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86|回复: 8

青嫂眼中的知青 · 吴月娥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发表于 2021-1-26 13: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者:吴月娥
整理者:刘鑫明
间:2017年4月21日
点: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52226教室

图片1.png

       吴月娥,1952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黑龙江省桦南县第三中学。1969年1月回乡务农。1969年5月到合江地区孟家岗铁矿工作。先后当过矿工、绘图员。1974年经推荐选拔进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为燕山大学)锻压系读书。1977年毕业后进入佳木斯农机学院(现为佳木斯大学)任教。1980年为解决夫妻两地生活调入宁波市二轻技校(现为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工作,副教授。曾经担任中国工程图学会浙江工程图学会理事;宁波鄞州区民间作家协会会员。

  一、村里来了知青
  到我们村子里来的知青应该是在七零年以后,比较晚了,他们主要是佳木斯的知青。一共有三十多个,只来了一批。当时已经有知青点了,男女生都有宿舍,还有专门的大师傅给做饭,不用他们自己做。吃的不成问题,一个能保证你吃饱,第二个至少不比村民差。这些孩子来了,我感觉当地的农民对他们真的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没有排斥他们,也没有瞧不起他们不会干活,而是对他们更加同情和爱护,关系都处理的非常融洽。有的知青生病了,他们就会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去。我的妹夫就是知青,当年他生病了,我妈就把他拉到我们家给他做点好的吃,然后睡在热炕头上。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佳木斯离我们有80多华里,语言没有障碍,生活习性没有障碍。所以非常容易打成一片。总体来说,知青与村民相处得很融洽,但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也会有意见,比如说你去地里铲地,总是铲不干净,要么把苗铲掉了,把草留下来,尤其像谷子一类的农作物,粮莠难分,知青这时候可能会比较笨拙,因为没做过嘛,如果把苗都砍掉了,农民肯定要心疼,可能会发点火。但是总体来讲,对知青应该是很热心很爱护的,比如知青铲地很慢,肯定是落后的,到了地头,当地农民就会主动去接他们。在安排干活的时候,有些技术性不是很强的,相对劳动强度不是很高的都尽量按排知青去做,比如给果树剪剪枝,打打叶之类的活。
  知青有去当兵的,走了好几个。一旦有征兵的指标了,尽量给知青,大队干部都说让他们先走吧。当时知青办对知青关注好像不多,我想一个是人不多,第二点他们所遇到的生活困难不是特别大,大队如何对待知青就是靠天地良心了。因为每个村子还是有差别的,我们这个村子是把知青放在第一考虑的,招工啊,当兵啊都先让知青去,但有的村子不是这样。
  知青的到来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是有的,当地的青年会模仿他们的衣着,这是最容易模仿的,知青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就会买什么样的衣服;知青梳一个什么样的发型,他们也会留个什么样的发型,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当地青年和知青走的近的,他们的生活习惯会比过去好,农村孩子原来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来了,就从外面世界带来了一些信息,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刷牙的习惯就是一个,这些都对当地青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经常在回家探亲的时候把当地青年作为好朋友领到城里去,见到城市的马路啊,汽车啊,高楼大厦呀,看到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知青也参加当地大队的文宣队,表演一些节目,城里的孩子在文艺这方面的熏陶比农村多,所以对当地的文化生活还会有些影响。
  当地农民对知青没有什么太多的抱怨,但有些议论。比如,怎么把这么小的小孩送到这里来,活也不会干。家长也不放心,今天送点吃的,明天送点穿的,增加家庭的负担。让他在农村安家不可能,不安家都大了怎么办。农民是比较替他们担忧的。有的家长来了,会住到老百姓家,因为有的知青和农民关系很好,“我爸,我妈来看我了,我就把他送到大爷大婶家里住着”,这样他们之间也会有交流,家长和农民之间会产生一种共鸣,都觉得这些孩子这么小,什么也不会干,为什么让他们到农村里来,质问的都是知青这个政策。
  知青七二年开始有陆续回城的,大批返城的应该是七四年以后。他们离开后,青年点就撤了,房子改作他用,有的作了队部,有的被老百姓买去,有的就那么荒芜着,慢慢就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3: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1-26 13:43 编辑

