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月雅湖

《知青问题研究》200篇文章连载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22-2-22 11:03 编辑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知青岁月》)出版发行,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凝练朴实的文字,再现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学习热潮。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书中勾勒出的青年习近平在逆境挫折中的成长历程与心路变化,都能格外引起同样处在人生转折点、处于努力奋斗时期的青年学生们的思想共鸣。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把对鉴自省的人生标尺,自觉“向青年习近平学习、看齐”的思想已经“置顶”校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这是人民的认可,这是领袖的魅力,这是榜样的力量。
25-.jpg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青年学生砥砺青春理想、锤炼坚定信念的生动范本。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当时扣着“黑帮子弟”帽子的青年习近平本身已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还要经历目睹“文革”中自己敬爱的父亲受到迫害,处处受到歧视与区别对待,这种苦远远超过了体力上和生活上的苦,但他没有抱怨,没有气馁,没有放弃,“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这是大抱负、大气魄、大本事、大勇气的人才能作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曾语重心长地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要求:“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总书记的教导与期望正是根源于自己青年时期在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中,一头扎根于群众,在为人民服务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忍受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的亲身经历,为当代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做出了实际垂范和榜样。一个人确立信仰相对容易,但坚守信仰却更为艰难,特别是在信仰面临诱惑和选择时,保持初心更难。当前,我们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焦虑、媒体的裂变格局、校园生活的转变以及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交锋、交融,等等,致使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意识面对日益多样、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坚定理想信念、打造内心强大的信仰力量越来越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其重要性、紧迫性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了。因此,青年学生学习总书记,首先要“源于信”,就是要像总书记青年时期一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64-.webp.jpg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好学善思、练就过硬本领的最好表率。《知青岁月》一书给我们生动展现了青年习近平的读书学习的场景,有些老乡讲道,“习近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夜晚靠自制的煤油灯照明读书,因太过靠近,常常把鼻子弄黑。”第一次去拜访习近平的陶海粟说,“一进窑洞,第一眼就看见炕上、窗台上、箱子上到处都堆着一摞一摞的书。”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就曾多次就读书学习发表讲话,他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青年习近平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在阅读中,他注重分析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剖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饥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之所以能高瞻远瞩,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都与他青年时期热爱学习、痴迷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有真才实学的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的学习条件、环境较之以往要好得太多,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国家竞争,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我们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也更加紧迫和提高了。因此,正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青年学生,必须以总书记为表率,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多读书、读好书,既把书读“厚”,各类型、多类别比较综合着读,也把书读“薄”,在不断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成长根基、练就过硬本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64-2.webp.jpg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吃苦精神、磨练坚强意志的一面镜子。插队的七年,作为来自城市年龄最小的一名知青,习近平不仅要忍受生活中的缺吃少用,在城市里常见的一碗白米饭就“可把他吃香了”,掌握农活儿对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犁地”“挑粪”“学用老,连枷”“打坝,修梯田”“但他从不服输,吃了很多苦以后,不但能成为一把工作好手,而且还作为村支书,扎根在梁家河为乡亲们谋福利”。青年习近平就在这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艰辛磨练中,过了跳蚤、饮食、劳动、思想“四关”,始终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自称为一名“普通农民”“黄土地的儿子”而不是“知青”,自己吃糠团子把“真粮食”给老百姓。正是这些艰难困苦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塑造了他刚毅坚卓、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扎根人民、厚植为民的赤子情怀。当代青年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优越了,但部分青年学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骄娇二气较为普遍,怕吃苦、不能吃苦的不在少数。而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在守株待兔、歌舞升平中实现,必须经过勠力同心的奋斗历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因此,当代青年学生更需要向总书记学习,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吃得苦中苦、方得天外天,把苦与累看作人生最好的历练,把这份物质上的、身体上的磨砺积蓄转化为精神上的、心灵上的升华,并形成为实现人生抱负和国家发展目标而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64-3.webp.jpg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书写奋斗青春的动力源泉。在历史见证者的口中,我们看到“近平建成陕西第一所沼气池”“孔家窑简陋的厕所被修好”“带领村民打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为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种烤烟,打了五大块坝地”等一件件当地群众受益至今的实事好事被落实。“插队几年让他更加贴近实际”“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了解梁家河”“敢说、敢做、敢担当”“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这些深刻的印象留在每一位亲历者的心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正是因为把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所信仰的理想外化于带领乡亲们干实事、敢为人先的奋斗实践中,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上,才能在七载寒来暑往中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6年4月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这就是要求青年躬身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插队时期对“有字之书”的学习阅读不是枯燥、呆板地死读书,而是在建设梁家河的广阔天地中,是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生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能引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进的重大思想。人生时代坐标决定了肩负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国梦”的一代,必须向总书记看齐,从无字句处读书,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自身的成长、未来的发展等一系列人生问题,即要笃实好学,更要躬行实践,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用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64-4.webp.jpg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既是对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详实记述,又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生动教材,更是凝聚感召青年学生的先进理论。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一方面要切实组织好“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利用新媒体等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讲好总书记的好故事,让更多青年学生听得到、理解好故事;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增强组织自信、历史自觉、工作自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1: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下乡.webp.jpg

