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3-21 12:14 编辑
一块手表一 在中国的正北方,有一个自治区,叫“内蒙古”。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664年,清政府康熙皇帝以戈壁为界,划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蒙古”之称最初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并沿袭至今。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内蒙古自治政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截止2022年末,常住人口2401.17万人。内蒙古的面积是浙江省的11倍之多,而浙江省的人口却是内蒙古的2.7倍,内蒙古真的是地广人稀。 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此一来,内蒙古的北面与外蒙古和俄罗斯接壤,边境线延长至4200公里。内蒙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均为全国第一,它是“牧草王国、歌的海洋、酒的故乡”,同时,稀土的储量位居世界之首。 内蒙古的行政管理别树一格,自治区的“盟”,相当于地级行政区,“盟”的下面是“旗”,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在清朝时期,“旗”是一种军事与生产相结合的组织,清政府把蒙古划分为若干单位,这些单位就是最初的“旗”,“旗”一直沿袭到今天。内蒙古要想成为粮仓,必须要有水,而恰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它流经内蒙古。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九曲黄河,小曲无数,弯来弯去,沃野千里,在内蒙古就形成了黄河后套地区,这也是内蒙古的西部粮仓。 内蒙古边境线绵长,特别是上个世纪中苏交恶,边境的保卫任务繁重,而内蒙古的人口又是那么的稀少,土地面积却是中国总面积的十二分之一。屯垦戍边,亦军亦民,这可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法宝,在抗美援朝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缩编了不少军人,但是,实际国情摆在面前,保家卫国不能光靠解放军,庞大的军费开支,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的,按势而起,应需特设,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至1971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已有41个团,职工与家属14.5万人,其中知识青年7.55万人。以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还在发展,只不过到了1976年,生产建设兵团转改为农场。 有那么一个生产建设兵团是15团,他地处在黄河后套地区,这个地区是产粮区,但正北方向就是中蒙边境,15团的前身是内蒙古五原国营建丰农场,实际上是一个劳改农场,这个农场的成员太复杂了,有现役军人、复退军人、劳改犯、劳改留场职工及家属子女、知识青年,光是知青就有北京的、天津、内蒙古、山西、浙江、山东,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从边境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下,这里曾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一下子转改身份,成了反修防修第一线,15团隶属二师管辖,二师师部在乌拉特前旗,我们宁波知青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多在乌拉特前旗。 上山下乡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特别是老三届,几乎是一片红,那时的少男少女们,最羡慕的是解放军的军装,据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只发过一套黄色的解放军军装,而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发过两套解放军军装,嘿,还每年再发一双鞋,当然,发黄色的棉被、棉袄、棉大衣,这些大家都是一样的待遇,连插队知青都有的。但是,心细的知青很快发现,生产建设兵团发下来的军装,尽管没有帽徽、领章,连军服也是假的。什么年代都造假,是的,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有假的,假的那个叫“六耳猕猴”。大约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大街小巷最时髦流行的时装,就是一身黄的解放军军装:国防绿的军装,四个兜,配一条军皮腰带,斜挎一只黄挎包,胳膊上套上一只“红卫兵”红袖章。哈,这就是革命军人,这就是出身革命家庭的标签,很有面子呀。可是,不是没有吗,于是,许多年青人,为了一身军装,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也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间一长,真假军装一目了然,它们无论是在布料方面、做工方面,两码事,这是谁跟谁呀。 1974年9月初,15团就发生了一起偷现役军人军装的事,谁偷的?那个岁月里,生产建设兵团中的知青纪律是最好的,其次是农场知青,最差的估计就是插队的了,可明摆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也存在偷偷摸摸的事,胆子还大着那,偷到当兵的头上去了。 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