  二、由民工变成职工
  我1952年出生,是68届的“老初一”。一九六九年一月份念了几个月的“假高中”被“赶回”家里,成为回乡知青,五月份就有到铁矿出民工的名额来了。出民工的情况是这样的:在东北农村有一些公共设施,比如植树啊,修路啊,水利工程啊,既不属于这个大队,也不属于那个大队,是公共的设施,在建设的时候公社就向各个大队摊派,大队再派到小队,小队再派到个人。名额一来,我就报名了,报名以后没有被批准,他们的理由是出民工的人都是农村的单身汉,东北叫“跑腿子”。这些人没有人给他做饭,在农村出工的时候,也不能保证很高的出勤率。农活干得也不怎么样,所以就把这样的人算一个人头顶出去。另外是一些调皮捣蛋吊儿郎当,不大好领导的也派出去,像我一个女的,当时只有十八岁,我来报名大队无论如何不同意,一个是离家比较远,那个地方离我们家有近二百华里,交通很不方便,要回家的话得一天的时间。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一定要去出民工。我出民工的动机不是别的,是为了赚工分,因为出民工下雨天也有工分,在家不出工就没有工分了。
  那时候我们家有七个孩子,加上父母有九个人,有四个书包,四个孩子同时在读书。我父亲做大队支书快二十年了,在农村算是有权的,但是那时候干部是没有任何实际好处的,我们欠了生产队一千多块钱了,就是你今年挣的工分扣了口粮款,不够你就欠着,明年再还,又还不上再记上,累积起来就欠了一千多块钱。一千多块钱在当时是了不得的数字,所以我出民工的动机就是每天都有工分,家里的三角债慢慢就能还上。我就是这样到铁矿去的,但没想到这次出民工竟是我命运的一个转机。
  当时铁矿是以大队为单位安排吃、住。全矿有三百多人,只有两个女的。我们当时干活也比较累,是在露天开采的工地挑土篮,挖矿石。当时我的体重可能都没有土篮重,干活非常辛苦,但我一定要咬牙挺下来,因为是自己要来的,总不能打退堂鼓吧?没想到的是,六九年来的时候我们是民工身份,到七零年国家批准这个矿区为县团级的合江地区孟家岗铁矿了,我真的没想到自己能端上铁饭碗,当上国营企业的职工。这样一来,大家都争着到这里来。
  在矿山,我定了二级工,这是我很引以为自豪的事。珍宝岛事件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一级备战,经常进行动员,就是珍宝岛事件比较严峻,我们正好属于黑龙江的反修最前哨,要提高警惕。七零年的时候,动员说今年大家不要回家过年,要在矿山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万一中苏打起来了,我们的都是民兵,就可以上前线了,全民皆兵嘛。当年露天开采矿山,山顶上没遮没挡的,风雪特别大,那大烟泡刮起来真是不得了,好多女矿工上工地后冻得直哭。所以她们都想回家过年。我心想我不回去了,因为过年的时候工资会多一点。当时就两个女的挺过来了,在矿山过了革命化的春节。过了年,就转正定级,当时男的一般都定二级工,女的绝大多数是一级工,因为她们大多是辅助工种。但是我定了二级工,这让我特别骄傲。定了二级工我的基本工资就已经快到五十块了,还有十二块的矿补,我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靠我了,我姐中师毕业只有三十一块五,所以我的工资应该比一般的女同志都高。当时论体力我也是最差的,当时我的体重只有86斤,力气也不是最大的,那么为什么我能定为二级工呢?就是因为我有出色表现,没有回家过年,在矿上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而且各种体力劳动没有一次漏掉我的,我一定跟他们一跟到底,包括到雪有膝盖那么深的地方去打柴用来烧火做饭,我也和男的一起去,什么都挺过来了。这一段在我整个人生当中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奠定了我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辈子都会受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1-26 13:57 编辑

  三、对宁波知青的印象
  我和宁波知青的接触是在矿山。他们是以矿工的名义到铁矿的,我和他们是同事。
  我刚开始去的时候,知青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一成为国家承认资格的企业以后,大批的知青就上来了。也许每个上来的人都有一个故事,浙江知青包括宁波知青就是这时候来的。我认识的浙江知青以温州和宁波两个地方为主,他们一来就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们讲话用那种吴越的软腔软调,一听就是南方人,另外他们的衣着也特别与众不同,是那种很小裤腿的裤子,黄大衣,一眼就看出是浙江知青,我们叫他们老浙或者浙头。我们感觉浙江知青很聪明,他们有些人在自学土木设计,有的人自学木匠,给人家包沙发包得很好。我们矿有个宁波知青,那一手字写得相当漂亮。所以没多长时间,就调到宣传科去了。我的先生是浙江知青,是以技术人才身份引进来的,他会钳工和车工,而且还有个绝活会下一手盲棋。他和另外一个浙江知青就躺在床上,有人在摆棋盘,然后他们就平五进六啦讲一些棋语,大家围着看,说他们怎么记性那么好啦,棋盘都能背下来。所以很快就传出来,浙江人会下盲棋,下回他们再来下,大家都来观战。有的人乒乓球打得特别好,在矿山总是得冠军。
  浙江知青有个特点,就是愿意聚堆,他们在矿山是少数,大概是二十来个人。他们愿意自己起火做饭,不怕麻烦。他们每个都有一个“五更机”,就是煤油炉子。矿山的旁边都是农田,当时市场不活跃,是没有地方可以买菜的,食材都是老百姓送给他们的。到镇里去的时候,他们会买点肉鱼之类的,然后就自己做饭。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当地的人不愿做这些生活琐碎小事的,嫌麻烦,尤其男孩子根本就不会去做的。做好饭,然后老乡一起吃啊,说说家乡话啊等等,生活习惯上与当地有很大的不同。你像洗衣服方式非常不一样,他们会把桌凳拿到外面去,拿着板刷把裤子衣服嚓嚓的一通刷,他们特别爱干净,男孩子洗的衣服比女孩洗的衣服都干净。他们愿意自己搞些生活上的事情。不过,对于这些浙江知青中谁是宁波的谁是温州的,我很长时间都搞不清楚,因为他们说的话都听不懂。他们这些人特别团结,如果谁家有事情,大家都会去帮忙的。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知青结婚了,女的不在矿山而是在农场,那个女的生孩子了,他们的老乡都去帮忙照顾,特别团结。
  在矿山,浙江知青人数不多,不会掀起什么很大的浪潮,但让人震惊的是,他们虽然人很少,却让人感觉他们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群体,具有很强的标签意义。他们聪明他们肯学习,而且每个人都有特长,从浙江知青,看到浙江人,然后再看到南方人。东北人有个特点,如果他认为你聪明,就会毫无保留,毫无吝啬地进行夸奖。他们有很多我们同龄人没有的特长,都比较爱学习,而不象东北的青年,一有闲工夫就喝酒,打扑克,浙江知青不会这样,他们看点什么书啊,或者是鼓捣个什么乐器呀,总搞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接触浙江知青留下的印象,后来和我先生恋爱也和这个印象有关系。