       作者王圣博,系全国学联主席;本文来源2017年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为《以领袖为楷模用奋斗书写青春——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对知青上山下乡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确实有一个站在什么立场、运用什么观点和采取什么方法去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从历史发展与国家全局的角度,对知青上山下乡的本质特征、传承演进和历史贡献等问题谈几点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历史发展的主线,认识知青上山下乡的本质特征

我们知道,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新中国的特殊时期和环境中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这一历史进程清楚地表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开展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政府组织行动。它是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多年的历史,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作出过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这一历史时期,正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辉煌成就和经历曲折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诚然,党和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改变,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主题和主线也没有改变。

毫不讳言,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来就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有些还十分突出,但是这些都不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在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进程中,党所领导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结合”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容就是广大知青怀着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直接参加改天换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经受了锻炼,发挥了作用,并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中作出了无私奉献。就是在“文革”期间,尽管知青上山下乡一度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更多一些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都仍然不会改变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也不会超越中国共产党延绵不断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当然,也不会动摇和改变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同样会证明,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与党和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主题和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任何历史都有两面性,都有主流和支流,都有本质和现象,这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把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研究与评价,置于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去把握,就会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历史真实,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分清支流与主流,就会实事求是地展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客观进程与本来面貌。这是当今研究知青上山下乡应当重视和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从“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认识知青上山下乡的传承演进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年,大致经历了前后27年时间。毫无疑问,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党和国家持续推进知青上山下乡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时间段进行的,其中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另外,还有3年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时间段进行的。在这样一个纵跨两个重要阶段而推进的知青上山下乡政策,必然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也必然表现出政策演进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2)不仅贯穿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所有历程,而且贯穿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全部历史。我们不能割断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段历史;同样,也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即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不能因为发生了“文革”,就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就,就否认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否认这个历史时期及其与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连续性和一致性。

动员和组织上千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到边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从当时中国所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实际状况出发,审慎抉策并致力推进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历史已经证明,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当时城镇就业压力、培养接班人、建设新农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肯定这一抉策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从不忽视知青上山下乡历史进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从不掩视“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受到更多一些影响和存在更多一些问题,这也是十分明确的。在研究实践中,任何片面夸大不同时期的错误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毋庸讳言的是,不同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看到密切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探索实践中的方向、任务、目标上的联系,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探索实践中的工作重心、方针政策以及内外环境、现实基础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在当今知青问题研究和评价中,惟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一重大事件放在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去观察,置于当时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全局背景下去把握,方可较为客观和全面。如果认为持续推进27年之久的知青上山下乡贯穿于“文革”期间10年,就认为它是“文革”运动的产物;如果把“文革”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一度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影响,就认为是“文革”运动的组成部分,进而得出“文革”已被否定知青上山下乡也应否定的结论,这都是站不住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9: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认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作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该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已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无疑作为新时代知青问题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成果载入共和国史册。

青年习近平与大多数城镇知青一样,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奔赴农村。在火热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他与广大社员群众打成一片,劳其筋骨,汲取养料,磨砺成长,由一名“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逐步锻炼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把好手”,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逐步锻炼成为一名受到父老乡亲赞扬的农村基层干部。

作为一名普通知青,习近平开初曾有过迷惘与彷徨,也经历过跳蚤、饮食、劳动、思想“四关”的考验与磨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冲在前,干在先,乐吃苦,挑重担;作为一名村支书,他以身作则,带头大干,修梯田,办沼气,扎根在梁家河,为乡亲们谋福利。

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可以说,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经历,是许许多多插队知青的共同经历,也是许许多多知青在农村生活、生产实践的真实写照。

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基本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1700多万知青,在不同时期奔向农村、边疆,尽管其中不少人曾有过徬徨和苦恼,有些人也曾一度有过曲折和伤痕,但他们中的许许多多人却在磨练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坚定了信念,得到了锻炼。他们以广阔天地为校,以农民大众为师,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战天斗地、改良土壤、科学种植、兴修水利、驾驶铁牛、开办民校、传播文化、防治疾病等,为改变所在地方的落后面貌奉献了青春。在如火如荼的农业生产实践和农村生活磨练中,他们所洒下的汗水,铺下的石子,打下的粮食,种下的树苗,那怕是做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作出的一份贡献,都是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点积垫。

对广大上山下乡知青在农村、边疆作出的历史贡献,党和国家自始至终给予了高度赞赏。经中央审定并批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广大知青在广阔天地里,经受锻炼,接触实践,增长才干,为开发、振兴祖国的不发达地区作出的贡献,对涌现出的一批英雄人物和事迹,经予了充分肯定。

可以说,知青上山下乡,成就了中国农业、农民、农村,成就了一代知青群体,也成就了知青群体为改变农村、边疆落后面貌作出的历史贡献。这种历史贡献,早已溶化在农村山山水水的改造中,早已转化为乡村文明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早已铭记在当地老百姓的言传口碑中,也早已镌刻在新中国的历史丰碑上。这种历史贡献及其体现其中的品质与精神,并不因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束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日俱增、日久弥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经十分清晰地回答了这一跨世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