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02|回复: 2

《晚钟悠悠》连载--一个石头垒成的村庄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1-3-13 13: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3-13 13:21 编辑

一个石头垒成的村庄
  盛夏的早晨,我站在乌石村西边的那片古树林里,微微感到些许寒意,这种凉爽清新的感觉在酷暑中的城市里是难以享受到的,我贪婪地吸吮这种气息,定睛凝视周围的一切这是乌石村年为了旅游度假开辟的龙头山公园。古枫树直冲云霄,好些都是两人不能合抱的上百年古树,在枝茂叶庇荫下,早起的老人在树下锻炼身体,儿童在木架上荡秋千。石阶小道从竹丛中蜿蜒而下,隐入山下无穷尽的绿荫之中,山下小村周,梯田叠翠,群山环绕以古代风水理论建造的村庄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生机盎然。我长久地徜徉其中,随意地抚着两旁植物的枝叶,以至于忘却时光的流逝。
  公园东西两端是观看日出和日落最佳的地方,早晨天才蒙蒙亮,东边高崖上古色古香的亭里就陆续出现观看日出的旅游者,西边的高坡是欣赏夕阳的最佳去处,晚饭后总有匆匆赶来的摄影者们架起了相机等候着落日的最美瞬间。太阳随着季节、天气、时间和云雾变幻无穷,也因此有永远拍不完的照片。
  从公园朝南观望,整个乌石村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村舍房顶就在脚下,炊烟从家家户户的屋顶袅袅升起,弥漫在古村的上空,宛若一幅用浓淡墨色构成的写意画,这里是乌石村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我从石牌坊拾级而下,古村的细节逐渐展现在我的眼前,石板路、石屋、石阶、石堰围成的水池,不知名的花草一丛丛、一片片漫不经心地散布在路边、屋旁、墙壁,乃至屋顶上,韵味无限。乌石缝隙中的青草倔强地生长着,仿佛告诉我们,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我被眼前的景致吸引,在一栋栋石垒的房、一户户石砌的窗中绕来转去,凝视着用黑色石块垒砌的墙基与门楣,脑里涌现一幅景象:六百四十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年间,有一群厉姓的先民们为了避开战乱,带着家小逃到这座海拔560多米高的山上,眼前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他们开垦荒山,种植庄稼,但能够抵御高山恶劣环境的造房材料却很难找到。他们踏遍周围的山山水水,决心要做一件惠及子孙后代的事。最终在附近的山上发现一种石头,这种石头非常坚硬,表面灰褐色,敲开里面却是乌黑的。
  他们不知道,这是两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啊!正是这种坚硬如铁的石块成了建造房屋的唯一材料。先民们肩扛人抬,将不规则的石块运回来,然后一锤锤将石块开,用铁锥凿成各种形状,再一块块垒起来,开始的时候垒到一半就坍塌了,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砌成高大整齐的墙体。山村的人们一代代、一年年,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双手将石头筑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村庄。
  我停住脚步,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黑色的墙体,不禁浮想联翩感叹着古人的智慧!乌石,侏罗纪年代留下的黑色精灵,依附着远古历史的见证物,竟被这里的人们应用得如此炉火纯青
  有“明清四合院”的牌子,这是由明末清初秀才兼商人厉为科与兄弟一起建造的。他们早年跟父辈在外经商,赚钱回村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房子。他们将中间大屋留作书塾,供村里的孩子读书,为后代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善事。尊师重教,义务办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那些根植于故乡的乡贤仁人一旦功成名就,造桥铺路、举办义学、资助孤寡、反哺乡里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种传统美德在乡村一直连绵不断,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走进大院,四面是挂面房子,屋檐下挂着盏盏红灯笼,堆着用作柴火的成捆木头,圆大的竹盘上晒着青黄色的菜干,几只披着彩色羽毛的花鸡自由自在地在院中觅食,斑驳的木上贴了春联,脚下是青苔纵横的石子路,颇使人生出沧桑感。一个老妇人从屋里出来,微笑地向我招呼,为这座穿越感十足的老宅增添了生活气息。老人应该是很幸福的。因为我从的脸上能读出什么叫淡定,什么叫悠长!