  四、我的恋爱经历
  有人说我们的婚姻是毛主席做的媒,过去我不太认可,现在认可了。如果没有上山下乡运动的话,我绝对不会嫁一个南方人,因为交集的概率太小。因此说知青运动波及的不仅是知青、知青家庭,还有其他一些社会阶层,包括我们这种特殊的知青婚姻。
矿山成为县团级单位以后,各个科室也都成立了,我成了生产科一名绘图员。这个工作对女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是坐办公室,另外很文静,就和图版和图纸打交道,和工程师和技术员打交道。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工程师服务,描图兼管矿山的技术档案。我们的技术档案主要是矿上的图纸,矿山地下的矿脉埋到多少公尺,矿脉的走向是东西南北,厚度多少……。还有机械图等等,那是一个单位的经济命脉,现在讲就是技术情报。如果把这些东西偷带出去了,给人发现是可以起诉你泄露商业机密罪的。我就负责绘图和保管这些技术档案。我们这里也订阅一些对应的技术刊物,来借阅的人都要有科长签字,一般都是自己单位的工程师、技术员、科长来借。到我这里来的差不多都是大学生,只有一个不是大学生的,经常来借图纸的浙江知青小毛。
  当时我觉得奇怪,你年龄跟我差不多,怎么来借图纸呢?后来才知道他是作为技术员引进来的,他到我这里经常来借技术资料,另外他在搞设计,没有图板就到我这里来借图板。就这样我和小毛在工作中认识了。交流多了,他就说你不要光描图,也看看机械制图,这样你就知道你描图描的是什么,不然一个圆就是一个圆,一个方就是一个方,是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一定要学点东西。我说这东西难学,学不会。他说,你不要为难,我借你一本书看看。那本书到现在我都记得,十六开的,用白色的纸包着书皮,是技工学校1958年的教材,他在里面写了好多字,字很清秀。书也是一个媒介,大家就书里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他就说,你呀应该把功课复习一下,将来读大学你也报名。
  他说,我跟你一样也是老初一的,我已经开始在复习了。时间长了,他一天到晚捧着个数理化在看,别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毛大学。人家学老三篇,他也不听就看数理化。有时人家问念到哪儿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有人一提头,他就能把那段背下来,真是过目不忘。他那时候一心想考大学,除了看数理化,就到处写信,这个大学那个大学的革命委员会收,清华北大哈工大他都写过。他就表达他想上大学的愿望,那时他想读大学已经走火入魔了。有人会给他回信,告诉他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招生,再说也不可能单独招某个人。我特别佩服这样的人,因为我怎么一点都看不进去,尤其是理科的东西一点也看不进去。所以我对他就特别有好感,觉得这个知青和我不一样,同龄同届,但是他的志向高远,我的愿望也被他燃起来了。
  1973年大学开始招生了,我们矿山有两个名额:一个是北京钢铁学院,一个是哈尔滨的冶金学院。小毛报名了,我犹豫了一下没报。当时有个规定,工龄满五年可以带薪读书,我六九年到铁矿,到七四年才能满五年,如果现在读书得我自己拿钱,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要是五年以后再考就拿工资了,所以就没报。但是我挺为小毛着急的,我想今年小毛肯定能考上,他准备那么充分,矿山上技术好也是出名的,大家都毛师傅毛师傅的叫他。结果那一年不用考试,是推荐选拔,第一轮就把他刷掉了。当时我特别不理解,怎么会把他拿掉了呢。后来有人跟我讲,保卫科当时到宁波来外调过,他家出身不好,一票否决。这样我就更关注他了,到底他是啥出身,大学都不让去。有一次我去人事科帮忙的时候就找机会看了他的档案。我一看,不得了,他爸五七年反右的时候被打成右派,到哪个农场去改造过,另外,六二年甄别平反,摘帽了,但也没用,因为家里出身是小商,外公是反动资本家。出身这么差,读大学是没有希望了,我就安慰他,出身无法选择,不能上学就算了吧。那时候我对他比较同情,但没有确定恋爱关系。
七四年又来上大学的指标了,矿山就两个,一个是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个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锻压系,一工一文。经过了几上几下我被选中了,另一个也姓吴。那个高兴啊,多不容易啊。小毛也报了名,结果又不行。他每次都抱着希望,但每次都会失望,只要招生制度不改,他根本就不会有机会。
  当时小毛的情绪比较低落,我走了,他没走掉,他也意识到制度不改自己够呛能去上,我安慰他的时候,突然冒出个念头,我不去给他去。反正我今年不去,明年还可以去,既是红五类,又是矿山机关的团支部书记。我就跟他讲,要么你去,我不去了,他说那能行吗?我说有啥不行的,我让给你的。我去找管招生的党委书记说去。到那里我就讲,小毛好几年都想大学,一直没去成,我把名额让给他,让他去吧。党委书记听完笑死了,他说: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这又不是你个人的事。要是你不喜欢这个专业的话,你就别去的了,第三个人还在那儿等着呢。我一听那可不行,这名额要跑,就赶紧说,你不同意就算了,还是我去。
  当时我真是很天真,诚心诚意想把名额让给他,领导没有批准。本来我和他在读大学之前,两个人的关系是朦朦胧胧的,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也可以往那个方向发展,但是一旦上大学的时间定下来了,我就想我要正式确定我和小毛的关系了。因为大家都是心生好感,没有捅破这个窗户纸,现在我上大学了,我得把关系确定下来。一个是我觉得我很仗义,不是上了大学这个男朋友不要了;第二个我说你不要气馁,我是带着你的愿望上的大学,是两个人愿望去的,我一定会把书读好的,女朋友上大学对他来讲,心灵也是个安慰。那年我十月八号去报到,他十月一号到了我家,就确定的这个关系。1975年寒假,我第一次到江南来,没想到这个城市就是我后半生生存之地。
  我们矿山被推荐上大学的都没有参加考试,文化课方面没有要求,但是选拔程序是很严格的,层层选拔,张榜公布,看出身也看表现。招生名额一公布出来,先是谁爱报名就报名,然后筛选,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检举揭发。这个人如果有别人不知道的缺点,毛病、错误,都可以写大字报、小字报、甚至黑信都可以,拿着放大镜去看,因为要上大学的人应该是一点都没有暇疵的。
  我被确定为推荐人选之后,矿长找我谈话:我们为什么让你上牡丹江师范学院呢,因为你的文科很好。那时候我们矿山有份报纸叫《情况反映》,就是三个人办的报纸,主编是人事科的一个人,下边的通讯员就两个,刻钢板的任务是我的。到一百多米深的井下去采访,很危险,但干得也很高兴。他们说我们送你去中文系,将来毕业以后到矿山子弟校当语文老师。当时我一听,天哪,我可不想当语文老师,我姐姐是老师挣那么少的钱,但我想也许上了大学回来不当老师呢,还有些幻想。带着工资上学,就得哪来哪去,不过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我觉得上大学挺好,当老师不好。
  第二天另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小吴来找我了,他说:“我想来想去这个工科专业我学不好,又要设计又要画图的,我一窍不通啊。你不是老画图嘛,你学的专业和我换换行吧?”我说画图我会画一点,但是数理化好像不行。他说我们俩的数理化都是一样的,还是你有优势,我们就换换专业吧。当时我有些犹豫,就找小毛商量,他很坚定地支持我去读工科。加之我心里有不愿意当老师的想法,就说如果领导同意了,我会和你换的。结果他真把工作作通了,领导同意了。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失之交臂的牡师》,对我来讲学中文是再好没有了,这一辈子最想的就是能够上高等院校学中文或者其他文科,那样我自己的这种爱好会有一个升华,但是就这样一下就与它错过了,一错就是一辈子。换了专业以后,小毛非常开心,说你换专业换对了,以后我们交流起来就有共同语言了。我这才多少揣摩出他鼓励我换专业的心思。但换了以后学校不同意了,我们那个材料老早就报上去了,东北重型不愿意招女生,后来到矿山来面测,看看这个女生到底怎么样,矿山说是绘图的,挺好的。当时我体重只有八十六斤,人家还说,这么瘦能行吗?学这个专业是要有点力气的。后来看看瘦是瘦,但还是很健康的,才同意要我。因为我的一个轻率决定,差点走不进大学的门槛。结婚以后曾经问过他,如果上大学的是你,我没去,你肯让给我吧?他很诚实,犹豫了一下说我不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3: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1-26 14:04 编辑

