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25|回复: 3

先飞之鸟 · 孙优军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0-11-18 12: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者:孙优军
整理者:刘奕角
间:2016年月10日19日
点:宁波日报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52\wps3.png
       图片8.png

       孙优军,宁波人,1948年出生。1966年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五团一连,1973年经推荐进入喀什师范学院学习,1975年进入新疆喀什日报工作,在新疆工作了23年。1989年调回宁波,在效实中学工作两年后。进入宁波日报社从事新闻事业直至退休。

  一、高歌新疆
  1966年我们去新疆的时候,毛主席还没有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当年真的完全就是为了响应毛主席关于屯垦戍边的号召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我们效实中学一共去了26个人,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因为我们一连的宁波知青是青一色的应届毕业生,显得很单纯,所以连队风气正,大家爱劳动,能吃苦。
  当时,新疆兵团是去上海招知青的,但是上海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这样一来在上海就根本招不到知青,所以招生组跑到宁波来了,正好碰到我们这帮热血青年,看了几部有关新疆军垦的电影更是热血沸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的全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还给我们发军装,所以我们一听都觉得太好了,还是部队性质的,一个个都想去。但兵团招人的主要对象是社会青年,根本没有考虑过在校学生。这样我们压根不用去的,可是大家一起去市政府门口静坐,吵着喊着主动要去。
  1966年11月6号,我们从宁波庄桥火车站出发,登上专列去新疆。坐了四天四夜火车,而且都是硬座,大家挤在一起四个人坐三个人的位子,三个人坐两个人的位子,到了吐鲁番之后换坐敞篷汽车,大概又坐了5天。那时候已经11月中旬,新疆已经很冷了,不过大家在车上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高歌进新疆》。11月16日下午,汽车快到连队了,由于叶尔羌河桥被水冲断了,我们二话不说,把鞋子一脱就淌着过去了。那个冷呀,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发怵。
  直到天黑我们才到连队,连队那些老职工和比我们早十天到的黄岩知青拿着脸盆、搪瓷碗等皿器,“叮呤当啷”地敲着,欢迎我们。根本没办法想象我们住的地方,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坑,然后上面用芦苇什么的弄一下,就叫地窝子了。那天晚上到了以后,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住在哪里,电灯也没有,每个人都糊里糊涂的,就钻进了地窝子,什么也看不清楚,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长途跋涉之后我们都说要上厕所,结果从厕所回来的时候就直接踩到了屋顶,屋里面的人大声叫了起来,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洞,这个洞就是地窝子的天窗,上面什么遮挡物都没有。好在也不用担心会下雨,新疆一年也没几天下雨的。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才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墙上全部都是泥巴、沙土,晚上一到睡觉的时候,那些沙子都“唰唰唰”地滑下来。床下铺的是木板,一个人三块,但是这个木头不平,都是歪歪扭扭的
  新疆很辽阔,一望无际,经常有人说,“到那里多少路?” “不远不远,500公里。”那边真的是荒凉,茫茫戈壁滩,人烟稀少。我们连队加上老职工总共也就300多人,每天你看到的就是这300多张脸,一张脸不多,一张脸不少。

