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08: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十二篇作者:上海知青 岭上行 发表于2013.11.27
                                    铺上铺下两重天  
      我在大兴安岭的日子是整整七年半时间,其中六年光景是在塔源森调队度过的。 要说对《铺上铺下两重天》的感受,森调队员应该是体会最深刻的。由于其工作性质所定,全年8个月左右是野外勘察作业,几乎每个月要搬家一次,到了新点就要搭帐篷,重起炉灶安新家。
       搭帐篷的活由于经常操作练兵,加上个个都是壮劳力,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砍树备料,十来个人约半天时间三下五除二就完工了,帐篷内取暖用的是大铁桶改装的炉子套上铁皮烟囱 ;添加梆子完事了。就这条件睡在帐篷里,铺上铺下真是两重天呢,铺下的地上冰雪没融化,铺的顶上热火朝天,整个帐篷的温度春夏秋冬都有了,铺下是寒冷的冬天,铺上是春、秋季,顶上方是夏天。居住的条件就这样,关键看你怎样合理利用,使用得当一样可以健康的生活。
       在计划经济那年代,能够安排在森调队工作是件十分荣幸的事,因为它在林场的福利待遇是首屈一指的,吃的是百分之70细粮,每月发三十几斤细粮票,60元左右工资加上45元外业补贴,在七十年代每月有一百多元收入确实是非常诱人的,所以讲人的精神因素非常重要,尽管是《 铺上铺下两重天 》的生活环境,但是森调队员的情绪都是乐呵呵的。野外勘察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走路运动其实对锻炼身体是非常有益的。总之,就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而言,本人选择了到大兴安岭工作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4336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294
发表于 2024-3-19 1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4-3-18 08:35
第三百十二篇作者:上海知青 岭上行 发表于2013.11.27
                                    铺上铺下两重 ...

铺上铺下两重天  

每一位大岭朋友都有这种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16: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戴望天精心点评!下面继续:
第三百十三篇 作者:上海知青
xinganlong 发表于 2015-8-1
沁园春.忆兴安
北岭兴安,
老树深山,
涧水凉甜,
看岭空蓝碧,
风云极速;
层峦翠绿,
雅趣增添。
走兽悠闲,
飞禽俯瞰,
漫赏春风叙二三。
暗思
叹青春已过,
泪湿衣衫。
龙江浪滚鱼潜,
水激去,
似油画卷帘。
掖千言万语,
难言意恋;
东西南北,
日夜情衔。
夜月初探,
清风墨岭,
归梦闲心眺望南。
忆思远,
且银河浩瀚,
觅路何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7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094
发表于 2024-3-31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为什么不是看岭空碧蓝?而是“看岭空蓝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光曲 发表于 2024-3-31 18:11
请教:
为什么不是看岭空碧蓝?而是“看岭空蓝碧”呢?

谢谢月光曲互动鼓励!由于浙知网被消失,我与许多知青作者都失去联系啦,包括这位用汉语拼音做网名的上海知青兴安龙(我连他的真名叫什么都没问清),无法回复你的疑问哦,抱歉啦!下面继续推出其它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3: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十四篇 作者:杭州知青 捞鱼
                                     谈面食  

