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分事物性质,利用“苦难”否定上山下乡的方向,是一些人否定上山下乡的又一理论支柱 还有就是说一大堆苦难,他们之所以否定上山下乡,认为让知青上山下乡,就是给知青带来了一种“苦难”,此文只不过是把苦难换成了“伤口”。什么叫伤口?一般来讲,伤口是指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肌肉、黏膜受到了侵害而破裂的地方。在这里,有人把它延伸为经过了一种苦难而留下的伤痛。这是换汤不换药,意思是一样的。如何看这苦难,我在《用苦难能否定上山下乡的方向吗》一文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苦难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二种,反动势力的苦难与我们的苦难,反动势力的苦难是不能克服的,毫无疑问,那是要坚决反对的,如我们过去常常搞的忆苦思甜,其实质就是对这种对苦难的控诉。而我们的苦难是能够克服的,是不能随便反对的,如红军长征中遇到的那种苦难,那是人类在追求和平进步事业的奋斗中所产生的苦难,就不能反对。从表面上看,二种苦难好像没多大区别,都是吃苦受累,或死人。”“它们的不同,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区别就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不同,一个是非正义事业产生的苦难,一个是坚持正义事业所带来的苦难。由于性质不同,我们的态度就不同。就如战争,没人会说战争好,因为它不但要打乱社会的正常生活,而且很残酷,要死很多人,苦就不用说了。可以说战争就是人类最大的苦难。但我们为何只反对非正义战争,不反对正义战争呢?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是正义的,一个是非正义的。”对此毛泽东同志说得很清楚,“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如果有人连这点都说不清楚,还来谈什么理论?那只能是误导人,骗骗一些无知的没有头脑的人。 另外也需要说清一个问题,上山下乡有苦难,别的地方就没有苦难了吗?应该说,苦难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苦难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当初你没上山下乡而到了其它地方,难道就没有苦难、没有伤口?这是不可能的。自有人类开始,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必须有所追求,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就不可能不同各种苦难作斗争。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说到底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苦难、留有伤口的发展史。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为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的繁荣昌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其中有多少人流血牺牲了,留下了伤口。尤其在为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目标奋斗的时候,更会留下伤口,因为革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而是要付出汗与血的代价。知青上山下乡,是党的一项长期政策,走的是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其正当性是不容怀疑的;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其精神是不容否定的;知青上山下乡也是一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经风雨、见世面,走的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道路,其方向性是不能歪曲的;知青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经受了锻炼,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成绩应该肯定;在今天还有大学生与一些退休老同志主动到农村去支农支教,是一种延续,其时代意义不能低估。 有些人常用这一页快要翻过去了来否定上山下乡的必要性与精神,是站不住脚的。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在这些人的字典里好像有这样一条解释,翻过去了,就是消失了,消失了就能证明是错的。这些人不明白,首先凡是历史都是被翻过去的,不翻过去怎么能称历史?其次翻过去的历史不能说错,红军长征的历史不是早就翻过去了,我们今天不是还在宣传吗?还有上山下乡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国策,而政策是有阶段性的,它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做适当的调整,调整不等于否定,而是一种继承。就如我们今天国家倡导生二胎了,我们就能下结论说,当初国家提倡只生一胎是错的吗?如这样理解的话,任何政策的改变都是否定了前者,这显然是违背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可取。有人觉得要把文革前的上山下乡与文革中的上山下乡区分开来看,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我认为用这种割裂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同样是违背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可取。无论是文革前的上山下乡还是文革开始后的上山下乡,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党的号召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它有一种继承性。为何一个要肯定,一个要否定,无非还是回到前面已分析过的一个老问题,说它是文革的“产物”。 有些人认为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本身就是对上山下乡的否定。照此逻辑,那我们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不就成了对这次会议以前历史的否定,那这以前的历史都是错的,不能说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唯物论,照此推论,必定会走到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道路上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相互否定”的理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领会。我们还是应该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天的政策适合今天的情况,昨天的政策适应昨天的情况这个角度去分析,更有说服力。在这里有一点是明白的,无论政策做什么样调整,其内涵是相联系与相通的,其精神是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