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二十六篇 作者:上海知青 老年人 发表于2015-2-17
                                         针线活                                                  
       趁家里那位不在,我赶紧戴上老花镜找出针线和老太乐自动穿线器,脱下脚上那双新绒线袜认真的补起脚趾头地方那个破洞。说实话穿脚上的时间比老太婆织的时间长不了多少,看来这旧毛线牢固程度不太强,经不起我脚趾头的碾磨。粗手干细活等于张飞绣花,好在本人要求不高目地只是补好缝上就行了。
       拿起这细细的小钢针,这时大脑中却突然蹦出了一首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是好诗!就是这首诗当初在高高的大兴安岭上,在低矮的破帐篷里,在满是冰雪的世界我可没少黙背,不然哪能至今仍还有印象,可印象最深的仍是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了。
       想起上山下乡即将离开家门的那几天,老娘特意在徐家汇第六百货商店里给我挑了条八斤重的厚棉花胎。父母都说东北冷晚上要盖厚点才会暖和,可到底多冷他们也不知道。父亲说,我们祖上好几代外加亲戚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去过东北,想不到这回摊上了。棉胎用纱布包好后老娘一针一线的给缝了起来,他们担心我眼浊到时会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于是在棉胎边上用黑线绣上了我的大名和上山下乡出发的日子。从此以后,这条棉胎就跟随着我转战在大兴安岭各个山头,连队搬家时扔在卡车上的就有它,探假回来时从家属区小仓房扛出来的仍是它,去地区学习乘火车的也有它,在岭上十多年里和我风风雨雨总在一起的就是它,直到最后调回南方行李托运中也没丢了它。回家后这回棉花胎落到了老婆手里,她弄不懂把这么脏兮兮的旧棉胎运回来干啥?正巧来了个收废品的,于是随手就被卖了。
       去东北领来新棉衣棉裤是没有补丁的,可父母仍给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针线包,在以后离家独立生活的日子里,我慢慢学会了简单的针线活。可刚去时一个毛头小伙子哪会自己照顾自己,时不时闹出了笑话还不知如何处理呢。大冷天在野外干活,见有人拢了堆火,我们这帮小知青全围了上去烤火了。松树枝条扔火堆自然就噼啪的溅出火星,知青哪晓得这个道理,紧围着火堆光知道取暖了。没一会儿,好几个人身上的棉衣棉裤都冒出了小烟,就连我这么胆小的人竟也被噼啪了一下。得,赶紧手忙脚乱的灭火吧,看看被溅燃了一个小点,可扣扣挖挖范围就变大了,这回我的左臂上平添了个小通风口。
       看来不想学针线活都难,眼下也要被逼着学拿绣花针了。怎么补?这倒是个大问题。我看见灵活点的人“啪”一块伤筋药膏贴了上去,又看见有人胡乱的绕上几针也算是粗枝大叶了。吉人自有天相,傻子自有傻福,正巧俺同学来看我了。这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同学头上了,果然没用多长时间小洞就被补好了。从此,我棉衣上也有了一块记号,扔哪儿都不会搞错。
       望着大山里白茫茫的一片,我又开始担心了,帐篷里天天烟熏火烤的,这被子脏了怎么洗呢?当然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问题我都能凭自己的能力从容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0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二十七篇 作者:上海知青 火凤凰
          知青与食堂的兴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宏伟林场刚刚开发,大家处于住帐篷,吃粗粮,喝冰水状态,艰难困苦的岁月,使得食堂成为众目睽睽之地。那时的食堂伙头军以军工为主,管理员是林业部驻黑龙江绥化第十森调大队支边来大兴安岭的二十三级干部。
       管理员他姓张,四十来岁,精明能干。帐是管的没得说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还库存有余。他上任后,知青开始充实到食堂,那时的知青,清纯、天真还听话,使唤起来比军工略胜一筹。为了把握盈亏,张管理员让食堂的知青把那窝窝头、馒头尽量做得略微小一点,半斤份量的往往只有四两半,说是那样可以弥补粮食的损耗,比如说仓库里猖獗的老鼠偷吃掉的粮食;菜呢,要求一勺菜盛起来还要抖一抖,免得勺子“冒尖”造成亏损。
       记得在食堂那会儿,炊事员里有一个小军工,他是张管理员的老乡。这个军工为人还挺客气,讲话声音不大,有点温顺的女人腔,像个胆小怕事之人。他干活乐颠乐颠的,知青们经常和他开玩笑,他也从不生气。大家快乐共事。只是没过了多久,有人神秘兮兮地说看到他在窗口卖饭时,收进的饭菜票少,找出去的饭菜票多,一顿饭下来,这样的事总有一二次,这些好处总是给了他一二个好友。在阶级斗争的年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管理员庆幸发现得早,及时让他离开了食堂,也算是一种处理。不久, 小军工他又乖趣地离开了宏伟。
       在他的盘算下,林区“十个食堂九个亏”的局面没有出现。负责后勤的领导对他很满意。可在食堂吃饭的知青不乐意了。要知道,刚到大兴安岭的第一年,南方的知青没有经验啊,不知道那窝窝头这么粗糙难吃,那大馇子粥虽然好一点,可是碱味十足,口感太差……。民以食为天吆,知青口腹的最大依赖就是食堂。人生往往如此,依赖越大,期望越高,结果自然失望越多,怨言不断。
       张管理员一头只顾防止亏损,没有料到饭菜量少成了他的光辉形象,知青恶作剧地给他编了顺口溜:管理员呀黑心肠,8分钱呀一个汤……这顺口溜流传到了十几个帐篷,也一直流传到了他辞职了事。
       现在想想,张管理员这差事确实不好干,那时没有精细管理的办法,一切都是粗放的经营,要么领导不满意,要么知青不满意,管理员的岗位寿命是林场所有岗位中最短的。几乎所有的管理员不是以辞职就是以T·W违纪处分来了断的。
       当时,在食堂干活的知青,眼见张管理员如此克扣,十分无奈,还常常与打饭的知青发生争吵,最后只好以一句“管理员让这么做的”回敬,自个儿背转身哭起了鼻子闹起来了情绪。自然,知青把矛头越来越对准张管理员,叫骂声越来越大;张管理员也心存委屈,气呼呼地一个劲要求辞职,领导眼见没辙,顺水推舟换了个知青来接任,伙头军渐渐地也不知不觉变成了清一色的知青,矛盾才得以缓解,可是没过多久,老知青也品尝其中涩味,把挑子撂给了新知青…… 。没过几年,艰难困苦和单调乏味的林区生活,使得上海、杭州知青早早进入男女搭配自我改善伙食的境地,食堂每况愈下,从繁荣昌盛步入萧条凋零,勉强维持到知青大返城 。
       回想当年,知青占据林区绝对多数,许多事围绕着知青生生息息,食堂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一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2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二十八篇 作者:杭州知青 吴卫平(断桥)
                                         初恋宋梅
       阳春二月,在西湖边的灵峰赏梅,突然看见一个大盆景,上面吊一块牌子,写着:宋梅。梅之精品!岁月已经无情地流逝了四十多年,但是,我看见宋梅,跃然想起曾经的知青好友:宋梅。
       我和宋梅相识在黑龙江插队的农村,她所在的村子和我们相距有三四十里地,因为她的村子在离公社不远的道上,所以我们去公社都会在她那个村歇歇力,要口水喝,有时正赶上吃午饭,也能吃上一碗大馇子饭。那个村的十几个知青是清一色的女生,都是女子中学的学生,我们每次去作客,大伙儿叽叽喳喳的,也不知道谁叫什么名字,一个个都穿黄色的棉袄棉裤,所以难得去一次也分不清谁是谁。