  五、跟随丈夫到宁波
  我毕业时是七七年,命运就是如此不可捉摸,随便你怎样回避,还是没有办法挣脱预定的结果。最终我还是到一所本科全日制大学当老师。毕业后我们家就催着结婚,当时高考还没有恢复,我就说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吧。结果不久大学就开始招生了,小毛就蠢蠢欲动,说我要去读书。家里说不要去读啦,你要再去读书的话,又好几年,那得多大才能结婚啊。但是他想读大学都想疯了,现在有这个机会,肯定要去读的,所以他就报名去考大学了,一考就考上了,所以我爸就说,先结了婚再去读书,不然你毕业回来我姑娘就三十多岁了。这样我们就结婚了。当时有个规定,知青如果在当地结婚了,就没有探亲假了,来回到浙江的路费就不能报销了。他说,我们没有房子,结婚不结婚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享受的待遇都没有了,我妈就说,那你在外面就别说你结婚了,你结婚,证拿了以后我们就自己家的亲戚朋友请一下,知道你结婚了。然后你读你的书,她教她的书。结果我们结婚就请了两桌,我的那些朋友没有一个知道我们结婚的。我父亲觉得有点对不起我,你看好好个黄花闺女却偷偷摸摸结婚,他就说你们到佳木斯火车站前面的毛主席塑像前面行个礼吧,让毛主席给你们当个证婚人。我在一个知青文集的第一册里写过一篇文章叫《你欠我一个婚礼》,我是虚构了一下,但是讲的就是我的故事。
  转年知青大返城就开始了。当时的返城政策是大人在哪个单位工作,你的子女就顶替到哪个单位,不管你原来有什么特长。当时小毛已经考到鸡西矿院了,顶职风刮起来的时候,小毛问过我,近来好多人都回去顶职了,我如果现在不读书了,回去顶职也能顶上。我说,还是不要想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已经结婚了。我找这个南方对象,阻力最大的是我妈。年纪大的人还是有经验,她说你不能找南方人,将来他要是回南方怎么办?那么远,我去看你不容易,你来看我也不容易。我当时想他是不可能回南方的,因为当时根本就回不去。所以他提起顶职的想法时,听我一说,他也没有坚持。
  那一年我们又一起回南方来了。他妈就跟我讲,现在可以顶职了,你看怎么办呢?他们家那时的情况是,他有个弟弟在本市郊区农场,是农业户口想回来,小毛在边疆也应该回来。谁能回来的决定权在他妈那里。他妈说一定要让小毛回来,因为他是妈妈的心腹。他从小比较乖巧,年龄又比较大一点,回来以后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替妈妈分担的。他的弟弟对这个决定表现很激烈,家里气氛就很紧张。所以没过年我们就打算回北方。那时车票已经买不到了,只有那种没有窗户没有座位的闷罐车,当时他妈就要跟我们去,我就觉得很奇怪,一个南方老人冬天到北方去,衣服也没有,怎么办呀?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为了游说游说我妈,让我们同意她儿子回来。当时的政策是,对于结婚的知青,如果有一方不同意回来,单位就不给办理手续,这也是对另一方的保护,不然如果以后离婚了,这就是社会问题了。
  当时他妈妈跟我们去,穿的是单裤,是水鞋,我们到了上海给她买了一件皮毛大衣,就这样到北方去了。到了以后她就开始做我妈的工作,我妈话听不懂,但婆婆会说几句普通话,连着我翻译,算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了。我妈死活不同意:我们怎么能跟你到南方去呢,去了以后,两口子吵架,哭都没地方去哭,生了孩子谁给看呢?她就说我们很喜欢你的女儿,有孩子我会给看的,你放心好了。但我妈还是死活不同意。  他妈就说儿子走了这么多年啦,我是怎么过来的,我给你们看个东西。她就拿出一本黄历,翻出来,都是几月几号哭,几月几号哭,别的没记住,反正都是哭。她说半夜想起来就哭,眼睛都要哭瞎了。原来是没有机会回南方,现在有机会了如果不回去我能甘心吗?你看我没到年龄就退休了,他书都不想念了就要回来,将来你过去如果钱不够我会给你的,回家的路费肯定不成问题。看到她黄历上写的那么多的哭,我就心软了,心想,这么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了,可能再也没有了,这辈子他在北方也不会安心生活的。
  我松动了以后,再去做我妈的工作,我妈是非常不情愿,最后去办手续我妈也不同意,但她没有办法。就这样我到矿山签了字,他才回到宁波。他一回去就意味着我两地生活一段时间之后,肯定要到南方来的。他先回来在商店当营业员,我就在北方教书。但我比较幸运,当时宁波对两种人开绿灯,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医生。宁波当时刚刚起步,需要这两方面的专业人才。当时想到高专去,因为那时候宁波还没有大学,结果两个月我就办好手续,一路绿灯,一分钱的礼也没送就调到宁波来了。当时高专正在筹建,我已经怀孕了,想到每天从江东到西门口那么远的路,就联系了离我家走路就五分钟的一个弄堂学校——二轻局管的技工学校工作。为了爱情,我就又放弃了自己很体面收入很高的工作,到了这么一个学校,真是连降好几级。我这一辈子有好几次重大的错位,这就是其中的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4: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1-26 14:06 编辑

