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1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398.蒿里     
①汉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相和曲》。与《薤露》并为古代送葬时唱的挽歌。词曰:“蒿里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蒿里本为泰山南的一座小山名,是埋葬死人的坟地。古人由此想象为人死后魂魄聚居的场所。《汉书说》评曰:“‘聚敛魂魄无贤愚’,使人意气都尽。要是汉人作诗语,皆断绝千古,不使后人更有可加。凡诗使后人可加处,诗便不至。”(引自《汉魏乐府风笺》卷一)认为诗歌把人们在死亡面前的悲哀无奈恐怖之感,抒写得淋漓尽致了。诗仅四句,叙写鬼伯催索人命难留,气氛残刻,哀痛之绝。2、魏诗篇名。曹操作。见《曹操集》。《乐府诗集》载入卷二七《相和歌辞•相和曲》。这也是一首借乐府旧题以写时事的诗作。概括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未成,转而相互残杀,百姓惨遭祸殃的历史事实。始为五言古体。共十六句。以白描手法,叙写了长期战乱所造成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残象,并由此抒发了诗人“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感慨,表露了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谴责和对人民的同情。诗风真朴雄宽,有“汉末实录,真史诗”之赞。(钟惺《古诗归》)。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10: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译文
  蒿里是魂魄聚居之地,无论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都不免一死,魂归蒿里。主管死亡的神对人命的催促是多么紧迫啊,人的性命不能久长,更容不得稍稍逗留。

注释
①蒿(hāo)里:魂魄聚居之地。
②无贤愚:无论是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
③鬼伯:主管死亡的神。
④一何:何其,多么。
⑤踟蹰:逗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蒿里行

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解: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万姓:百姓。以:因此。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民:百姓。遗: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399.鸡鸣     
汉乐府民歌篇名。始见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载入卷二八《相和歌辞•相和曲》。此为讽刺汉世权贵之作。全诗由三部分组成:“初言天下方太平,荡子何所之;次言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置酒作倡乐为乐,……;终言桃伤而李仆,喻兄弟当相为表里。”(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首六句告诫“荡子”太平之世,发不可犯;中间十八句追叙“荡子得势贵幸时的显赫骄奢;末六句谓其遭祸败灭后的兄弟自相倾陷,以寓奢僭不法作威必败、盛极则衰的嘲讽之,但觉淋漓古雅。古雅,辞也;淋漓,情也。即事不传而情未尝不传。”(《采椒堂古诗选》)诗末“李代桃僵”的比喻,成为后世袭用的典故。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译文
“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注释
①朝:朝堂。一说早集。
②匪:同“非”。
③昌:盛也。意味人多。
④薨薨(hōng 轰):飞虫的振翅声。
⑤甘:愿。
⑥会:会朝,上朝。且:将。
⑦无庶:同“庶无”。庶,幸,希望。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7: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400.乌生八九子     
汉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相和曲》。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古辞‘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言乌母生子,本生南山岩石间,而来为秦氏弹丸所杀。白鹿在苑中,人可得以为脯;黄鹄摩天,鲤在深渊,人可得而烹煮之; 则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这是一首托鸟语以抒人生感叹的寓言诗。鸟遭杀而自责藏身不密,继而转念善藏身的白鹿、黄鹄、鲤等也避患无方不免被害,可见世途难料,祸福无形,寿夭在鸣。诗歌情调凄楚,表露了乱世之人的忧患意识。前人评此诗曰:“奇横伸缩,妙不可言。”(李子德语,引自《汉魏乐府风笺》卷一)南朝梁刘孝威有同名拟作,梁吴均《城上鸟》诗亦出于此。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乌生八九子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⑴!秦氏家有游遨荡子⑵,工用睢阳强⑶,苏合弹⑷。左手持强弹两丸⑸,出入乌东西⑹。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⑺。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⑻?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⑼,射工尚复得白鹿脯⑽。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⑾,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⑿,钓竿尚得鲤鱼口⒀。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⒁!

