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东郊约数十里处,有一个维族人聚居的村庄——浩罕村。在一个沙尘飞扬、天空昏黄一色的早晨,我来到了这里。 这浩罕村周边,似乎是维族人的墓园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形状独特的坟墓。 著名的伊斯兰教传教士阿巴克霍加的麻扎,(麻扎,是阿拉伯语,意思是伊斯兰教显贵的陵墓)就在这浩罕村。 阿巴克霍加的麻扎,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包括大礼拜寺,教经堂,主墓室,水池等。 据介绍,该建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主墓室里面,安放着阿巴克霍加的家族大大小小几十具遗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那位“香妃”了。 “香妃”,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买木艾孜姆,是阿巴克霍加的孙女;也是电视荧屏清宫戏中的“容妃”。 据传,这“香妃”不仅貌美,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她自幼身上能发出异香,被当地人称为“香姑娘”。后来被乾隆爷看中,纳为妃子,且得圣上宠爱…… “香妃”长得漂亮,甚至是绝色,这我丝毫不怀疑!长得歪瓜裂枣似的,能被“万岁”爷看中?但要说此女“体有异香”,我以为那是后人编出来的故事了,因为人类生理学上从无此例。 不较真了。出于尊重,还是按俗称她为“香妃”吧。 “香妃”远嫁到大清宫中,这与唐代文成公主去西藏“和亲”一样,其实是一种“政治联姻”。 据史记载,并经考证:“香妃”是在五十八岁时病故的,安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那么,何以今天的阿巴克霍加的家族陵墓里也会有一座“香妃”的棺椁呢?我曾就此疑惑,询问过陵园里的管理人员。这位维族管理人员信誓旦旦告诉我,这“香妃”是真的,其棺椁也是真的!你看,当年运棺椁的灵车还在呢。 我还是有些迷糊:万里迢迢,历时三年归葬,那遗体如何保存呢? 管理人员告诉我,“香妃”归葬时,为防其腐,遗体作了处理,去除内脏,再裹以香料…… 且姑妄听之。 但我更愿相信,这可能是当地维族人,对“香妃”一种怀念的情感寄托吧!弄个衣冠冢什么的,“香妃”生前未能“荣归故里”,死后也总算“叶落归根”了。 毕竟,这“香妃”确有其人;其故事,也是历史上中华各民族之间和融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