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 法

[复制链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3-9-20 17:41 编辑

41、白   战         
       本指徒手作战,借以喻禁止使用某些常用字眼的诗歌。宋佚名《漫叟诗话》:“欧阳文忠(修)守颖日,因小雪,会饮聚星堂,赋诗,约不得用玉、月、梨、梅、?、絮、白、舞、鹅、鹤等事。 欧公一篇云:‘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自后四十余年,莫有继者。元  六年,东坡在颖,因祷雪于张龙公获应,遂复举前篇令,末云:‘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欧阳修)诗话谁能说?当时号令君记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06: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4-6-16 08:37 编辑

42、跳  脱         
       比喻诗文描写极为生动活泼。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李商隐《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一作: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06: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2-11-23 18:11 编辑

  43、活   法         
       指作诗无一定之法规,不拘泥于某一诗法。宋曾季狸《艇斋诗话》:“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吕紫微》:“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者,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然诗家贵参活法,忌泥死法,千变万化,不可执一律拘。是又在人能神而明之,有定实无定也。”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0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2-11-23 18:13 编辑

  44、避  俗         
        避免用庸俗的字语和韵脚。宋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云:“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日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06: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3-9-20 17:42 编辑

   45、避   熟         
      避用熟语熟事。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学诗者每作一题,必先立意。不能命意者,沾沾于字句,方以避熟趋生为工。若知命意,迥不犹人,则神骨自超,风度自异。仅在字句求新者,犹村汉着新衣,徒增丑态而已。”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堕‘熟’字界里。”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0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4-6-16 08:55 编辑

46、倒 插 法         
        一是篇中的倒插法,即先不说明何人,只描述那人的形象,后来才点明他是谁。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砅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此其法也。《丽人行》篇中‘赐名大国虢与秦’、‘ 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二是句中的倒插,即把词的顺序颠倒,更显遒劲。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句法有倒插,有折腰,有交互,有掉字,有倒叙,有混装对,非老杜不能也。倒插句法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顺讲则‘夜月虚织女机丝,秋风动石鲸鳞甲’,与‘昼省香炉违伏枕,山栖粉堞隐悲笳’皆是。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2-11-23 18:15 编辑

  47、反  接  法         
      指不由正面,而是从反面承接上文之意。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魄矣。”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至接笔,则或挺接、反接、遥接,无平接者,故愈显嶒崚。”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附:
述怀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7: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2-11-23 18:16 编辑

  48、转  接  法         
      掉转笔锋去承接上文的意脉。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五言长篇,固须节次分明,一气连属。然有意本连属而转似不相连属者,叙事未了,忽然顿断;插入旁议,忽然联续,转接无象,莫测端倪,此运《左》、《史》法于韵语中,不以常格拘也。千古以来,且让少陵独步。”又:“少陵《新婚别》云:‘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近于怨矣,而‘君今往死地’以下,层层转换,勉以努力戎行,发乎情止乎礼义也。”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附: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05: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2-11-23 18:17 编辑

  49、突  接  法         
      言在抒情写景时,突然接着叙事,或突然接发议论,好像与上文毫无关系,实则呼吸相生,血脉贯通,以神接而不以词接,以气转而不以句转。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独开生面处。”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附一:
醉歌行   杜甫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附二:
简薛华醉歌   杜甫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
  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
  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
  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
  如何不饮令心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79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05: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4-6-16 09:28 编辑

50、倒  装  法         
      言章、句、字不是顺序,而是倒装。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形家论龙穴沙水,喜逆而恶顺,惟诗亦然。逆则力厚,顺则势走,此章、句、字三者倒叙、倒装、倒押之法所宜讲也。”清施补华《岘傭说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倒装法也。”说明倒装法,可以分别运用于章、句、字之间。如杜甫《秋兴》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便是倒装句。韩愈《春雪》的“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亦为效杜之倒装句法。
                                              ——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附:
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起句)发端深妙,非春雪不称。(起二句)二句领起全篇,俱以所见言。…… (结句)“夜”、“旦”二字相对作关锁。“色”字仍与“看”字呼应。(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

【诗例】

春雪

韩愈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洒篁留半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

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

弄闲时细转,争急勿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

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解析】

“巧作关锁”,揭橥出韩愈《春雪》诗起与结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其内涵,可分析为两个层面。

第一,是起结以不同时间相呼应,即以“‘夜’、‘旦’二字相对作关锁”。起句“看雪乘清旦”,领起全篇所写春雪之轻盈、无声、洁白、细小而又如浪如潮之美和诗人赏雪、讶雪、掬阶上雪、摇树上雪、弄空中雪之趣。结句“夜色自相饶”,则收束此全篇描写。起句末字“旦”字,与结句首字“夜”字,前后遥相呼应,意味着诗人赏雪的时间是从早到晚整整一个白天,其兴致则是无穷。这是起结以不同时间相呼应,从而深化全幅诗情之妙。

第二,是起结以相连情景相呼应,即“‘色’字仍与‘看’字呼应”。起句“看雪乘清旦”的“看”字,表示审美主体诗人对雪之欣赏。结句“夜色自相饶” (“饶”者,连也、添也、增益也),其中之“色”字,则表示审美对象入夜以后之雪色。一“看”字、一“色”字,前后回环映照,意味着:一、春夜雪色之美,不尽相同于白天雪色之美。二、春夜赏雪之趣,亦不相同于白天赏雪之趣。三、诗人将连夜赏雪,正如已整日赏雪。这是起结以相连情景相呼应,从而启示结束以后之妙。白天赏雪是实写,连夜赏雪是暗示,一实一虚,整合起来,便构成一幅昼夜赏雪图之长卷。
起结巧作关锁的艺术作用,显然不等于起与结的艺术效果之和,而是形成生生不已的艺术发生机制。它不仅深化了全幅诗情,而且启示结束以后。换言之,它不仅使诗情充满于起结所示时间两极之间,而且在不言之中默示出结束以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与极浦书》),“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起结巧作关锁从而启示出结束以后,好比大画家笔下的虚处留白,又好似大词家笔下的“扫处即生” (谭献《词辨》上卷评欧阳修《采桑子》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欧词是用此法于开端,用于实写,其实也可以用于结束,用于虚写),正是作品灵气荡漾之处,亦是读者味之者无极之处。起结巧作关锁的艺术特质,应有两层意义:一、全体大于部分之和。二、结束就是开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