  六、我创造了“青嫂”一词
  “青嫂”这个词是我首创的,我给什么样的人叫青嫂呢?首先,那些北方女嫁给男方郎到了南方来生活的这些人叫青嫂,如果嫁给了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不包括在内。我指的是离开家乡的那些北方女人。
  青嫂这个词语里面有着很强的历史感,包含着无奈,包含着牺牲,但可能不会被人认可。其实从我的自身经历可以诠释“青嫂”这个词里牺牲精神的存在。当时知青上山下乡有很多被动或者被迫的情况,它打乱了整个的生命秩序,你该读书的时候不让你读书了,你根本没有劳动技能的时候让你去劳动。对知青来讲,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好在大家一起到这个地方去,可以抱团取暖。但青嫂的情况和他们不同,什么地方都是单打独斗。说起来,你不是被迫,你是自愿跟他来的,没有人拿绳子把你绑来。你在这里所有的苦所有的难,你都不能去说,因为是你自己愿意来的。到这里来的每个青嫂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但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得已,没有一个是说北方的条件不好,我弃暗投明了到南方来过好日子的。说起来都是,那是没办法了,他要回家,你怎么办?我们中国女人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很多青嫂都是为了成全另一半才到这里来的。在某种意义上,青嫂有牺牲精神在里面,但是人们不太去重视人的一些情感需要,只看到所谓的硬件和物质上的情况。比如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就觉得青嫂是到了待遇很好的地方。但是你要知道一个人的幸福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离开了家乡,对我们来讲那是多痛苦的事啊,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大家子人,还有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街坊邻居,就那么一刀全都斩断了。到了南方所有的关系都要从头开始,不是从小生活在这里,不是那么好适应。二十多岁甚至快三十岁了,重新开始一种新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所以我觉得这些女人都是有牺牲奉献精神,为了成全另一半我只好忍痛和自己的家人告别了。
  青嫂在南方,尤其刚开始的那几年有些人的生活并不快乐。跟着丈夫到这来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独立的房子,都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回来以后本来空间就有限,结果你一个人回来不算,还带来一个人,有的还带来两个人,因为有孩子了。所以说首先就是不受欢迎,因为抢占了家里原空间。在北方自己有很大的房子,在当地有体面的工作,有宽敞的住房,到这里以后挤到一个狭小的空间,心里就特别的郁闷,大家碰撞的机会就多了,洗脸啊烧水啊,就不断地擦身而过。家里人的情绪可以想象:他们的空间被挤占了;对下乡这件事,南方人本来就憎恨,你又领回来一个让你一辈子都忘不了上山下乡这件事的人,每天都在揭伤口一样。没有上山下乡怎么能领回一个东北老婆?
  处在夹缝中的另一半,处境更难。所以对青嫂的另一半做得好的,我特别尊敬。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太阳的光辉是你最美的嫁衣》,讲的是徐光辉的事,他的夫人就是运气好,丈夫对她的关照是无微不至的,他兼有了哥哥、父亲、地主、爱人、朋友等多个身份。他对老婆的照顾让我们都非常羡慕,在他身上看到的不光是夫妻之爱,这有一种大爱,感恩之爱,他把对黑土地的那个感恩之情都放在了老婆身上,觉得她是黑土地给他的礼物。当时把女儿嫁给他的时候,当妈妈的是不同意的,他就对丈母娘承诺,妈你放心,我把他领到南方,一定会照顾好她的。说过了他就一定要做到,这是一诺千金的诚信之爱。所以我代表所有的青嫂向他致敬,这样的人嫁他值,你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反过来有些人就是不值得的,他忘了你是怎么到南方来的,忘了你是不愿意到南方来,是为了他没办法才来的,忘了你的奉献是一辈子都应该感恩的。不是每人都能这样做的,所以我对徐光辉这样的人特别尊敬。

