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15: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觉民互动鼓励!下面继续:
第一百四十二篇 作者:上海知青  陆树群 2012年8月
                        怀念战友章锦昌
    回首往事,在那特殊的年代,整整一代城镇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奔赴农村、奔赴边疆,在农村战天斗地;在边疆屯垦戌边;在西双版纳割胶种地;在白山黑水筑路架桥,献出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其中还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的战友,浙江余杭知青章锦昌就是其中的一位。

    想当初他也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怀着圣洁的情感,带着崇高的热情和满腔的激情,来到了大兴安岭。虽然工作繁重,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有一颗快乐的心。生活上平易近人,工作中任劳任怨,同志之间守望相助。我们桥队女子连、机械班都喜欢叫他宾努。他也总是笑嘻嘻地应和着。可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战友,却在一次建造大兴安岭塔河区通往十八站乡的国防公路大桥中,驾驶着50集材拖拉机背负水罐前往河边罐装生活运水途中,和对方运材车交会时不慎翻下路基,挤压受伤。被送往塔河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噩耗传来,全队悲痛。许多知青战友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章锦昌花样年华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早早地离开他亲爱的战友,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
    悲剧发生以后,他的家人从余杭赶来,看到的是当时自己亲手送上站台的儿子,静静躺在连夜赶制出的松木棺材中,孤零零地搁置在空房子里。漆黑的夜幕下,一盏油灯斑斑驳驳地闪着微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和无奈,深深地刺痛着广大知青的心。由于历史的原因,章锦昌同志没有追悼会,没有巨额的经济补偿。陪他上路的只是一只带着原始森林松木清香的棺材,草草地掩埋在大队所在地碧州那个铁路隧道山顶上的荒坟场上。他就像加格达奇知青广场雕塑的一枚树叶一样,无根无助,随风飘扬,最终飘落在兴安岭的土地上。那树叶雕塑下的几滴水珠,就像我们为他流下的泪水。
    这次我们知青圆梦之旅团队经过当年出事的地方。站在桥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凝视着奔腾的河水,尘封的记忆之门又徐徐打开。我心情复杂,不能自已。虽然章锦昌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不像那些在轰轰烈烈事迹中牺牲的知青同志那般无限荣光。但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衡量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章锦昌青春年少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印刻在我们知青战友的心中。

    望着出事的地方,心中喃喃自语锦昌战友,我们来看你来了。没带香烛和花圈,没带水果和供品,只带来了家乡战友的怀念,带来了广大知青战友的情谊。我们一行13人,在那出事的地点,全体默哀。余再玉同志作为我们知青代表,采了几束大兴安岭的野花放在那出事的地方,以此寄托我们全体知青的哀悼      我站在遇难地方,心中默想,如果不是当年那种历史背景,不是那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不是那种超强的劳动强度,他一定会和我们一样活到今天。在经历返城、成家,经历人生的各种无奈和精彩缤纷之后,也该到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了。而如今我们只能在记忆里回想你充满青春活力、平易近人的形象,却留下你一个人孤独寂寞地长眠在那荒草之中。
    在当地,我们这代知青都已返回各地家乡,当地老工人或退休返家或已去世,新的领导们对那段动荡的岁月、那个时代的知青队伍,也只是了解一二,感知不多。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招商引资,改变林业生产结构、搞好林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而那些80后、90后年轻人更不知晓,在塔河通往十八站国防公路上,在大兴安岭第一座预应力桥边,曾经有一位年轻的余杭知青,曾留下他年轻的生命;有几个人知道,在碧州铁路隧道山顶上,在那荒草丛中,掩埋着一位寂寞孤独的异乡青年,最后把躯体化作泥土,融入白山黑水之中。
    我们老了,头发已经花白,与同龄人相较更显得老气横秋,许多人都带着上山下乡时留下的伤病。回城后又经历了转制下岗,经历了太多困惑与无奈。但是我们毕竟还活着,还能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所以我们更珍惜今天的一切,更加怀念你——同甘共苦的伙伴,真正扎根在黑土地的战友。章锦昌,我们永远怀念你!天国之路,一路走好
   引用一位知青写的小诗,以此寄托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七律·离别》
    弱柳逢秋枝不浓,
    未敢攀折已伤情。
    同是阳关断肠客,
    哪堪冷月伴孤零。
    莫道君去知音少,
    天涯何处无高朋。
    休悲云长夜漫漫,
    自有金鸡报天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2 17: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三篇 作者:上海知青  麦芒
            来到大兴安岭的第一天
                        
宏伟升降所到了
         19701215日的清晨,载着我们上海知青的专列缓缓停在呼中宏伟车站(离呼中还有一站),我们早已接到通知穿戴整齐排着队等在车厢门口,目的地到了。
    大兴安岭的冬天极其寒冷,厚厚地积雪覆盖着山林大地。清晨的月亮和星星都还高高挂在天空,仿佛是冰做成的。月光冷冷地泄在地上,到处一片白雪皑皑,山川森林朦朦胧胧的像水墨画一般,由于大兴安岭地处纬度高,天空还是漆黑的。
    事先已知火车在宏伟车站只停1分钟,所以带队的佳木斯男青年率先跳下火车,喊着:快跳!快跳!火车马上就要开了!车门离路基有1米多高。我们都穿着军大衣戴着狗皮帽子不管不顾地从车门上往下跳,就像看飞行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伞的感觉,一个接一个,下饺子似的,咕咚、咕咚地倒在雪地上,也有几个没看清地理情况的人一跳下去就收不住脚直接冲到十几米的路基下去了。大家随身带着的旅行袋和网线袋什么的,稀里哗啦地跟着主人摔在雪地上。
    我在火车上晕车了5天,紧跟着带队人跳下火车,脚一落地头脑立马就清醒了。短短 1分钟里,车门两边已经跳下了八、九十人,穿着清一色的军大衣带着狗皮帽子,人人只露出双眼,分不出男女更不知道谁是谁了,只有半米宽的路基马上就站满了人。带队的人点了一下人数,看看人到齐了,就大声喊着告诉列车员火车可以开了。我从小生在铁路人家,从小火车也坐了好几回,知道应该有接送火车的值班员挥绿旗,火车才能启动。可是宏伟火车站根本没有候车室和车站站台,也不见什么工作人员,豁然见一块白胚木板竖在路基边,上面用墨汁写着《宏伟升降所》,除了孤零零的二根铁轨伸向远方,再没任何东西了。
    火车司机从车头窗口探出脑袋往后瞅,不一会,车笛呜呜叫了一声,列车喘着粗气缓缓启动了向北奔去。望着远去的列车,泪水渐渐迷糊了双眼,实在忍不住的一声呜咽淹没在车轮的隆隆声中…...想着火车车厢里还带着上海的饼干苹果味,一时觉得火车就像我的亲人恋恋不舍地松开了紧拉着我的双手远去了。啊!火车……!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一次坐着你回到我的家乡?
