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篇 作者:杭州知青 樟子松的故事
梦回兴安岭终成现实(知青生活后感) 离开兴安岭已近三十个年头,可几番梦里我曾又回到了那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梦中的塔尔根,那山、那水却是那样的陌生。每次当我走进秀芝的家门和付茂印师傅的家门,却看不到一张熟悉的脸?焦急的一阵大汗把我惊醒,原来又是一场梦…… 有幸的是09年8月,我们一行六人应邀参加了大兴安岭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于是,又一次踏上了知青路,圆了我回塔尔根的梦。 火车在那熟悉的站名加格达奇停靠了,我们代表浙江省知青作为演出的先遣部队提前二天到达地区。 一下火车,跃入我们眼帘的是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欢迎知青的横幅:“风风雨雨四十载,今朝相聚在兴安”,“大兴安岭感谢你、第二故乡欢迎你”,“昔日洒汗水,青春无悔、今朝出智慧,人生壮美”等许多温馨的标语。 想当年,我们打起背包,远离家乡,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国家分担了城市青年就业和物资供应紧张的困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昔日那不知不觉的付出,今日却被兴安人民歌颂赞扬。一股暖流即刻流入心中,激动的泪花几次在眼眶转动。 在《兴安儿女》雕像揭幕的那天,六辆满载着知青代表的大客车,在警车的开道下,有序地驶向知青广场。在那儿等候已久的老百姓,早就站成了一条条长长的队伍。 是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还是在寻找着昔日里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屋的知青朋友们? 一切都在不言中…… 高大的《兴安儿女》雕像,宏伟地矗立在知青广场中央,它刻画着我们青春的年轮,记录着我们奋斗的岁月,弘扬着我们知青的精神,象征着我们一代传人! 我们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走过了人生难忘的历程,在空白的生命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她犹如一首诗,一首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诗,尽管是那么的平凡、普通,而那里的政府和人民却没有忘记我们,把我们知青的精神视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一并纳入“黑龙江精神”体系。 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林海雪原 ,我们所做出的贡献,已在大兴安岭的史册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踏上了返第二故乡征途,我才发现自己价值的所在! 我们曾经在那儿留下的文明生活习惯和宝贵的文化知识,为兴安今天的和谐人文、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我们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和艰辛的生活环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使我们今天无悔地书写了一曲人生最可贵、最难忘的乐章。 巍巍的兴安岭啊,你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你像永远不落的一颗璀璨明珠,永驻我心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与老同学在岭上相聚留影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与岭友同台演出(桃花谣) 我们在会议现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我们一行六人在哈尔滨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知青广场上的欢迎乐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