  七、南北文化的碰撞
  青嫂到这里来度过了一段时间黑暗的日子,后来就看每个人的造化和运气了。这样的一段日子了,我作为一个亲历者是不会忘记的。来宁波的时候,这里还比较闭塞。宁波一些上年纪的人有一个很滑稽的看法,就是把宁波以外的任何地方讲普通话的人都说成是山东人。原来他们对北方人的了解是从南下干部这里开始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是山东人。在他们印象中讲普通话的山东人一个比较粗,一个是比较横,所以他们对外地人有着自己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他们的眼神里,讲话里,都会感觉到他们有这种优越感,让你无时不感觉到你是来自落后地区的人。你会感觉到一下都反过来了,原来照顾别人的人,一下换位成了被别人照顾的。你在北方的时候,北方丈母娘,包括一家人都会照顾南方女婿,会特别关照他,觉得他离家不容易,吃的用的住的都是照顾南方人,但是到南方来以后,我经常想当年你们得到北方人怎样的照顾,我们怎么得不到南方人在北方受到的那种优待呢?
  语言也是一关。宁波话和普通话差的太多了,你要是听不懂话就显得特别笨,很木讷,所以语言这一关对于青嫂来讲,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当面骂你你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出来买东西不敢讲话,因为你一开口,人家就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更难过的是文化关,因为北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都在心里驻扎下来了,非常根深蒂固,你一处事就是文化在说话了。我是处在南北方的交汇点上,有幸评判南方人北方人的性格特质。譬如说,在北方我姐姐家在城里,不管是自家兄弟姐妹还是街坊邻居,换车啦,看病啦,购物啦,都可以到家里去住,即使家里没有地方,也腾出地方给人家住。南方人可不行,到你这儿来住,住几天行,住多了就会有话讲,意思是客人来了,都是住宾馆,不在家里住。在北方人的观念里,来的都是客,不住家里住哪里去了?住旅店那就是生分,是怠慢客人。北方客人到南方来,青嫂特别郁闷,住到旅店,觉得对不起北方的亲人。亲戚呢也会说,忘本了,对我们可冷落了,让我们住旅店了,你会觉得对家里一点都不好交差。
  文化的冲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比如一个青嫂的妈妈到他们家里来住住,听不懂话,他们上班之后自己又很寂寞,后来给她出主意让她每天包点水饺在门口卖卖,能卖多少算多少,就是找个营生干,也不是想挣多少钱。因为很好吃,就有人来买,估计也有卖丢的,又是钱又是粮票的,结果没多长时间,青嫂的另一半就说,你妈在这里住得交饭伙钱,因为她有收入了。青嫂就觉得简直没法理解:“我妈在这里住怎么能交饭伙钱呢,别说只住几天几个月,就是后半辈子养她老,也不该交饭伙钱啊!”这就是南北方观念上的差异。北方的亲戚朋友来了,青嫂特别开心,但是如果想按照她希望的方式接待她们,很少能如愿。南方人按照他们的文化来处理这件事件,对他们来讲是理所当然,但对北方的青嫂来讲又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就会有很强烈的冲突。
  还有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比如大冬天的用凉水洗菜洗米洗衣服,北方人都受不了,男的会说我来做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北方的生活习惯,老婆受不了这么冷的水。南方的婆婆就有话了,北方的女人真有福气,被子要男的洗,饭还要男的做,那男的就像做贼一样,做点事情偷偷摸摸的,这都是文化的差异。与婆婆楼上楼下的住着,如果孙子走路声音大一点,老太太就不高兴,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孙子,而是觉得他是北方人,弄得家里人说话走路都要小声,像个童养媳一样,很可怜。我有个老乡,因为男方顶替,她调了好几年才算调过来,和婆婆、大姑子、小姑子生活在一个老式墙门里。她们三口人在一套只有20平米的房子里,既是卧室,又是客厅还是厨房,活动就在这个空间里。即使这样也不行,大姑子小姑子总是说风凉话,说这房子是妈妈的,撵她们搬出去,自己想办法弄房子,都给她气受。她经常到我这里来哭,我就说每天都这样怎么办呢,要么跟你单位提一下,看能不能要一个房子,跟他们家分开住。她娘家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原来住在90多平米的楼房,怎么受的了这份气!后来男的得肝病死了,这一下,他们全家一起把她们从房子赶出去了。
  所以在这里南方人不是都很友好,他们对北方人有很多是歧视的,是欺负的,我特别希望有作家的笔触会接触到这个阶层,因为她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阶层。青嫂这类人跟知青从比例上看是少数,但人数也不是很少,这是特殊年代产生的一种婚配,有很多不得已的东西在里面。青嫂的困惑有文化方面的,有生活习惯方面的,另外还有语言方面的。还有职业,原来有很好的工作,到这儿以后是做很差的工作,她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比如我,在北方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老师,我到这儿以后是到技工学校,连降了几个等级了,而且是弄堂里边不到二百个学生的学校,这让我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就和大学时的同学全都失联了。当时给我带来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对我的事业是一种重挫。我把这种现象就做“错位”。这种现象就像“移苗”,会有个缓苗期,去适应这个生长环境,那就会影响它的生长,它会比别的苗长得矮。人也一样,青嫂从北方到南方来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所有的生活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有的人是影响了一辈子。本来在北方你事业上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来到这里就没有了,就一直会消沉下去。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人家,比较通情达理,能够尽地主之谊的话,你移苗的过程会短一点,如果这家人很不通情达理,把所有对上山下乡的怨气都发到你的身上,对于生活习惯等差异都认为是你的缺点和弱点的话,那你的移苗过程就非常长。这时候就看你的运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121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4: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1-26 14:10 编辑