    火车很快就转过山脚不见了,大家的目光终于回到宏伟升降所。大地森林一片静谧,远处似乎有一间灰白色的帐篷,却不见一点灯光,怎么没有迎接我们的人?带队的佳木斯男青年招呼着大家往路基下慢慢移动,45度的斜坡很难保持平衡,我们个个穿得像个熊瞎子又笨又重,跌跌撞撞歪歪斜斜下到了地面。
    猛地前方出现2个贼亮的大灯,一路高高低低、晃晃悠悠地向我们逼近,仔细一看原来是汽车来了,一共4辆车。心头不禁欢呼起来,总算比我们同学到黑龙江呼玛插队最后是坐马车进村高档,到底是国家正式企业,怎么着都有个汽车接送,一丝温暖涌上心头。
               去四连的路上
    当我们爬上汽车才知道不是那种解放大板车可以站着的,而是装沙石的翻斗车,像个大碗似的,我被安排坐在最前面靠近驾驶室中间位置,最挡风的地方,带队的佳木斯青年和另一个坐在驾驶室内的人把羊皮大衣脱下来给我,一件铺在车上,我坐下后另一件罩着我的头和身体,他让我别看外面,千万不要动弹,用双手紧紧抓住大衣保暖,说是几十分钟就到连队了。我这一辈子都从心底里感谢这个佳木斯男生(现在已经记不起他的姓名了),他怕我扛不住冷,因为我晕车已经几天没有吃过饭了,只吃过一点饼干和苹果。
    汽车在七高八低的雪地上摇摇晃晃地挪动着,速度比那马车也快不了多少,恍惚中倒好像觉得公路是刚遭了炮轰过似的,一个大坑接着一个大坑,人坐在车上被颠得前仰后合的,不断互相碰撞,大家紧紧扒着车邦子,力求保持平衡。不知开了多久,就在我们觉得都快冻僵了、脚已经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的时候,车子终于在一个从高往低的大幅度地颠簸后开上平地停下了。
                 四连到了
    我们的知觉渐渐从半麻木的状态里缓过来,听到有人说话,感到一定是目的地到了。我掀开罩着身体的大衣,抬头看到天蒙蒙亮了。四周一片白雪茫茫。伸直了身体就看到车子停在一个篮球场的边上,篮球场四面有八、九个草绿色的长方形的帐篷,帐篷搭在平整的洼地上,公路那面靠山,山上的大树直冲云霄,洼地的三面是森林,没有一丝风,帐篷里的烟囱冒着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每个帐篷门口都有几个穿着羊皮大衣的男人带着尖顶的皮帽、胡子拉碴地站着看我们,一时恍惚觉得好像看见了《智取威虎山》里的小炉匠,又像是八大金刚、座山雕。
    几个好像是领导的人跑过来招呼着我们:快下车!进帐篷暖和暖和,来,别害怕,往下跳,我们在下面接着呢,快跳!。于是大家咚咚地往下跳,不时地有人摔倒在雪地上。我最后一个跳下车,双脚踏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响,完全没有想到雪地会发出这种声音。我移动着麻木的两条腿,有一人扶着我,一瘸一瘸地进了帐篷。帐篷里一个大铁炉子燃着熊熊火焰轰轰地发出响声,烟囱烧得通红,非常暖和。脱了大衣和帽子,很多人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 因为我们戴的口罩都冻住了,眉毛头发都结了霜,一暖和就化了。
    虽然已经是早上七、八点钟,可天还没大亮,帐篷里点着煤油灯,黑乎乎的。不知是哪个男生一进帐篷就双臂搂住烟囱管子取暖,急的帐篷里的人直喊:放手!快放手!一时看那人手上已烫出水泡。又有女生徐祥妹的半边脸颊冻黑了,四连一个东北女卫生员拉着她不许她进帐篷,蹲在地上用雪使劲搓脸颊,说是再不用雪搓脸上冻疮就会烂的。
    在帐篷里暖和以后指导员和连长先简单地给我们介绍四连简况、点名、人员分班、排、帐篷,即刻就有人领我们到自己的帐篷里去。
    我被分到了女排12班。我们班共14人,半个帐篷大小,与连部共享一个帐篷,中间用羊毛毡子分割开来。帐篷两边用白胚木板钉成两排通铺,7人一排,每人占地0.8米宽2米长,两排通铺的中间有一个长方形铁皮火炉,烟囱通向帐篷的门,炉火燃烧得正旺,发出轰隆隆地响声。哇……,好暖和哦!
