的集体财产拆掉分光。
    一幢称作“老屋”的重檐楼房依旧完好。它是汪小平、汪志艺的祖居。老屋六间两弄,中间有隔墙,有门通东西两院。老屋为道光中叶汪杓所建。汪杓,字星枢,敕封儒林郎,布政使理问衔。其中东院由汪杓的次子汪祥居住。汪祥,字吉亭,国学生,貤封儒林郎,布政使理问衔。后由汪祥的长子梦庚、次子梦奎继承。汪小平即梦奎之嫡孙。西院由汪杓的长子汪煦居住。汪煦,字春圃,国学生,敕封儒林郎,布政使理问衔。后由汪煦的次子汪玑、三子汪玙继承。汪玑,字宝安,国学生,敕封儒林郎,候选布政使理问衔。汪玙,附贡生,人称“议员老爷”,绰号“燥松毛”,曾主修《慈南汪氏宗谱》,是汪志艺的曾祖。
    自三十二世起,一直到三十五世,连续四代,汪氏父子兄弟多有“布政使理问衔”。布政使理问是官职。清代的省一级设布政使司(藩司)衙门,下设理问所,据《清史稿•职官志三》,其职责为“理问掌推勘刑名。”作为藩司衙门的属官之一,理问是理问所的主官,从六品。同时期一个省的布政使司理问只有一名,为何民间有那么多呢?原来,“布政使理问”与“布政使理问衔”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官职,后者是虚衔。晚清国家多难,国库日益空虚,清政府利用卖虚衔(相当于现代捐款获得一个荣誉称号)来开拓财源。作为商人,通过捐款成为所谓的“红顶商人”,方便日后的经营活动;而官府则利用有钱人对虚名的需求来充实国库,也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汪氏仅东桥、星枢、玉如三房,自道光起,连续四代十三人敕受此衔,可见其财力的雄厚。
    晚清是浙商、尤其是宁波帮最兴旺的时期。当时慈溪四恒(恒利、恒源、恒兴、恒和)在京城小有名气。其中罗江的四恒利相互渗透,互为股东,共担风险。这四恒利就是罗氏惟善堂的恒利钱庄、刘氏世彩堂的恒利银楼、钱氏丛桂堂的恒利典当、汪氏醇德堂的恒利票号。而这恒利票号的老板正是汪春圃先生。民间有这样的故事:内务府因头寸不足商量借款,春圃先生二话不说便拨给白银50万两,为褒奖春圃先生义举,慈禧太后专门为其母80寿诞写了一幅“寿”字条幅。据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这条幅很多人都见过,可惜在“破四旧”时被烧掉了。
    汪小平告诉我,他的印象中“前新屋”有一条小河,外面的小船可以直接划进屋里。今天的“前新屋”依旧十分完整: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均是五间两弄。前后进之间用高墙分隔,各有前后天井。高墙正中的大门连接前后进的堂前。前新屋的用材确实要比老屋考究,楼板、屋柱、桁条都是漆过的,连地槛上都有精致的石雕。但是,屋内没有小河的痕迹。
    我战友告诉汪小平: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前新屋是没有河的。河应该在“后新屋”。于是,我们冒着烈日转到了村北。后新屋前围墙尚存,台门的上半截砖制斗拱、砖雕门额已毁,下半截的磨砖墙面还在。不过里边已经面目全非,天井用来建房了,原先坐北朝南的两进重檐楼房早已不存,倒是小河还在,涓涓细流依然一如既往地注入白罗浦。汪小平伫立在小河边,他说:“记得七八岁时跟随母亲来过,小河里撑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余姚日报》2015年7月30日10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429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729
发表于 2022-8-7 1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升了官可以发财,发了财也可以升官(纳银购虚衔),所以“升官发财”是连在一起的。如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