  八、饱受思乡之苦
  我们到这里来最怕过年过节,过年人家大女儿回来了,二女儿回来了,全家欢天喜地,想着自己离家那么老远,想回也回不去。那时交通不方便,我回到家最长一次走了四天四夜,我从这里坐船到上海要一夜,然后坐船到大连要七十二小时,再从大连坐火车到佳木斯一天一夜,脚都肿了,抱着孩子下车,家里人来接我,看到就哭了,你怎么过成这样子,怎么不买卧铺票,但是买不到啊,只好坐硬板。另外经济上的问题,如果工资不是很高,回家的钱也得算一算。有些青嫂四五年才回一次家,我是两年一次,因为有寒暑假。
  当时通讯也不方便,你打长途电话都要到邮局去打,家里也要到邮局去接。通讯的不方便、交通的不方便,导致你和家里的联系相当不容易。所以到过年过节是最痛苦的,我觉得那几个年我都没有过好过。那种相思之苦,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是怎样一种滋味。我的家人也是这样,每年我不能回家过年,我妈都在桌上为我摆上一双筷子,每次我离开家,也是趁她睡觉时抱着孩子偷偷溜走,怕她醒了难过。如果南方知青把另一半领回来,想到青嫂的这些痛苦的话,他就应该对她好点,就应该尽地主之谊。我想历史也应该记住,由于我们政府或者谁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的那么多的孩子背井离乡,到北方去了,这是一个悲剧,然后又带着那么多的青嫂到这边来,也是一个悲剧。我觉得知青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反人类的,不人道的。青嫂这个群体更是被人忽略的。我的口述能为她们发出一点声音,被一些人听到,也非常难得,所以要特别感谢“田野风”社团给我这么一个机会。
  我到南方来,最难适应的除了语言和气候,还有一个是我的思乡情结太浓,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浮萍,我没觉得我是南方的主人。我叫的网名也是一直把人生定位在北方,我觉得是客居江南,虽然我的生命有二分之一还多一些在南方,我来宁波时三十岁,今年我六十六岁,从时间上来讲,在南方多,在北方少,但可能是我这个人的个性决定的,直到现在我还觉得我是客居江南,所以我最不能战胜的就是对家乡的相思,我太想家了,非常想家。我的网名是黑丫,因为我是黑龙江人。离开了黑龙江,我对故乡的那个情感都在我的网名里体现了,不管我走了多远,不管我离开黑龙江多少年,我永远是那个黑土地的一个丫头,所以这个网名非常的直白,可以说这个标签是终身的。
  青嫂背井离乡的经历,让我尝够了乡愁。我更加同情知青到北方去的这个遭遇,因为他们在那么小的年纪就离开家,他们的环境也没有我的环境好,至少有一个固定的住处,我不会流离失所。他们那么小的年龄去了北方,精神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都不是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承受得了的,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们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我比他要优越的多。所以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这使我对这个运动更加憎恨。这场运动让那么多的孩子在读书的年龄,强迫性地中断了他们的学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给那么多的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因为每个知青后面都有一个家庭。