       知道她叫宋梅,是一次去公社办事路过她村口时,在路边捡到一份从杭州发给宋梅的包裹单。我赶紧进村找到宋梅,她接过包裹单,二话没说就拽着我的衣角一起去了公社邮电所,在那里,她急匆匆地把包裹扯开。拿出一包笋干菜和两根香肠塞到我的手里。那一刻,我很尴尬但也激动,这可是我在北大荒生活两年来得到的最奢侈的犒赏。她却不当回事的说:有福同享,算是我宋梅的老爸慰问知青罢了。
       这一年是1971年,收割完小麦后,公社召开了知青大会。在会上我见到宋梅,她扯扯我的衣角神秘地说:北京出事了。然后用手在自己头上比划比划,意思是那个秃子出事了。在我们公社的知青中,有很多父母是省市的高官,文革中被打倒就都成为走资派。后来知道宋梅的爸爸是省军区的,也被打倒了。所以,从这些知青嘴里互传的消息,我们相信是真的。这次会上成立了知青文艺宣传队,宋梅当选为宣传队副队长,在大会上,宋梅演唱了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选段,还边拉手风琴边唱苏联民歌,知青们一阵阵喝彩和叫好。
       知青大会以后,公社领导开始重视知青了,很多的知青担任了生产队的出纳、会计,还有当队长的。我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从那时起,各队的知青相互来往多了,聊聊人生谈谈志向,大家感觉除了下地干活,还多了点生活的趣味和希望。
       一天,是农忙收割大豆的季节,学校放假,让孩子们下地拣散落在地上的豆荚。我留在家给其他知青做饭。知青们吃完午饭就下地干活去了。我在院子的旮旯猫着腰整理柴草垛,突然,一双冰凉的手轻轻地蒙住我的眼睛,然后就是爽朗的稍有沙哑的咯咯的笑声。回头,见是宋梅,我像似遇见了久久渴望的亲戚,高兴地几乎蹦了起来,拍拍还脏着的手,就主动拉过宋梅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宋梅是来联系宣传队来队上演出的事。从公社到我们屯子,搭一辆马车也走了四个多时辰,我赶紧烧热水让她洗洗脸,又忙着给她整点吃的。说是接待客人,也就是烙俩苞米饼和熬碗小米粥,切点腌渍疙瘩当小菜。宋梅大概是饿了,呼啦啦就把两碗小米粥灌进肚子里,然后就大口大口啃着苞米饼子。
       这年的春播后,当地的煤矿和炼钢厂陆续来下面抽调知青。我们屯子有两名男知青被抽调了,剩下的男生都在等下一次机会。本来七台河煤矿的招工,生产队是推荐我去的,但矿上的干部说我的家庭出身有问题,就把我撂下了。我也没在意,反正暂时在小学校代课也不算累。可是,队上的女生们可纳闷了,因为听大队的支书说过,北大荒从来就是男人多女人少,再说,即使有几个适合女性的岗位,没有下到公社、生产队,早就在城里就走后门了。那天,宋梅和我聊起以后的事,心里也不踏实。她告诉我,她们学校的一位女生给队长的傻儿子作了媳妇,但是怀孕六个月后突然割腕自杀身死。这事,在大多数女知青的心里留下了阴霾。宋梅说,还是你们男生好些,这路子事惹不上。我开玩笑的说,以后咱们杭州人在自己的圈子里找对象呀。宋梅倒是很认真的回答说:同喝西湖水,心灵易相通。
       宋梅拉起家常就不得停。她告诉我说,她爸爸是军区的副政委,妈妈是山东农村的,在她三岁那年突然去世了。后妈是军区医院的护士,又给家里添了三个弟弟。所以,宋梅从小就寄读在学校,一直到学校停课搞文革才回家,不久就报名来了黑龙江。她还告诉我,她从小就喜欢读书,一个人住在学校,经常把爸爸书橱中的书一摞摞的带到学校中去读,在我炕梢摆着的费尔巴哈的《论死与不死》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哲学书、还有《青春之歌》和《牛虻》等小说。她夸奖我说:你喜欢看书,以后会有出息。我说,这些书都是造反派抄家后扔下不要的,我捡回就随便翻翻,来黑龙江就带上了,书中理论深奥也不太看得懂。整个下午,我们都在谈论《牛虻》中的亚瑟-勃尔顿的坎坷和坚强,还讨论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爱情。宋梅还说了很多军区大院和省委院子中的趣事,让我突然长了很多的见识,也知道了许多老百姓家里无法知晓的理儿。我当时突然想,如果我能和宋梅那样知性的女孩子经常聊聊天该多好。
       宋梅第二天一早搭生产队的马车回公社,临走前,她突然发现我的棉袄棉裤好几处都破露出了棉絮,她赶紧从包里拿出针线,给我一针一线缝补起来,我的心里顿时感觉一股子似苦似甜的热流往上涌,堵住了嗓子眼,临别,我连说一声再见也忘记了。
       三九寒冬到了,雪下的特别大,而且三天两头刮大烟炮,北大荒的烟炮即:六七级的大风裹住狂野中的雪花漫天飞扬,隔着几步路就啥也瞧不见,等大风雪过后,你的面前冷不丁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雪堆。这样的天,地上的活没法干,乡亲们就呆在生产队的马号里,(队上议事、开会和搞个活动都在马号。)围着燃烧着松木柈子的大炉子闲扯,有些个还弄上几句不伦不类的二人转,一些年轻人就跟着广播喇叭学唱毛主席语录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挤一团凑乎热闹。这时候,有人突然想起公社的宣传队过了演出的日子咋还没来,队长就解释说,这鬼天气出门撒尿都难,宣传队都是南方人,顶着大风雪跑几十里路能来吗?
       早一个星期,宋梅曾经给我写来一封信,让我转告生产队长,宣传队中几个主要演员突然回杭州了,天气又不好,暂时无法来队演出了。队长知道后很爽快的说,这鸡毛小屁事,没啥。
       对我来说看不看文艺演出也没啥,可是,自打上次和宋梅分开后,我的眼里就老是躲不开宋梅:那个扎两条小辫子,圆鼓鼓的脸蛋一笑出俩小窝,说话虽有些沙哑但感觉有丝丝甜意。在那年月,什么通讯工具也没有,仅仅只有书信往来。心里想着宋梅,但也没有机会去公社看望她,心里七上八下总觉着想事儿出神做事儿出错。收到宋梅的信后也想着回信,但说点啥也没个主意。现在,我使出一招。就借演出的事代表队长给宋梅写个信。
       我写信告诉宋梅。宣传队不能来演出,贫下中农社员们心里都很难受,地头干活,歇晌闲聊,唠嗑最多的就是演出泡汤的事。因为在那个乐趣荡无的年代,又是远离城市的乡村僻野,难得有那么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也失去了。我把社员们的心思烘托形容了一番,还说,全体社员都很盼望你们。其实,这都是我编造的。最后,我加上一句:我代表队长和乡亲们,想你!
       信送走了,像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顿时,压在心里久久的那块石头也落掉了。
       听老乡们说,打那些年来就数1971年的冬天寒冷,鹅毛大雪几乎每天飘扬在天空,大烟泡还隔三差五的眷顾而来,在狂野中歇斯底里地叫嚣,知青们受不了这刺骨的寒冷,在年前都回杭州了。我因为在村里的小学代课,所以一时半会走不了,就打消了回杭州过年的念头。空框框的知青屋就只剩下我一人。给宋梅发出的信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也没有消息,快过年了,我在想,宋梅也许已经在杭州的家中享受温暖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北方人很讲究。北方的日头低,早上,一杆子高的太阳照射在白茫茫的雪野上,满大地都是一片晶莹剔透,一阵子北风吹拂而过,带走片片雪花,在阳光的映射下,如天使翅膀上挥撒落下的白色绒毛,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婀娜多姿。那是天公给人们带来一天的祝福,也是预祝来年的吉祥。每年的这一天,生产队都会杀两头猪,磨几盘豆腐,然后挨家挨个分配,我一个人也能分到一斤猪肉和半斤干豆腐。下午,队长早早的吆喝收工,让大家可以回家忙乎祭灶的事。日头没落,我已经煮烂了猪肉,炒了几个老乡送的鸡蛋,加上凉拌干豆腐丝,茅草屋里飘旋着久违的、难得的让人馋嘴的香味。我还特意为自己倒满了一小碗老乡们自己酿制的白酒。虽然是一个人,一碗酒,望着悬挂在空中的月亮,我也来了一点诗意:难得吃回肉,还添一碗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滴酒化作泪,望穿无踪影。孤身醉炕台,醒来愁更愁。
       默默地独酌独吟,一个人静悄悄地过节,突然外屋的门被猛推开,呼啦卷进一阵西北风,随后,宋梅是跳着进了里屋。
       宋梅身上背一个手风琴,手里提(di)撸着一个装的鼓鼓的大包,斜腰还挎着个军用书包。宋梅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一边大声说:我来了!