  岁月悠悠,时间在此仿佛放慢了脚步缓步走出古村,一泓清冽的池水就在前边,倒映着天上的云彩和积淀岁月烟色的石壁。水池边坐西朝东的一间大屋引起我的注意,这间房子四方平整,屋顶两边高高砌起三重马头墙,朝东一面无门无窗敞开着,一块“龙湾堂”匾额高挂屋檐下,说明这是村里公共办事的地方。正中的桌上摆放着香烛果蔬,挂着衣着官服的人物画像,他们是这个村子的族祖。
  这样开放式的堂屋我很少看到过。一般都是深宅大院粉墙黛瓦精细的木雕、气派的戏台、精美的藻井,这是我见最简陋的堂屋了。我走到阡陌的巷弄,几个老人坐在自家的屋前悠然地喝茶我上前向他们探询其中的原因。
  他们告诉我,早先不是这样的。当年日本鬼子进犯安,中国军队紧急调兵迎战,号召民众为军队运送军火弹药。一声呼喊,村里的青壮年都出来了,个个摩拳擦掌,义无反顾地追随部队上了战场。遭受打击的日寇为此恼羞成怒,恨了这里的老百姓。   
  1942年5月18日,这是全村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一队日本鬼子进入村子,在大肆掳掠抢夺之后,还纵火烧了村子,全村建筑仅存明代四合院之外全被焚毁,变成了一堆荒芜的废墟。龙湾堂在抗战时做过国军的军火库,也被焚毁了,现在看到的是1946重建的,两根柱子上雕花的雀替可以为此作证。
  我听了不由感慨万千,中国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不灭,正是有家族的一条连绵不绝的根遍布四方,千年来深深地扎在大地里。侵略者可以烧房屋,但不能摧毁用石块垒成的地基,一经劫难过去,照样能在原来的地方垒砌出新的房子,因为人在、地基在、祖宗的灵魂在!
  老人告诉我,这最早叫龙湾村,因为边的小山岗像条龙。为了不使后人遗忘这段历史,祖先将村名改为光头村,意思村子被烧得光了。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当地谐音,将光头村改为了管头村,意人民从此当家作主。2005年村里开始创办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为了对外宣传村里的特色,才叫乌石村。
  告别了老人,我走进不远的村委会,一位村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介绍了这个村这些年来发展变化。2005年9月,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村里有四户人家相继办起农家乐,开始的只有48床位,但带动了全村参与的热情。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有农家乐100多家,在继续发展壮大。乌石村模式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乌石村调研,给了村民们极大的鼓舞。他说的时候,我看到他眼神中闪动的坚定和自豪。
  从村委会出来是条主街,两旁排列着一幢幢具有现代气息的乡村别墅和现代楼房,不时有专卖土特产的店铺冒出来。路的尽头是农贸市场和停车场,这是早晨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将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摆在地摊上叫卖。这里的特产是茶叶和茭白,城里便宜多了,尤其是茭白,白嫩嫩、甜丝丝的,比任何地方产的都要好吃。游客们临走都喜欢带上一把,回去和家人共享。
  我下榻的农家乐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热情能干,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既要安排新来的客人住宿吃饭,又要准备礼物送离去的客人到车站她很满足这种马不停蹄的生活她打开手机自豪地告诉我说有这么多的客人都是她的朋友。问她冬天没有这么多客人了吧?她灿烂地笑道:“我们这里每年冬天都下雪,来拍雪景的人可多了!”她拿了几张照片给我看,果然,雪景里的乌石村非同一般,在重重叠叠的远山映衬下,白色的民居错落有致,更有一种粉妆玉砌的美感。“你们会来么?”她抬起头问,“来之前给我打个电话,我你们最美的拍雪景地方去。”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离开这个村子的时候,我在凤凰山新区的高处向乌石村回望,一幢幢用乌石垒砌的房子,在历史的沉淀下,展示出饱经沧桑的古朴之美。在这里,每房子都有故事,行走其间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因为这里是富有故事和诗意的村庄,远离了现代城市的嚣喧唯有返璞归真的宁静。不由想起有人形容乌石村是古枫参天,翠竹亭亭,乌石幽幽,炊烟袅袅。要我说,还得加上一句:民风淳朴情意浓浓。
  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美丽村。2018)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3-13 15: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兄,我们不是一起到过此村的,其实也没什么大的特别,只是当今的天子到过而已吧!
2-4.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0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不过那里夏天去避暑休闲确实挺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