  九、寄语年轻一代
  我对校园是熟悉的,多半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的,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在讲台上站了好几十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对现在的学子谈一些对爱情婚姻的忠告,我觉得不太有资格。因为现代社会,正好处在一个变革时期,人们所有的观念都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可以说是个颠覆。不单婚恋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很多的挑战。但是既然你们很诚恳提出这个请求,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不一定对你有指导意义,你就当又听到一种意见好啦。
  我觉得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很幸运的事情,降生之前你是经过激烈的厮杀,最后剩下一个精子变成受精卵才成为一个人来到人世间的。既然你来人世间是个幸运,你就要珍惜你这张入场券。对年轻人来说,一定要过好你的每一天,才对得起这个人生,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你是学生,就应该把你的读书生涯过好,你一定要认真的读书,这个书不仅指教科书。教科书相当于我们平常吃主食,其他书相当于副食,现代人提倡食物多样化,营养丰富,读书也是一样,所以我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跟管理者的一个意见分歧就在这里,学生看的课外书,他们给没收,我曾经跟他们一起没收过,后来我觉得我是在犯罪。其实除了那种明显的淫秽书刊外,书并没有什么好书坏书之分,只有你喜欢不喜欢而已。任何书对你都会有些帮助,都是一种养分,所以一定要多读书。不读书意味着你停止生长,二十来岁就停止生长也太早了,你今后人生还有大半个路程,你怎么走?也许会看到有些人没读过书,但是也赚大钱,但社会中总有些偶然现象,不读书赚大钱不是普遍的,是偶然的。何况赚大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读书就是厚积薄发,就是积累,就是零存整取。书读得多了,站的角度就升高起来,自己的灵魂也丰盈起来,在乱世之中不至于迷失自己。
关于婚恋问题,我的观点是恋爱的时候,你就一心朴实的去恋爱。如果恋爱的时候,你很功利地想在他身上得到什么,将来会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平台,你这爱情是不纯的。爱情应该是很甜美的,也是非常纯净的,没有一点瑕疵的,有了瑕疵爱情就变味了,你就不能全身心的陶醉在里面,其实这个过程很短暂,现在觉得手里是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其实非常短,过来人的感觉是,哎呀我还没准备好去享受和品味每一个环节,我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要充分享受爱情的甜美,不要问未来。未来可能不会结婚,好多校园爱情离了学校就死掉了,但是你能认为你失败了吗?我不这样认为。你认真的经历过,你享受到了爱情带给你的那种甜美,就没有什么失败与成功之分,不要以结婚与否论爱情的成败。
最后让我用一首抒情诗作为本次采访的结束语。

如果青春是首歌,
我们是进行曲的跳动音符,
你们是嗨歌的挼普;
如果青春是一本书,
我们是传记,你们是科幻;

如果青春是一场舞会,
我们是广场舞者,
总是环顾左右,
极力保持着与他人相同的节奏和阵容,
看重整齐划一。

不由得想起,
一个夜行的人,
只有聚拢才减少恐惧。
你们跳的是霹雳舞,
张扬的是个性,
每一个细胞,
都沐浴在自由的血液里。

你们对未知充满强烈好奇,
对现存充满无限质疑,
上问天,下问地,回问过去。
质疑是真理的胚胎,
叩问是自由的骨骼,
你们的青春拒绝了唯命是从,
阳光下放飞的不仅有理想,
还有一个民族的魂魄和驱动力。

青春不可以继承,
却可以继续,
一代一代的继续,
构成一个民族的活力。

让我怀着羡慕,抚摸你们的青春,
就像抚摸一幅山水大写意,
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这就是青春的底色!
允许我怀着一丝悲凉,祭奠我们的青春,
那胎死腹中的激情,那被饿瘦的梦想,
连同那嗷嗷待哺的求学渴求早已埋进大山、黑土地,
如今长了一茬又一茬的庄稼。

让我怀着真诚 ,祝福你们的青春,
天如此高远,展开理想的翅膀,
丈量每一片云彩与繁星。
让那稍纵即逝的青春不要留下遗憾,
上帝都会原谅勇敢者的莽撞。

不能与你们同行,
甘愿做你们的啦啦队,
用目光为你们后背刺字:
在灯红酒绿中穿行,
一个轻心,就会跌入烟花柳巷之中,
修炼一颗高贵的灵魂,
它让你终生不会沦为赤贫。

相信你们,
不会发生“一代人生产,一代人消费,
一代人哭泣,一代人狂欢”的断层,
我们创造的一切不会终结在下一代手中。
相信你们!
图片2.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1-27 09: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样的“青嫂”,在杭州至少有300人左右,她们还经常聚会。这也可以说是“文革”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吧!
       而这位“青嫂”上文所言——六、我创造了“青嫂”一词“青嫂”这个词是我首创的,我给什么样的人叫青嫂呢?首先,那些北方女嫁给男方郎到了南方来生活的这些人叫青嫂,如果嫁给了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不包括在内。我指的是离开家乡的那些北方女人。——但我认为准确地说这个“ 青”字,应该是指知青才比较合适。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4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位永远黑土地上的丫头,看完了黑丫的回忆文章,早已泪流满面,青嫂这群体,她们苦难更多,生活更不易。她们是最当代最可爱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4-25 09: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友(加友) 发表于 2021-4-24 19:36
这是一位永远黑土地上的丫头,看完了黑丫的回忆文章,早已泪流满面,青嫂这群体,她们苦难更多,生活更不易 ...

       这是一个特殊年代所产生的特殊群体,但这个年代的“我们”与“她们”,多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有着特殊的作用!
154836x5f99jvsari5x9a8.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