       宋梅见我炕桌上摆了那么丰盛的菜肴,用手抓了块肉就塞进了嘴里,说:可把我冻坏了。宋梅告诉我说,宣传队的大多数知青都是被打倒的走资派子女,国庆前后父母都陆续被解放亮相,所以把在北大荒的子女们都叫回家了。她看了我的信后觉得对不起老乡,宣传队不能来演出,一个人也要给老乡们演出,所以平时就抓紧练练。今天天气还好,正好有顺道车,于是,她就赶来了。
       队长听说宋梅是特意赶来给社员们演出的,那高兴的可来劲了,蹦地就从坑上跳下来,把碗里的酒一股脑儿倒进了嘴里,抹抹嘴上的油腻,带着浓浓的酒气,趿拉上鞋就推门而出。他急匆匆的敲响了马号前的钟声,然后挨家挨户去叫嚷:大伙儿集中了,公社来演出了。就一袋烟工夫,公社来人演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屯子。全屯的乡亲们借着月光,蹭着雪地,扶老携幼,带着凳子,吸啦着自卷的烟叶,磕着热乎的葵花籽,把一个不足百十平米的马号挤得满满的。队长让人在屋中间的磨盘上固定了一块足有四五个平米的大松板,这是演出的舞台,马号的各个角落都挂上了柴油灯。我插队来到这个生产队,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热闹和隆重的场景。
       宋梅一个人给老乡演出,我就为她捏把汗,她说已经准备了半拉月,一定要让乡亲们高兴和满意。临去马号前宋梅给我一张小纸头,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今晚演出的节目单,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的唱段,还有北京的金山上、我的祖国,还有苏联的民歌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一大摞节目。宋梅说:今天请你做个报幕员,你就按次序挨个报。我当然挺高兴的接受了这光荣的任务。
       队长帮着把宋梅扶上磨台,然后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他嗯嗯"干咳两声,算是清清嗓子,接着就大声叫喊道:今个俺高兴,请来杭州的宋姑娘给大家演出,大家欢迎。没等队长说完,随后就响起一阵阵整齐的暴风雨般的掌声。
       起先,我报一个,宋梅唱一个,唱了李铁梅唱小常宝......那年代,城市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革命样板戏的唱段,但是在偏远的乡村,老乡们还是第一次看着一个活生生的角色在台上边演边唱。有些年轻人能哼上几句,这会儿就跟着一起互动也唱上了。于是,宋梅就起个头挥拍子指挥台下的一起唱。唱完了京剧,宋梅背上手风琴,边拉边唱。大多数人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玩意儿能捣鼓出那么好听的声音。宋梅唱的起劲,乡亲们听的认真,喝彩声、鼓掌声,一阵接一阵,乡亲们还不停地叫喊:再来一个,一二三,快快快,再来一个。连续唱了一个多小时,宋梅的脸颊上已经挂上了闪亮亮的汗珠。我挤到队长身旁说,该完事了,小宋也累了呀。队长很是通情,一个跨步就登上演出台说:明天早起早干活,晚上回屋老爷儿们和老娘们该干啥还得干点啥,俺们大伙儿来个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宋梅的指挥下,在乱哄哄不着调的大合唱中,宋梅的演出,应该说是宋梅的个人演唱会结束了。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杭州曾经举办无数次歌手个人演唱会,我一次也没有去参加。如果要记载中国个人演唱会的历史,宋梅在北大荒胜利屯马号的那次个人演唱会可以堪称经典,已经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时候没有粉丝的说法,第二天开始,无论在地头干活,还是女人们凑堆闲聊,宋梅成了大家嘴里搁不住的话题,宋梅的演唱在胜利屯久久余音袅绕、后味不绝。
       晚上,寒冷的茅草屋只剩下我和宋梅俩。宋梅今晚只能在这里过夜。在北大荒的冬天,因为寒冷,为了节约烧炉子的柴火,我们男女知青都睡一个屋,男生睡南炕,女生睡北炕。自从,队里的知青都回杭州后,北炕就堆放粮食和干活用的杂什。宋梅似乎不加思考地对我说:队长送来的铺盖你拿去睡炕头,你的铺盖挪炕梢我用。然后,她又问我还有酒吗?我赶紧把原来摆炕桌上还没有吃完的菜放锅里,塞一把柴草热了一下,然后,拿出一罐子白酒。宋梅没说话就在两个碗里各倒了点酒,先咪了一口。宋梅不会喝酒,往嘴里喝一口就连连的呛,但她却连连喝了几口酒,然后拍着胸脯连续大声的呛,但不说话。我感觉她好像有啥事。一会儿,她一手举碗齐眉,一手拉拉我,示意要碰杯。我们共同举起酒碗,她说:为我们的知青友谊干杯!
       宋梅告诉我,她父亲解放后调到北京的总参工作,宋梅也已经由内部招兵要去北京,明天一早公社人武部会来车接她。当时在我们公社走内部招兵的知青很多。这样的事也不会影响我们百姓家孩子的情绪。和宋梅也没见上几次,也不曾有啥亲近的关系,但突然听说她明天就要走,而且不再回来。这消息好像一棍子突然敲在我头上,感觉有团棉花塞住了心口,一下子闷得慌。
       我走到屋外,在草垛上抓了一把雪,使劲抹在脸上,让自己有些清醒。当年,我十八岁,已经懂得些男人和女人的事。自从认识宋梅后,确实是长了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因为难得见次面,倒也没有那种痴痴的相思。现在,我似乎有一种清清楚楚的突然降临,然而,刹那间这爱就烟消云散。如果宋梅依然留在北大荒,我会默默的恋着她,而现她要走了,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如此难受,这分明是一个男人永久孤独的爱刚刚被点燃的火焰照亮,又熄灭了,又开始了漫长的黑暗。
       冰冷的雪团让我稍稍恢复了清醒,我回到里屋也举酒碗齐眉,故作高兴的说:为即将展翅的凤凰干杯,说完就猛地把半碗白酒倒进嘴里。宋梅也察觉到我的变化,没说啥,只是走近我身旁轻轻地说:休息吧,我们还会见面的。
       宋梅睡炕梢头,我睡炕头,中间放着一张坑桌,桌上的油灯仍然点着。这晚,我没有入睡,宋梅也时而碾转反侧,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说话。
       凌晨,天没有亮,我早早起来,用队上分给我大年三十包饺子吃的一点白面,搁上厚厚的油在锅里烙了几个油饼,又熬了小米粥。宋梅知道我把留着过年吃的白面为她做了油饼,就责怪说:我以后不缺吃的,你日子还长,油饼就留着自己吃。她只喝了小米粥。吃完早饭还早,在等车的功夫,她帮我把屋里屋外整理一番。一会儿,她突然对我说:你能送我个什么礼物吗?我想了想,找出一本平时在记笔记的小本子,然后翻到最后一页,思考了一下,用钢笔写上: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总会有用处的。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我把那句话连着小本子一起送给了宋梅。宋梅拿过我在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扉页上写到: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宋梅走了,军用吉普车一溜烟就无影踪了,我回到屋里,发现在我的枕头下放着四张五元的钱,还有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别忘记我们的昨天!
       我一直在等宋梅会给我寄来的信,但是没有。慢慢地,也就淡忘了
       一九九九年,是我们知青插队富锦的三十周年,在会上我遇见了宋梅当年队上的其他知青,但就没有看见宋梅。后来我鼓着勇气去打听了一下,告诉我的是:宋梅在参军后不久就被派往西藏,在一次车祸中殉职了。
懒得取名(820004712)  22:15:46转发断桥群友获奖作品。供大家欣赏。
有生活,有回忆,可歌可泣。谢谢作者。
图片1.png
一个欲哭无泪的故事,一对男女知青在北大荒刚刚点燃起爱情的星火,却悄悄地熄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7: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二十九篇 作者:海宁知青 海豚鱼
          话
       紫薇,海宁人的象征。勤劳善良的海宁人,世世代代相携相扶,相亲相爱;他们不怕艰难,辛勤耕耘;他们勇于创新,猛进如潮。这是海宁精神,是紫薇的精神!
       海宁市中心有座紫薇山原名西山,山顶,近年投资500多万元,修建“紫薇阁”,恢复“野寺孤峰上,亭阁耸翠薇”的昔日佳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来海宁看望“著作郎”顾况,多次登西山望远,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改为紫薇山,还有紫薇河、紫薇桥,紫薇亭。紫花被定为海宁市市花。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知青中高级网虫紫藤儿有一紫字,她女儿朱一薇有一薇字,我女儿朱紫霞有一紫字,二女儿一合又是个紫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伴。颇有团队精神。这就是海宁人之所以喜欢的紫薇精神原因之一吧。
       今天海宁家园用《桂花紫薇俩相依,山海联盟又一春》的横幅来欢迎自己的战友,代表了海宁知青的恨相知晚,对战友的一往情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积累的资源几近枯竭,又忽然翻出一个《海门知青回忆录》的文件夹,其中文章多数是支边大兴安岭塔河区盘古林场的岭友佳作,又可以坚持一些时日啦。第三百三十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徐德生
放飞梦想奔向自由王国
——仅以此篇追忆失去的青春岁月  
当年无知被知青,
豆蔻年华献青春。
盘古天地原始森林,
历史行过铁血柔情!
