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50|回复: 4

《晚钟悠悠》连载--后 记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1-6-28 1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6-28 16:51 编辑

      两年前我心血来潮,将电脑存储的、报刊登过的和书写的文稿都收集起来看,除了好多已经丢失外,按字数算也够编成一本文集了,于是也想学别人样,将文章汇编成书的模样,以期对自己和后人有个交待。
      这些文章是我多年来的积累,凝聚了自己的诸多心血,如果不这样做也就散失了。敝帚自珍,内心不免有许多不舍。但当前的社会进入文化快餐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于网络阅读,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倘若没有人去看你写的东西,你费心费力又有什么意义?何况现在自行出的书那么多,又有多少人能从头看到尾呢?我心里不免踌躇起来。
      有朋友提醒我:快餐文化是高节奏现代社会的产物,使阅读代替了思考,视觉代替了倾听,精神的运动只触及到表象,所以永远也无法替代传统阅读的。而阅读和思考恰恰是人类文明的特点。
      我想想也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难以复制,许多事情后辈们都很难理解。虽然他们现在很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坐下来,从我的记叙中去了解些什么,这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文化传承。
      何况还有和我同一时代的亲友们,相信在文章中能够回忆和体会到和我一样的东西。
      我自知写作水平很一般,生性又懒散,多数文章都是在任务之下被动所作,只有小部分才是偶有心得动笔的。回想年轻时候浪费了太多的好时光,到如今除了悔恨还能有什么!
      林俊燕先生一直是我佩服的作家,他为我写的充满溢美之辞的序,使我惭愧也深感荣幸。我喜欢他从艺术角度来作的评述,尽管我自知这些文章只不过是表象的记录而已。
      衷心感激周健先生、刘兰波女士、沈小英女士、丁唯真女士、蒋华山先生对文稿的细心校阅,以及宝贵的修改意见。
                                                                                                                                                孙南屏
                                                                                                                                                                          202088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16: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钟悠悠》转发完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共鸣、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6-28 20: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民 发表于 2021-6-28 16:52
《晚钟悠悠》转发完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共鸣、回味。

