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04|回复: 5

故乡有难知青齐支援,爱心黄豆踊跃来争购!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553

帖子

2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0240
发表于 2019-1-29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有难知青齐支援,爱心黄豆踊跃来争购!

知青徐桔桔、贾爱春退休后,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帮助第二故乡脱贫致富的事例广为流传,她们的事迹曾搬上银幕,作为电影《勇敢往事》人物原型之一。
2019年1月23日出版的《老年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为让第二故乡乡亲过上好日子,两知青辞职卖房回乡扶贫》的报道,受到社会关注。
近年来,她们创办的农机合作社碰到了一系列困难,资金短缺,产品滞销,乡亲过年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她们只得向本省的哈尔滨知青求援,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她们又想到了上海知青。于是,一场特殊的把上海各大知青团队召集在一起的会议在上海电影集团举行了。

85a11d73ba4a4b6badf51f08fa5f03a0.jpg

b8cbbc14e45d4fb7a64c39b831ca6b7d.jpg

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知青杂志社主编曹扬、中华知青总会总裁树吉发及王薇、上海大庆知青联谊会会长陈强、黑土情杂志社主编翁德坤、副主编李春生及刘素珍、上海农场知青网名誉董事长李凤吾、上海知青红娘艺术团团长张崇宁,还有陈健、陈战、唐玉莲、鲁兴强等。平时,要把这些知青团队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一听说第二故乡有困难,大家都放下手中事情,纷纷赶来。

346916a411fa404b8d20ee490c8cfaa0.jpg

上海颐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老辰光网的代表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9c28c6f96f9a46cfb974570ba76415d2.jpg

知青贾爱春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和徐桔桔在黑龙江逊克县创办农机合作社的艰难历程,讲到乡亲们目前在‘’卖粮难、收款难‘’上碰到的困境,忍不住热泪盈眶。

189b26c94a794ffd8291c07a6ffd13e2.jpg

b4139e6b9f2948319492a4f32948d202.jpg

ea866e5b95414cc7924099633f2ea537.jpg

与会的各知青团队代表纷纷表示,天下知青一家亲,第二故乡的困难我们要帮,上海知青责无旁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拿方案,最后终于达成共识,当场订购逊克的黄豆,以解燃眉之急,帮助乡亲们先度过年关。

8c410f51ff8f4b0d898860c393a2fed8.jpg

5b564e340c6e475094cfadefc9deda7a.jpg

7abb2c49ca804c9b8ab4e444001f741f.jpg

89113c5d04fd43b8b31321d38e43feca.jpg

226d3a5d38314c458a6cbbe4fb979a96.jpg

黑土情杂志社刘素珍主动担当了统计的任务,不一会,先期到沪的4000斤爱心黄豆在高于市场价的情况下,订购售罄!

e8755cc70d9f4ab2b258ed3c3a3af14b.jpg

贾爱春代表徐桔桔,代表乡亲们,代表逊克县农机合作社,向上海知青表示感谢!

这真是:
故乡有难知青齐支援,
爱心黄豆踊跃来争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19-1-29 18: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02-.gif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553

帖子

2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0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起浇灌梦想
人民日报
    [提要]  1979年,伴随着知青返城潮,徐桔桔和贾爱春先后回到了上海和北京。2012年5月,由贾爱春、徐桔桔等5位知青每人投资5万元入股,占山河村总农户数98%的97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宣告成立。
图片13.png