那年那月那时代,
风云际会支边支农,
接受再教育别离父母,
背井离乡告别东海之滨。
上下求索坚持操守,
精忠报国赤子之诚。
当年知青抱负胸怀理想追求,
朴实无华刻骨铭心与爱同行。
身居林海迈步雪城,
顽强拼搏热血沸腾。
打开尘封的历史教育子孙,
理解知青不是人人无知识,
观照现实绝非个个没才能。
知识在于积累文化并非虚空。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
大千世界日月星辰;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人生逐梦人寿年丰。
固本培元养浩气吐故纳新拓心胸,
成才吸精华养育得天功气贯长虹。
行成于思天道酬勤,
成败得失海阔天空;
信守明月誓放飞梦想:
奔向自由王国,
恋山喜水爱大海浪迹天涯寻访仙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三十一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徐德生
                          回望盘古话沧桑
       回首当年,那是1970年11月25日,作为1967届初中毕业生,我随椒江(原海门)支边大兴安岭的134位知青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激情,带着梦想,背井离乡,踏上了屯垦戍边,支援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征途。因为当年知青的命运自己没得选择。乖乖的我认真地审视了自己所在的群体,所谓的知识青年,其实134位血肉之躯中真正的三届生不足30名,其中高中的2名,1966届初中毕业生3名,1967届初中毕业生8名,余下的以1968届为主体,其他的均是社会青年,有的干脆是文盲,年龄最小的不足15周岁。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在日后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成为盘古林场木材生产的主力军。
       当天凌晨风高雨急、人声鼎沸,区政府门前灯光球场哭声连天。三辆公交客车将我们134人拉到宁波后转火车,我们乘坐的是硬座绿皮车,经过六天五夜的长途跋涉,一路风尘、一路颠簸,三十日晚我们终于来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塔河区的盘古公社。
       当晚十时许夜色沉沉积雪掩映,我们从火车上下来,手拎行李背负行囊,双脚落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踏上了盘古的这片土地。当时因年少无知,面对茫茫林海皑皑白雪,心里空落落的一片茫然。登上缓坡上得公路后又马不停蹄地转车,此时公路上早为我们准备好的几辆厢式解放牌汽车沿着盘中公路将我们拉向坐落在12.5公里处的深山老林,即隶属盘古公社的盘古五连驻地。
       五连依山傍水,建在紧靠盘中公路不足十米的开阔地上,连队建有二排木刻楞平房作仓库和食堂,另有五架帐篷,每架帐篷用小杆分成两边各搭一排统铺,中间卧放两个铁皮油桶炉子,顶端安装炉管通往帐篷外排烟,炉桶用来烧火取暖,这就是我们的住所。五连坐北朝南左右环山,跨过公路南边可以看到盘古河,北边则是广袤的原始森林。距我们驻地右侧百米远处另有一个连队,他们是塔河区塔南筑路处的筑路连,除了领导班子、工程技术人员外,其他员工大部分都是(浙江)台州人,他们比我们早到一个月是玉环县坎门镇的知识青年。
       中国神话传说在太古时期天地不分,混沌一片,英雄盘古手握利斧,将混沌用力劈开,轻而清的物质飘然而升,变成天,重而浊的物质坠然下降变成地,怕天地重合,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支撑,日长一丈,直至天地分明,这便是顶天立地的由来。接着他又用自己的五官、四肢等演化成日月星辰、雷电风云、四极五岳、江河湖泊、花草树木等,开创出一个美丽的世界。感念宿命将我生命历程开启工作的第一站安放盘古,让我有幸品尝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盘古公社是盘古林场的前身,盘古公社并非农村的人民公社。顺延历史沿革盘古林场现已升级为盘古镇,隶属塔河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与呼中区接壤,西南与漠河县毗连,与黑龙江的反修前哨处于边境线上的吴八老岛相距212.12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96公里辖蒙克山、樟岭、盘古、沿江、盘古贮木场、盘古综合加工厂、含盘古林场(倒闭前)7个科级单位。1968年建立盘古林场(我们到盘古时称盘古公社),隶属塔河区管辖,1981年8月划归塔河县管辖,1987年4月盘古林场设置盘古镇。原塔河区林业局属县级建制“政企合一”,盘古公社属科级单位。盘古亦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盘古,盘古公社因盘古河得名。盘古河系黑龙江上游右岸支流,位于塔河西部,鄂伦春语意为“弯曲”属翻滚流急的河流。盘古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白卡鲁山东麓,于二十三站东北十公里处注入黑龙江,全长165公里、河宽20-45米、水深1.2米,全镇总面积1120.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5.7%,现以山珍采摘(蓝莓盛产地)开发养殖、林业林下产品为主。林木总蓄积为984万立方米,成过熟林蓄积256万立方米。人口:截止2014年全镇共计2916户,户籍人口9016人,临时住户304户、1673人,二个生产工段,一家加工厂,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左右,镇内有1所小学,职工医院1所,市场1处,服务行业98家。
       1970年,盘古林场场部建在盘古火车站北麓的朝阳坡区块,依山傍水沿铁路公路一线铺开,火车站功能属客货两用,每天有一趟绿皮客运列车往返加格达奇可达齐齐哈尔。因盘古地广人稀客流量不是很多,但是吞吐木材的能力却很强。每天都有大量的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刚到盘古时,林场没有像样的基础设施,家属房亦很是少见,场部领导所用办公场所亦十分简陋,林场经常利用部队留下的可容纳四五百人的大礼堂举办大型会议和各种活动。随着林区开发建设的深入,盘古商店、粮站、银行、邮局、公安派出所、招待所、学校、医院、家属房,机关办公用房相继设立并开始建设,由此盘古逐渐形成规模。
       林场所在地过铁路的西南面是盘古机械连(盘古林场汽车队的前身),机械连拥有四十台的解放牌运材汽车,车队涉及车、钳、铇、铆所需的机器设备辅助机械一应俱全、人员到位,各项工种工序配备齐整,机械队伍技术力量强;车队配有锅炉房,可以在大车间里修理保养维护汽车,同时配备可供二十多辆以供车辆保温取暖的停车库,当年机械连的机器设备的配置机械化程度很高,维护保养维修能力水平技术力量很强实力雄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机械连东南面与火车站相连接的地方是盘古贮木场,贮木场装车台排列成行,架杆耸立,道路通畅,规整划一,楞垛分明,矩阵排序;右前方是调度室,斜对角是油库有专人看守。贮木场职工每天要将从山上连队拉下来的原木原条,分门别类、卸车检尺、锯木造材、归楞装车,当时的木材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这里是全国大型的木材生产基地,铁路直达贮木场,有效劳动力六七百号人,大部分是上海、浙江的知青。上班期间人头攒动,劳动场面非常壮观,人来车往,电锯呼叫,机器轰鸣,车水马龙,装卸木材全部机械化。遇上大会战,晚上挑灯夜战,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一棵棵栋梁材通过一线职工的辛勤劳动,按国家标准分等分级归楞入垛后再有序的装上火车运走,贮木场的木材堆积如山一望无际。无论寒冬腊月还是严寒酷暑,广大知青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住帐篷木刻楞板夹泥瓦房,物资供应严重匮乏,啃着高粱玉米窝窝头,就着清汤寡水艰苦度日,知青们完全是仗着自己年纪轻血气方刚大量的透支体能,从事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知青是好样的,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顶烈日,战酷暑,迎严寒,斗风霜,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坚忍不拔,无私无畏,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大兴安岭这片热土,为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为知青点赞!
       为台州老知青点赞!
       为我们曾经有过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点赞!
       若问你从哪里来,从容应对我作答:
       《酣战盘古词》
       天未晓,
       喇叭声声叫,
       梦中惊觉翻身起,
       不见五指便穿衣,
       黎明装车归。
       搞会战,
       出力流大汗,
       笑迎工作千般苦,
       喜看劳动出成果,
       心里热乎乎。
       攀架杆,
       能上亦能返,
       凌空操作心若定,
       协力同心求认真,
       一切多留情。
       夜装车,
       困难着实多,
       灯笼火把战高台,
       四平八稳装满载,
       棵棵栋梁材。
       讲生活,
       饮食究起居,
       烟熏火燎寻常事,
       冻卧被窝屈身腿,
       当知该谁罪。
       论伙食,
       发糕加冻菜,
       调剂肠胃靠自理,
       油盐酱醋不品味,
       偶然见肉鱼。
       得空闲,
       有书便长翻,
       与世隔绝万千重,
       看报学习老新闻,
       南柯蓬莱梦。
       思双亲,
       年迈逾七旬,
       风烛残年缠病魔,
       养儿育女盼团聚!
       刀割游子心!