衷心感谢觉民朋友这段时间来的辛苦。希望能多多来到《紫清养老》发文!
谢谢.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6-28 2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俊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昆曲《牡丹亭》唱词中的首句。人生因情生爱,由情生恨,也因情生文学。我想《晚钟悠悠》中的诸文就是这样玉成的。
  我与孙君是宁波甬江业余学校中文班同学,后又同时考入首届电大中文系,但真正了解他还是在读了这部文集的底稿之后。因为家庭的关系,在那个年代里,深刻影响了一个少年的命运。中学时代遇上“文革”,后下乡插队数年,返城后做过工人、教师、干部,涉足过商海,搞过个体经营。人生行旅的足迹决定了他生命的轨踪,也决定了他文章的底色。
  这本自选集共分五个部分,即“越站年代”“石垒记忆”“屐履存迹”“故里黄花”“向晚小唱”。既有作者对时代的实录,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讴歌、对地方文史的探索和考证,以及晚年生活的淡泊和充实。
  生命无常,弱者无奈又无知。《女知青小雪》是对沉重时代的深刻反思,点出了主人公小雪最后成为“祥林嫂”的历史必然。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我又惊又疑,眼前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一头稀疏的白发,高低不齐的门牙,满是皱纹的脸活像颗山核桃……”而年轻时的小雪“她像只快乐的小鸟在村子里飞来飞去,经过的地方都留下她欢快好听的笑声。”年隔四十载之后,这个曾经貌美如花的小雪因为青春和理想受到重击之后,竟落到“在宗教的国度里去寻求精神上的一点慰藉”。尽管她不能代表自强不息的知青整体,但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还是被刻划得入木三分,文章振聋发聩,字字泣血。《村里有个姑娘》写非常年代的男女初恋,通过人物的命运嬗变,揭示了“文革”给几代人带来的深创巨痛,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此文手法巧妙,作者以第一人称讲一个悲情故事,同时代的人都会从中多少体味到这种苦涩的感情。文学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苦难是最好的教师,年轻时的那些人不合事宜的出色,一遇光明的契机,就会变成了生发灵感的养料。《兴教寺感怀》、《石泓寺探秘》、《一个石头垒成的村庄》等篇,看似旅游途中的散记,实则是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对佛教奥义的求索,也是对自身灵魂的拷问。这类文章尤以后期写作的《张壁古垒印象》为上乘。较之早期作品来,此时的作者已摆脱先前思想和技巧上的桎梏,从而在“发思古之幽情”这杯茶里注入了更为精深的思考,使文章从原来的“三夹板”变成了“千层底”。
  孙君的文章大都较长,比如游记《游俄日记》中有一段这么写:“苏联解体之后,有充分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一个被临时任命的人过来,向冬宫打了几发没有弹头的空弹就走了,也不管起义的人听没听到。”至此,这仅仅是实录,但作者接下来说:“史实让那些有革命情结的中国游客感到沮丧。他们觉得这本来应该是一场你死我活、血流成河、轰轰烈烈武装斗争的。”读到这里,我也感到极为失望,因为我们小时候看过前苏联的电影中那个华西里是个魁伟高大的英雄,十月革命是轰轰烈烈的!尽管我觉得文艺作品是需要虚构的,但真实同样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鞭打着人的灵魂和陈腐的观念。重要的是文章需要有作者自己的思想结晶,有了思想的支撑,读者就不会觉得行文冗长了。一滴水珠是非常小的,但这滴水珠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它把整个太阳包容进去了。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第一印象,也是评判文学作品是否成熟的标志,孙君的文章大都没有华词丽句,文字比较简洁凝炼。比如《明代大书法家、藏书家丰坊》中作者记述:“丰坊晚年的境况十分凄凉。史书记载,万卷楼焚毁后,他从此一蹶不振,贫困潦倒,寄居萧寺,性格变得狂放古怪,终日疯疯癫癫,最终在贫困和失望中了却残生。”把一个天才的书法大家的凄凉晚境交待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又如《石泓寺探秘》中一段:“说到底,三教合一是受教育者的一种美好愿望,在教育者那里是合不起来的,在被教育者那里是可以合起来的。真实的人世间和神的世界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就像五千年的中国封建史,上流社会的统治者总是在你死我活的权谋中明争暗斗,而百姓一心祈盼的只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段文字闪现的思想火花,让人深思。如果读者通读文集,还会在《老外婆和茶的故事》《难以尘封的记忆》《传承的相册》等篇什中发现那些清丽的文字和词句。
  作为同道,我尤为欣赏作者写景和刻划人物心理的那些妙句。在《村里有个姑娘》里作者是这样描写失恋之恸的:“她结婚的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到那条江边,月光皎洁,一江春水明晃晃地蜿蜒至远方。我找到四周没有人的地方坐下来,回忆起和她相处时的每一刻,不禁泪水纵横……”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文字可谓既出景又出情,几近水乳交融。好的景色描写犹如暗窗,而暗窗是可以别开生面、别有洞天的。再如《女知青小雪》中的描写:“我们正说到从前在农村生活的事,又是哭又是笑。后间蓦地传来一声重重的干咳,响起那男人低沉的声音:‘快过中午啦,你们都不吃饭了啊!’我们听了窘得赶紧站起来告别,小雪尴尬得满脸通红,送出门时说:‘他就是这个牛脾气,其实心地还是蛮善良的,对我也是好的。’”这段文字写活了“我”和小雪的心理,而且写出了小雪丈夫的多疑和小雪在家庭中的地位。这是散文,放在小说里,这段文字也绝不会逊色。
  游记散文不好写,难就难在如何突破走马观花和平铺直叙的格式,去展开和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一个石头垒成的村庄》是倒叙。文章一开头就站在村的最深处。“盛夏的早晨,站在磐安乌石村西边的那片古树林里,我微微感到些许寒意,这种凉爽清新的感觉在酷暑中的城市里是难以享受到的……”从远及近写到村口的离别。通过今昔对比,对古村的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兴教寺感怀》写的是玄奘,但不是人人称颂的艰苦卓绝的取经经历,而是点明玄奘大师闪光的博大思想。在《石泓寺探秘》中则插入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神灵故事,让文章涂抹上一层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引出信仰和对自然的想法,让读者自己从中去作进一步的思考。游记文章中写景的笔墨用得很少,企图表达的是事物实质性的东西,而不是眼花缭乱的词藻堆砌。
  真实性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散文创作固然以生活真实的题材为根本,但不可能机械地复制生活。艺术上没有生活的真实,只有艺术的真实。作者是深谙这两者关系的。文集中许多文章都以“我”为视角切入叙述一件事情,读者往往以为这个“我”就是作者本人。而事实上,作者是撷取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经过提炼,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在典型人物上的。
  没有烟水迷蒙,没有波光霞影,没有假意虚情,没有故作高深。《晚钟悠悠》就是这样一本文集。作者能把生活的三元色调配得如此丰富多采。坚持几十年写作,坚持昭示时代阳光和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又自甘寂寞,为人处事谦虚低调,我觉得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即便有些篇什尚有不少“硬伤”,但这又何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瑕不掩瑜。
  值孙君《乡村代课教师》一文获奖,入选《“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优秀作品选》之际,我祝愿他在文学创作路上越走越远!
       是为序。                                
                                                                                                                                                        2019年10月8日 黎明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诸兄的关注和鼓励!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