   昨天说了,今天捞鱼想来浅谈一下面食。人们往往会说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这句话总体来讲是符合现状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对于我们这批在特殊年代去过北方支边、插队、下乡的南方知青来讲,对于面食还是会有许多留恋的吧!
   在支边那会儿,我们都生活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平时吃的主食都是高粱米、窝窝头、大碴子,白面馒头、面条,那是细粮!一个月54斤口粮只有几斤细粮,包括1斤大米。 咽不下粗粮,想吃细粮了,那就等到连队食堂哪天统一做馒头了吃吧!大米饭更是稀罕物,到了食堂供应大米饭的那天,也不管下顿了,我们就拼命地吃,有的岭友竟1斤米饭一次性就把它消灭光了!下一顿只能眼瞪瞪地看着别人吃米饭,自己只能啃着原来剩下来的窝窝头。
   吃大米饭当然不容易,一,因为供应量太少;二,因为太想家了,家乡原来是吃米饭的,吃着米饭觉得心里温暖。可是吃米饭不容易,吃馒头同样也不容易,辛辛苦苦劳作了一个星期,星期天供应细粮了,饿狼似的同伴们也想吃个够,二两一只的大白馒头不论男女,每人吃它三、四个不成问题,我们连队还有创记录的一个人一顿吃上八个的。所以那时候不管哪个岭友叫他一下饭桶都是不带冤枉的。
   好了,捞鱼就是容易回忆那时的艰苦事,现在还是言归正传谈面食吧!支边那会最先接触到的面食就是白面馒头。有时食堂为了求快,挣时间,会把它们做成刀切馒头,我们南方知青都把它叫成面包。开头食堂服务员都是北方人,而南方人的普通话不标准,所以老出洋相,我们要买面包,食堂里会说:我们这里没有面包,只有馒头!闹出不少笑话。不过对面食印象最深的事,莫过于1971年春节,捞鱼和岭友们是第一次在那边过大年。
   北方有一句俗话:好吃不如饺子。既然是过大年了,而且是南方知青们第一次在北疆深山老岭过大年,连队放假,开两顿饭,食堂给大家准备的是饺子。但是,当大伙儿赶到食堂打饭口一看,都楞了,同伴们拿回来的只是一坨面团和一碗馅。南方知青大多不会包饺子,没办法大家回到帐篷里,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同伴们有的自己试着包饺子,有的拿面团做成一块块饼子在大铁炉子上烤着吃,捞鱼心急索性拿个盆子放上馅和水,待水开了后就往盆里下起了一条一条的面嘎嗒。在北方十年,捞鱼笨!楞是没学会北方那些面活,还是返城回来成家后,才从夫人手中学会包饺子,但也只是粗手粗脚的,包出来的饺子没了模样,下出来没人吃,得自个儿报销。
   其实北方面食品种蛮多的,有馒头、花卷、包子,有发糕、有油饼,有饺子、有面条,面条还有机制的,有手工的。还有麻花、散子、油条……。叫捞鱼一下子还报不过名堂来!而且,从广义上来讲还应包括荞麦面、玉米面等面食。总之,经过大北方十年的磨练,你别说,捞鱼和大多数南方知青们一样,还真喜欢上了这个面食。在家,隔三差五地要想吃馒头、烙油饼,还想着吃五谷杂粮。到医院后,夫人为了照顾捞鱼的营养,更有意让捞鱼多吃面食和杂粮。
   捞鱼相信面食和杂粮,要不为什么北方人都比南方人高大呢?呵呵!面食吃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7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094
发表于 2024-4-1 1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4-4-1 13:53
谢谢月光曲互动鼓励!由于浙知网被消失,我与许多知青作者都失去联系啦,包括这位用汉语拼音做网名的上海 ...