    天完全亮了,太阳照在雪地上,像万根金针明晃晃的,刺得眼睛都睁不开。
    短暂的休息之后大家要求上厕所,指导员一挥手:那边树林里是男厕所,这边树林里是女厕所”,咦?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像广阔天地都成了厕所似的,怎么回事啊?女生们都跟着四连唯一的一个东北女卫生员出发了。走到树林深处还没看见厕所,正在东张西望,她笑了:到了,就这儿,随便吧。地上是一尺多深的雪,树上的雪受到震动还不断地往下掉进我们的头颈里。这不啻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打击了,晚上怎么办?也是这儿?多冷的天哦!我的妈呀!
    肚子开始叫唤起来,想象着第一顿饭不管怎么着都应该是大米稀饭和馒头。正胡乱猜疑着,就听帐篷的简易木门被人拍得哐哐响,有人喊着:开开门,开饭了!进来的是食堂的刘庆山等2人,围着白大褂,端着一个铁皮桶和一大盆饭,细看是红红的高粱米饭和白菜,高粱米饭我小时候到我的姥姥爷爷家过暑假吃过,觉得不难吃。肚子饿极了,失望之下还是拿过他递过来的饭吃了起来,管它什么饭吃了再说。一口高粱米饭送到嘴里才知道根本就咽不下去,这是高粱米中的籼米,以前我在姥姥家吃的是白脸高粱米,那是高粱米中的糯米,二种高粱米吃口相差得挺大的。其他上海人看见红红的米饭以为是赤豆饭,高兴地欢呼起来,几天没吃正经米饭了,上来就是一大口,二口下肚才发现味道太难吃了,这是什么饭啊?那么就来一口白菜送饭下去吧,没想到这个白菜就更难以下咽了,没有油、味精、糖这些调味不说,因为是冻过了的菜直接用水煮的,加了辣糊酱和盐,散发出一股酸胖气,简直就像猪食,不由地地一口吐在地上,又冷又饿,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成串地落在碗里。
    猛地想起旅行袋里还有吃剩的饼干和苹果,大家纷纷打开旅行袋翻找起来,一路的颠簸和揉搓,饼干早已经粉碎了,不过总比高粱米饭冻白菜好吃,一顿早饭总算对付过去了。
    忽然,听到有人在外面嚎啕大哭,出去一看,一个前额天然卷发、梳着二条长辫子、长相清秀漂亮的女生扶着一棵小树在哭,她的棉军衣领子上衬着洋红色毛线领子,绝望的哭声至今令我难忘,那个女东北卫生员正在力劝她回帐篷。哭声渐渐感染到全体知青,原本直淌眼泪的知青后来也都痛哭出声,一时难以止住。
又有翻斗车开来了,这一次拉着我们的行李铺盖,一阵忙乱过后,箱子行李什么的都七颠八倒堆在地上,不少箱子已经被野蛮装卸弄得破损了。
    接着发放羊毛毡子,铺床。我就像个傻子一样呆站着,什么也不做,看着别人整理箱子被子,除了哭什么也不干,幻想着眼泪能打动他们,明天就送我回上海。
    午饭、晚饭大约都是高粱米饭、冻白菜,我因为听信了到上海招工的王主任的话,以为伙食很好,所以没有带一粒米一块肉,把旅行袋中的饼干屑吃完就只能吃高粱米饭冻白菜了。
    晚上,大家基本没有好好洗漱就睡下了,有上海带队来的男老师据说挨了打,其实他们也未必知道实际情况。我一直呆坐着,不知所措,既没有打开箱子和铺盖,更没有脱下棉大衣和棉胶鞋,幻想着明天如何离开这里。想着想着就倒在光板床上头靠在羊毛毡子上睡着了。半夜,指导员他们来查铺,看到了我的眼泪还没有干(这是几天后待大家平定下来后指导员告诉我的)。也许,这一天我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干了,从上海出发时虽然痛哭不止,但有今后的希望支撑着,所以不至于绝望。
        19701215日大约是我一生中最感绝望的一天了。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一个吃喝拉撒住都成问题的陌生境地,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人,一封信来回要15天,坐火车回家还得5天,焦急、恐惧、担心……汇成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3 10: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四篇 作者:杭州知青  张胜云
        纪念赴大兴安岭三十五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茫茫林海涛声依旧,西湖碧水情谊长流。
       桃花开,荷花谢,菊花今又黄,梅花也将开。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迎来了赴黑龙江支边35周年这个难忘的日子。35年前的今天,一群热血少年男女毅然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和亲人,离开了美丽的故乡,带着美好的憧憬,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去北国边疆屯垦戎边,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巍巍的兴安岭上响彻着他们劳动的号子声;滔滔的呼玛河水洗涤着他们疲惫的身躯;滚滚的大庆石油里也曾流淌着他们的汗水;皑皑白雪的富拉尔基大地上至今还留着他们的脚印......为了开发、建设祖国的边疆,我们曾经为之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有的甚至把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也留在了那片黑土地上。
       青少年时代的记忆,已经像列车窗外的风景,正在飞快的逝去,唯有代表正式迈入社会的115日这个日子还点点滴滴留存心头。
        35年的岁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它却占去了大于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在这个35年中度过的。当年的帅哥、靓妹,如今已是人老皮松,两鬓霜雪,岁月的沧桑写在了我们的脸上,人生的年轮在不断增长。但是我们青春无悔!
