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篇 作者:上海知青 五丁路
岭上的寻寻觅觅
记得大家69年刚上岭,男女生关系,仍处在学生时代懵里懵东的,青涩的萌芽状,虽来自同一城市,但不同街道,不同学校,男女生迎面相遇不相认,也不搭话。70年夏后,部份互相熟悉起来,特别看到技校生都成双成对,傍晚双双开小灶,或悠悠转山坡。大家开始留意所在连队姑娘小伙,实际生产,生活也确实遇到需要互相帮助的锁事。男生不善长缝.补.织.煮等,女生遇到完不成生产任务,怕单独行动,想家惦记父母,需要呵护....。
咱们连可出美人的地方,你瞧瞧那些军转哥,不管有无家属,老在连队转悠,与咱年轻小伙抢眼福。连队共有4名检尺员,都是女生,三个来自区领导,或老森工之女,一个来自南方知青,若大个贮木场就她们负责,应付百拾个归楞工的木材检尺工作,真够呛的,问题是她们的工作,还常常被那些军转哥的粗话,引出的起哄坏笑,而含羞离开,甚至于不文明随地大小便严重干扰着。连长是个急性人,看连队粥少僧多,痴痴的眼光已影响到生产任务完成,就来个条规,贮木场青工,知青一律不准在本连找对象胡扯,谁再干扰检尺工作,一律处以重罚。于是贮木场就有了找外媳妇的传统。四十年了,愿他们都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忆我曾待过的连队——已记不清在大岭搬了多少地方,驻扎了多少个地方,但最后的落脚点是贮木场。在通往东方红林场必经过的简陋公路西侧,有二排帐篷东西走向安置,每排两栋标准大棉帐篷,每栋可容30人居住,一共4栋,二排间隔区,靠东端有一口取水井,紧靠西端有一排横向木板房,设仓库,马棚,菜窖。伙食房在最南端独立一栋木磕楞,与帐篷间隔区设有简陋篮球场。老森工,军转工们都从北面林场家属区赶3华里地,来贮木场上班,大多数是靠双脚走,也有一.二个骑自行车的。大棉帐篷里住6个班,多数都是沪浙知青,有一栋是政治文化中心——连部及后半拉检尺员女宿舍。 贮木场共计150多人,有100多是男知青。贮木场筹建时间约是70年底开始,完全土法上马,20米高4组扒杆,近千平方造材台,长400多米的小铁轨道,2公里长进材汽车道。这些设施在今天,也绝非容易之事,何况那时完全人拉肩扛。更要命的是,一次次大会战拉来的原条木,横七竖八堆积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