       夜难眠,
       心潮似江河,
       十几年风风雨雨,
       凤凰涅槃受洗礼,
       铭刻在心头。
       我赴边,
       晃眼近八年,
       春夏秋冬经苦战,
       思想感情得深变,
       务实精神添。
       学先进,
       作风摆端正,
       科技创新百业兴,
       山场采伐绝非拼,
       工业学大庆。
       真善美,
       落伍实堪悲,
       今日练就好身手,
       攻坚克难获锦归,
       信念切莫改。
       这是一位老知青1978年“五四”青年节于盘古林场5工段时所记录的心路历程。聊慰日益逝去的岁月,是小草就要为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添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三十二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尹仙根
                         记大兴安岭知青生活二三事
       大兴安岭连绵起伏,茫茫林海一望无际,绵延近千公里。那里有黑龙江水系的滋润, 绮丽风光和淳朴民俗,在这片辽阔的原始大森林中,生长着无数的野生动物和河鱼,真有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说法。
              盘古河边打鱼人
       春夏季节,蜿蜒的盘古河的河水从大兴安岭腹地流出,一路向东北方向流入黑龙江,河中生长着好多冷水鱼类。打水井的朝鲜族人用自编的鱼网网住好多鱼,他们是我们机械班隔壁邻居,经常盛一碗给姜云川师傅尝鲜,我也有幸尝到几块,啊!那肉质无比鲜美,可与家乡的东海大黄鱼相媲美,其肉质更加紧实滑嫩,味道鲜美,令人赞叹不已。
       连队隔壁筑路队的王师傅擅长钓鱼。他用狍子的兽毛结成毛笔头大小如芒虫形状作钓鱼饵,撒在流水中拖拉引诱鱼儿上钩,逆水而上的鱼儿看到“虫子”,踊跃争先咬钩,真是巧妙之极。
       盘古河里鱼的种类很多,人们钓鱼、网鱼、炸鱼,甚至把整条盘古河拦起来,编成“鱼亮子”抓鱼,无所不用其极。记得那年就动用整个连队全部机械,拖拉机、油锯、把盘古河拦起来,两边结成篱笆,中间留两至三个通道,用小木杆、铁丝网做成漏斗状,拦住过往的鱼群,当地人叫“鱼亮子”,意思就是河水慢慢过,鱼儿留下来。河水离去后,喧闹的鱼群真的留在“鱼亮子”里了。盘古河水日夜哗哗流淌,鱼儿争先恐后的奔腾而下,因为季节关系,它们要赶在河水结冰以前赶回大江里过冬,其中有细鳞鱼、鲑鱼、柳条子、鲶鱼,纷纷拥挤的落在“鱼亮子”的鱼斗里,很是热闹。不同的鱼种又分不同时间,相约而下。“鱼亮子”晚上要专人管护,附近筑路队的人看着眼红,时常要来光顾。晚上值班的人辛苦难熬,蚊叮虫咬坐卧不安。有段时间,鱼群没有下来,看护的人疏忽了,下半夜让人偷走好几百斤活鱼。鱼群有汛期,它们一批批相约而下,有时有鱼,有时无鱼,有时早,有时晚,让人捉摸不定。那天早上,我与上海人小范起了个早,打上马灯,赶到“鱼亮子”边上,一下子捞了30多斤鲶鱼,呵呵!那个鱼真是肥的很哪。
       盘古河弯弯曲曲,水量很大,有时被不少杂物堵塞形成好多水泡池,那里面漫游着好多好多大鱼。人们看着心痒,就动念头用炸药炸,一炸一大片,白花花浮满水面。邻居筑路队有一帮玉环来的小伙子,他们就经常炸鱼,其中有个小伙子叫徐高仁,人有点笨,都叫他“酒黏糊”,因分配不均,人们有意避开他,一赌气他干脆一人携炸药去炸鱼,结果把自己炸得开肠散肚,爬行三百多米,死在林间小道上,真是惨不忍睹。记得那年上游发大水,水漫金山,低洼地一片汪洋,盘古林场场部所在地一帮家属纷纷用畚箕、铁丝网篮去捞鱼,真的是“瓢舀鱼”,捞起来都是指头粗的小鱼儿,半天可捞满一水桶,拿回家油炸、红烧很鲜美,有些人干脆把小鱼剁碎,拌上香葱包饺子,又是另一番美味。
              打猎
       大兴安岭诺大的林区,气候条件恶劣,副食、蔬菜供应困难,那些老工人有空就钻山林,下套子,也曾套到雪兔、狍子、狼、野鹿、犴达犴。塔河林业局有时开会,为招待客人,专门邀请鄂伦春族猎人去打野猪以改善生活,我亲眼看到他们打到三头大野猪。五连二排的老汪曾套住一只未成年的小鹿,在众目睽睽之下放掉,小鹿撒开四腿,一眨眼功夫,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老汪经常套到动物,有次巡山时,他套到一只马鹿,当他把猎物分割完,天已大黑,赶紧连滚带爬地下山,折腾至大半夜回来。要不在山上时间待长了,血腥味会招来成群的狼,危险很大。王金宝巡山时,发现一头硕大的狍子被狼群啃咬得只剩下一张皮,把它做成褥子整整占了大半个床位。周仲升运气好,巡山时竟发现套住了的两头马鹿,但是它们的肉有点发绿有味,一位路过的司机把他们的猎物拉到五连,他要的报酬是两张鹿皮,那可是做皮夹克的上等原料。我跟王师傅巡过两次山,后来王师傅搬走了,我独自带着一把开山斧巡了几次山,运气不好,只看到几堆白骨,看样子是犴达犴。白骨中耸立着长长的鹿角,让人心痛不已。我看就数张仁义最成功,他曾套到重达千斤的犴达犴。全连出动把它搬回来。单单那个长角的犴头,就由连长、指导员两人抬着回来。犴达犴又叫驼鹿,我们叫它“四不像”,它有硕大鹿角,头像马,蹄像牛,躯体像骆驼。黑熊,当地人叫“黑瞎子”,因为长长的棕毛挡住眼睛,它力大无比,老工人都告诫我们,万一在林中碰到它,千万不要惹它,要远远避开它。曾经的传说,当地有一对猎人父子,相约进山打猎,奔波一天,猎物少得可怜,见天色已晚,老父亲就催促儿子回家,儿子心有不甘,趁老父亲不备只身返回林子里去。他记得附近有熊窝,他要打黑熊,以显示自己成年后的本领,省得以后老父亲处处管教他。前面走路的老父亲就地坐下点烟,突然背后传来枪声、呐喊声,还有黑熊的咆哮声,当即他大喊一声“不好”,赶紧赶往枪响的地点,远远看见黑熊压住一个人在乱叫乱咬,赶紧一枪打过去,黑熊倒下了,他拉起地上的人一看,儿子的脑袋瓜一半没有啦,他又气又恨,大哭一场。这个争强好胜儿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黑瞎子,人们都让它三分,你却自己送上门,枉送一条年轻的生命。
       漫无边际地大森林布满枯死的树木(当地人叫站杆)、灌木野草。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高温闷热,一遇雷雨天,电闪雷鸣,粗大的树木被雷电劈得粉碎,极易引起森林火灾。灭火,打“防火道”,是林区工人的家常便饭,兴师动众,一去好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从火场回来,一个个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吃不好、睡不好、活又累、又危险,真是苦不堪言。那天,我们从一处火场穿过,看见火场中心立着一只烧黑的松鸡,昂首挺立在漆黑的草木灰中,人们很好奇走近观看,“刷啦啦”的一阵响,从松鸡烧焦的翅膀里蹦出6只小松鸡,嫩黄色,毛茸茸煞是可爱。它们相约“唧唧喳喳”的向火场边缘跑去,看着此情此景的人们目瞪口呆,啊!好伟大的松鸡妈妈,它在大火来临之际,用母亲伟大怀抱,保护了小松鸡的生命安全,使松鸡家族得以延续,世代繁衍下去。人们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正是母爱无私无价……
       那一年的秋天,我和叶开华、叶开根兄弟俩驾驶拖拉机从盘古修理厂大修回来,在路上碰到松鸡妈妈带着一群松鸡娃娃在马路上玩,由于来不急躲闪,松鸡妈妈都连飞带跑的钻进树林子里去了,一群松鸡娃娃却钻到拖拉机底下,我们三人赶紧跳下车去抓,一共抓到10只,把它们装进工具箱带回去养起来。很可惜,失去松鸡妈妈的养护,我们又没有养松鸡的经验,没几天,死的死,跑的跑,大家白欢喜一场。人家说野鸡飞到饭锅里,我们碰到的是松鸡娃娃钻到我们的拖拉机底下。莽莽苍苍的林海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下雪,第二天雪地上就布满动物脚印。司机们开车也经常碰到野鹿、狍子、兔子从车前穿越奔跑而过。我们林业工人与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相邻而居,由于我们的林业生产而扰乱动物世界的宁静。
       开春后的大兴安岭说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以上这些就是当年我在大兴安岭林区知青生活中碰到的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三十三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赵赛珍
                          艰辛的回家路上
       大兴安岭的知青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淹没在我的记忆里,有些模糊了。过去我一直不愿意想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因为那里有我的痛苦与欢乐、烦恼与忧愁、恐惧与彷徨、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同甘共苦建立起来的友情却使我无法拒绝,只能把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情实事说出来,聊以感谢所有给我帮助和温暖的兄弟姐妹。
                        行走在深山老林
