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7245|回复: 0

《晚钟悠悠》连载--初识窑洞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1-3-12 16: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3-12 16:38 编辑

  只从影视和画报上见到过窑洞,所以我对窑洞充满很大的好奇。这次随宁波市工艺美术学会组织的古建筑文化考察团去了趟山西,终于如愿以偿。
  汽车沿着七沟八梁的山坡,逶迤行进在海拔2000多米的黄土高原上,忽然迎面望见了一排窑洞,似乎既熟悉又生疏,一股不可名状的渴望油然而生,一停车,我就径直向山坡跑去。
  北方的山和我们南方大相径庭,我在山西见到两种不同的山,一种纯粹是石山,上面只有浅浅的一层土,好似天上撒落一把灰尘在石岩上,一锄头下去准会碰出火星。草木低矮,高不过尺许。远望去,裸露的岩石和疏落的草木相映成画,说不上秀丽壮美,但峥嵘奇险、高低参差,雄伟壮观。大同的云岗石窟就建造在这种山上。另一种完全是土山,黄土一堆,草木稀少,单看一座山毫无景致可言,连成一片荒凉悲壮。而窑洞就筑在这样的山脚。
  窑洞选址在朝南较陡的山坡面上,以避风雨的侵蚀且能得到阳光。由于北方少雨,雨水一般只能达到土的浅表处,不会渗透到洞内。窑洞向山内开凿出宽约3、深7、8米、高3米左右的穹形洞穴,洞内修饰平滑后抹上石灰,装上门窗,就成了可供居住的窑洞。挖出来的土铺在洞口平整夯实,即是户外活动场所,用以晾粮食、乘凉晒太阳、堆放农具柴草。
  我在窑洞边见到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后生,他蹲在小土堆上抽烟,一副很悠闲的样子。红的棉毛衫,黑裤子,胶皮鞋,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头发一堆乱草窝。我上前跟他打招呼,他眯起眼睛好奇地着我看,古铜色的瘦脸上现出淳厚的笑容,他我走进他的洞。进门一眼看见有个老人倦身躺在大坑上,双脚沾满了褐色的泥土。他很惊讶有人会上他的家,马上下坑招呼。这是位七十八岁的高龄老人,身穿黑色的对襟衣服,花白的头发和浓厚的胡须连在一起,犹如在深山迷路多年后才出来一般。但身体硬朗,说话清晰。
  洞内摆设一览无遗,进门左边是大坑,坑头连着烧饭的大灶,这是为了冷天取暖节省能源而设计的;右边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台21寸电视机,显然,这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因为窑洞只有一窗一门,所以靠外边明亮,里边黑咕隆咚的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后生告诉我,这个窑洞已近百年了,他们是一对父子,靠种田为生,闲时也打短工赚点钱。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些,过不了多,政府会把他们迁到山下的砖瓦房去,这样日子就会好过些。他不觉得自己有多穷,生活质朴但安闲自适。
对百姓而言,对物质追求的奢望总是和辛苦忙碌连在一起。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很难体会到,人和人假若不相互攀比,这样简朴自然的生活是一种安天乐命的悠闲
  我告别了这对父子,走进隔壁的窑洞,这里住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从面容上看,女主人年时模样不俗。大约刚劳作回来,汗涔涔的一脸尘灰。洞内摆设几乎跟隔壁一样,但比较整洁有序。四周的墙上糊着许多女明星袒胸露背的画报,与窑洞的生活场景形成强烈反差,明显感觉到窑洞的主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女主人正坐在坑桌边吃中饭,见我进来赶紧站起来招呼,我看桌上有一个半的大馒头,一个碗里放着切开的五六瓣黄色番薯块,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这就是她的午餐了。女主人端起碗殷勤地请我吃,我抓起几块放进嘴里,甜甜的冷冷的。说句实话,假如每天请我吃这种东西,我会受不了的。
  我又去另一家,只见窑洞口挂着两串火红的辣椒非常显眼。厨房搭建在门口,四面没有遮隔,不各刮风天她们如何做饭。几个老妇人坐在两棵枣树下剥玉米,金黄色的玉米粒从布满青筋手上滑落,索落作响,黄土高原农家恬静祥和的画面。她们告诉我这是她们的食粮,平常吃的主菜是萝卜、土豆、大白菜,肉食很少,当然不可能有鱼,到过年时才会到集市上去买一点。临走时她们送我几把快晒干的枣子,指着说就是从窑洞口那几棵枣树上打下来的,香甜可口。
  人们谈起窑洞,总会和艰苦、贫穷连在一起。我却很自然地想起新疆建设兵团早年住过的“地窝子”。相比窑洞,“地窝子”又要低好几个档次。所谓“地窝子”,就是在干旱的沙土地上挖深2米,宽约五米的大坑,坑顶拉上网状钢丝,上面铺些遮盖物即是屋项,那时没有电,几盏油灯照明,左右各放五张铺躺十个人。中间留一条走道,通过一扇门,沿着土阶走上地面。早上起来满头满脸都是砂土,鼻孔里挖出来的砂土都是一块块的,落在被子上少说也有三四斤重。一年后住上“半地窝子”,“半地窝子”就是将坑挖浅一点,地面上垒起土墙,这样可以按上窗,比以前亮堂了。再后来住上了土屋,不挖坑了,那是全用泥土垒起来的。当年,只有团部才有一间二层楼的办公用房,好像鹤立鸡群。
  我们南方也有土坯房,那是穷人们住的 “土打垒”。南方多雨,墙的根基用石块垒起来,以防止雨水侵入,再用木板做成长方形模板放在石块上,模板里填上粘土夯实,就算一块大砖头做成了,一块块垒起来就成了墙,这种用粘土垒成的房子现在少了,只在山区和边远农村还能见到。
  还有更简单的建方法是用竹篱笆筑墙,在篱笆两面抹上稻草和成的粘土面再刷一层石灰就成了整片墙稍用力一推都会抖动,要坍塌一般。屋面铺上几层稻草,有厚有薄,厚的可达一尺,雨水会顺着草往下流。逢上多雨季节往往会漏水,过不了两年稻草烂了就换下来当柴烧。因为没有窗口,从阳光下进屋两眼漆黑一片,进入防空洞,这种屋子一般只放东西不住人。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中,许多地方还没有脱离贫困,百姓们依然住在风雨飘摇的土屋和草房中。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很难想象上辈人的苦难,想象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穷的地方。时代在进步,人的欲望也总是不能得到满足,我写这些就算是忆苦思甜吧!   2005)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