⑴唶(jiè介)我:象声词,指乌的哀鸣。我,语尾助词。 
  ⑵游遨荡子:即荡子。“游”、“邀”、“荡”三字同义。 
  ⑶工用:善用。睢(suī虽)阳:汉睢阳县,古宋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相传宋景公时有一个弓匠造了一张强弓(硬弓),能射几百里远。 
  ⑷苏合:西域月氏(zhī支)国所产的一种香料。“苏合弹”是用苏合香和泥制做的弹丸。 
  ⑸“左手”句意思是左手执强弓,右手拿两颗苏合弹丸。 
  ⑹“出入”句是说秦氏子转游在乌的前后左右,想伺机射杀乌。 
  ⑺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 
  ⑻蹊径:狭窄的小道。窈窕(yǎotiǎo咬挑):山水幽深貌。 
  ⑼上林苑:汉宫苑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游猎。 
  ⑽“射工”句是说射工射得白鹿,制成肉干。 
  ⑾黄鹄:天鹅。 
  ⑿洛水:源出陕西洛南县冢岭山,东南流入河南省境,经洛阳至巩县注入黄河。 
  ⒀以上数句是由珍养在上林苑中的白鹿,高飞在天空中的黄鹄,潜游在深渊中的鲤鱼,统统难以逃生,以喻当时社会现实的极端险恶。 
  ⒁死生:复词偏义,死。这二句是说人的寿夭由命,死的迟早又何须计较。这是诗人含着血泪的控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7: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作品鉴赏

从哀慨的深切和思致的奇特看,《乌生八九子》完全可与《蜨蝶行》比肩、颉颃。
  不过,此诗的主人公,已不是翩翩翻飞的蝴蝶,而是只生养了八九个雏鸦的老乌。当初,它的窠巢筑在“南山”,日子过得大约颇艰辛;而今,“乌子”们长大了,便放心地迁居到了这“秦氏”家的大桂树上。悲剧开场的时候,几乎一无征兆——它们“端坐秦氏桂树间”,正“喳啦”、“喳啦”地欢快聊天。
  随即是可怕敌人的上场:“秦氏家有遨游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这位浪荡公子,正经事不干,弹雀射鸟却颇在行。只要瞧一眼他手中所执的,竟是睢阳(今河南商丘)所产的强弩、苏合(西域香)配制的带香弹丸,便知有多凶悍和豪奢了。
  倘若乌鸦母子警觉些,这场悲剧便不会发生。但也许这浪荡子过于诡诈,掩近树下简直悄无声息;也许老乌才来秦家不久,全不知晓此刻处境之凶险。诗中由此出现了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当树下的浪荡子凝神屏息、“左手持强弹两丸”之际,恰正是乌鸦母子“端坐”树间,聊得兴高采烈之时——前后文描述的强烈反衬,使这幕悲剧的发生,带有了牵人心魄的效果。
  诗中传出的一声惊嗟之叹(“唶我”),刹那间改变了一切:“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猝然中弹的是那老乌,它刚才还沉浸在母子情深之中,此刻却已扑楞楞惨呼而坠。伴随这一景象出现的,恐怕还有那八九只“乌子”的四散惊飞和哀哀悲啼:读者的心被震颤了,这幕突发的悲剧,也已演到了尾声。——这一切情景,与《蜨蝶行》均极相似。按照后者的格局,这幕悲剧既已结束,诗也便该收住了。
  但此诗非但没有收笔,却出人意外地续上了一节垂死老乌的自伤自叹。“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首先涌上老乌脑际的,是它当年生养乌子的难忘景象:那是在高高的南山上,峰岩丛立,有谁能知道我乌鸦母子的居住之所?就是知道,那溪径幽曲的悬崖高处,又有谁能光临、窥伺?刹那间的忆念,把老乌带回了多美好的往事;在“蹊径窈窕(幽深)安从通”的长声嗟叹中,诉说着老乌搬居秦氏桂树,而惨遭祸殃的伤痛和悔恨。此刻,这悔恨却是再也无可追补、无可挽回的了。——在“目睹”了这幕悲剧之后,读此四句,真可令人嘘唏泣下。
  奇特的是,老乌的嗟叹却陡然倒转,由自伤转入了自慰:“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在“魂魄飞扬上天”的时候,它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同类——上林苑的“白鹿”、摩天高飞的“黄鹄”和深居洛水的“鲤鱼”:它们都曾小心翼翼,躲避着“射工”、“钓竿”的伤害,结果白鹿成了射工口中的脯肉,黄鹄烹作后宫品尝的佳肴,连洛水深渊的鲤鱼,也照样被钩钓而出、难逃一死。这样一想,伤痛的老乌终于得到了一些安慰:“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这便是老乌死去的刹那间,所闪现脑际的最后一缕思绪。