贾爱春(右)和徐桔桔在农机合作社。本报记者 袁 泉摄
  
上海知青徐桔桔和北京知青贾爱春,都已年过花甲。她们退休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带着年轻时的激情和梦想,回到了当年下乡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分别担任村支书和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董事长,通过发展合作化、机械化的现代大农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黑土地上续写青春的辉煌。
  插队建立深厚感情,二次下乡贡献余热
  清明时节,记者来到山河村这个美丽宁静的小山村。大地仍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白茫茫一片,望不到边际。
  “那时天更冷,山河村穷,有时烧柴都供不上。大家一干就是一天,吃的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平时是粗粮,赶上吃馒头,拿筷子这么一扎一串,我一个人就可以吃4个。”回忆起知青岁月,徐桔桔边说边笑。
  1970年4月18日,是徐桔桔永远难忘的一天。17岁的她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憧憬,第一次来到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逊克县山河村,和80多名上海知青在这里插队落户。
  5年后,曾下乡到河南驻马店的贾爱春又“二次下乡”,从北京来到黑龙江,与徐桔桔同住在一个宿舍。
  那时,山河村只有24户人家,104口人。从1969年开始,一批批来自上海、四川、河南等地的知青到了山河村,前后共有108人。他们与老乡们一道上山拉柴、下地种田,养鸡、养猪、种菜,成为山河村生产和建设的主力军。
  1979年,伴随着知青返城潮,徐桔桔和贾爱春先后回到了上海和北京。几年的插队经历,与老乡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令他们刻骨铭心。无论身在国内还是国外,从商还是从政,在岗还是退休,知青们始终眷恋着第二故乡。
  2009年,贾爱春回到魂牵梦绕的山河村。这时的山河村已被并入另一个村子,乡亲们连个集体活动的场所都没有。贾爱春卖掉了北京的一处房产,拿出30万元,在县、镇的配套支持下,盖起了知青会馆。
  能不能把知青们请回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知青会馆建设的过程中,乡亲们不止一次向贾爱春提出这个问题。
  “为弄清大家的真实想法,我制作了100张调查问卷,看看大家是否支持知青重回第二故乡,没想到所有村民都选择了‘支持’,有的一家几口人都在问卷上签名,按上手印。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贾爱春说。
  贾爱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的好姐妹徐桔桔。徐桔桔返城后,顶替父亲进入上影集团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一家韩国公司聘请她做财务,月薪1万多元。
  “我俩一拍即合。35年前,徐桔桔在山河村入的党,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35年后,徐桔桔又把组织关系转回山河村。”贾爱春说。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9月28日,山河村重新恢复村建制;2011年11月7日,徐桔桔通过组织程序担任山河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1月4日注册成立种植合作社,贾爱春被选为合作社董事长。
  组建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两位知青老大姐舍弃个人利益,回到山河村带领大家致富,我们信得过,更看到了希望。”村民姜红梅告诉记者,徐桔桔当村支书,“工资”(补贴)一年有5800元,“但她还坚持不收这笔钱,拿来捐给村里的困难户、军属和残疾人”。
  贾爱春既要忙工作,又要设法照顾因为脑溢血半身不遂的老伴;徐桔桔常年住在山河村,她年逾九旬的父母送进敬老院……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这个地方牵着她俩的魂。
  两位知青大姐性格迥异。贾爱春风风火火,是“闯将”,徐桔桔温婉持重,是“儒将”。
  “农村要发展,出路在提高生产力。黑龙江人少地多,最适合上大机械,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土地连成片,建农业合作社。”贾爱春说。
  山河村的农田有420多垧(公顷),其中40多垧是属于集体所有的机动田。当年村里为了还外债,用极低的价钱把这些田包给了一些村民,一包就是20年。这些田如何收归集体,成了摆在她俩面前的最大难题。
  她俩开会找老乡商量,搞民意调查。调查表收回来时,98%的村民按上了密密麻麻的红手印,不少村民还主动帮忙做工作,说服自己的亲戚、子女、朋友率先交田。
  2012年5月,由贾爱春、徐桔桔等5位知青每人投资5万元入股,占山河村总农户数98%的97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宣告成立。徐桔桔从网上找来合作社法和相关的财务制度仔细研究,根据山河村的实际情况为合作社建章立制,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合作社管理透明规范,村民们心里亮堂。
  合作社办得好不好,效益是关键。2012年,山河村遭受了60年不遇的大旱。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改变了大豆一种30年的局面,并采用了大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合作社每垧地的效益比往年还提高了近2000元。
