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7-7 08:46 编辑
又要去倒爬岭了。与朋友约了两年,一直没有成行。听说古道已经整修一新,不竟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 可是,天公不作美,一早还是晴的,忽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约好了在我老家集中,人都到齐了,雨却下大了。在客厅里闲聊着吃瓜子等天晴,雨却没有要止的迹象。“还是走吧!” 我说。于是,大家上了车,过黄婆岭,朝着倒爬岭下的古村张方出发了。 倒爬岭,光绪《慈谿县志》称作九曲岭,是旧时横跨翠屏山脉的十八条古道之一。那时候,笔者的老家一带,凡有人去山北的鸣鹤场,大多选择翻越谢家岭(俗称大岭),沿着溪坑,经唐李再到张方然后登倒爬岭,从五磊古寺东北的象王峰山口走百步峻、黄泥岭,过了石湫头,沿着杜湖北岸的十里湖塘到鸣鹤场。由于与黄泥岭并行的还有一条通往白马岙口的小岭,所以当地人将黄泥岭也称大岭。家住叶家湾、今年77岁的表哥阿根哥告诉我,他年轻时常走这条古道,挑着一百六七十斤的竹笋,30多里路走三个多钟头,早上六点多钟赶到鸣鹤场的运河桥下设摊卖笋。 汽车停在张方村的一个道地上。雨大得几乎开不了车门。当地的村民在棚下削毛笋,“那么大雨也来走亲戚?”一位老人疑惑地看看我们问。当听说是走倒爬岭去五磊寺,村民们更加惊奇了。 打着雨伞,穿过村后的竹林,走过一座叫永镇桥的石桥。现在的永镇桥是余姚、慈溪两市的界桥。过桥后的古道,已经被慈溪市政府作为登山步道修得焕然一新。阿根哥告诉过我,从永镇桥到上面的倒凉亭,一路上有七座小桥。当我们走过第二座桥没多久,就听见了“訇訇”雷鸣般的瀑布声,抬头望去,水从上面小水库的大坝上溢出来,飞流直下,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挂起了一道闪光的水帘,在十几米落差的撞击下,水柱在嶙嶙的乱石间被摔得粉身碎骨,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 过了水库,前方是棋盘山。所谓“屹立如门”的“三石门”,就在棋盘石下的古道上,一旁还有一座山神庙。棋盘山以山上有石凳、石桌、棋盘得名,相传有仙人曾在此对弈。因为雨大,我们没能攀登上去。抬头望去,只见云雾之中的棋盘石,乍一看倒像一尊栩栩如生的坐佛,有头有脸,肩膀下两手从容地置于膝上,裸露着的大肚皮上还有肚脐。 一路上,耳边充斥着潺潺的水声与空山鸟语。在雨水的冲刷下,卵石路显得格外干净、光亮。远处,云雾笼罩下的群山连绵起伏,烟雨蒙蒙。眼前,树丛藤蔓下的溪涧,一个落差就是一道小小的瀑布,虽不壮观,却也清澈婉丽。忍不住,我将雨伞丢到一边,匍匐在溪边喝起了溪水。这水还真的有点甜。据光绪志记载,脚下的这条古道旧时称作梅花径,“自谢家岭而达九曲岭,二十里夹路梅花,幽香袭袭。”每当花开,落英缤纷,溪涧流彩溢香,所以溪涧被称作濯锦溪,终年流泉不绝。如今,虽然少了夹路梅花,但濯锦溪的两岸依旧风光秀丽。 人朝上走,水向下流,雨水顺着斜坡,流进了坡下的溪涧。雨越下越大了,路边出现一间石屋,这大概就是“倒凉亭”吧。我们准备进屋休息,一来躲雨,二来也顺便吃干粮解决午餐。倒凉亭现在改作土地庙了,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面目慈祥地端坐正中。显然,凉亭已经过修缮。靠墙的石凳上坐着一位登山者。这是今天在古道上唯一遇到的人。独自一人冒雨登山,他的执著让人佩服。攀谈中得知他姓戚,祖籍戚家大山,现居宁波江东,一早从白马岙口上山,准备从这边下山后,翻越黄婆岭到二六市乘337次公交车回家。 出了土地庙,是倒爬岭的最陡一段古道。但是,与我前不久刚登过的江郎山天梯、仙霞岭古道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了。这山路实在算不得陡。我们边走边数,一共416级,比我记忆中的倒爬岭平坦了许多,也短了许多。记得第一次上五磊山的情景。那是1989年的清明,与妻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女儿一起,骑两辆自行车到张方村,然后徒步上山。当时感觉真的好陡,妻说幸亏将七岁的小女儿托付给隔壁奶奶,否则真的上下两难了。回来,隔壁奶奶告诉妻:“你女儿力气真大,想跟你们去,我抱都抱不住,把我衣服上的扣子都撕光了。”如今突然没了陡的感觉,到底是倒爬岭整修时改道了?还是走过了太多的更陡、更长的古道,这岭就显得平常了? 到山顶了,一起登山的朋友一看多功能表,海拔285米。云也薄了,雨也小了。有人在挖竹笋,一问是杜湖解家人。从岭口鸟瞰,古寺前的藏云溪,一弯溪水向西流,似乎义无反顾,过砥柱石跌入入洞坑,跌宕曲折,直奔山下的杜湖。整个盆地都是园林布局。雨中的公园特别清秀。看新颜、忆旧貌,第一次从倒爬岭墩看到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古道两边是农田,层层叠叠的梯田中,割了稻子的稻茬还在,山渠上长满了杂乱的茅草。女儿那天穿一件粉红色的毛衣,系红领巾,左手臂佩一块三条红杠的标志,在山渠边踏着茅草,我还给她照了相。 岭墩到盆地的路只有短短的一段。我似乎回到了20多年前,蹦蹦跳跳就下去了。因为是下雨天,整个景区就我们四个不速之客。先上天峙峰。从砥柱石上“神龟听佛”是水泥步道。走完141级的水泥步道,匍匐在一块巨石顶上的石龟就在眼前了,龟头悬空伸出,头稍侧倾,望着山下的杜湖,显出聆听梵音的神态,形象十分逼真。走过石龟,上面的路是那种“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原始山路了,山路的两边,映山红倒是开得正闹。在天峙峰上的红旗下,朋友又特地看了表,海拔345米。 据宝庆《四明志》记载:“五磊山,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五峰,磊磊相比如聚米所成,人谓五磊。”象王、牛角、夏凉、笔架、天峙等五峰环绕,像是五朵绽放的莲花花瓣,千年古寺五磊寺就坐落在莲花蕊中。我们今天是来晚了,从天峙峰下山已经下午三点了,不可能再登其他山峰,更不可能跟着藏云溪去寻访二十五潭。朋友说,好风景是要慢慢品尝的,就留点期盼下次再来吧。 雨中登倒爬岭,不仅不累,都说是生平第一次,感到别有情趣。这也许就是古道的魅力。我想,曾经因为交通的发展荒芜了的古道,又因为登山步道的兴起而焕发了青春,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吧。 原载《宁波晚报》2013年5月7日A2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