       是蹉跎岁月?还是峥嵘岁月?苦难是人生的教科书,经历过太多磨难的人更加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更有责任心,更懂得珍惜感情。生活不但教会了我们生存的技能,生产的技术 ,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面对爱情、亲情、友情——人之常情。
       知青生涯,与其说是一次人生磨难,还不如说它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笔人生宝贵财富的积累。
       今天无论你是春风得意的仕途宠儿,还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大款;无论你是打工糊口的上班一族,还是仍在艰难打拼的下岗工人,因为个人的机遇、条件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结局。这种同路不同命的事例,比比皆是。但是值得自慰的是,当年你们也曾努力过了,奋斗过了,人生的过程在于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你们都是好样的!都很棒!
      当年风华正茂的一代知青,现在都已不再年轻。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八十小弟弟,九十不希奇,一百多来兮。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在今后的人生中保持健康是第一位的。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让我们借助于今天聚会这个交流平台,发扬当年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多沟通、多走动、共度夕阳红。
       战友啊,朋友,我的兄弟姐妹!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才闻丹桂瓢香,又见满山红叶,自然界的美丽秋景,不正是我们美好人生的象征吗!在此,我向各位道一句珍重!最后祝大家合家幸福,事业发达,健康长寿!
                       作者系原呼中区碧水林场九连知青
                       2006115 杭州西子湖畔龙凤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15: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五篇 作者:上海知青  君君
                        美好的回忆
    不知如何理解我近日内心复杂的心情,也许是年岁已高,也许是最近来访的学生较多。闭上眼睛总会思念大兴安岭。无奈于城市的喧哗与闷热,会怀念大兴安岭的清凉与静美。其实那里有些季节还是很美的。有些季节会有值得留恋的景致和乐·····
   
记得那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五、一的时候,还是春寒料峭的,天空还时不时的会飘落雪花,只有到河西的大河边上,才能看到河面原本厚厚的冰开始融化,岸边的枝也不再像冬天那样的僵硬,而是变得阿娜多姿起来了。着急的枝条会有嫩嫩的毛毛狗冒出来了,这时人们才恍悟春天来了啊!之后春就加快了她的脚步,视乎在迎合这人们思春的急切心情,仿佛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就把山峦染红了,又视乎是同时,落叶松也冒出了嫩嫩的针叶,白桦要稍晚些才舒展他的叶片,之后大兴安岭就被青翠欲滴的绿环抱了,春天来了,人们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而荡漾......
    看见我们塔源登山队在伟民、赵侃的带领下,经常偷闲爬山,我好一个羡慕,看见他们爬山很陡峭,我就会回忆起我与同学们一起上山捡柴时走过的山,其实那里的山是舒缓和绵延的,少有陡峭和崎岖的盘山路。每当我看到报道某某山区因暴雨而泥石流或滑坡,而致无辜的山民惨遭不幸,那时我会想起塔源的山民,那边的山不会发生如此情况,愿他们过得安宁、安康!
    大兴安岭的山是宽厚而朴实的,最富色彩的就数秋季了,记忆中立秋一过,山林就由翠绿变成金黄,放眼望去,层层叠叠、斑斓而妖艳,宛如一幅宽宽的油画。秋风一紧,瑟瑟飘零的树叶为森林的大地铺上金色的地毯,这时林间的小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要有兴趣走在上面,仿佛在金碧辉煌的地毯上,好神奇,好松软。
    大兴安岭的冬季特别漫长,经常国庆节前就飘起了雪花,这个冬天要占据人们生活的半年之久,时而是大朵大朵棉絮状的雪花,温暖着轻吻着人们的脸庞,这是在没风的时候光顾的。时而小小的颗粒伴随着刺骨的寒风,砸在脸上就像猫抓的一样刺痛。一场一场的大雪,整个大兴安岭就变成洁白的世界。到那时我会悄悄的在心里想,熬着熬着再过俩月学校放假我就该回家了。我每天穿梭在宿舍、学校办公室、教室之间,尽管我们条件与采伐连的战友比算好的,有专人为我们烧火取暖,可是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气候下生活,怎么也感觉特别的冷、特别的干燥。那时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玩的,就盼望有朋友来玩,可以去铁路车站接一接,去车站要经过一条大河,那时的河早已冰冻数尺,河面光洁如冰。我们穿着大棉袄、棉裤、带着大手套、裹着大围脖、穿着大皮靴(要臭美去哈尔滨时买的好看)。和几个我们共同的姐妹嘻嘻哈哈的、互相撞着、嬉闹着。路滑容易摔倒,摔倒、起来、起来再摔倒这似乎是我们冬季出门最开心的事情了。这时的冬天同样是美的,我们在一片白茫茫的、在有平膝盖高的雪地里走时,看见的大多都是老乡们穿着黑不溜秋的棉猴,唯独我们那些上海娃子,在这茫茫林海的一片白色中,穿上花花绿绿的棉袄罩衫、戴上上海买回去那五颜六色的大围脖,来回的走着羡煞林区的爱美的姑娘和小娘们。我们自豪的来回走着,别具一番景象。
    大兴安岭是我第二故乡。那里承载我年轻时的回忆,那里有我青春年华的奉献,那里有我那些像弟弟妹妹般的学生,那里有我情窦初开时恋情的延续!我感谢国家政策,让我有机会去那遥远的大兴安岭,尽管让我受尽了当今青年无法忍受的煎熬。可是它让我磨练了意志,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珍惜当下的幸福和美好的记忆!珍惜岭友间的友情。

         铭记“曾经是岭友、永远是朋友!的誓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5 14: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六篇 作者:杭州知青  ASTWXG  发表于2013.5.7
            背袋土豆上北京
一九七七年国庆前夕,我与女友商定,利用探亲之际,到北京一游。
    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我在七三年四月曾去过,但这次是与女友同去,意义不一般。所以,为了能在北京好好玩玩,最好有一架照相机最理想了。
    睡在我邻铺的好朋友杭州知青小魏知道了我的心思后,他热心地跟我说:她姐姐家在北京,家里有一架德国产的135相机,你到北京后去借来用就是了。
    他这一说,我好不高兴,连声道谢。
    小魏接着就给他北京的姐姐写了信。
    上别人家去,总要带点礼物。大兴安岭虽有的是木材,但木材是计划供应的,这就不用多考虑了。林区土特产也有,但主要是黑木耳和香瓜子(香瓜子其实是东北特产,大兴安岭不产香瓜子)。这二样物品相信大部分知青探亲时都少不了。
    我也为此作了些准备。
    但小魏说,他已想好了礼品,到时让我们带去。
    我问他:什么东西?