  今年75岁的李奎友是合作社的监事,也是村里的老人。“徐桔桔和贾爱春她俩回到山河,四处跑政策,跑资金,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可不小。原先3.5米的水泥路面拓宽到了7米,农户院子装上了统一的铁栅栏,村民家里安上白色的塑钢窗……”
山河村还组建村篮球队、舞蹈队,与边防军人结对子,与相邻村搞联谊,建起农家书屋,发展年轻党员,村里原先冬天“猫冬”喝酒、赌博陋习也少了。
  规划未来,让知青资源助推当地发展
  “逊克是知青资源富集的地方,发展‘知青经济’,大有可为。”逊克县委书记张晓燕说。
  40多年前,逊克大地聚集了7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其中上海知青就有4900多名,至今仍有36位知青一直生活工作在这片热土上。知青们为逊克县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贾爱春和徐桔桔的到来搅热了小村曾在山河村下乡的上海知青马政德、陆鸿退休后也要回村做贡献。曾在逊克县克林乡克林村插队下乡的哈尔滨知青侯云浦,闻讯来到山河村看望贾爱春,探讨回克林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逊克县团结村里走出的企业家田玉成,为家乡投资成立合作社……
  今年1月份,逊克县委、县政府在上海举办了“宣传推介徐桔桔、贾爱春返乡创业先进事迹”的知青联谊活动。通过成立逊克知青上海联谊会、举办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逊克县密切了同知青的感情,对接招商引资项目10余项,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张晓燕说,山河村的合作社在运行中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在探索如何把农村的土地资源向资产、资本进行转化,是一项现代化农业破题的探索。
  谈起合作社未来的打算,徐桔桔和贾爱春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除了种植合作社,我们还要办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村里还要重点发展养猪业,让猪场的规模达到1000头,山河村的白菜种植远近闻名,有发展蔬菜种植的基础,搞蔬菜订单种植、订单加工也能让农民增收。”在她们的长远规划中,除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秸秆制煤,甚至合作社上市都在这些老知青的视野中
当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徐桔桔和贾爱春在和村民们开会研究今年春耕中的种子、化肥等问题。“毕竟年纪大了,干个三五年,把村里的班子支起来,我们就要交班。可以做做顾问和咨询,利用上海知青联谊会等人脉,为村里的资源走向全国市场搭建桥梁。”徐桔桔说。
  重返正当其时 奉献成就梦想(短评)
  两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与父老乡亲一起,浇灌致富梦想,故事令人感慨。
  与当年的知青岁月相比,今天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怎样提高集约经营水平,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乡土中国的现代转型,需要引入全新的视野和思路。
  从这样的角度看,徐桔桔、贾爱春们的重返正当其时。他们将现代经营理念注入农业发展,在城乡融合的市场中大展身手。“知青经济”的神奇力量,固然离不开老知青们献身理想的激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理念、资金和知识资源。
  把梦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大局形势,找到有效路径,倾情投入实干。这些年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浪潮,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关注和投身农村这片热土,定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来源:人民日报
说句总结的话,徐桔桔说,我们今年办合作社算是初战小捷,一不小心给乡亲们干了一件好事呐。
合作社的新计划
谈起合作社明年的打算,徐桔桔有些眉飞色舞。
她说,“从现在起我们正在种植合作社基础上,全力筹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你知道我们现在靠代耕成本还是有些高。有了自己的大农机,成本就能降下来一大块。还有,办千万元合作社,国家是有配套政策的,我们投400万,国家就能给补贴600万,怎么能不争取?
“你们没看今年白菜、土豆大丰收吗?往年白菜卖20块钱一袋,今年只能卖到5块钱。明年我们合作社就要搞窖储,还要搞蔬菜的加工增值。
“你没看我们这有河吗?这可以搞水产养殖呀,还能种荷花,发展旅游业。
“我们还想搞秸秆煤,解决村民燃料问题。村里还得再修几条路,村容村貌也得再整整啦。
“还有件更大的事呐,你知道我们知青有好多搞证券的,他们帮我们写了策划书,说我们把县里一些合作社联合起来,就有运作上市的希望。现在土地入股等还有政策方面的问题,我们贾爱春正在北京找中科院的朋友帮助研究呢;我们还有知青和人民日报记者联系了,也要帮我们呼吁呢。真要上了市,我们合作社为村民办事的实力就更大了。”
34年前,小岗村的“壮举”,开启了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划时代的一场革命。34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是什么?新式“小岗村”在哪里?我们想说:下一个制高点必定是农村合作经济;一批新式“小岗村”很可能就诞生在龙江!