  二、经受生活考验
  刚去的那天,早上第一顿饭就是苞谷面糊加馍,可能还有点咸菜。到中午每个人拿着碗去打饭,就只有一个菜。开始还好,还有点萝卜炖肉,到后来就越来越差了,甚至连油都吃不到。有一次团场9个月没有吃到一滴油,好不容易有点点油拉进食堂,结果炊事员炒菜不放油习惯了,忘了放食油。在宁波的时候我们都是吃得很好的,每天有鱼有肉的。但是在连队只能吃点苞谷面,每顿一个菜,供应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不过那时候家里都会寄一些包裹来,大概二十多天才能寄到。现在吃几块油炸带鱼肯定都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当年吃一块油炸带鱼是很难的,我们每天都想啊盼呀。家里弄好了就会写信告诉我们,说油炸带鱼弄好已寄出,大概是多少多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很兴奋。谁家有包裹来,都是大家一起吃的。但是那个时候包裹在路上要走十几天甚至二十多天,不像现在有快递你可以马上看见。连队专门有一位文书每天都跑一次团部,大概十几里。他的任务就是把信件、包裹拿回来。我们在劳动的时候都在想:哎哟,这个油炸带鱼寄来了我们怎么吃呢,就想像一番。别人也这样的,有些同事会说家里把虾皮和紫菜寄来了,我们就很高兴说:“有虾皮紫菜汤喝了!”开心得不得了。只要家里有什么寄来了大家一起分享。大概半个月以后,我们劳动一收工就马上跑到文书那去问邮包到了没有。劳动回来的时候都是脏脏的,要洗脸洗手什么的,但是油炸带鱼到的那一天,什么洗漱都不要想了,马上打开包裹,迫不及待捞着吃起来了。到第二天早上,邮包几乎空了。寄过来的油炸带鱼的量对于家里来说已经够多了,他们肯定想不到姑娘们竟然这么快就吃完了。现在每次和我儿子女儿说起油炸带鱼的事,都会想到过去那些场景,真的忘不掉。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有趣的。我们那时候都在发育长身体,却没有东西吃,肉是几乎吃不到的。但是有的时候连队会说今天晚上吃红烧肉大米饭,那天肯定劳动中也在想晚上幸福的时刻,一整个下午满脑子都是红烧肉,想着等会儿劳动结束要早点去吃。所以一收工就“嗖”地冲到食堂去打饭,那个红烧肉可香了。记得有一次,食堂吃萝卜烧肉。我去打的时候,炊事员一勺子打到我的碗里,我看到勺子上刚好顶着一块肉,结果那个人手一抖,肉就掉下去了。可惜得我呀,到现在为止还记着这块肉,这块肉有多大,是什么形状,是怎么掉下去的,都记得很清楚,印象真是深刻。大伙开玩笑说就是因为少吃了那一块肉,结果个子就长不高了。
  说到吃,真的故事太多了,因为那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东西吃。有一次男孩子们跑到四公社买回一只鸡。到连队时都快晚点名了,他们就利用半个来小时,把鸡宰了煮好,等晚点名的时候鸡已经吃到肚子里去了。我记忆特别深还有件事,连队养的猪生瘟病死掉了,埋在沙包里。后来几个男知青说猪瘟掉了,但是那几个腿还是可以吃的。到了晚上他们就拿着铲子把猪挖出来洗干净,在地上挖一个坑,刚好一个脸盆放上去,下面放一些柴火,就那样子煮起来,把那几条猪腿吃掉了。
  我们那时候劳动强度很大,又在长身体,所以很能吃。在瓜田,有人能一口气吃净一个13公斤的大西瓜。我们还去采蘑菇,蘑菇在以前是没有的,后来开荒造田种庄稼,棉花地玉米地蘑菇不少。你走着走着,脚丫子碰到就发现一堆蘑菇,赶紧采回来。然后就嚷嚷起来:蘑菇捡来了,今天晚上大家一起来喝蘑菇汤吧。那时候如果有人探亲返回连队,都会带回来很多好吃的东西,大家就一起分享。我家老人说,除了草纸、煤球没有带过,其他所有的东西都给我带去过。因为少油,家长们都会熬些猪油装在罐子里封好。只要有人回新疆,就帮忙带。那些探亲的人临走时,行李都是一大堆。通常我们都是四五个人一块走,每个人都承担着给别人带东西的任务。带回去就改善生活,什么香肠、咸肉,然后大家一起吃。

