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0 05: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94、宫声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陈公父论诗专取声,最得要领。潘帧应昌尝谓予诗宫声也,予讶而问之。潘言其父受于乡先辈曰:‘诗有五声,全备者少,惟得宫声者为最优,盖可以兼众声也。李太白、杜子美之诗为宫,韩退之之诗为角,以此例之,虽百家可知也。’”宫、商、角、徵、羽,原是音乐的“五声”,其中宫声宽顺和响。文学家则加以引申,用来论诗。诗之宫声,指境界阔大,气势磅礴,高响亮调的作品。所谓有“金石之声”,即用以称美这类诗歌,其意义已经超越单纯音韵的范围。《老子》:“大音希声。”推崇大音。季札评秦风为“夏声”,“能夏则大”(《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夏”意谓雅。他以雅音为大,加以赞美。宫声之说即是这种以大为美的美学传统的体现。韩愈赞美李白、杜甫的诗章“乾坤摆雷硠”(《调张籍》),也反映了对这种诗歌美境的向往。钱谦益受前人这些思想的影响和启发,也大力提倡大音宫声,将其作为理想的诗歌风格加以追求。他认为,美的诗歌应该具备铿锵宽宏、从容和清的声韵,高华骏朗、雄奇伟丽的辞采,铺陈排比、枝丰叶茂的结构,从而显示气象宏博、脉理沉厚、深稳雅健的整体风貌。钱谦益一般来说肯定诗歌的体貌应该多姿多态,竞相争长,但他并不认为不同的风格都是等值并重的,而是存在主次甚至正负的区别。他以山川形势和居室构造作比喻,说明铺陈排比和凄细幽眇两类不同的诗歌艺术特点的主次关系,指出前者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见《刘司空诗集序》)。这其实也是将大音宫声之作摆在首位。他自己的诗作很显明地反映了这些特点,评赏别人的作品,也常常对类似的风格特征作会心的赞许;反之,对前后七子疏阔噍杂和竟陵派幽寒尖仄,因不合其大音宫声的风格要求而遭致排击,这又反映出钱谦益未能将其多种诗歌风格互相共存的思想真正坚持到底。但是,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呼吁诗文必须有益于天下,反映天崩地解的时代,弹唱反抗凶暴、批判黑暗的高亢强音,这又从另一角度,为大音宫声之说灌注了光彩照人的思想蕴涵。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