    他回答:土豆。
    我惊奇地反问:土豆?
    他很肯定地回答我:就是土豆!
    接着小魏向我解释,东北土豆在北京是很受欢迎的,它既可当副食也可当主食。这在当时食品匮乏的时代,他这一说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同时,小魏也坦言,他已与姐姐约定,说我们去北京时,会带土豆去的。
    东北的土豆,实是求事地讲,确实很不错。是比南方种的马铃薯强,好吃。特别是大兴安岭产的土豆,完全无污染,基本上类似于野生。
    像我们二连地窖里刚贮藏的土豆,就是我们职工自已种的。
    在春天时,我们连队的职工在向阳的林地上刨开黑土撒下种,最多夏天时去锄一次草,到了秋天时,再将它收回来。
    收获时,一窝窝的土豆,长的是又大又多。
    因此,我们在地窖里拣个大的,装了满满一帆布旅行袋的土豆。
    就这样,我与女友背着土豆去了北京。
    小魏他姐姐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厂址位于一个叫六里桥的地方。这是个部队的大单位,门口还有卫兵值勤。
    见到小魏他姐姐后,我们说不好意思千里迢迢带几个土豆过来,小魏的姐姐却十分开心,她说东北的土豆最好吃了,北京市场上一有供应东北的土豆,马上就会被抢购。你们带点土豆来,最实在了。
    此事如用现在的思维来看待,走亲访友提着土豆真有点像天方夜谈,不可想像。但当时我们就是这样背着土豆进了北京城。
    本文结束时,另外再插一句题外话:
    在离开小魏他姐姐家时,在楼道里遇到一男子,小魏的姐姐随后对我们说,刚才上楼的这男人是电影《英雄儿女》女主角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的爱人。
    她还说,这家属院里住着很多演员,如王心刚、王晓棠等。
    虽说当时还没有大范围形成什么追星族粉丝圈等崇拜明星的社会氛围,但一旦真遇到社会名人,我们对社会名人还是心存敬仰之情的。
    回到林场后,见小魏从事着林区最简单的集材员工作,我心里是经常嘀咕:
    同是一母所生,姐姐生活在北京,又在这样好的单位工作;弟弟却栖身在深山老林,整天与木头打交道,而小魏自身的文化底子在我们连队知青中也属算不错的,姐弟差异如此之大,好不令人唏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6 13: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七篇 作者:塘栖知青  桥工小鱼儿
           又见碧州
    临行前,师兄跟我说::“你这次回去应该去看看碧州加水站那个山洞怎么样了。”我说:“是啊!这次有时间我一定争取去看看。”我们的人生就是从那个山坡上滚下来,跌跌匆匆,站也站不稳,稀里糊涂地爬上了解放牌大板车开始的。由于时间原因,这次还是未能如愿。
         731早上,我们一行在新林区政协公主席等人的陪同下,去了新林南山公园、原林园后,便上车急急忙忙赶往碧州,碧州留守的老工人早早的在路旁等待我们。
    我们先去了大队部,公路从大队部门口经过,新修的路基已高过大队部半个围墙,从前的办公室和宿舍已经破旧不堪,无法进入。院子里坑坑洼洼无人踏足。只有我们这帮不速之客还津津乐道,指指点点,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昔日的光景已成过眼烟云,人去楼空一片荒凉。和大队部相邻的机械队,远远望去,只有机修车间一栋破房在风雨中飘摇。
    离开大队部来到家属区,三十多年过去了,唯一变化的是,家家户户的房顶变成了彩钢瓦。远远望去一片红色,挺整齐的,其他啥也没变。红砖房经过三十多年风雨已经变的很陈旧了,家属区的道路雨天是泥泞路,晴天汽车开过扬起尘土,像刮了沙尘暴。09年去碧州时,没见到铁牛(老王头的大儿子),我觉得很对不起秀兰。这次一下车,在吕学公师傅的陪同下,我便去了铁牛家。推开院子大门,院子里种满蔬菜,北方人家都一样,走进屋里,心里很不是滋味。简陋的家里,除了电视机再也见不到新置的家具,唯一看点是他孙女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从铁牛家出来,来不及再串门,喇叭声声催着我们上车了。
    和老工人的见面会是在碧州林场会议室开的,碧州林场还准备了午餐,几个男知青和老工人喝着酒,气氛热烈。我们几个女知青看着一个个年迈老实巴交的老师傅,心情特别沉重,当年曾经带着我们年富力强的老师傅现在已经变的木讷呆板,岁月不饶人,我们老了他们更老了。
    公主席一行一直陪同,直到把我们送上了去漠河的火车,非常感谢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7 14: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八篇 作者:塘栖知青  桥工小鱼儿
            邱老师家的菜园子   
    09年老寿星一行6人重返第二故乡,到塔河他们住在了邱鹏老师家,因为他们一行6人有5人在大兴安岭时和邱鹏是同事,都是碧州桥队子弟学校的老师。回上海后听老寿星津津乐道,介绍过邱老师家的菜园子,这次回去,我就想去看看。果不虚此行,收获太大了。
    因为我们旅游行程安排的很紧,没有此安排,只能自己挤时间。这天早上,我们都起的很早,女子连的刘玉芳、乐嘉康、路悦华和陆树群在他们的徒弟和战友的陪同下去了塔河知青广场,高水弟随我去了邱老师家。
    早上5点钟,我们打了个车来到邱老师家,邱老师已经在路边等待多时,我们急急忙忙走进他家,太漂亮了,简直就是个天然氧吧。一千多平米,三个大院子种满了二十多种蔬菜瓜果药材,还养了好多鸡。我们目不暇接,看看这个亲亲那个,看着一片水淋淋的瓜果蔬菜都挪不动步了。邱老师精心打造着这片院子,夏天绿油油的那个真叫人喜欢,到冬天大雪漫天时,这里又是另外一道风景线,院子里堆满了雪雕,各种飞禽鸟兽成了邱老师的作品。邱老师的雪雕作品中央电视台已经播放过三次,他是我们桥工的大艺术家。朋友们,如果你们回第二故乡时,别忘了去邱老师家的院子看看。
