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21-12-17 11:20 编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中国主要矛盾决定的。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矛盾反映了中国所处的环境,国内经济恢复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农业就其基本形态来说,仍旧是分散的、个体的、落后的,广大农村仍使用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也很低,不能向城市和国家工业化供应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这一情况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与农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农业积累与工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农业生产并不乐观,这就要求在土地不断开垦的基础上,需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进行科技指导与文化传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知识青年地位决定的。 知识青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青年与工人农民在革命过程中互相帮助、缺一不可。一方面,“五四”以来,知识青年在革命过程中具有带头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主体与骨干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因此,全国知识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知识青年在革命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对知识青年进行更好地培养,一种方法是对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改造、理论教育;另一种方法是对知识青年进行实践改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知识青年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存在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的问题,这就造成知识青年的数量提升,知识青年的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知识青年就业困难等问题。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由中国革命经验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分析了中国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脱离的现象,阐述民主主义推行受阻、立宪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知识阶级的青年未深入到农村中宣传社会主义,这是需要知识阶级青年认识与改正的。党的创始人毛泽东以知识青年参加的五四运动为例,说明知识青年通过运动未能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青年未能动员与组织工农群众,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成败同知识青年是否与工农群众结合相关联。由于认识到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坚持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做法,如抗战时期延安青年运动将学习革命理论与生产运动相结合,促进革命由失败转向胜利;再如1947年的五二〇运动,学生运动与工人罢工相结合,形成“第二条战线”,有效推动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中国革命中的失败教训与成功案例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共产党在借鉴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