谢谢您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13: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月光曲互动鼓励!下面继续:
百十五篇 作者:嘉兴知青 老毛 发表于2015.6.6
                桃花水下来了 (当年日记)
1973年6月8日         天气晴
       六月兴安,冰雪消融,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茫茫苍苍的原始森林里的最后一场雪还没有化完,百草树木已迫不及待的开始发出萌芽,开着紫色小花的无名小草,拼命钻出湿润的土壤,向人们宣告:“春天来了。”
       今年的春天比前二年来的晚了一些,人们终于脱掉穿了整个冬天的沉重的冬装,换上轻松的春装,舒畅的呼吸着春天的芬芳。春雨刚过,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我们那边的人,管它叫达子香,又叫金达莱,把它的树枝折断,闻之有股清馨的香味),没有几天就开满了山岗,色彩鲜红的花朵连成一大片,给绿色的青山,涂上美丽的花案。开着黄色小花的灌木丛叫迎春花,星星点点撒满额木尔河边。树丛里,水塘边,长着两只长脚的小鸡(其实是鸟),在树林里叽叽地叫着,鹅黄色的绒毛,在绿草丛中十分显眼,但如果你想抓它,是肯定抓不住的,因为它跑的飞快,我们只能逗逗它而已。昨天上午,我和周善坤、沈铭忠去离我们帐篷不远的小河沟挑水,走到离小河不远的草丛里,突然,扑拉拉地飞起一只黑色的大鸟,吓了我们一跳,大鸟飞到林子里去了,大家还怔怔的呆在原地,不知所措。我说:“这只鸟可能在孵蛋,我们快去找找看,可能有鸟蛋。”大家赶紧放下水桶,分头寻找,不一会,我在河边的塔头甸里,看见了一窝鸟蛋,共四枚,比鸭蛋大,蛋壳青青的,有许多小黑点,我赶紧脱下头上的单军帽,把四枚鸟蛋小心地放在帽兜里,并大声地喊:“找到了。”他们二人赶紧过来看,沈铭忠拿着鸟蛋,眯花眼笑地说:“等会回去就可以吃鸟蛋了,一人一只,另一只给王力健吃。”可是我们没福气,煮熟后剥开壳一看,蛋已成为小鸟了,谁也不敢吃,只能扔了。
       天气一暖和,桃花水就下来了,今年的春潮比以往几年都猛,成批的冰块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顺着宽阔的额木尔河,排山倒海而来,漫过了河岸。刹时,住在大河边上的新林区桥梁大队的一个连队(他们在建造老潮河大桥),被洪水包围了,有很多人来不及逃出来,只好爬到帐篷顶上,等待洪水退下去。可是洪水还在一个劲地往上涨,淹没了旁边的小河和洼地,漫上了河岸,大块的冰排呼啸而来,妄图把帐篷和人们一起吞没,那些来不及转移的上海知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男的在帐篷顶上大呼小叫,女的在大声哭喊。
       中午饭后,我们接到通知,连队的男人都去抢救了,古莲区西林吉的解放军战士也出动了,可是没有办法。下午三点左右,冰块冲走了我们和解放军辛苦搭起来的浮桥,(眼看就要接近他们的帐篷边上,胜利在望了)。
       没有法子,林场领导从解放军手里接过铁皮喇叭(不是电喇叭),大声叫喊,告诉帐篷上的男男女女赶紧涉水逃出来,勇敢的解放军战士都下到水里,奋力用木杆撑开冰排,打开通道,接应那批遇险的上海知青。
       我们不敢下水,因为水太凉,就帮助拢火堆、搭帐篷,在岸边接应。被救出来的上海知青,个个像只落汤鸡,嘴唇发紫,脸色发白,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真的好可怜,生活用品都被洪水卷走了,但命保住了。过了不一会,他们住的帐篷也被冰排冲走了,好险哪!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打字于嘉兴油车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 0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南方知青从未体验过的灾难,跑冰。东北知青们,苦难多得多,情况更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80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17: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嘉友点评鼓励!下面继续:
第三百十六篇 作者:杭州知青 平心而言 发表于
2016-1-10
       弯把子锯片粘住了舌头
   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原红林林场的知青举办了支边大兴安岭45周年的聚会。
   聚会期间,有二连的知青难过地说起,杭州知青王玉森因病前不久已故世。闻此不幸消息,大家都对王的过早离世深感痛惜。
   王玉森初到大兴安岭后,一开始分在二连的后勤排,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准备烧火取暖的拌子。
   北方的冬天天黑的早,很多时候生产一线的集材拖拉机下班后拉下来的老干(枯树),要急着劈成柈子烧炉子。他个子不高,眼睛也近视,傍晚时分黑灯瞎火的干这活其实也是蛮辛苦的。
   干活累先不说了,先说说这大兴安岭的冷对王玉森的伤害吧。
   大兴安岭的寒冷你可千万不能大意,杭州知青王玉森由于初到东北,没有生活经验面对这高寒奇冷,在这上面他可吃了大亏。
   每天,他将集材拖拉机拉回来的老干锯成一段段约80厘米长的木桩,然后劈成一分四或六的木柈子。锯子用的是北方人称弯把子的手工锯。锯片约有14厘米宽,70厘米长,呈弓形,装好木把后,就可锯木了。
   七一年春节过后有一天,王在锯木段时,他自已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竟然鬼使神差地用舌头去添弯把子的锯片。好家伙!这锯片竟将王的舌头牢牢粘住了。王玉森惊恐地呃呃大叫,大家围上去焦急地看着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时都惊呆住了。
   此时只见王玉森用力将锯片往外一拉,锯片是从舌头上拉开了,可是冰冷的锯片已残忍地将王舌头上的一层粘膜皮生生地揭下来了。王是满嘴血污,疼得差点昏死过去。
   大家知道,说话、吞咽,这些功能都要用到舌头,可想而知,这接下来的一些日子,对王玉森而言有多痛苦。
   后来老工人告诉我们,在室外的金属制品是万万不能用湿的皮肤去碰的,否则大兴安岭怎么叫高寒禁区呢。
   套用一句北方话来说,在那可遭老罪了。
   现在,玉森岭友已逝,谨以此文纪念他,愿他在天国安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