    我们不得不离开了,邱嫂急急忙忙为我们抄了一大锅自己家种的葵花籽,邱老师摘了一大篮子时令蔬菜,让我们捎给哈尔滨的女子连指导员田立荣,让住在大城市里的亲人尝尝大山里战友自己种的蔬菜。我们提着蔬菜回到宾馆时,大家七手八脚拿着这些菜,高兴的大喊大叫,相机对着我们又一阵狂拍。一路上,我们磕着邱老师家的瓜子,吃着他家种的黄瓜,心里甜甜的。中午吃饭时,水弟又加了一道邱老师家的菜,新鲜的甜椒与生菜。这个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太迷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13: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九篇 作者:上海知青  家有燕子
                    桥工圆梦之旅
        前
      
<桥工圆梦之旅>数月前在唐胜华等战友,精心策划筹备下,在与大兴安岭观光旅行社多次交流沟通后,在多方朋友的帮助下,圆梦之旅于7月28日正式启程。这次圆梦之旅共有十三人,有浙江、上海两地知青组成。其中一连的陈国荣夫妇、二连的付金财叶慧珍夫妇、李稼夫夫妇、三连唐胜华夫妇,女子连刘玉芳、路悦华、陆树群、乐嘉康,大队余再玉。这次圆梦之旅人员虽不多,但却覆盖了整个桥梁大队,也怀揣着很多桥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享受着这一份快乐吧!

             一、出
       桥工的圆梦之旅于2012728早上8点启程,乘坐G34次高速列车从杭州到北京十三位战友分别在杭州、余杭和上海上车。下午二点左右到达北京,女桥工郭桂芬夫妇在烈日阳光下专程前来接站送站。由于老乡和战友的帮助, 使我们一行人顺利转乘上由北京——加格达奇的列车, 在这里要感谢你们——我们的战友、知青朋友们。
             二、加格达奇
     7月29日晚上20
点左右抵达加格达奇在加格达奇王勇范大哥前来接站意外的惊喜使我们非常感动,在王大哥的悉心按排下我们受到了地区领导的热情欢迎与接待并对我们的圆梦之旅作了全程的精心按排感谢兴安岭的人民。
       晚上我们游览了加格达奇新建的机场并欣赏了夜景加格达奇这一熟悉的名字如今已没有了往日的踪影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气蓬勃、焕然一新的景象变化之大让我们感慨万分激动不已。730日随着我们“昔日林海架彩虹今日圆梦回兴安”的横幅在加格达奇知青广场徐徐展开我们的圆梦之旅拉开了序幕。大家游览了大兴安岭人民为知青建立的纪念广场,不禁感慨万千,凝视着广场中心的知青群雕,抚摸着纪念墙,亲亲那露珠儿,情不自禁纷纷合影留念。然后登上了兴安岭的高峰游览了加格达奇的北山公园和铁道兵的纪念碑。
在兴安岭有很多知青广场和纪念馆,每当参观时我们都很感慨虽然时光已经流逝知青已成为历史但兴安岭的人民没有忘记我们我们知青与兴安岭心连心。
       由于加漠公路全线改造,我们的行程发生了变化,原来从加格达奇开始,我们便随着旅游大巴一路游玩至漠河,现在只能分段改乘火车了。730947分坐上了由加格达奇至新林的火车没曾想火车相当拥挤过道上挤得水泄不通,与当年探亲时状况一样。当得知我们是当年的知青重返故土, 回家来看看时, 一位八十有余的长者伸出拇指连声说道女桥工英雄啊, 这小胳膊小腿哪能架大桥。有的旅客还让出了座位,使我们感到很温暖,兴安岭的人民没有忘记我们也足以让我们知道知青在他们心中的份量有了这份真挚的感情回忆过去我们付出的青春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泪水无怨无悔。
              三、新林圆梦篇
        7月30日中午十二点左右到达新林,受到了新林区政协公主席,区政府办公室、区宣传部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在新林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下午专程陪同看望凝聚我们全体女桥工青春、热情、热血、汗水的前进争光大桥,大乌苏彩虹桥。
       当来到这当年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黑土地,踏上高高的兴安岭,迈步在彩虹桥的这一瞬间,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震撼、感慨、激动、兴奋……巍巍的兴安岭您是我们的母亲,阿娜多姿的彩虹桥您是我们的儿女。大家发自内心的呼唤,“魂牵梦萦的兴安岭,今天您的儿女回家了”,兴安岭您是我们儿女的牵挂,故地重游,百感交集,倍受亲切。
       弹指之间,40年过去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多么的熟悉和令人难忘啊,这桥上的桥面、桥墩、桥梁、桥头,都凝聚着我们每一个桥工的青春、泪水、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有我们太多的过去,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故事,刻骨铭心。
       在梦里无数次梦见彩虹桥,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她的英姿、她的美观、她的娇艳,四十年后的今天她依然完好的横跨在兴安岭的河畔,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彩虹桥对我们每位女桥工来说,她的意义非凡,她见证着我们的人生,见证着我们的青春,彩虹桥永远在我们心中,您向世人展示着女桥工的风采。彩虹桥您是我们的骄傲、彩虹桥我们为您自豪,根据事先按排新林区记者站采访了女桥工,在欢呼声中圆了我们思念之梦!