  初读起来,这结尾之旷达自慰,似乎大大消解了这一悲剧所带给读者的沉重感。然而,仔细涵咏,便能体味到,在这旷达自慰中,实包含着人生最深切的沉痛。如果说,乌鸦母子的惨遭灾祸,还多少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话;那么,有了结尾这一节“白鹿”、“黄鹄”、“鲤鱼”悲剧的连翩而现,读者该瞥见了一个非常广大的、充满凶险的悲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无辜的受害者不管躲得多远、藏得多深,也都无法逃脱被掩捕、被射杀、被宰割的命运。则乌鸦母子即使不迁来秦氏桂树,也不可能有更好的遭遇。清人沈德潜曾指出,在诗歌表现中有一种“透过一层法”,即“明说不堪,其味便浅”,“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说诗晬语》)。此诗之抒写老乌遭祸的伤痛,终于在四顾无诉中转作自慰自解之语,正以“旷达”之思,表现了这种不便“明说”而又恨、痛无尽的人间悲哀。个别的悲剧,由此得到了广大背景的映照;偶然的灾殃,由此升华为无可避逃和幸免的必然——这样的灾殃,在西汉武帝之世酷吏横行时,曾屡见不鲜;在元、成之际亦源源不绝。
  由此看来,《乌生八九子》正与《蜨蝶行》一样,借自然界鸟禽、昆虫的遭际,抒写了社会中受迫害、受蹂躏者的凄惨命运。从表现方式看,均思致奇崛、意出尘外;而从反映现实的深广看,《乌生八九子》更多耐人寻味的意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07: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401.平陵东     
汉乐府民歌篇名。始见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载入卷二八《相和歌辞•相和曲》。晋崔豹《古今注》:“《平陵东》,汉翟义门人所作也。”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义,丞相方进之少子,字文仲,为东郡太守。以王莽方篡汉,举兵诛之,不克,见害。门人作歌以怨之也。”均以为诗乃汉末翟义门人悲悼翟义所害而作,然此说与诗意不符。诗曰“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此为反映官贪如匪,劫勒无辜的叙事短诗。通过对义公被劫、官民交涉的典型事例,揭露了当时社会暴吏横行、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以三三七言的句式,三句成一小节,布局十分匀称。每节首句又与上句后三字重复,是为民歌习用的顶针格修辞手法,不仅使音律流畅,也使叙事中的抒情气氛大为增强。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21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45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0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①平陵:汉昭帝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
②松柏桐:指墓地。仲长统《昌言》说:“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
③义公:古时对“好人”的美称。一说,义公是姓义的人。
④高堂:指官府衙门。
⑤走马:善跑的马。这句意思是说,官吏责令义公必须交钱百万外加两匹走马,而后才能获得释放。
⑥顾见:“顾”、“见”二字同义,看见。追吏:逼索财物的官吏。恻:悲痛。
⑦漉:渗出。这句是说,因悲痛心血都要渗出来了。一说,“漉”作“流尽”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