  三、沙漠变良田
  我们去新疆开荒造田,面对的不是处处好风光,而是一片荒凉,但我们真的把沙漠变成了绿洲,一点也不夸张。把沙漠变成绿洲,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你们现在去新疆旅游的时候,看到最荒凉的地方,就是我们去时的样子。在我们进疆50周年庆的时候,团部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封贺信,肯定和赞扬我们当年的献身精神:“原先一片茫茫戈壁滩,现在已经有红绿灯了,公园、广场都有了,俨然就是一个小城镇了,你们功不可没。”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3452\wps4.png  我们当时面对的是繁重劳动,非常非常艰苦,主要就是开荒。那里到处都是沙包,我们要把那些像小山堆一样的沙包用人工挪走,用独轮车推或是用扁担挑,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不知道要挑多久。平掉沙包,开出平地,然后把山上的雪水引入渠道进行灌溉,通过灌水把盐碱地上的碱压到地下去,然后好的土就到上面来了。之后我们就开始种地了,先种瓜、棉花,然后种麦子。那时候的劳动强度真的很大,每天的任务量特别重,都是从早到晚的,给棉花定苗的时候,一天都是趴着的。棉花一窝里边两个籽、三个籽,但是苗是只要一苗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就要给棉花定苗,那样高强度的劳动开始还没觉得什么,但时间长了很多人的腰都不好。当时只想着今天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然后每个人就都埋头苦干去完成,也没想很多,趴下去就干起来了。我们一天到晚就是这样爬过来爬过去,而且都没有休息时间的,只有每天完成你的定额了才可以结束。
  拾棉花也是个累活,说到这里要夸我们一连了,那时候采摘长绒棉的日定额是25公斤,全团除了我们一连之外没有一个连队可以完成的,而且我们是天天超额完成的。有很多手巧的女生每天采摘量远远超过定额。虽说没有完成定额也不会有什么惩罚,但是我们连队的小青年都很好面子,好胜心很强,他们手脚都是很快的,我就比较慢了,为了完成定额,我每天都要比他们早一点起来去劳动。我说这叫“笨鸟先飞”。到现在为止,我做任何事情都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去解决。我觉得要想早一点完成任务,就必须比人家早一步走。别人问我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天还黑着呢,我就和他们说“笨鸟先飞嘛”。因为一天的任务总要完成的,我就早点起来。拾棉花人家五点钟到地里去,那我就三点钟起来,比你早两个小时劳动。我认为我不属于优秀的人,就是算比较踏实肯干,还是那句话:笨鸟先飞。人都是很要尊严的,觉得完成不了任务是件很丢脸的事情,真的是很拼命的,要克服困难就是要这样的。对我来说再艰苦的地方我也受得了,吃过了那样的苦之后,一切困难都难不倒,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2: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0-11-18 13:00 编辑

  四、学习不能丢
  我们连队的人真的很优秀,都很能吃苦。劳动很辛苦的时候,我们这帮人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我们去新疆的时候,好多人都是带着各种各样的书走的,像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书都带着。我们背着坎土墁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荒造田,好几个冬天,全连都驻扎在戈壁滩,清唐王渠,晚上气温都降到零下十多度,哈出的气都会在被子上结下薄薄一层冰。白天要在刺骨的冰水中挖渠甩土,等到晚上收工,手上的血泡都已经磨破了,坎土墁的把子都被染红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要一休息,我们就在地里边画个圆,或者三角形解几何题,对于学习大家从没有放弃,都坚持着很努力地学习。当时课外书是没有的,只有我们自己带去的这么几本书,平时空闲的时候就解解题。几本几何书、数学书、物理书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我出题考你,你出题考我。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情。那时候连队与连队之间好几公里,都是靠步行的。后来我们团里边来了一批农学院的老师,因为文化大革命把他们下放到我们团里。他们就办夜大,让我们这些人去上学。虽然每天劳动那么辛苦,但是我们都报名了,你报政治班我报哲学班,很多很多班。那些老师都还很年轻,有的老师只比我们大十来岁。我们连队到学校十多公里,每天一下工想的已经不是吃红烧肉了,而是赶快去团里上课。学完了以后再走回来,第二天早上继续出工。无论是风沙弥漫,还是严冬酷暑,大家都是一下工就拿个干馍,边走边啃,然后匆匆赶两个小时路程去上课,从不缺席。我们连队好多人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虽然没有文凭,但是对于知识的追求大家都很渴望。我们连队知青真的素质非常高,要写能写,要画能画,要照相能照相,而且干什么都是一流的,绝对不是糊弄一下的,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连队。