                四、桥工情结——碧州篇         731日早上由新林区各政府部门的领导一路专程陪同我们参观了南山公园、原林园。中午我们前往碧州探望了原桥梁大队曾经培养我们成长的桥工老师傅们虽说离别已有三十几年但彼此都能认识对方真是亲人相见格外亲这是桥工的情谊这是知青与兴安岭人民的情结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名字——桥工是桥工把我们紧紧相连是桥工让我们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情思念之情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升华相互拥抱握手拍照留念这桥工大家庭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脸这一天仿佛是桥工家园的大喜日子
        在碧州林场举办了座谈会出席的有新林区各级政府部门碧州镇党政班子人员畅谈兴安岭的过去现在将来,以及桥工的思念之情有感恩有牵挂为之动容在碧州镇领导的按排下宴请了我们全体桥工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段难忘的桥工相见
        在碧州大队我们参观了曾经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四十年过去了它却饱经沧桑,象一位老人在讲述着当年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碧州大队部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寻找着当年身影
让我们感到特别感动的是新林区各级领导和桥工老师傅们亲自把我们送上前往漠河的火车。依依不舍,挥手告别,兴安岭的故土,兴安岭的人民,我们爱您!
               五、漠河——北极点       731日我们来到中国的最北——漠河。参观了火烧纪念馆,游览了松苑原始森林公园。81坐车前往北极村,瞭望俄罗斯村庄——伊格纳斯伊诺村,隔江观赏俄罗斯风光,徒步游北极沙洲,游与天涯海角齐名的《神州北极》,中国《最北一哨》,中国〈最北邮局〉,中国〈最北一家〉。
                    六、知青情结——图强
       8月2日早上我们由漠河前往图强,参观了图强林业博物馆,先由讲解员介绍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色,我们每个人都很投入,随着讲解员进入到另一个展览厅时,瞬间打破了先前的宁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是一个活生生的四十年前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景象,这时情绪已无法控制,那熟悉的林场伐木工具、手推车、卷扬机、五0拖拉机、双人锯、帐蓬、土炕,这一切的一切曾在梦中无数次梦见,今天这个展览厅把我们拉回了这个年代。我们忘记了年龄,仿佛我们回到了18岁,都纷纷偿试着当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场景,身临其境,感慨万分,当我们坐在土炕上带上皮帽追忆着当年的林林总总,大家笑得前俯后仰,这种激情,这种气氛感染着家属,他们也纷纷学着我们当年的样子拍照留念,这种感觉真好。
        图强林业博物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是知青的缩影,振憾、难忘。
                    七、桥工情结——塔河篇       8月2日下午圆梦之旅前往塔河,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今天晚上我们要与这里的桥工师傅们再次相聚,有徒弟找师傅感恩的,也有师傅找徒弟的,弹指之间四十年过去了,但这思念和牵挂之情却从未割舍过。过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真情, 是这份情 ,是这份义,今天在塔河让我们再次相聚。我们仿佛回到了年青的时代,追忆着我们的青春,这一刻是多么的幸福,愿老天把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瞬间。我们是桥工,我们是战友,我们是兄妹。聚会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相聚是短暂的,思念是长长的,让我们的桥工情结天长地久!       8月3日早上我们离开塔河,前来送行的有很多老师傅们,也有我们的姐妹们,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桥工心连心,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名字——桥工。
         八、怀 念 战 友
8月3日早上我们从塔河出发,途径塔河瓦拉干大桥,在游览大桥之际,我们全体桥工及家属在当年战友章锦昌遇难的地点,深深默哀三分钟,怀念为兴安岭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深表我们对老乡和战友的怀念。战友,老乡我们来看你了。你安息吧!你永远活在我们知青心中!
               九、黑土地篇
       8月3日早上我们由塔河前往呼玛,途中游览了《吴八老岛》,再前往黑河,我们参观了黑河著名的《知青纪念馆》,知青纪念馆将建知青碑林,知青雕塑,知青纪念墙和知青纪念塔,让那些曾经为黑龙江省做过贡献的知青留名青史。在这知青馆内陈列着我们女子架桥连的照片,其中最醒目的一张是华罗庚与女子架桥连的集体照。在这知青馆内有着很多可歌可泣故事。晚上我们游览了黑河界江游,欣赏着俄罗斯与中国两岸的夜景。
       8月4日参观了俄罗斯风情园,锦河旅游景区,锦河大峡谷电视剧《知青》拍摄基地,闯关东拍摄基地,朱家大院等。
       8月5日从黑河到五大连池风景区天然的熔岩洞穴神奇莫测,连池山影,火山天池奇观,更是妙趣横生,使人流连往返。
         十、桥工与桥的情结
    我爱桥队,我爱桥,桥队就是我的家,短暂的圆梦之旅我们一共游览了五座大桥:新林的前进争光桥、大乌苏的彩虹桥、西林吉大桥、盘古大桥、瓦拉干大桥。其中有一个西林吉桥梁不是我们旅游的景点之内,为了能够满足我们这个愿望,我们的女桥工丁爱莲利用我们的休息时间,按排二个车,早上五点从漠河前往西林吉大桥,也就是说新林的前进桥是女桥工的第一,西林吉大桥是女桥工的一座收关之作。从新林的前进桥到西林吉大桥,我们的追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锦上添花离不开贵人的帮助,丁丁谢谢你了!
