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71|回复: 2

姚东古韵—68五马桥的故事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2-9-1 08: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9-1 08:24 编辑

    今天又到三七市镇胜利村的五马桥了。据光绪《慈谿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记载,小桥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距今600多年了。“五马桥”三个大字刻在桥栏的两侧,走近了还发现,大字旁边的边款是“道光辛卯年”、“阳月建”两列小字。道光辛卯是1831年,阳月即农历十月。这也就是说,离最近一次重修也快200年了。小桥是单孔石拱桥,桥栏坚固,桥板的两头各有五级台阶,古朴、精致,除了靠路的一级因路面填高被埋,其余依旧完整。
    对于五马桥这种单孔石拱桥,换做从前真的没有什么可稀罕的,这样的小桥在江南水乡比比皆是。后来因为小河不再行船,陆路拓宽后要跑汽车、拖拉机,所以石拱桥大多已经消失了。到今天还能看到五马桥,应该归功于当地的父老乡亲的保护。供村民日常使用的是倚在古桥之侧的一座水泥桥。
    小桥周边的村庄也叫五马桥。那么先有村,还是先有桥呢?为什么会叫五马桥?是什么时候起的名?对这些问题,没人能作肯定的回答。有人说,小桥的名字是造桥的时候起的,因为面对五马山。可是五马桥遥对的是隔着前后两条江的车厩岙,离五马山远着呢。
    我曾写过两篇短文,一篇是《五马桥访古》,写了阔别故乡60多年的叶昌发老人来五马桥寻访故人的事;一篇是《五马桥的记忆》,写了五马桥的板桥里头曾经的辉煌。当时,我无法考证到五马桥的前世今生,所以在《五马桥的记忆》一文中猜测:“小桥称五马,可见身世不凡。汉时以四马载车为常礼,惟太守可增一马,故五马是旧时太守的代称。惇叙堂叶氏二十七世孙叶人龙老先生在世时告诉过我,‘嘉靖年间,族里出过一位太守,任知府时曾参与查办严嵩大案。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我想,不至于永乐年间就能预见到100多年后会出一位太守吧?唯一能解释的是小桥原本无名,嘉靖年间重修时,族人为了光宗耀祖命名为‘五马桥’。这仅仅是笔者的猜想,真正的缘由已被时光湮没了。”
    然而,“五马桥”并没有被时光湮没。不久前,我有幸读到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的《叶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家乘》共分三十二卷,缺卷十至卷十三,实存二十八卷。《家乘》的信息量很大。我从中获悉,十五世纪有一个叫叶琼的人,以礼记中永乐癸卯科(1423)浙江乡试,以宣德二年丁未科乙榜入仕,正统十四年出任安庆知府,在任八年,政绩卓然,离任后安庆民众自发为其建生祠,《安庆府志》称“琼为政多惠泽民至今称之”,将其列入名宦传。叶琼在退休之前已命长子叶蕃在小桥之西督造衍庆堂、凤山甲第和石林精舍,致仕后即率叶蕃、叶蕡、叶葩三子由下宅自然村迁入新居。从此,衍庆堂成了叶琼后裔(密四派)的聚居地。衍庆堂是太守宅第,高大巍峨,故《家乘》称密四派居大屋,而后世又将衍庆堂称作“老老屋”。
    任何村落的形成,都有一个人口的聚居过程。最初或许只是一户人家,随着繁衍生息,人口才慢慢地由少变多,终于成了村庄。聚族而居的村庄,姓氏就是村名,如果周边同样的姓氏很多,为了区别,在姓氏的前面加上地形地貌的特征或地理位置,如叶家湾、上王岙、上董、下董;或者加上标志性建筑物的名字,如牛轭汇桥楼家、上新桥叶家等。村名的形成,除了口口相传、约定俗成,或许还包含了历史的渊源、传统文化的内涵、甚至还蕴涵着民俗方面的内容。
    五马桥的渊源,正是与正统十四年的安庆知府叶琼有关。
    据《家乘》,叶琼生于建文二年(1400),24岁中举,当时小桥应该已经建成,他赴考前一定从下宅一路向北,过小桥后去叶氏宗祠,求祖先保佑。景泰七年(1456),叶琼告老还乡,随即定居在新落成的衍庆堂,直到成化十二年(1476)去世,享年77岁。可见,称五马桥就是因为桥西的衍庆堂住着一位退休的知府。当然,这桥名不可能是叶琼自己起的,他为人处世十分低调,“二十年足不入城市”,惟田园为乐,“自号归田叟,著归田集若干卷”。叶琼住衍庆堂的20年间,“日偕名公觞咏”,常有文人墨客来饮酒咏诗,五马桥正是这些人叫出来的,后来才慢慢传开被当地的老百姓所接受,在日后的重修中刻上了“五马桥”的名字。五马桥西的村落,自然也由大屋叶家变成五马桥叶家,接着省去了叶家两字,直接叫五马桥了。这符合村落起名的规律。
    小桥称五马桥确实也当之无愧。在叶琼之后,又出过两任知府。《光绪志》说,叶琼“后裔代有兴者”,密四派是惇叙堂最优秀的一支。自500年前叶琼率子定居桥西以来,数百年间耕读传家,人文荟萃,真正的凤山甲第。叶琼传四世至叶应乾,登嘉靖丁未科进士,历官扬州同知、南昌知府、四川兵备副使。传二十三世叶庆增中光绪丙子科进士,官至江西南康府府台。
    至于叶人龙老先生讲的故事,我参考了清刻本《天水冰山录》的记载,与《家乘》中人物生平相互印证,获得了确切的信息:嘉靖四十四年(1565)八月,朝廷一道圣旨责成江西左布政司侯一元领衔,会同府台、守巡、兵备、粮储、提学等衙门组成专案组,清查严嵩父子在袁州、南昌等地的财产,时任南昌知府的叶应乾是专案组成员之一。叶应乾就是叶琼的玄孙。可见,代代相传的故事也并非全是虚言。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原载《余姚日报》2018年05月20日0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08: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461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9321
发表于 2022-9-18 0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族富户、官宦人家的故事比较地容易流传,故里乡民也乐于为其扬名,地方志也会著述;平头百姓如果没有出众的事迹,要传名于后世就要难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