       记得那是1971年的国庆节,我和蒋新云、张素娟、黄桂芳约好到女子采伐连去玩,看望老乡。盘古林场女子采伐连除几个老工人是男的,此外的连长、指导员、调度、油锯手、拖拉机手和后勤人员全是清一色的女同胞,是学习新林区女子架桥队先进事迹后组建起来的。女子采伐连距离盘古林场场部有20多公里,沿盘碧公路右侧的小道进去。9月30日下午,我们搭乘了运木材的便车来到了女子采伐连。该连队坐落在山间的一块平地,搭有四顶帐篷。老乡相见,自然是兴高采烈的,她们拿出了从家乡带来的年饭、酱油肉,做好了香喷喷的炒炊饭招待我们,真好吃!冬天的大兴安岭下午不到五点钟天就黑了,我们坐在床沿边说着悄悄话,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点,正当我们准备睡觉时,连部突然来了命令,说因为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各连队不得留宿其他连队人员。我们四个小姑娘一听可生气啦!这是明明白白的赶我们走啊。为了不连累老乡,不知轻重的我们决定马上回盘古自己的家。十月的大兴安岭满山遍野已覆盖上厚厚的白雪,我们四个人穿着棉衣棉裤,带着手电筒,每人拿着一根用于防备野兽袭击的木棒,义无反顾的走在回盘古场部的路上。初冬的夜晚,抬头仰望,清冷的天空散落着无数的星星,它们眨着眼睛仿佛也在鼓励着我们。月亮也不知躲到哪里去,幸亏地上有雪,明晃晃的映得道路也蛮清晰的。说是路,其实就是拖拉机压出来的林间小道,路的两旁堆满横七竖八的树根和枝条。在空旷的深山老林里,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脚上的大头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然而,寂静的山林却静得让信心满满的我们变得紧张而又敏感。突然,远处林子里一只小动物“嗖”的一声穿过了公路,胆子最小的张素娟叫了起来:“哎呀!什么呀?”黄桂芳马上大声苛责她。这一惊一乍的尖叫让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恐惧感一阵阵向我们袭来。当时我想我是四人中的老大,只好壮着胆说:“不怕不怕!”我其实心里害怕极了。于是四个人把手紧拉在一起,很小心地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感觉回去的路特别漫长,总是走不出去。这时夜已深,山林起风啦!山风呼啸着吹落了枝头上的积雪,我们紧了紧帽子、围巾,缩着脖子,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不一会儿,前面林子开始晃动,山那边传来一阵又一阵不知名野兽的吼叫,啊呜——啊呜——啊呜,这吼声在群山之间廻荡,此起彼伏,似乎有无数只野兽在吼叫,听得我们头皮一阵阵发麻,不由得攥紧了手中的木棒,吓得迈不开双腿,真后悔不该赌气回来。此事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害怕。
       提心吊胆的我们跌跌撞撞又走了一程,前方有了一点光亮,而且越来越亮。我们终于找到救星了,连忙加快脚步,走出了通往女子采伐连的简易公路,来到盘碧公路旁的路桥知青筑路队,我们再也不敢走啦!当夜受到路桥知青的欢迎并留宿。第二天我们回到自己在盘古的家——盘古医院集体宿舍。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敢随便下连队了。
                        探亲回家的路上
       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盼来了第一次探亲假。我兜里揣着一份偷偷在场部政工组开的结婚证明,内心高兴而激动,却又隐约着一丝不安和无奈。
       第二天上午我在盘古火车站等车,恰巧碰到林云招、周宇言、郑胜富,还有其他几个男老乡也休探亲假,很庆幸回家路上有伴。这时听到有人叫我,一看原来是盘古商店的上海知青严旭英来送她在福建部队当兵的未婚夫,我俩就站在那里聊了几句。“火车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于是大家都匆匆忙忙拿着各自的行李上了火车并往车厢里面走,车厢里不太拥挤,我们先把行李放在行李架上,然后找着位子前后排坐下了。大家趁着高兴劲,商量着如何乘明天下午齐齐哈尔——天津的直快,从天津转车上海,再从上海乘船回家。这时火车早已开动,“咣当、咣当、咣当”声,如摇篮般慢慢地把我们上车时的兴奋劲摇没了,一个个把脑袋靠在椅背上开始了闭目养神。建设中的大兴安岭林区站点特别多,火车刚开动没几分钟,马上减速要到达下个站点了,如盘古到塔河96公里,火车要行驶4个多小时,“火车没有汽车快”这也真是大兴安岭的一大“怪”!一路上火车开开停停,不知不觉中到了下午3点钟左右,我因为女人的那点事,一直憋着难受,总想着下车到车站卫生间释放一下。刚巧火车又停了下来了,从车窗看站名——“大扬气”,而且是个大车站。我急忙和林云招打招呼说我下车去啦!跑步下车,飞快地上厕所。可等我出来,火车已开动了。我拼尽全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追火车,却被站台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望着远去的火车,我急得直抹眼泪,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回到候车室……又是“师傅”又是“同志”的去各个办公室问,还有没有去齐齐哈尔的火车,都说今天没有了,明天吧!这一下我的心凉到了极点,坐在候车室的长板凳上,傻傻的。也许我沮丧可怜的样子感染了车站的一位工人师傅,他拍着我肩膀说:“姑娘,别着急,客车是没有了,但过两小时有一列从十八站到加格达奇运木材的小火车,一会儿我送你上车,到加格达奇后换乘去哈尔滨的快车,在齐齐哈尔下车,这样就可以赶上你的同伴了。”我一听立马破涕而笑,连忙说“谢谢!谢谢!”
       当我在大扬气车站等车的时候,火车上却炸开了锅,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周宇言、郑胜富他们一查人数发现少了我,去问林云招,晕车晕得粘糊糊的林云招说不知道我上哪里去了,于是他们急忙兵分两路,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去找,连火车上的厕所也不放过,结果两路人马回来异口同声的说没有,怎么办呢?“赛珍她回家是结婚去的”,好朋友一不小心把我秘密暴露了。这么一个大活人,怎么就找不到呢?周宇言、郑胜富他们商量后决定立刻报告列车长展开广播找人;要求电报各沿途车站发布寻人启事;同时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用警察破案的思路去分析各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回去结婚,身上肯定带钱,会不会被人谋财害命,尸体抛出车外;另一种情况让人拐走或下车啦?因此老乡们讨论得相当热烈,以致上海知青小严的未婚夫——那位解放军来打听消息,马上就鸦雀无声了,他们甚至怀疑他和我的失踪有关(疑点:我怎么会认识这位解放军?)就这样火车上播了一遍又一遍的寻人启事,愣是没找到人。直到第二天的早晨4点到达齐齐哈尔车站。一行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了火车,他们决定在齐齐哈尔等我一天。
       比他们晚二个多小时,我所乘的快车也到了齐齐哈尔,车一停稳,我立马飞奔出站,寻遍了第一、第二候车室,不见老乡的踪影。经这么上下折腾,我的肚子也有点饿了,便走出候车室准备去吃早饭,刚一下台阶,就远远地看见他们过来了,百感交集之下,我急忙上前紧紧地抱住林云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任由他们责备我、数落我。事后林云招讲述了他们找我的事情经过,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让我温暖,这份亲情我会永远铭记心中的。这也算是探亲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以上两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却在我的知青生涯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特别值得我去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5: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三十四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徐德生
                                 渴望
       在那千山万壑、天寒地冻的大兴安岭,在那冰封雪飘、蜿蜒曲折的盘古河畔,当年知青身居林海,伴随着樟子松成长。他们背负青天远离家乡,啃着窝窝头就着高粱米,喝着海带汤,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火烤胸前暖,风吹脊背寒,深山伴走兽,密林听鸟鸣,率性坦诚:笑迎工作千般苦,高寒禁区采伐忙,孤军奋战,艰苦卓绝,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心存念想,无欲则刚,然而渴望知识追求理想,好学上进爱读书,企盼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一位老知青40年前的思考与呼唤。此乃学习笔记现予公布,聊慰逝去的岁月,那无以回复的青春。是记!