  五、翻开新篇章
  我1966年去新疆,1971年被派到地方支左。支左之后回连队劳动一段时间,73年连队就推荐我去上大学了。我大概劳动了五六年,吃苦算是少的,我们连队里的其他人吃的苦都比我多得多。所以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很惭愧。
  说起上大学的选拔,因为当时团里边领导干部的孩子很小,比我们小一轮,所以不存在把自己的子女塞进去。当时团里初选由团部高中老师出题,这些出题老师的水平非常高。初选入围的人到师里参加自治区统考。记得我们当年在团里参加选拔的好像有二十多个人,全部都是各个连队的新党员,里面有七个女生,我是其中的一个。当天考完,马上就把成绩公布出来了。一共选拔六个人,我是七个女生里边的第一名,但是在总排名里面我是第七名,前六名都是男生。结果这六个男生去师里准备参加高考,这也很公平的,所以我也没什么想法,就回连队了,拿起坎土墁,老老实实去劳动了。
  后来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时候要培养女干部,所以对女同志是有照顾的。上级说女学生也要占一定比例。过了一段时间,师里来通知了,说必须要有一个女生去参加高考。我很幸运被选上了参加统考。我觉得那个时候上面在录取的时候是有倾向性的,就是既然有女同志来了,那肯定是要录取一名的,至于我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也是不太清楚。录取的时候也很有意思,因为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话,就是连队里有那个摇摇机,也轮不到我们用的。当时连队有一个小伙子到师部去玩,回来对我说,今天他在师部门口看见我的名字在大风中飘来飘去的,想来想去觉得肯定是录取通知书了。我说我也不知道,考好了就好了,我也不去想这个了。因为我已经被退回来过嘛,所以那个时候也不是很迫切地说一定要怎么的。第二天团里通知来了说被录取了。我的录取不是我个人的开心事,是我们整个连队的开心事。当时我到团里参加选拔赛的时候,很多人都把书拿到我面前,说:“你赶快看吧,你赶快做吧,我们跟你一块解这些题吧”。那个时候的人都很单纯的。我觉得我能够考上,也是取决于他们的包容与帮助。听说我被录取了,他们都很开心,还说要给我打毛衣,准备什么东西,她们晚上就忙活起来,也不睡觉,就坐在床边开始给我打毛衣,还告诉我明天早上肯定能好。最后毛衣真的打好了,还帮我把其他东西都准备得好好的,我就和他们告别了。我觉得在这么一个集体里边是很温暖的,现在真的很难找到这么一个集体。
  最后我们团里被选上两名,一名男一名女。男同志也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我当时到喀什师范专科学校读中文专业,两年制的,现在已经变成喀什大学了。我们这批知青有很多人都是很优秀的,虽然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但是他们后来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真的都是很优秀的。就像我们团部宣传队里的人,现在虽然都已经是老头老太了,但是还活跃在宁波各个地方,到各个小区、老年大学里去演出,有的已经是很出色的老师了。我们这次搞50周年庆活动,她们自编自演搞了一台节目,深受大家欢迎。

  六、成家与回家
  喀什师范毕业以后,我就留在喀什了,在喀什日报工作了14年。本来我是从兵团推选出来的,理所应当要为兵团服务,但是75年毕业的时候,刚好兵团有一段时间解散了,我就被分配进喀什日报社了。我们在新疆工作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有边疆补贴和知识分子补贴,所以在那里生活无忧无虑。
  后来出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考虑,我们决定调回宁波。那时候调动真的很难,两头难。我在报社,我爱人在师范学院,我们在新疆已经算是人才了,所以单位坚决不放。而要宁波接收又有个前提,就是要有房子。可以说调动回宁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房子,我在新疆那么多年了,这边肯定没有房子的。我回来之后去效实中学工作了两年,也是因为房子问题,但是我心里还是希望去报社工作的,因为我对这份工作还是很热爱的,所以在学校呆了两年,1991年又进了报社,2008年退,最后也算是比较圆满。我到宁波报社后,人家对我其实也有看法的,觉得从边疆回来的,边疆报社和这里总是有差距的。我做事认真,领导让我上夜班我无条件服从,我觉得这边的条件都这么好了,干什么不可以呢,过去兵团更加苦呢,有了那段生活,我的眼睛里面就几乎没有“苦”这个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3: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0-11-18 13:03 编辑