    盘古大桥——爱情的桥梁。四十年前,我们的桥工知青夫妇,付金财、叶慧珍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直至牵手,当今天迈步在这见证爱情的盘古大桥时,她们充满着幸福,我们为她们送上了兴安岭的鲜花。大家情不自禁为她们歌唱,为她们祝福。
             十一、哈尔滨
         86早上从五大连池前往哈尔滨,由原女子连指导员田立荣大姐在哈尔滨接待了我们,桥工的圆梦之旅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帮助,圆梦之旅在兴奋、激动、振憾中,在哈尔滨划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结束语再见了黑土地,再见了兴安岭。短暂的圆梦之旅是一次心灵的呼唤,心灵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圆梦之旅在回忆、激动、兴奋、感慨中结束了。这次回归故里,让我们见证了兴安岭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进取、开拓、掘起。愿我们的故乡——兴安岭腾飞!兴安岭您的儿女与您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19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五十篇 作者:上海知青  刘玉芳(桥工假小子)
            我的圆梦之旅
            桥工家园的短暂圆梦之旅马上要进入尾声我是第二次再回家看看在这期间受到了多方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为此表示感谢再次回娘家这种感觉真好每次看见老工人时心情都非常激动在碧州我去探望了吕学功的爱人明年他们家也要搬迁至新林再三嘱咐以后上新林去找他赵连长身子也很硬朗在塔河见到了我多年末见的桥工姐妹朱艳华吕桂琴孟献琴我们畅谈思念之情在情深深意绵绵中我们举杯祝福拍照留念把幸福留住

         第二天一早她们又陪同我们游览了塔河的知青广场追忆过去喜看今朝展望末来在激情中留下了很多的珍贵照片在漠河我们的丁爱莲不辞辛苦按排车子早上五点就陪同我们前往西林吉大桥再一次游览了西林吉大桥不虚此行桥工与桥的情感桥工与兴安岭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桥工战友们希望你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五十一篇 作者:塘栖知青  唐胜华
             师傅尹清波
     还记得1970年11月刚到大兴安岭桥队,在新兵连学习时曾看过大队文艺小分队演出的一个表演节目一把锤子搞大修。故事大概意思讲的是在大兴安岭天气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硬是靠革命斗志,用双手和一把大锤奇迹般地抢修(大修)好了一台解放大卡车,使其及时投入到大会战中,确保了会战胜利。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想不到一个月后,这个故事的主人,桥队劳模,修理大拿尹清波竞成了我的师傅。

     1971年春节刚过,我和孙光祖(杭州知青)二人从一连调到新组建的大队检修所,当时检修所共五人,所长尹清波、佳木斯知青大许、小宋、再加上孙光祖和我,尹师傅既是所长,又是我们师傅。检修所十分简陋,帐蓬搭在大乌苏彩虹桥工地前面铁道旁,帐蓬内既是修理场所又是我们五人宿舍,帐蓬外搭起个三角架,专门起吊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或底盘维修。尹师傅个子不高,比较瘦,工作时特别认真,严肃时绷个脸,像个师傅样子,空闲时,他也喜欢开玩笑,和我们打打闹闹像个兄长。在他的严厉而又耐心,手把手的帮、传、带下我们终于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逐渐掌握了各门修理技术,就这样我们住在一个帐蓬,一呆就是一年多,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一直到成立机械队,我们才从大乌苏搬到了碧州。他担任了队长,我们也成为修理骨干,一直到1975年,机械队大调动,尹师傅好象调到了图强,而我们师兄弟几个也调到了各个施工队担任机械技术员,这一别就是三十七年。
     这次重返大兴安岭上火车前,师兄孙光祖打电话给我,叮嘱我这次去一定要看看原机械队的几位老师傅,特别是想办法看看我们的师傅尹清波。
     八月二日从漠河北极村回塔河的路上,途径图强吃中饭,我抱着试试看心情,又一次拨起了尹师傅家中的电话(在此前,打过几次都没人接),这次,通了,是他爱人接的电话,而特别凑巧我们午餐的饭店离他家很近,几分钟的路程。不一会儿,只见前面一个老人满头白发,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我和余再玉、陆树群等在机械队工作过的战友连忙迎上去,搀扶着他在饭店坐下。未想到几十年没见,他竞如此苍老,原来前几年他得了脑血栓,按他话说,命大,阎王爷不收,捡回了一条命。身体虽不好,但尹师傅思路依然十分敏捷,记忆很好,和我们一起回忆起几十年前共同经历的那些事,依然还一个一个叫得出当年机械队沪杭知青的名字。当我告诉他,你的那些徒弟现在都生活的很好,托我向你问好。他笑着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记得我这个老头儿。
     怎么不记得你呢,你是我们踏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师傅,在特殊的环境中,我们曾经共同学习、工作、生活过,师徒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衷心地祝愿你尹清波师傅,身体保重、幸福平安。
            唐胜华于2012.8返岭有感  桥工娟子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