(记者 段文斌 王白石 李民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553

帖子

2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0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3 1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带起来的农村合作社


20121022
距省城500多公里的逊克县,一个地广人稀,人均占有土地达到20多亩的边境农业县份。我们走基层报道组来到这里,下车伊始,年轻、干练的女县委书记张晓燕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介绍起了这里农业方面可供调查的亮点:诸如三带百村工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境外农业开发,以及形式各异、数量已达上百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我们随机选择,走进了几家合作社深入采访,想不到所见所闻令人意想不到地兴奋,甚至震撼。从发展的角度看,虽说一些合作社的运行时间还不长,尚嫌稚嫩,但,她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农业发展充满希望的未来。
请读者随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一个由几位知青领办的合作社,共同感受一下发生在这里的新鲜事。
知青情结圆成一个梦
徐桔桔,当年从上海来到逊克县山河村插队时,还是个17岁的小姑娘,如今已60多岁了。在山河村9年的劳动锻炼,记忆中保留的不仅仅是艰辛,还有着对那片土地和乡亲的刻骨铭心的眷恋。
如今的她,看上去仍显年轻,依然不失江南女子精明的气质和娇小、干练的风韵。她说,19704月我们来的时候,山河村只有24户人家,100多口人,我们知青一下子就来了108个。我们共同在这儿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这几年大家都老了,就常想起山河,想在这儿建个知青馆,每年都来住几个月,权当疗养了,平时还可给村里办公用。
去年初,徐桔桔和北京知青贾爱春等一群知青来山河村,果然建起了一座知青馆。村里人投来的目光既羡慕又满含期待。几个老乡拉着知青的手说,当年咱们就在这一起战斗过,现在你们既然忘不了这里,能不能再回来,再领着我们干,带我们致富。
知青们好像这时才突然感觉到,第二故乡山河村其实现在依然还很穷。这些老人当年有的是村里的团书记,有的是民兵连长,都是当年般大般在一起摸爬滚打的,现在却比他们都苍老了好多。
人生有几个9年,难忘第二故乡,固然是大家共同的情结。但要第二次下乡,从城市搬到农村来,又谈何容易?知青们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割舍不掉的事情。但老乡的话他们是真往心里去了。热情最高的北京女知青贾爱春首先鼓动徐桔桔到山河来。徐桔桔当时有些茫然,怎么说来就能来?来了又能干些什么?贾爱春召集大家不停地商量。有位旅居德国的知青说,农村的发展,出路在提高生产力,现在农村一家一户,劳动效率低,年轻人又不愿种地,生产力低下可想而知。提高生产力就得上大机械,特别在黑龙江,人少地多,最适合。但现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格局又用不了大农机。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变革生产关系,让土地连成片。国外许多先进国家提高生产力是通过建农业合作社解决问题,在德国,农民离了合作社都没法生存。
知青们上网研究,多方请教,广泛搜集国内外情况,一个组建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设想越来越清晰,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创业的兴奋。当年在山河村当过妇女队长的徐桔桔又来了激情,决定出山。
一不小心干了件好事
20125月,由贾爱春、徐桔桔等五位知青每人投资5万元入股,97户农户(占山河村总农户数98%)以土地入股,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宣告成立。按照有关章程,合作社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北京知青贾爱春出任合作社董事长,徐桔桔辞掉了上海外企的高薪返聘工作,说服了家人,从上海只身奔赴山河村,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同时具体运作合作社的经营工作。
其间,徐桔桔、贾爱春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从说服村民入社,到争取各项政策,再到理顺原体制关系,可谓跑断腿、磨烂嘴。他们终于用实际行动赢得所有村民的信任。村民们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在我们把命都交给你们了。
现在一年干下来了。我们问,合作社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好处多了去了!大家七嘴八舌说。 
全村400多垧地连片种植,全部雇大农机代耕,从种到收十几个劳力就够了,全村劳力都不用再干农活了。
不干农活干什么?我们问。
当年的民兵连长抢过话:可干的多了去了。年轻的好多都干建筑去了,没见过蜘蛛人么(给高楼外墙刷灰的工人),一天挣100多块。这不就额外增收了吗?
徐桔桔介绍说,合作社的农作物集中种植,质量也大大提高,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决策集中,也便于调整种植结构。过去这里光种大豆,种得地都不长了,今年增加了近一半的玉米面积。
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农民的利益问题。
参加监事会的几位老者说,我们这个合作社的最大特点就是共同富裕。农户的地入了股,挣的不是死钱,是按股分红,合作社效益越大,各家就分的越多。现在合作社的会特多,大事小情都得开会定,公开、透明嘛。
我们这租地的行情是每亩4500元左右,今年合作社一准得超过这个数。今年是大旱年,春天苞米叶子划个火都能点着,多亏合作社种的苗好,多抗了一阵子,下了雨,要不的话可毁了。像今年的苗情,要是没灾的话,每垧地我们还能多收四五千块。
问到粮食销售,徐桔桔说,销路不错,我们合作社网上卖、电话也联系,量一大就吸引来了大经销商,价格一斤还能往上撩几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