  七、新闻与新知
  我对新闻这个行业的感情真的很深,我觉得做报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人家说报纸没看头,但是做新闻,你每天接触的都是新东西。你不接触也得接触,你必须要去了解,否则你就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东西。而且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一些鲜活的东西,做报纸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新的东西,对我来说我就会有兴趣,就会去打开互联网搜集各种信息。会一直和时代接轨,与时俱进。永远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充满阳光的圈子里面,会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习探索新事物,会用“新闻眼”去看待事情,会觉得一件小事里头都是有新闻的,虽然我现在不太写了。如果说当年我们不去新疆,我现在可能会一直过着很普通很平淡的小日子,眼界就没有现在这样开阔。
  刚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有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情,也很特殊。因为我们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喀什当时统计的是百分之四是汉族,百分之九十六是少数民族,不过现在可能不是这个数字比例了。所以在他们眼里,我们其实是少数民族,在这个城市里,在这样一个很特殊的环境里当记者,要和少数民族打交道,报社的主编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非常严谨,真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好好写新闻,不要一天到晚想这个想那个,他对自己也是这样的。我进报社第一天报到,他刚好在报社院子里挖沟、除草,我就走上前说“安总编,我来了”。他说以后不要叫总编,叫我老安就行了。他说新闻工作没有上下之分的,叫老安很自然。从此之后我们就叫他老安,不敢叫他总编。我们一下乡采访就是一个月,驻扎在少数民族地区。我一个人在乡下,每天吃馕,和老乡打交道。在喀什的时候我还学了一点他们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日常用语。去采访的时候有翻译,我们就翻译加自己想象来理解他们的意思。
  那时候传稿子还是用电话传的,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我在电话这边说,电话那边的人记。稿子经常会被我们总编枪毙掉的,那时候觉得很受打击,经常会听到总编说我们写的怎么这么差,让我们重新写。然后我们就再去写,再去试。不过在这个不断“枪毙”的过程,还是找到了写新闻的技巧。因为自己写的不好,所以就会多看人家的新闻,有的时候碰到新疆日报或其他报社的人,人家年纪比我大,有经验。我就向他们请教。然后再看看新疆日报,其他报社同样的一个题材人家是怎么写,我又应该怎样写,不断的琢磨。新闻这东西你把素材拿来以后还要提炼,你要找新闻点,不是说他给你讲了一大堆什么都可以写的,应该要去找一个新闻点去突破。现在我已经不写新闻了,也不太去观察了,但是如果你做新闻,你肯定会有一双新闻眼去看任何事情的。

  八、苦难是养分
  对于知青上山下乡,好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这次举办50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大家也趁机聚在一块儿进行探讨,认为,当年我们是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去的,那就是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我们这个连队很有集体观念,曾经是农三师的先进典型。我们的连队也是一个很温馨的集体,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很有爱心,很团结。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直接从校园出发去新疆的,大家非常单纯非常优秀。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聚会。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家养老了,但是只要头头一呼大家都会响应。我觉得也正是因为一起吃了这么多苦,所以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非常好。这次在磐安搞进疆50周年活动,连当地人夸我们做事像模像样。
  今年我们30个人组成一个旅行团去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旅游,导游就和我说:“阿姨,这个路线一路上会走得很辛苦”,我说:“这些你都不用和我说,我们这帮人特别能吃苦,在我们眼里没有任何困难,总是一往无前的。在希腊的时候,我们要在岛上生活四天,吃的要自己解决,那四天大家把当时在新疆弄吃的本事全使出来了,遇到的困难与我们在新疆的困难真是微不足道了。
我后来几次自费回新疆,那边现在已经完全现代化了,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是感受太深了。当年我们劳动就是靠人战,但是2012年去的时候根本看不见田里有人在劳动,全部机械化。他们一家一户管理几百亩棉花地,一系列操作都是机器完成的,这真的是太让我们惊讶了。我们当时在地里埋头苦干,只有这样原始的开垦,才有今天机械化作业的条件,所以觉得我们的劳动、汗水真的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
  总结人生,觉得人还是要吃苦的,吃苦其实是财富。也可以说,苦难是人生的养分。直到现在,它还在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家庭,怎么样对待困难,怎样去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可以说这是一本万能书,一本教科书,它会告诉你一切。如果没有这么一段经历,没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我们连队就不会有这么多能人涌现出来。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还是比较值得的。如果没有这一段经历,可能我现在日子过得不会那么好,那么舒坦。而且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也好,世界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上大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两年,但是它为我提供了又一个人生平台。1975年大学毕业至1989年我在新疆新闻界工作14年,调入宁波又当了17年记者,一辈子工作时间有四分之三是在报社度过的,也算得上是个老报人了吧。
  我要和现在的年轻人说的话:不要怕吃苦,要学会吃苦,它真的会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是滋养人生的肥沃养料。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0-11-19 10: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耐下心来看“知青”,每个人都是一本心酸的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