尊敬的盘古林场党委各位领导:
       结束了一九七五年的战斗生活,我们怀着圆满完成国家木材生产任务的喜悦,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一九七六年新的一年的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每个干部职工都应认真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历程并所亲历的往事,认真总结过去一年里个人政治上的进步,学习上的热情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干劲,这对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促进思想革命化无疑地都是十分必要的。
       过去的一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关于安定团结,关于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三项重要指示公开发表的一年。我们在盘古林场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坚持安定团结,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的方针,遵照林场党委领导的指示,连队党支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鞍钢宪法”旗帜,狠抓阶级斗争,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对资产阶级经济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展开严肃的批判和斗争,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领导和调动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广大干部职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出以公心顾全大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大庆人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的大无畏精神。在困难多、任务重、配置落后、伐区条件差的情况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敢打硬拼决战决胜的精神风貌坚毅不拔、顽强拼搏,义无返顾、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忘我地劳动,通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木材生产会战的全面胜利。为此林场党委隆重召开七五年度木材生产祝捷大会庆祝我们的胜利,表彰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模范人物,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鼓励鞭策全场上下:面对成绩找差距、反骄破满向前进。为鼓舞林场士气旺盛林场职工斗志;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圆满完成七六年度国家木材生产任务进一步搞活搞好盘古林场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的及时召开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从总路线精神出发,从四届人大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从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全国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深刻地认识到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强国,知识青年(分子)要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有所作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个人报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无愧这个时代。作为七五年度的先进个人,我很高兴参加林场召开的祝捷大会,有幸聆听各兄弟单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典型先进事迹的报告,聆听林场党委下达给各连队七六年度的木材生产任务并今后工作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战略部署。对于大会的及时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蕴藏在群众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要采取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指导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鼓励他们带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争做抓革命促生产的排头兵,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迈大步闯新路。会议对此作了周密部署。但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应该取消“物质奖励”制度,在我看来林场领导未将此事列入议事日程,为此本人谈点个人的一孔之见。
       毛主席教导我们: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出现修正主义。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由于资本主义复辟和修正主义的存在;由于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那个形态,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意识形态、社会道德和物质分配经济利益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因为商品制度货币交换仍然在起作用,资产阶级法权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还经常地每日每时地纠缠并影响着我们。在货币交换的花花世界里要做到心明眼亮拒腐蚀永不沾,这就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看书学习弄通马列主义增强识别能力;同时要坚决地与旧的资产阶级法权和传统习惯势力宗法宗派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争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为缩小三大差别,为促进增长着的共产主义迅速地增长;为促进衰亡着的资本主义的加速衰亡努力作战。真正从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钢铁长城,才能使我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连队的实际我认为,那些经过群众评议选举产生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都是听党话跟党走,日常工作积极、思想健康、作风正派、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并能认真看书学习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参加三大革命实践的好同志。对这些同志应当扩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奖励层面那是低估了蕴藏在他们心中的革命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班组、一个连队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在于基本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是仅仅只有领导干部骨干力量的积极性而占人口比例多数的广大职工的革命干劲假如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那么要想顺利完成党和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那是不可能的。召开祝捷大会之际,我们切切不可忽视这个占人口多数的广大职工的力量。建议各位领导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坚持政治上关心鼓励,加强力度宣传劳模、弘扬表彰先进事迹、营造先进人物形象,促进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人人争先进、个个当先进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故此应该取消物质奖励制度。因为,物质奖励制度的实质是物质刺激,属资产阶级范畴,事实上物质刺激刺激不了亦调动不起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盛行物质刺激任其发展只能滋生消极情绪,造成职工窝里斗严重影响内部团结阻碍革命生产发展,究其危害极其严重。我们要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挑战资产阶级法权、自觉地清理铲除产生消极因素的土壤,做好转化工作。
       我们长年累月生活工作在山上连队,由于远离社会、信息不灵与外界脱节,我们一年四季忙于工作,难得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日常生活中连队的文化气息匮乏落后,缺医少药不说、缺少进步书籍读物属实。由于连队缺少许多知识领域涉及的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化、林业采伐机械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书籍,新书好书难得一见,即便是日常的报纸杂志也还都是过时新闻。因此建议各位领导今后将奖励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那笔经费用来购买进步书籍,为丰富连队文化生活,活跃连队政治空气,调动连队广大职工自觉学习的热情,以便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为连队尤其是为山上连队提供配置必要的精神食粮。
       祝捷大会结束回到连队后,听到了部分职工的不同意见的反馈心情一直不能平静,结合实际学习有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相关论述和有关章节,感慨万千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我想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首先应从自己抓起,为此决定自愿退回奖品。我认为我们这些知识青年现在都还年轻应当自爱,应该做到表里如一、有话直讲,不避讳、不盲从、务必出以公心,因此坦诚地向各位领导表明态度、陈述个人意见,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此致
敬礼!
                                盘古林场五连获奖个人徐德生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05: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三十五篇 作者:海门(椒江)知青 甘光鲜
         苦战严寒破禁区 满腔热血洒边陲
             ——我们的青春在大兴安岭   
       1970年11月25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风华正茂的我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奔赴千里迢迢、人迹罕至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在那一望无际、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林海和山峦中,经历了10年左右时间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的艰苦历程。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艰辛和拼搏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恍如隔世,但细细追忆起来,又仿佛发生在昨天......
                        踏上征程  奔赴边关
       启程当天的凌晨,天还蒙蒙亮,我的父母、哥哥、嫂子和两位姐姐泣不成声的把我送到了海门灯光球场(现为“街心公园”),那里是海门134位赴大兴安岭知青的集合地。客车开动时,告别声、叮嘱声、哭泣声响成一片,加上天上下着小雨,当时的场面目不忍睹,至今回想起来仍使人感到心酸。我们到达宁波后改乘火车,这是铁路系统临时安排的“知青专列”,清一色的硬板座,是列“特慢”的绿皮车。专列满载着台州知青823人向着北方驶去,其中原黄岩县721人(包括海门134人),临海102人。加上一个月前启程的玉环知青157人,台州支边大兴安岭的知青共980人。“知青专列”历时五天半,行程四千多公里,终于在11月30日深夜抵达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区盘古火车站。
