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04|回复: 2

姚东古韵—32张无择与独山村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2-7-25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7-25 11:02 编辑

    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独山自然村,旧属慈溪县金川乡求贤里。旧慈溪历史上出过三位大孝子,其中唐孝子张无择是金川乡求贤里人。说张无择或许稀有人知,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几乎妇孺皆知。这首流传千古的《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就是张无择的同时代人。张无择去世后,是贺知章为他写的墓志铭。
    雍正《浙江通志》、延祐《四明志》等很多旧志介绍过张无择的故事。张无择,字君选,进士出身,唐永隆(680-681)任华阴县令,后任和州刺史,任地方官20余年,体恤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神龙元年(705),袁州司马张叙卒于任上,张叙是张无择的父亲,于是张无择按例“奉丧归里”,将父亲葬于位于招义村的虎胛山南坡。此后,张无择“负土结庐,三年不栉,七日绝浆,感芝草涌泉之瑞。”不仅丁忧期间在父亲的墓旁搭茅屋居住,丁忧期满仍坚辞朝廷为其复职,继续为父亲守墓,且一守20年,直至去世。耐得住寂寞,20多年为父亲守墓,这世上绝无仅有。因此旧志说他“孝行著闻,今古称叹。”
    招义村,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还真的闻所未闻。旧时的“村”与现代的“村”不是一个概念,旧志也从来没有标注过“招义村”的方位。那时候,“人居为里,田野为村”,这也算是对“里人”、“村野”名词的另一种解释。唐代,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从宝庆《四明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金川乡“管里四、村三。云山里、太平里、大川里、求贤里和太平村、招义村、千金村。”张无择奉丧归里,是归金川乡的求贤里,这在旧志中可以找到。天启《慈谿县志》记载的求贤里包括很多村落:石步叶、野猫桥、外埠头、羊角井田、吴公桥、独山、三七市董、上下翁、方家、河水漕、冯家、莫家岙、石泉、周郑、杨梅树下、余家、上下新桥叶、牛轭汇桥、楼家、徐郎埭、涨涂、施大屋沿、上新桥市、叶家、买药宋、货盘、祝家等,有几十个自然村。当然,这些自然村应该都坐落在招义村,因为那时候“村”的面积要大于“里”。
   了解到这些内容后,张无择的故里(求贤里)的范围已经清晰了,但要确定张无择具体居住的村落依然不容易。不过,光绪《慈谿县志》中有虎胛山的记载,而虎胛山坐落在招义村,它当年的周边有野猫桥、外埠头、羊角井田、吴公桥、独山、河水漕等村落。考虑到独山是张姓居民聚居的村落,所以,我几乎可以断定,独山就是1400多年前的张无择故居的所在地。
    独山,“孤峙田中不甚高大”,因了这独立的小山而得名。一条小溪自北而南从山的东麓流过,拐弯再流过南麓,注入一条称作“无择浦”的河流。“无择浦”九曲十八弯,向南16里,汇入浙东运河(慈江)。“无择浦”是宋代之前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张无择。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时任沿江制置使的吴潜致力于水利,疏通无择浦也是他的惠民工程之一,当地百姓感其恩泽,从此改称“吴闸浦”了。独山村,就坐落在独山脚下的独山溪畔。
      记得几十年前,我为了请一位木匠师傅制作家具到过这小村。当时,公路还是单车道的砂石路,村子与公路之间隔着大片农田,进村必须从农田中间的土路走过去。当时的民居大多还是土屋,沿山坡的黑屋顶错落有致。我去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很多屋顶升起了淡青色的炊烟,整个村子弥漫着铁镬、土灶烧饭时的特有的香气。现在可不同了。原本与村子相隔的农田消失了,四车道的公路边挤满了的楼房,那条土路成了夹在房屋中间的水泥路,车到山脚下小河上的桥头时,才发现已经被房子包围了的独山。虽然离公路很近,独山村依然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现在的村民,依然是大多姓张。有一位老人告诉我,1949年以前,村里有张孝子庙,供奉的虚空菩萨就是张无择,人称孝子太公。村中张如标老人生前曾告诉过我:“张姓村民都是张无择的后人。那时候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清明节那天,全村的张姓子孙都到张孝子庙和孝子太公坟前祭拜,祭拜后还要分发馒头,一个人两只,很热闹。”这些老人,一辈子守着这片土地,他们缅怀先祖,提起孝子太公,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真的很值得骄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独山村,居然能养育出一代大孝子。倘若万物有灵,这片土地是应该永远记住张无择的。眼前的村子很安详,一如门前缓缓流淌的溪水,这溪水分明就是血脉之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张氏后人。
      记得那天张如标老人还陪我们去看了张孝子庙的遗址。据说,这也是张无择故居的遗址。如今的张孝子庙已经不在了,是公社化后拆掉的,改建成生产队的仓库和晒谷场,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仓库也拆掉了,成了一块荒废的空地。眼前只有几堆柴草。看来,村民还是有所忌惮的,没人敢建私房。忽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间闪过:既然没人敢建私房,那有没有恢复孝子庙的可能?弘扬孝文化不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也是当今政府所倡导的啊!
    张如标老人却说:“再过几年就没人知道是祠堂(张孝子庙又称张家祠堂)地基了,现在不敢建,不能保证以后会没人建。等到我们这些老人过世,代代相传的‘孝子太公’恐怕不会再有人知道了。”言谈中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看他难过的样子,一位年纪稍微轻一点的老人马上转移了话题,他说,他知道虎胛山上孝子太公的坟墓在哪里,那坟墓是“文革”时期被生产队拆掉的,墓碑肯定还在,不过他不知道贺知章的墓志铭。他自告奋勇地要为我们带路去找墓碑。我们跟着他,走过村东的稻田,踏上沿山渠道的过桥,钻进竹林满山寻找。谈何墓碑?耳边只有这位热心老人的自言自语:“是年代久远下沉了,还是已经被采石场打掉了?”是的,虎胛山的南坡开过采石场,连年放炮采石,虎胛山也只剩一半了。岁月,可以让一切了无痕迹。
                                                                   原载《余姚日报》2018年8月12日3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23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4583
发表于 2022-7-26 0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桥工涛哥 于 2022-7-26 00:42 编辑

对这位‘孝子太公’我要有点微词了:他能不复出仕守墓二十余年,靠何人供养呢?他会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己吗?这类行为孝则孝矣,恐怕不适宜推广,更不能鼓励众人都来学他——人人都终身守墓,社会不就瘫痪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07: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7-26 00:41
对这位‘孝子太公’我要有点微词了:他能不复出仕守墓二十余年,靠何人供养呢?他会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 ...

涛哥说得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