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号 下午5:30从宁波机场出发,到北京已是晚上11时,在机场安排的宾馆住了一晚。全国各地参团的共36人,11号11时在北京机场集合组团,宁波来的就只我们5人。北京时间3时起飞,经过9个小时飞行,12时(莫斯科时间减5个小时,是下午7时)到达莫斯科。 12日 俄时早上4点(北京时间9点)第一天 在北京时气温是29度,到达莫斯科正值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到0度下。大家惊诧气温相差竟这么大!恰似酷暑骤然转为严寒,使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莫斯科导游是姓吕的小伙子,说是自小跟父亲在俄罗斯做木材生意,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做导游。从机场到旅馆有一刻钟的车程,他介绍北京莫斯科的不同之处:北京的天气预报在莫斯科应该叫“天气现报”,四季的气候变化能在莫斯科一天之内体现出来,所以无法准确预报;莫斯科的堵车是世界有名的,堵2个小时是极平常的事。原因是汽车便宜、石油丰富,汽车像中国的自行车一样普及;俄国人办事效率极低。上午10点上班,4点就下班了,中间还得喝上一小时的咖啡…… 我们下榻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家旅馆,除了俄文不认识,其余跟国内旅馆相差不大。只是床比中国窄得多,大概在只70公分左右,实在想象不出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是如何睡觉的。听说俄人都是趴着睡觉的,我好奇这样不会影响呼吸吗?有人据此认为俄人少驼背的原因就在于此。枕头比中国宽了一倍,像座垫,也不知什么原因。 房间里其他设施同国内酒店无异,家具、灯饰、沐浴器、浴缸以及五金件好像都是中国货。俄国轻工业不发达,从这里可略窥一斑。 国内出发前曾告知俄人旅馆里不备热开水,须在餐厅灌好保温杯带到房间去。但这里却有电热水壶。导游说,这家酒店是特地为中国游客准备的,今天以后住的酒店里可能没有这种待遇了。由此看出,现在中国人到俄国旅游是越来越多了。 莫斯科时间5时天已大亮,窗外太阳高升,而路旁和屋顶上还有残雪。天气预报今天是个雨天! 俄式的自助早餐,虽然口味不同,但大家感觉很新鲜,也很满意。进餐厅按例要脱去外套,放到一个专门的房间里,大概是怕外套在取菜时有所妨碍吧!饮料都是冷的,想喝杯热牛奶只得放弃了,中国人真还有点不习惯。 上午九时出发到卡罗明斯克庄园参观去,这是旅俄的第一个景点。 卡罗明斯克庄园位于莫斯科东南。此时天阴沉沉的,太阳露一下脸就缩回去了。庄园看上去更像个大公园,进出不收门票。资料上介绍,卡罗明斯克庄园是俄罗斯最美的庄园之一,最早是沙皇的避暑山庄。16世纪开始有多个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别墅,直到彼得大帝将都城搬到了圣彼得堡,这里才随着莫斯科一起被冷落。 庄园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园中的参天大树大多上百年。最抢眼的是碧草绿树中的几座白色建筑群和高高矗立的教堂,犹如常见的欧洲风情画,有一种安谧、迷幻般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许多中学生在这里写生,幼儿园小朋友由老师带领着玩。公园里有一大片苹果树,导游说成熟期间可供游人随意采摘。对此我颇有怀疑,俄罗斯缺少蔬果,岂能由人任意取用? 中餐在一家中国人开的饭馆,规模不小,桌儿板凳以及布置全是中国特色,账台后壁龛里的财神爷在通红的电子烛光里时隐时现。菜肴荤素都有,数量够吃。一盆鱼叫不出名字,同行朋友说是“朝鲜鱼”“明夫鱼”,看形状倒有几分类似,鲜味还比不上橡皮鱼。 很荣幸,我们在第一天就领略了莫斯科的怪天气。餐后突然毫无征兆地下起了鹅毛大雪,雪片随着大风满天飞扬,密得一眼望不到街对面。旅客们出不去,只好簇拥在饭馆门口观赏雪景,可怜仅带夏衣的朋友们,这时候冻得双手抱胸,四肢索索发抖。 也就半个小时光景,雪停了。驱车到达列宁山时已是多云天气。 列宁山又叫麻雀山。说是山,其实是莫斯科市区的一块最高平地,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莫斯科全城,看到莫斯科很多有特色的建筑。正面对着观景台的是中央体育场,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此作过主会场,使它成为欧洲最好的体育场之一。山上最大的建筑,是建于1953年的莫斯科大学,学校的门楼巍峨别致,尖塔形的主楼矗立在列宁山之巅,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筑。著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背景就是在这里。闭上眼睛,设想歌词里描述的静恬场景,感到似乎有几分贴切。 莫斯科的堵车也算领教了。晚饭后回酒店的路上几乎全程堵车,旅游大巴加入堵车行列后无法动弹,排着队的汽车黑压压的一片。驾驶员看来早已习惯,只好一点点地往前挪。导游预先提醒过,大家心理有准备,也就释然了。可贵的是,俄人的堵车原因不像国内常常因为有人不遵守规则所造成,他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管可能有隙缝能钻过去,却无人乘虚而入。 5个小时的时差让人白天昏昏欲睡,真正体会到时差转变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吃饭时间的影响最小,各时段的餐饮时间退后一档,将早餐当作午餐,午餐当作晚餐就是了。 现在是晚上6点钟,相当于国内午夜11点,人困乏得难受,但太阳还没落山,莫斯科晚上10点开始天才暗下来。早睡了明早就会醒得很早。暂且先熬着,实在熬不过去也只得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