       下了火车,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雪白的天地,山山岭岭被洁白的雪花包裹着,真冷啊!几辆解放牌敞篷汽车(当地人称之为“大板车”)已经在火车站旁边的公路上等着,准备送我们到连队去。因为大家在下火车前怕冻着,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个个都显得很臃肿,再加上随身携带的行李,爬上大板车也非易事。我们用戴着棉手套的双手抓住汽车护栏,一只脚先踏在汽车后轮胎上,另一只脚使劲往上蹬才能爬到大板车上,有些女孩根本爬不上,大伙主动帮助,连拉带拽把她们弄到车上。站立在汽车前排的人双手紧紧抓住靠近驾驶室的前护栏,后面的人用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人拉着人,人挤着人,生怕汽车转弯时被摔下车。汽车开动后,迎面而来的风更大了,“呼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使我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寒风刺骨”。此时此刻的气温在摄氏零下四五十度,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上下两排牙齿七上八下的打架。我早已戴上了大口罩,这是我临出门时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加大加厚的口罩,能捂住大半张脸,为了能够透气,她老人家还别出心裁的在口罩当中剪了一个洞,洞口缝上保护鼻子的几层布。我的眉毛、口罩四周、绵帽子的前沿很快地凝聚了雪白的霜花,此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呵气成霜”。再过一会儿,厚厚的霜花挡住了我的视线,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了,这才知道口罩不适用于寒冷的大兴安岭。车上有些女孩开始哭泣了,我也如鲠在喉,茫然不知所措,只盼望着早点到达营地。大板车经过嫩林线96公里处转弯进入盘中公路,把我们送到盘中公路12.5公里处的盘古人民公社五连(后改为“盘古林场五工段”)。五连这个驻地实际上是老工人们在原始森林中开辟出一块场地,场地上坑洼不平,地面上还留下不少30公分左右高的树墩子,有一座木刻楞食堂,有五六顶帐篷和一间简易仓库,还有一口井台上结着厚冰带着轱辘有几十米深的水井,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我们住进了帐篷,每顶帐篷住三十多人,两边是用小树杆或木条子搭起来有一米高的通铺,每边通铺睡十五六人,一个紧挨着一个,每人的位置不足一米宽。帐篷两头挂着用毡布做的门帘,中间留有一米多宽的通道,通道上放着两只用大油桶做的炉子,火烧得很旺,每只炉子都安装了一支铁皮烟囱管直通到帐篷外面,通道上还放着几段可以坐人的树墩,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因为没有空余的地方可放置这些“奢侈品”。没有电,只点着几支蜡烛(后来我们改用空罐头瓶做的多灯头煤油灯)。没有洗漱的条件,我们找到通铺上各自的“床位”,爬上去,倒头就睡,夜里要小便,穿着内衣裤,披件棉大衣,到帐篷门口旁边的雪地上就地解决,完事后抖抖瑟瑟的赶紧跑回帐篷,走远了实在太冷,谁也受不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走出帐篷来到空地上,极目远眺,四周荒无人烟、银装素裹,除了冰就是雪,茫无涯际的原始森林也成了雪海。全新的知青生活开始了……那时我刚满20岁。
                        战天斗地  勇闯“三关”
       大兴安岭建设开发初期气候极其寒冷,生产条件极其艰苦,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我们知青要在这里生存,每个人都必须过三关:一是气候关,二是劳动关,三是生活关。
       1.气候关。大兴安岭是“高寒禁区”,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在浩瀚无边的林海里只有鄂伦春人打猎的足迹。1964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进军会战大兴安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修路大会战,为开发林区、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铁道兵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有300多名官兵长眠于此。
       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急需用人之际,1969——1971年,来自浙江、上海等地的五万余名知识青年支边到了这里,融进了林区开发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另外,数量不多的部队复员军人、老工人和屈指可数的林业学校毕业分配的大学生也到了这里,我们所在的盘古人民公社基本上由以上三类人组成,以知青为主体。我们的到来使得宁静的原始森林中响起了斧声、锯声、喊山声,大兴安岭开始出现了勃勃生机。
       大兴安岭的冬季特别漫长,气候寒冷,全年无霜期只有90来天,寒冬季节白天气温摄氏零下40来度,晚间气温摄氏零下50度左右,气象记载最低气温在摄氏零下52.3度。“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吐痰成钉”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南方来的知青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上山干活时可真是爬冰卧雪啊,外衣、鞋子里结了冰,脸上挂着霜。在野外我们都不敢笑,因为大伙的脸部都冻僵了,笑起来也是皮笑肉不笑的,如果有一个人开笑,保准会引发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笑起来的样子都是怪怪的,很滑稽,一看就忍俊不禁。我们的鼻子、耳朵有时也会被冻伤,冻伤部位的皮肤会变成白的颜色,老工人已教会了我们,冻伤后在野外立刻要用雪来反复的揉,直到把冻伤部位的皮肤揉成稍红的颜色后才行,否则如直接跑进温暖的帐篷或用热水敷,那么受伤的鼻子或耳朵非烂掉不可。老工人也告诫我们,野外千万不要用舌头舔金属物质,否则舌头表面的唾液迅速结冰,舌头立马会被金属物质粘住而缩不回去,酿成祸事。我们住宿的帐篷全靠烧木头取暖,有时烧炉工没有烧好炉子,在半夜睡梦中被冻醒是家常便饭。记得1973年的冬天最冷,曾有一次因火车的刹车机油被冻住,铁轨被冻裂,而迫使火车停开的记录。
       2.劳动关。严寒的冬天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江河上的冰冻层达1米多厚,沼泽地连底都冻住了,拖拉机以及满载木头的运材汽车在冰冻层上可以畅行无阻的行驶,因而冬季的木材生产任务特别重,经常搞“大会战”,白天黑夜“连轴转”早就习以为常了。我们在野外作业常常变成“雪人”,面对严酷的高寒,踏进齐膝深的雪地,深一脚,浅一脚,迎着呼呼的寒风,与天斗,与地斗,与严寒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伐木运材,为祖国建设献木材。
       我们刚到大兴安岭时,伐木靠人力,主要工具是弯把锯(后来用上了“油锯”),按照操作规范,伐木时前后两道锯口要求离地面在25公分以下(还要视树的根部大小节作适当调整),所以只能弯着腰,或蹲着,甚至趴在地上锯,伐倒一棵树着实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采伐时每逢树杆即将倒下之刻,为了提醒附近作业的工人都要“喊山”。根据树木生长的态势,确定树倒方向,发出“顺山倒”、“上山倒”、“下山倒”或“横山倒”的呼唤。
       山上放倒的树木由50拖拉机拉到连队的楞场,分别锯成每段8米,或6米,或4米的原木,靠人拉肩扛来装车(后来逐步改用“绞盘机”装原条)。
       抬木头一般为6人一组,不仅是个累活,而且对团队协作的要求极高。“抬木头号子”响起,“哈拉腰的挂吧——嘿嘿,前后搂钩——嘿嘿,搂钩就挂上吧——嘿嘿,挺起个腰来——嘿嘿……”领号人一声吼,六个人呼应着齐刷刷挺直了腰,在“抬木头号子”声中,大家步调一致,迈着有节奏的步伐往前走,经过两块倾斜的木头跳板,把原木装上了运材车。“抬木头号子”是统一劳动步调,鼓动情绪和倾吐内心感情的号子,它的词都是根据实际劳动过程中遇到的情景即兴编创的,是林区工人创造的劳动歌声,它带着林区工人的豪情,让栋梁之才走出了大山。抬木头是林区工作中最重的体力劳动,一天到晚抬着沉重的大木头,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如6米长樟子松原木的小头端直径42公分是1立方米,近1吨重,落叶松就更重了。抬木头时思想要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就会出事故,如果其中有一个人的步子不协调,就会影响到自己搭档的步伐,进而危及抬木头的全体人员,轻则闪腰,重则伤人。我曾抬过木头,扭伤过腰,旧伤至今仍有时会发作。装好车后,汽车连的运材车把木材拉到盘古贮木场归楞(盘古贮木场也有过辉煌的历史,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贮木场),然后由贮木场工人把木材装上火车皮运往全国各地。
       夏季的活也不好干,大兴安岭森林里的蚊子、牛虻、小咬多得不得了,特别被小咬叮咬上后,这个小家伙一边啃着人的皮肉一边往里钻,直到吃饱喝足撑死在人的皮肤里面,被咬人的皮肤会肿起一个大包块,奇痒难耐。
       春秋两季最苦的是扑打山火了,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年年发生。那个年代,扑火全靠人力,自带干粮——饼干和咸菜疙瘩,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火头烧到哪里,跟到哪里,打到哪里,非常危险,一直要等到下一场大雨,打火才告结束,弄得每个人精疲力竭,饥肠辘辘,人消瘦了一大圈。
       3.生活关。到了大兴安岭,除了南北方生活习惯的差异,主要是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吃的是集体食堂,主食窝窝头、高粱米饭,冬季只能吃冻土豆、冻白菜,喝海带汤。伐木工作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每人每月粮食定量45斤,其中:大米1斤,面粉9斤,其余的都是粗粮。由于缺乏油水,加上体力透支,许多男同胞的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吃(一个月粮食定量中的1斤大米饭只够吃一顿),全靠连队里的女同胞接济。住的是帐篷睡通铺,没有电只能用自制的煤油灯照明。冬季缺水,只好将冰块放进大锅里用火烧,等冰块化开后再用,这些冰块都是跑到远处的盘古河畔用镐子刨,铁钎撬,好不容易挖出来再用麻袋背回连队的。
       在那个年代,由于食品供应极度匮乏,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们平时很难吃到猪肉,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供应那么一点肉,生猛海鲜那就想都不用想了,是不可能有的。有一次听说盘古商店有冷冻猪肉卖,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解馋”的好机会,我赶紧跑去抢购,发现冷冻猪肉的色泽有些发绿,仔细一看,猪肉背上明显的打着“1957”的字样,原来这是外地冷库已经存放了十六七年之久的冷冻肉,尽管如此,这批冷冻猪肉还是即刻被抢购一空。
       随着对大兴安岭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奉献青春  磨砺人生
       我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在大兴安岭工作生活了10年左右的时间,10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每位知青的艰辛人生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我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怀着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带着满腔热情,无怨无悔,在原始密林深处,战严寒,斗冰雪,洒热血,流热汗,不怕苦,不怕累,终于在“高寒禁区”上站住了脚。我们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青春和激情点燃了沉睡千年的莽莽林海,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绩。在大兴安岭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洒下的滴滴汗水,有我们踏出的行行足迹,有我们直面苍穹的悲壮呼号,更有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大兴安岭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磨练了我们知青这支队伍,使之很快的成为了林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我们和林区职工群众朝夕相处,共同劳动,互相学习,相互影响,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感天动地边友情,患难与共情相连”,我们大兴安岭这批老知青朝夕相处,曾经共住一顶帐篷,共睡一排通铺,一起啃着窝窝头,喝着一锅冻菜汤,共艰苦,同命运。泪的经历,血的情感,也使得我们这批老知青之间建立了深深的友谊。
       大兴安岭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也磨砺了我们的人生,给予了我们坚韧、忍耐、向上、奉献的精神和干练、担当、爽直、勤奋的个性。正是这种精神和个性,给了我们自己人生每一步注入了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勇气和力量。
       10年的知青经历使我们通透了对艰辛人生的领悟,从而使得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成为最为忧国忘家、最具奉献精神、最有“折腾”能力、最能吃苦耐劳和胸襟开阔的一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